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在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人体系统与环境系统(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创新医药学"是要在中、西医学和其他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共同发展中,融合中、西医学的优势,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模式和新医学体系.为发展"创新医药学",在迄今中西医结合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创新医药学"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如何实现思路、模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提出了构想,预测了"创新医药学"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4.
实验教学是藏医药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对藏医药学满足时代要求并实现良性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藏医药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追溯了我目少数民族医药学的起源,综述了民族医药学文献的发掘、整理现状,简介了一些少数民族传统的医药理论核心体系.  相似文献   

6.
享誉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传人中国后,与同样先进的中医药学相结合,孕育出了中国医坛上的一朵奇葩——回医药学.鉴于此,安迪光提出,回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药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东西合璧"的产物[1].回医药学是回回人在继承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医药的精髓,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医药具有辉煌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资源,目前急需挖掘和整理历史文献中的回医药资料和散落民间的回医药资源,在此基础上以现代科研手段研究民间挖掘出来的回医药经方、验方、成药及特色诊疗技术,并进一步将已经规范化的回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和用药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结合土家族医药学的教学实践,讨论了其教学重点主要是三元理论和气血精理论两大理论基础、病因学基础毒气学说、病理学基础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以及土家族医药学的文化背景。教学难点包括其与中医药学的区别与联系、语言难关和实践教学等。  相似文献   

8.
苗族医药学发展简史述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苗族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苗族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苗族早期医药活动的特点是医药舍一、医护合一,以及巫医合一、神药两解。苗族医药学形成于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后,得天独厚的地道药材产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苗族医药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苗汉医药的交流促成了苗族医药学的形成。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近代,苗族医药逐渐成长,苗族医药走出苗乡,苗药商品化的发展,促进了苗药种植加工技术以及苗族医药学理论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苗族医药学的发掘整理工作成绩卓著,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学是适应电子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广阔土地,同时有助于揭示、获取。运用和发展中医知识的规律。本文综合了我国电子计算机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主要从设计原理部份进行介绍,为中医电脑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藏族人民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高原文化,其中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一支瑰丽的奇葩。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医药学的内容,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理论的藏医药学。笔者在学习藏医药的过程中阅读了不少藏医药经典著作,发现这些著作很少有对藏医药处方组成的相关解释,本文以十四味豆寇散为例对其处方组成进行简单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傣医药学“风病论”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傣医认为“风”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傣医临床“风病”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傣医提出“风致百病”的观点及“风病论”之说。但是迄今为止,尚无对傣医学有关“风论”的论述进行的系统研究。对傣族文献、佛教理论及傣医药学著作中有关风的论述进行梳理,探讨风论的发展源流。结论:傣医药学“风”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直观认识、引入佛教“风”理论、傣佛文化融和及历代傣医药工作者充实升华的过程。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医疗实践中医疔知识、医疗经验的积累与佛教医学理论的完美结晶。  相似文献   

12.
蒙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蒙医药学在民族医药学中的地位与现状,论述了构建蒙医药学现代化研究平台的科学依据和意义,并提出构建蒙医药学现代化研究平台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因特网上两种最重要的功能:万组网和电子邮件在医药学研究中的作用。科研工作者通过万维网可以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快速检索医药学文献,方便地进行广泛的学术宣传和交流;电子邮件的运用信息交流快捷可靠,还能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科研咨询服务和订阅科研资料。可见因特网是科研工作者的有力助手。  相似文献   

14.
<正>壮医药学是研究壮族地区药用植物的科学,与中药学关系密切,也是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课程之一。壮药作为民族药的一种,是民族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药学为壮族地区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及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壮医药学在历史发展中并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相关的药学著作,壮医药学史的研究也多引证于传统中医药巨著[1],因此,壮医药学理论的阐释和发展与中医药传统巨著的渊源深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当前医药学高等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若干问题。方法以现代医药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为出发点,研究人文精神在现代医药学教育体系中的内涵,结合实际列举当前存在的主要缺陷,并提出在现代医药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途径、方法。结果在现代医药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对塑造高质量医药人才的追求,主要缺陷体现在教学思想、教材内容、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改进教学思想、模式,完善教师的人文素养,改善教学方式和相关管理体系,有助于实现人文精神的构建。结论在现代医药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是必要的,且能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修正和创新,找到构建人文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当前医药学高等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若干问题.方法 以现代医药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为出发点,研究人文精神在现代医药学教育体系中的内涵,结合实际列举当前存在的主要缺陷,并提出在现代医药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途径、方法.结果 在现代医药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对塑造高质量医药人才的追求,主要缺陷体现在教学思想、教材内容、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改进教学思想、模式,完善教师的人文素养,改善教学方式和相关管理体系,有助于实现人文精神的构建.结论 在现代医药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是必要的,且能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修正和创新,找到构建人文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医学文献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述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相互交叉渗透产生的新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1].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传统医药由中医药学、民族医药学和民间草医草药3部分组成。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医药学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医学,它与民族医药学既有共性又有区别,而民族医药学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独立创造,自成体系,别具特色。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在从远古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有过无数的医药创造,流传到今天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药学的发展,高等数学在医药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具体例子介绍高等数学在医药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高等数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中医药学的“宝库说”和“学科论”对于今后中医发展方向至关重要。以中药学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中医药学“宝库说”和“学科论”的意义。①中西药学的本质异同。两者都具有科学性、理论上的系统性、实践上的有效性,依存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的统一性;但中药学的优势在宏观,劣势在微观,而西药学则反之。提示未来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将是中医药学。②在西医药学的角度看,“宝库说”的实质是对中医药认识的概括和表述。③中医符合一门学科的所有条件以及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证明“学科论”是对中医药学本质的概括和表述。④“宝库说”和“学科论”是对中医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两种思路和前景。“宝库说”丰富和发展西药学,致中医灭亡,“学科论”是中药的现代科学化,能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最后结合中医药工作者的本质和前提指出正确态度是坚持“学科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