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产科患者中应用弹性丝袜加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将临床16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应用弹性丝袜加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常规使用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渗漏、脱出及堵管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使用弹性丝袜加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输液方便,经济、实用,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产妇产时及产后临床使用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采用丝袜对婴幼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患者静脉留置针进行保护,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新弹性丝袜加3L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静脉输注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新弹性丝袜加3L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3L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感染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效果.[结果]两组无一例发生感染,观察组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结论]时于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可推广使用新弹性丝袜加3L无菌敷贴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弹性丝袜固定留置针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新弹性丝袜加3L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静脉输注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新弹性丝袜加3L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3L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感染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效果.[结果]两组无一例发生感染,观察组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结论]时于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可推广使用新弹性丝袜加3L无菌敷贴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薄丝袜在静脉留置针固定时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英姿 《护理与康复》2008,7(6):415-415
留置针因针管较长,固定时需要使用较多胶布,使患者感觉不适,当患者出汗多、肢体活动或衣服摩擦时针头易意外脱落。为有利于留置针的固定,本院使用薄丝袜作外固定,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广泛,因其针管柔软、留置时间长、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等特点,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和紧急抢救,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大部分放置留置针患者担心针头固定不牢,在平时更换病号服、起床活动或洗漱时脱落,笔者所在科室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运用透明丝袜固定静脉留置针符,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值得推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由于固定方法不当而造成静脉留置针脱出导致液体外渗情况时有发生,从而造成留置时间缩短,留置失  相似文献   

8.
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既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但因患儿年幼多动,自控力差,常需家长昼夜看护。我们用丝袜固定留置针,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近年来在我国广泛使用,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时给药,尤其对长期输液、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6d,但小儿、老人及夜间休息时,由于配合不当或出汗潮湿使贴膜卷起,针头滑出血管外,血液流出,增加患者痛苦。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固定穿刺部位,使患者舒适、安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对200例患儿行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并观察应用情况,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0例患儿,男131例,女69例,7d~13岁。均行周围静脉留置针输液。腹部及肛门直肠手术128例,四肢、骨折、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4例,心脏外科手术1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病号服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21例,按手术单双日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在术后给予穿着带有导管固定装置的改良病号服固定导管。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胶布粘贴方法固定导管。比较两组患者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液体通.时长、平均导管移位时长、导管再固定平均时长、导管发生牵拉平均时长以及平均贴膜完好时长等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3.25,6.13,4.57,9.85;P<0.05)。固定方法接受程度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活动方便程度和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38,-10.62;P <0.01)。观察组患者的导管感染率为4.8%,脱管率为0.0%,均低于对照组(1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3,5.62;P<0.05)。结论带有导管固定器的改良病号服在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导管固定牢固,导管感染率和脱管率低,患者穿着舒适,活动方便,减少护士工作量,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用弹力袜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在一般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医用弹力袜,并对2组随访观察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 随访1~4年,实验组复发2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3例;对照组复发8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10例,对照组复发率和血栓后综合征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 医用弹力袜能有效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且能减轻血栓后综合征的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在一般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医用弹力袜,并对2组随访观察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情况,进行x^2检验。结果随访1-4年,实验组复发2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3例;对照组复发8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10例,对照组复发率和血栓后综合征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医用弹力袜能有效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且能减轻血栓后综合征的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使用医用梯度加压弹力护套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过程中下肢静脉血流淤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收治的160例LC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85例,在对2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同时,对实验组使用医用梯度加压弹力护套,分别在4个不同时期(T1、T2、T3、T4)测量2组的下肢静脉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气腹建立和体位改变后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手术结束后,实验组静脉压较对照组恢复好,差异显著.结论 医用梯度加压弹力护套可有效预防LC下肢静脉血液淤滞.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3M透明敷料与3L透明敷料固定外周静脉置管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23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M透明敷料组142例和3L透明敷料组94例,连续3d观察透明敷料的卷边面积,记录透明敷料在导管固定性、可操作性、透气性、皮肤瘙痒感等指标上的评价结果.结果:3M透明敷料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3L透明敷料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品牌透明敷料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备保护穿刺点和固定导管的功效,但3M透明敷料更具特点,且在各项效果评价指标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PICC管固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伯艳  岳建伟 《现代护理》2007,13(15):1440-1441
目的探讨固定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方法对3例PICC置管患者穿刺早期90次的固定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结果改进后的固定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方法,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减少。结论妥善固定PICC能有效预防穿刺点出血,减少渗出及减轻患肢活动耐受的不适感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固定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方法 对3例PICC置管患者穿刺早期90次的固定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结果 改进后的固定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方法,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减少.结论 妥善固定PICC能有效预防穿刺点出血,减少渗出及减轻患肢活动耐受的不适感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As part of Nursing Standards clinical skills ser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apply graduated elastic compression stockings, which are used as a prophylactic method to prevent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its more serious complication, pulmonary embol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