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立隐孢子虫病的小鼠模型研究抗体反应对隐孢子虫感染的保护作用。正常成年鼠和抗μ处理过的(B细胞缺损)BALB/c鼠口服接种从小牛粪便中获得的隐孢子虫卵囊,每只鼠喂饲含1.5×10~■个卵囊的生理盐水;NRIg处理过的以及B细胞缺损的新生  相似文献   

2.
用于评价小球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力的NMRI乳鼠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一定数量的小球隐孢子虫卵囊的感染力。 [方法 ]4日龄 NMRI乳鼠经口腔管饲法接种不同数量的卵囊 ,7d后处死乳鼠 ,取消化道幽门至肛门段并匀成悬液 ,取此悬液置载玻片上 ,石碳酸品红染色 ,相差显微镜查见卵囊的为被感染乳鼠。以各组被感染乳鼠百分率评价卵囊的感染力。 [结果 ]接种 15 0 0或 2 0 0 0的乳鼠均被感染 ;接种 10 0 0、 5 0 0、2 5 0、 10 0和 5 0个卵囊的乳鼠 ,感染率分别为 88%、 74%、 5 1%、 2 8%和 9.5 %。 [结论 ]NMRI乳鼠模型接种卵囊数在 15 0 0~5 0范围内 ,其接种量与感染率呈正相关。该模型可用于评价一定数量小球隐孢子虫卵囊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隐孢子虫感染小鼠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隐孢子虫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为药物筛选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饮水中添加地塞米松(DEX)抑制鼠免疫功能,5d后经口灌喂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小鼠。比较粪便中排卵囊量和小鼠生存情况,从不同品系小鼠(KM、BALB/c)、不同鼠龄(乳鼠断乳2d、56周、1012周)、不同免疫抑制剂量(0,2.5,5,7.5,10,12.5mg/L)、不同卵囊接种量(75,1.5×102,1.5×103,1.5×104,3.0×104)及不同保存时间(1,2,6,8个月)等影响小鼠感染的因素中,选出最佳条件,建立稳定的隐孢子虫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结果(1)KM、BALB/c两种小鼠都能感染微小隐孢子虫,BALB/c组小鼠开始死亡的时间比KM组的早,BALB/c组收集的卵囊数比KM组的少;(2)乳鼠组小鼠排卵囊的数量总体大于其他年龄段小鼠,但是其生存时间较短;(3)7.5,10mg/LDEX剂量组排卵囊数量较多,且持续整个实验期,低于此剂量组小鼠排卵囊数量少,多于此剂量组易死亡;(4)接种75个以上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均能使小鼠感染;(5)保存1,2,6,8个月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均能感染小鼠。结论采用56周龄的KM雌性鼠,在饮水中添加7.5~10mg/LDEX,接种75个以上保存时间在8个月内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可以建立较稳定的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微小隐孢子虫体外感染犬肾细胞(MDCK细胞)模型, 并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 方法 利用MDCK细胞为隐孢子虫感染对象, 优化隐孢子虫感染MDCK细胞的培养条件, 观察隐孢子虫在MDCK细胞中的生长发育过程。将体外感染48 h的细胞培养上清接种小鼠, 观察其感染情况。 结果 在含有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 用1×105隐孢子虫卵囊感染2.0×105个MDCK细胞, 培养12 h为最佳培养条件。在感染后72 h内, 隐孢子虫出现连续发育阶段, 包括脱囊、子孢子、裂殖子、裂殖体、滋养体、配子体、合子、薄壁卵囊和厚壁卵囊, 在60~72 h内形成卵囊;用感染48 h的细胞培养上清接种于免疫抑制小鼠, 10 d后有隐孢子虫卵囊排出。 结论 建立了能稳定用于微小隐孢子虫体外感染的MDCK细胞模型, 观察到隐孢子虫的生长发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保存方法 对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小鼠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PBS稀释纯化的卵囊,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置-40℃ 3h后,放入液氮中保存;或加入2.5%重铬酸钾中,4℃保存.3个月后取出,观察它们的脱囊率;分别感染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后的BALB/c小鼠,计数卵囊排出量,计算平均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目,同时记录两组小鼠的死亡时间.分别采用t检验和成组设计的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液氮中保存3个月的卵囊能够感染免疫抑制的BALB/c小鼠,其脱囊率为7.2%~49.6%、卵囊排出量为(4.7~7.3)×10~5/g,接种后实验小鼠死亡时间为124~351 h,与4℃保存的卵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3%~51.2%,(4.6~6.9)×10~5/g,132~348 h,P均>0.05)].结论 液氮中保存3个月的卵囊与4℃保存的卵囊对免疫抑制的小鼠具有同样的感染力,突破了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只能在4℃保存的传统观念,为隐孢子虫卵囊的长期保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①发现我国寄生于哺乳类动物隐孢子虫有两种即:鼠隐孢子虫和小球隐孢子虫,其中鼠隐孢子虫为国内首次发现。免疫组化染色发现鼠隐孢子虫与小球隐孢子虫间有共同抗原。②发现鸸鹋、虎和狮子为隐孢子虫宿主新记录、隐孢子虫有较强致病性以及实验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率较高。③建立了兔和鼠隐孢子虫病动物模型。同时发现腹腔接种隐孢子虫卵囊可使小鼠感染发病。④首次摸清了兔隐孢子虫卵囊排出规律,即每隔6—8d 出现一个高峰期在两个高峰期间时而检出少量卵囊,时而检不出卵囊,兔感染隐孢子虫后无自限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兔和鼠感染隐孢子虫后有明显慢性胃肠炎病变。⑤首次成功  相似文献   

7.
建立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模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微小隐孢子虫传代和扩增模型小鼠的最佳性别、日龄、免疫抑制时间和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磷酸钠(DEXp)的最佳剂量。方法25、50、75日龄雌性和雄性BALB/c小鼠各3组,免疫抑制3 d后接种卵囊;各剂量组小鼠1 L饮水中含DEXp分别为1 mg、5 mg、10 mg、15 mg、20 mg、25 mg;各免疫抑制时间组小鼠分别在免疫抑制前6 d、3 d和免疫抑制后0 d、3 d、6 d、9 d感染卵囊。以上各组小鼠经口感染保存时间和方法相同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剂量均为2.0×105个,感染后逐日收集鼠粪,用饱和蔗糖漂浮法分离纯化卵囊。结果雌性小鼠排卵囊强度均较同日龄雄性小鼠大,而不同日龄小鼠中又以50日龄(26 g-28g)小鼠排卵囊量最多;各剂量组小鼠中,15 mg/L组排卵囊强度较其他各组大;免疫抑制时间组中,免疫抑制3 d感染组排卵囊强度最大。结论适合于卵囊扩增和传代的最佳鼠模型是50日龄(26-28g)雌性小鼠;DEXp的最佳剂量是15 mg/L;最佳免疫抑制时间是感染前3 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Am)对雏鸡隐孢子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3日龄罗曼公雏,每只经口一次感染1×106个贝氏隐孢子虫卵囊,同时按每只0.1mL、0.2mL、0.4mL的不同剂量灌服黄芪汤(Astragaliseu Hedysari Decoction,AHD,1mLAHD原液中含1g黄芪原药)进行防治。结果低剂量AHD减轻了雏鸡隐孢子虫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隐孢子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总排卵囊量减少及显露期缩短;其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比感染对照组高36.73%(P<0.01)和41.94%(P<0.01);比高剂量组分别增加37.73%(P<0.01)和4.76%(P>0.05)。结论低剂量AHD可以促进雏鸡法氏囊和脾脏发育,提高雏鸡的免疫力,对雏鸡隐孢子虫病有一定防治作用。不同剂量AHD对人工感染雏鸡隐孢子虫病的防治效果不同,推测,AHD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选择性和双向调节作用,该作用与AHD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贝氏隐孢子虫对不同免疫状态雏鸡的致病特点。方法采用中药黄芪溶液自由饮用(免疫增强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片经口灌服(免疫抑制组)2 d龄雏鸡,连用5 d,于3d龄分别接种1×106个卵囊/只,观察其排卵囊情况、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脾脏及法氏囊指数。实验设感染对照组(不用药)和空白对照组。结果感染对照组、免疫增强组和免疫抑制组雏鸡感染隐孢子虫后的潜隐期均为4 d,开放期分别为24、24和26 d,发病雏鸡分别为10、3和15只,排卵囊(OPG)最大峰值分别为39.4×104、19.4×104和46.0×104;观察期3组雏鸡平均增重274、272和210 g/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和法氏囊指数免疫抑制组低于其他试验组,免疫增强组与空白对照组基本一致,感染对照组雏鸡脾脏指数与其他试验组比较差异较大。结论贝氏隐孢子虫对不同免疫状态雏鸡的致病性存在差异,中药黄芪对雏鸡感染隐孢子虫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雏鸡感染隐孢子虫后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0.
近来,肠道隐孢子虫病已受到兽医的重视。人的感染,自1976年以来仅14例的报告,其中至少7例为免疫缺损者,4例死亡。本文对隐孢子虫的寄生虫学观察以及隐孢子虫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 1982年12月~1983年3月门诊常规化验的粪便标本1,442份,用改良甲醛醚浓缩法检查,在154份的沉淀物中查见直径<10μm的隐孢子虫卵囊;用Ziehl-Neelsen染色法,14份隐孢子虫卵囊阳性,检出率仅次于贾第虫。上述方法处理后观察到的隐孢子虫卵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牦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作者对上海动物园的6份成年牦牛粪便样品和来自青海的396份犊牦牛粪便样品进行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查。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卵囊。402份样品中,42份阳性,感染率为10.4%。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测:感染率为3.2%(13/402);应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感染率为10.4%(42/402)。成年牦牛无感染,而犊牦牛的感染率为10.6%(42/396)。调查发现犊牦牛感染隐孢子虫的较严重,成年牛均阴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的目的是测定含高水平抗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Cp)IgA的免疫大鼠胆汁是否有控制或根治小鼠隐孢子虫病的效果。实验采用近交繁殖的nu/nu BALB/c小鼠。卵囊来自当地奶牛场自然感染隐孢子虫的牛  相似文献   

13.
犊牛隐孢子虫卵囊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集南京地区三个奶牛场2~4周龄犊牛新鲜粪便,应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隐孢子虫卵囊,然后通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小鼠感染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地区犊牛感染的隐孢子虫主要为小型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这一结果为该地区隐孢子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开展隐孢子虫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离株。这是国内首次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小隐孢子虫卵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隐孢子虫感染的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用分离自人和牛的微小隐孢子虫各1株分别感染2组昆明小鼠,于接种后第6d、10d和14d分别收集每只动物粪便,用显微镜检查,再用Sheather's蔗糖梯度密度离心法纯化卵囊,提取总DNA,对每份DNA样本做10~0~10~(-3)稀释,然后用PCR对微小隐孢子虫18SrRNA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 接受具有活力的1×10~4个卵囊/只的36只小鼠,均获得感染;阳性样本被扩增出1条500hp的片段。隐孢子虫感染小鼠粪便样本各稀释度的PCR检测实验结果表明,PCR检测阳性率随模板DNA样本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增高;小鼠感染后第6d、10d和14d的10~0和10~(-1)两个稀释度的PCR检测阳性率低于镜检结果,而10~(-2)和10~(-3)两个稀释度均高于镜检结果。结论 受染昆明鼠粪便内的微小隐孢子虫可通过扩增其18SrRNA基因检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兔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7个地区14个兔场兔新鲜粪样,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共检测1 681份兔粪样,52份隐孢子虫卵囊阳性,平均阳性率为3.1%。小于1月龄兔、1~3月龄、3~7月龄和7月龄以上兔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3.7%、5.9%、3.2%和0.3%。长毛兔、肉兔和獭兔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2%、5.6%和3.0%。结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品种兔均可感染隐孢子虫,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6.
人,畜隐孢子虫病在云南的发现及其实验感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1988年3~8月检查昆明市医院门诊腹泻病人73人、腹泻犊牛22头和幼猫4只,在9人(12.3%)、6头犊牛(27.3%)和1只幼猫(25.0%)的粪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以犊牛粪中的隐孢子虫卵囊实验感染1只猕猴和2只雏鸡,7日后猴粪中首次排出该虫卵囊,剖检查到其内生期虫体。雏鸡不被感染。鉴定出2个虫种,上述人、犊牛、猫和实验猴粪中的卵囊为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另在1头犊牛粪中检到较大型的卵囊,鉴定为鼠隐孢子虫(C·muris)。本文还对隐孢子虫的分类、宿主特异性及卵囊形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并分析小鼠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学参数, 明确小鼠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学变化特点。 方法 昆明株小鼠经地塞米松免疫抑制10 d后, 取粪便涂片、 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小鼠隐孢子虫卵囊。 应用摄像系统采集1 190个小鼠隐孢子虫卵囊的图像, 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卵囊的长径(L)、 横径(W)、 周长、 面积和等效直径。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V11.0)分析测定各组数据, 计算其卵形指数。 结果 1 190个小鼠隐孢子虫卵囊长径均值为5.93 μm, 95%可信区间为3.31~8.51 μm; 卵囊横径的均值为4.96 μm, 95%可信区间为3.26~6.66 μm; 周长均值为18.03 μm; 面积的均值为16.08 μm2; 卵形指数(L/W)为1.19。 结论 利用计算机显微图像处理系统所获得的小鼠隐孢子虫卵囊形态学参数数据客观、 精确, 为量化及评价小鼠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隐孢子虫是一种球虫目原虫。在有免疫力的年轻人中,隐孢子虫感染不易察觉,呈轻度自限性。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可引起严重腹泻、发热和体重下降。本文报道3例老年严重隐孢子虫感染病例。既往体健,无接触畜源隐孢子虫史,未曾离开过英国。例1:女,78岁。严重水泻20天,呈脱水、低钾(K~+2.9mmol/l)、贫血(Hb8.1g/dl)。用静脉补液,禁食和止泻剂治疗无效。粪便培养隐孢子卵囊染色阳性。用螺旋霉素  相似文献   

19.
北京近郊小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原虫病,其病原体为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染病的动物、特别是小牛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我们采用从粪便标本中检查隐孢子虫卵囊(oocyst)的办法,于1988年4~6月对北京近郊  相似文献   

20.
<正> 隐孢子虫病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解本地区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91年8 月在霞浦县斗米村进行阿米巴肝脓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随机采集部分人群粪便进行隐孢子虫感染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在采集粪便进行阿米巴检查中,随机抽检359份粪便同时检查隐孢子虫卵囊。取自然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