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基因 tRNALeu(UUR)A3243G突变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DM)的发现是近年来DM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进展,其中最多见也最受瞩目的是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A3243G突变导致的2型糖尿病伴耳聋(MIDD)。由于它是一种线粒体单基因突变遗传病,因此成为研究DM分子遗传学、病理生理学以及病因治疗学的重要前沿。本文就近十年来其临床表型、病理机制、检测方法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40岁以下发病的糖尿病患者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的发生率.方法 117例40岁以下发病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以及90例40岁以下发病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分别测定体重指数(BMI)、臀腰比(WHR)、了解代谢控制、胰腺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并用PCR-RFLP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结果糖尿病2亚组BMI分别为(25.1±3.1)和(24.1±3.4)kg/m2,差异无显著性;FBG、HbA1c均较高,且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HOMA-IR 3.41~9.29).在207例患者中发现1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患者.在该患者家系中又发现5例存在线粒体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非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的共同特点是耳聋伴或不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消瘦较早使用胰岛素.结论中国40岁以下发病的糖尿病患者线粒体基因突变发生率约为0.48%,有家族史者约为0.85%.  相似文献   

3.
作者介绍检测一种糖尿病亚型的PCR/ApaⅠ及PCR/HaeⅢ基因诊断2技术,具有省时,简便,结果易于判断的特点,适用于临床医学实验室进行。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tRNA^Len(UUR)基因点突变与1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是糖尿病的致病基因之一。本研究是为了了解该基因的突变在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情况以及与自身免疫导致1型糖尿病有无关联。方法 对116例随机收集的1型糖尿病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作该点突变的筛选:8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的测定。结果 发现1例该点突变(0.86%),48例GAD抗体阳性(58.5%)。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在广西地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分娩的新生儿中发生的频率。方法采用DNA测序技术,对广西地区5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和5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分娩的新生儿进行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检测。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及正常对照者分娩的新生儿脐血中均未检测到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结论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尚不能作为该地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产前筛查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A3243G突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临床症状疑似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12例,采外周血提取DNA,检测mtDNA 3243A→G点突变情况。结果共4例携带mtDNA 3243A→G点突变,均存在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即起病年龄早、体型消瘦、伴严重双耳听力损害、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及无明显母系遗传史。在测定骨密度的3例患者中,2例骨质疏松,1例骨密度降低。结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的隐匿性,对消瘦、耳聋的年轻患者进行线粒体基因突变筛查及骨代谢评估,有利于及时诊治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256例2型糖尿病和140例健康对照者研究显示,线粒体基因ND13316 G→A突变在中国北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52%,突变对T2DM的发生有一定风险性,但不是主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早发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 tRNA Leu(UUR)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早发糖尿病(DM)患者线粒体DNA tRNA^leu(UUR) 3243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DM患者348例,对照组207名,收集相应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克隆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tLeu(UUR)3243A→G突变,并进行家系研究。结果 DM组发现2例3243A→G突变,检出率为0.6%,有家族史的DM患者中发生率为1.2%。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3243A→G突变先证者呈典型的线粒体DM表现,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异质性不一致。结论 tRNA^Leu(UUR)3243A→G突变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DM患者中检出率低,在合并其他线粒体病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该突变异质性比例在有丝分裂组织中可能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256例2型糖尿病和140例健康对照者研究显示,线粒体基因ND13316G→A突变在中国北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52%,突变对T2DM的发生有一定风险性,但不是主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人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A3243G突变糖尿病(MDM)的临床特征,建立中国人MDM临床筛查策略。方法 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设定入选研究标准,对入选研究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65篇文献的276例MDM患者。在母系糖尿病家族史中的比例为5.28%,在糖尿病诊断年龄≤45岁者中比例为3.3%;92.6%患者诊断年龄≤45岁;94%患者BMI24.0kg/m2;85.4%患者发生听力障碍;Meta分析显示,糖尿病诊断年龄、BMI和FC-P低于T2DM。结论 MDM在某些特定人群常见诊断年龄早,有母系糖尿病家族史,体型正常,听力障碍,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缺陷,对这些特征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用基因诊断技术在207例无亲缘关系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筛查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2,2例基因诊断阳性。本病在具有不常临床表现的NIDDM亚群中占2.4%-11.1%。对2例阳性者的家系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检测26个家系成员中,10个基因诊断阳性,提出于起病早、对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需改用胰岛素治疗、有胰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消瘦、神经性耳聋、有糖尿病及/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分析线粒体基因ND412026A→G突变的糖尿病家系临床特点。方法两个携带此点突变的家系共25人,收集相应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以PCR-RFLP法检测线粒体基因ND4区np12026突变,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两个家系中共发现13例该点突变,发现5例糖尿病患者,3例甲亢患者(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未发现耳聋。结论线粒体基因ND412026A→G突变携带者的家系临床表现多样,并可能与自身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发现线粒体 t RNAL EU(UUR)基因点突变是糖尿病的致病突变之一 [1 ,2 ] ,我们对线粒体 t RNAL EU(UUR)基因 32 43位点A→ G突变与 1型糖尿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旨在揭示该基因点突变在我国东北地区汉族 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情况以及与自身免疫导致的 1型糖尿病有无关联。材料与方法1.实验对象 :选取 5 7例 1型糖尿病患者 ,祖籍三代均为东北地区汉族居民 ,其中以酮症起病者 2 3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1例 ,平均年龄 14.9± 1.6岁 ,发病年龄 10 .0± 1.5岁 ,体重指数17.84± 1.5 5 kg/m2 ;缓慢进展型 1型糖尿病 34例 ,男性 2 1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mtDNA)A3243G突变阳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特征,及其与mtDNA突变负荷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2017年初筛的mtDNA A3243G突变阳性的20例糖尿病患者及20例mtDNA A3243G突变阴性的糖尿病患者,通过直接测序进一步确认致病性突变。收集这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对突变阳性患者外周血和(或)尿沉渣组织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计算突变负荷(即突变型mtDNA所占的比例)。结果经测序确认为mtDNA A3243G突变阳性的糖尿病患者20例,其中9例为单纯糖尿病,11例合并线粒体脑肌病。mtDNA A3243G突变阳性组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17.81±2.07)比(25.23±4.01)kg/m~2,(7.56±2.18)%比(9.58±2.50)%;均P0.01],血乳酸高于对照组[(3.60±1.97)比(1.72±0.40)mmol/L,P0.05]。单纯糖尿病患者的突变负荷、舒张压、血乳酸水平低于糖尿病合并脑肌病患者[(15.03±6.03)%比(55.84±14.67)%,(69.6±9.7)比(78.0±7.5)mm Hg,(1.94±0.25)比(4.49±1.91)mmol/L,均P0.05],年龄、BMI高于糖尿病合并脑肌病组[(51.2±15.6)比(32.6±10.0)岁,(19.0±2.1)比(16.8±1.5)kg/m~2,均P0.05]。同时对6例患者的尿液和血液进行mtDNA A3243G突变定量检测,发现尿液的突变负荷大于血液中的突变负荷。结论 mtDNA A3243G突变单纯糖尿病患者突变负荷低于糖尿病合并脑肌病/肌病患者。对于BMI20kg/m~2、血乳酸偏高的母系遗传糖尿病患者,很有必要进行mtDNA突变检测,尿沉渣组织更适合可用于mtDNA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湖北省线粒体基因的热点突变区域ND1点突变(3243,3316,3394,3593)与老年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无血缘关系的13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152例正常对照个体的血细胞线粒体DNA进行突变分析。结果病例组中3316G→A点突变率为3·7%,3394T→C点突变发生率为3·0%,而对照组3316和3394的突变率分别为0·66%和0,3394组间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中3593点突变发生率为0·75%,对照组未见该突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现3243的突变。结论线粒体DNA3394T→C突变与老年线粒体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窥查糖尿病遗传病因学的重要窗口 ,线粒体基因缺陷糖尿病在近 10余年来一直是糖尿病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重点探讨本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 ,新的基因型及表型 ,线粒体糖尿病鼠模型及基因敲除在鼠模型制备上的应用以及近年来该病治疗进展及新的靶向药物开发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母系遗传性糖尿病伴耳聋(MIDD)患者的临床及mtDNA A3243G点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5个MIDD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以及部分外周血白细胞DNA标本,检测mtDNA A3243G点突变情况.结果 5个家系患者共24例,平均发病年龄约33岁;临床表型包括MIDD、线粒体糖尿病、感音神经性耳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发作以及线粒体心肌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耳聋、卒中样发作、心悸等症状.有16例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查,12例发现mtDNA A3243G点突变.结论 MIDD家系成员的临床表型异质性明显,耳蜗神经及胰腺最易受累,mtDNAA3243G突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糖尿病单基因致病类型。在最新的糖尿病分型中把其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属于β细胞遗传缺陷疾病。线粒体糖尿病也是一大类异质性疾病。为加深对此病的认识,除介绍线粒体DNA3243点突变常见的临床表现外,重点探讨此突变的胰外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情况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与糖尿病有关的其它线粒体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20.
用基因诊断技术在207例无亲缘关系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筛查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病,2例基因诊断阳性。本病在具不常见临床表现的NIDDM亚群中占2.4%~11.1%。对2例阳性者的家系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检测25个家系成员中,10个基因诊断阳性。提出对于起病早、对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需改用胰岛素治疗、有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消瘦、神经性耳聋、有糖尿病及/或听力障碍家族史且符合或不能除外母系遗传一种或多种情况的NIDDM者应疑及本病。可用方法简便、易于判断的等位基因特异引物扩增(ASPA)或PCR206bp/ApaI或HaeⅢ技术进行临床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