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报告57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和临床资料。头部MRI异常率为61.4%,脊髓MRI异常率为43.9%,总异常率为82.5%,结果提示对发现MS病灶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脑及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特征。材料及方法:对用MRI诊断并经临床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的18例多发性硬化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的MRI主要表现为侧脑室旁多发病灶,对称分布,并可在T2加权正中矢状位见胼低体受累;脊髓内病灶位脊髓边缘,其长轴与脊髓平行。结论: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胼胝体的改变对确诊有重要作用,MRI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最佳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的脊髓MRI影像学改变李坚谢汝萍(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北京100083)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脱髓鞘疾病。参照Poser[1]诊断标准,对14例MS患者行脊髓MRI扫描,其中13例为...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36例临床与CT及MRI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36例临床与CT及MRI比较杨勇敏唐桂华王小平本文报道36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CT及MRI所见,并对CT和MRI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1~1996年住院确诊为多发性硬化患者。男13例,女23例;年龄16~48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临床特点与MRI(磁共振成像)异常信号的诊断意义和相对应的关系。方法:全部符合MS的临床诊断标准并进行MRI检查同样诊断MS的病人,结果:MS同时累及一个或多个不同部位,本组病例累及侧脑室周围及大脑半球23例、脑干4例、小脑9例、海马部3例、脊髓10例、视神经9例。结论:MRI定位准确,诊断准确,凡是临床特点符合MS均可作MRI检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和MRI的变化对诊断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怀疑多发性硬化(MS)的患者进行脑脊液的寡克隆区带和头颅MRI的检查,研究两者和MS之间的关系,结果:确诊MS的患者均有寡克隆区带和头颅MRI的异常表现,结论: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bands OB)检测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ctic reconace imagingMRI)两者结合对诊断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elrosis MS)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对多发性硬化MRI特征的认识,作者对23例经临床证实的多发性硬化MRI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多发性硬化斑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或/和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横断位上呈圆形,矢状位上呈条状,均垂直于侧脑室,病变在急性期或活动期有强化。本研究提示MRI不仅可以在早期即检测出病灶的存在,并且能显示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中枢神经系统其它变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多发性硬化MRI特征的认识,作者对23例经临床证实的多发性硬化MRI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多发性硬化斑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或/和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横断位上呈圆形,矢状位上呈条状,均垂直于脑室,病变在急性期或活动期有强化。本研究提示MRI不仅可以有早期即检测出病灶的存在,并且能显示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中枢神经系统其它变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
对51例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特点进行了研究报道。男20例,女31例,年龄4~60岁。临床表现为多发病灶,主要症状和体征是视力障碍、肢体瘫痪及截瘫等。MRI异常长T2信号及脑诱发电位有临床应用价值。复习有关文献,对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20例,结合文献,分析其头颅、脊髓MRI表现。结果:所有患者脑或脊髓平扫均发现病灶,主要发生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或颈段脊髓。双侧脑室周围病灶表现为多发大小、形态不一的斑片状等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长轴多与脑室壁垂直排列。脊髓病灶表现为纵行长条状等长T1、长T2异常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性病灶呈斑片状、斑点状或边缘强化。经激素治疗病变范围缩小或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结合临床资料,MRI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脊髓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其中男8例,女17例,年龄为21岁~64岁(平均年龄32岁),全部病例行MRI检查。结果脊髓多发性硬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伴活动不良,颈部疼痛、感觉异常,视神经损害,共济失调,尿便功能障碍。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受累(1/25)。MRI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病变矢状位长度小于4个椎体,长度大于宽度;急性期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灶呈斑片状、条带状;T1WI呈等或界限模糊的稍低信号,T2WI为长短不一的条状高信号。轴位像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一般小于脊髓截面1/2。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期病灶呈条状、片状强化,但强化区范围明显小于T2高信号灶范围。经激素正规治疗后病灶脊髓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其诊断、治疗及随访等有重要作用,因此脊髓多发性硬化的检查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MRI表现。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有无流空血管、瘤周水肿以及脊髓空洞等)。结果 大囊小结节型3例(20%),实性结节型12例(80%);颈段9例(60%),胸段2例(13%),腰骶段4例(27%);单发13例(87%),多发2例(13%),其中1例合并VHL综合征(VHL)。6例(40%)肿瘤的最大径≥3 cm,其余肿瘤最大径均<3 cm;10例(67%)肿瘤内部及周围见增粗、迂曲流空血管影,4例(27%)肿瘤继发脊髓空洞,6例(40%)肿瘤周围广泛脊髓水肿,5例(33%)肿瘤未见脊髓空洞及周围水肿改变,其中1例脊髓空洞合并脊髓水肿。结论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内部及周围多见流空血管、增强以后显著强化,常伴发瘤周水肿或脊髓空洞。MRI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方法:从临床、神经生理学、影像学等对M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MS中,男10例,女26例,发病年龄6~67岁,多见于青壮年女性,91.7%病例是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复发~缓解型占51%,病变部位中大脑半球19例(52.8%),小脑5例(13.9%),脑干5例(13.9%)脊髓21例(58.3%),视神经12例(33.3%),其中视神经脊髓炎占27.1%.结论:MS起病急,病程短,脊髓、视神经、大脑易受侵犯,小脑、脑干相对少受累,临床症状多样化,以视力障碍、肢体无力较为突出,致残率较高,MRI对除视神经外的MS病灶有高度敏感性,并可显示无临床症状的亚临床病灶.急性、亚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脊髓炎与脊髓型多发硬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描述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帮助鉴别急性脊髓炎0w)和脊髓型多发硬化(MS)。方法回顾分析8例AM病人和11例脊髓型MS病人临床表现、寡克隆区带(OB)、MRI特点,入组病人符合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协作组公布的AM诊断标准和Poser对MS的诊断标准。结果8例AM中7例出现双侧对称的感觉运动障碍伴膀胱功能障碍,5例有脊髓休克;2例有OB;MRI有6例多节段受累,2例脊髓肿胀;11例脊髓型MS中9例感觉运动障碍不对称,5例膀胱功能障碍,1例脊髓休克,6例有OB;MKI有8例单节段受累。结论AM病人多出现双侧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伴有膀胱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更常见;OB多出现在脊髓型MS病人;AM的MRI表现以多节段受累常见,可有脊髓肿胀,脊髓型MS单节段受累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及MR I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符合临床标准的ADE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MR I表现。6例患者均行头颅及颈、胸髓MR扫描,3例头颅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1)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有前驱病史或疫苗接种史,神经系统症状多样;(2)MR表现:6例共发现病灶42个,病灶多发且不对称,主要累及皮层、皮层下及侧脑室周围脑白质,也可累及脑灰质,病变呈大小不等的片状或点状异常信号,部分病灶可见“垂直征”。结论ADEM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 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并能为ADEM的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MR I表现结合病史及单时相病程可对ADEM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18例脊髓多发性硬化行脊髓和/或头部MRI检查,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8例脊髓多发性硬化主要发生在颈髓8例,占44.4%,颈胸髓同时受累7例,占38.9%,单纯胸髓受累2例,占11.1%,全部脊髓受累1例,占5.6%。病变呈条带状、斑点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轴位上病变呈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有其特征性MRI表现,MRI是目前诊断脊髓多发性硬化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MRI特征,探讨MRI在脊髓型MS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脊髓型MS 11例,均行MRI检查,对其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共检出病灶27个,病灶分布于颈段脊髓和胸段脊髓。矢状面病灶形态主要表现为与脊髓长轴平行的长条状、梭形或斑片状。T1WI或T1WIR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病变区脊髓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脊髓肿胀,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呈团块状、长条状、边缘环状及斑片状强化,范围明显小于T2WI上所见。结论:脊髓型MS具有一定的MRI特征,但其在影像学诊断上仍需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鉴别。  相似文献   

18.
低场强MRI在急性脊髓炎检查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在急性脊髓炎检查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例急性脊髓炎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中病变累及颈髓者5例,颈髓至上段胸髓者1例,颈髓中、下段至上、中段胸髓者4例,下段胸髓受累2例;病变范围达4个以上椎体者10例;病变在T2WI上容易识别,均呈高或较高信号影,矢状位结合横轴位观察才能避免误判;5例脊髓轻度增粗,3例较明显增粗,4例脊髓形态改变不明显,脊髓形态改变在矢状位T1WI上显示清楚;3例行MRI对比增强检查,其中1例呈中度条状强化,2例呈轻度斑片状强化,无占位效应。结论MRI能直观地反映急性脊髓炎的病理改变,是该病的一种理想影像检查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大道太平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入院的25例经临床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患儿的头颅及脊髓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FLAIR、DWI呈等或低信号,无强化;10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模糊,FLAIR、DWI正常或呈高信号,其中5例表现为斑片状强化;2例脊髓炎病例均呈纵行长条状T2WI高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边缘清晰;横断位病灶呈对称性类圆形,位于脊髓前角,脊髓无增粗。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MRI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关系,MRI检查可以显示脑部及脊髓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的肠道病毒7l型(EV71)相关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伴有AFP的EV71型相关HFMD患儿临床及MRI资料,并总结其临床及MRI特征。结果 14例患儿中,单上肢瘫痪1例、单下肢瘫痪1例、双上肢瘫痪2例、双下肢瘫痪1例、单侧偏瘫3例、四肢瘫痪6例,临床表现为相应受累肢体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典型MRI表现为矢状位脊髓长条形、横断位相应节段脊髓前角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灶。本组中同时合并脑干脑炎6例,MRI表现为延髓和桥脑背侧长T1长T2信号灶。结论 MRI是评价伴有AFP的EV71型相关HFMD脊髓及脑部病变范围、程度及观察预后的最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伴有AFP的EV71型相关HFMD的MRI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损害部位常位于脊髓前角、延髓及脑桥背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