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心脏起搏是应用人工心脏起搏器,通过置于心房及心室的导管起搏电极,向心肌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肌,使心肌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到心脏的其它部位,导致整个心室兴奋收缩,使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的搏动。常用于心脏起搏传导功能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障碍而不能正常搏动的病人。我科自1989年12月至1992年1月,共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45例,其中首次植入29例,占64%,更换植入16例,占36%。植入指征:病窦综合征(sss)22例。占49,<,Ⅲ°房室传导阻滞23例,占51%。起搏类型: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型(vvI)39例,双腔程控多功能起搏器(DDD)3例,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型(AAI)1例。术后评价:成功43例,成功率96%。另外2例,其中1例因上腔静脉畸形,电极导管不易插入右心室,而迫使手术终止,转外院行心外膜电极起搏器植入术。另1例因术中电极导管插入不畅病人出现休克而终止手术。  相似文献   

2.
人工心脏起搏是应用人工心脏起搏器通过置于右心室的导管起搏电极,向心肌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肌,使心肌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到心脏和其它部位.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例外情况,1995年4月我科曾发生1例临时起搏器导线胶套断裂剥脱并滞留于右心房和腔静脉的情况,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陈某,男,47岁.因感冒后突发晕厥入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给予药物治疗.在导管室X线监控下放置临时起搏电极,常规消毒皮肤,2%普鲁卡因局麻,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检查临时起搏导管及连接线的电路通畅情况.穿刺成功后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穿插管,用气囊漂电极导管床边紧急安装临时体外心脏双腔起搏器抢救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方法分析因不同原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并行床边临时体外心脏双腔起搏器安装术进行临时起搏治疗的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深静脉穿刺置管法行深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推送气囊电极导管,在床边无X线透视条件下,根椐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或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成功为4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5例病毒性心肌炎导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导致的窦房结功能不全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及时解除病人循环系统灌注压不足,抢救病人生命,并给予相应的内科药物治疗,均在15天内拆除临时双腔起搏器,病人均无明显不适,先后痊愈出院;亦有1例原因不明心脏骤停病人,因起搏电极到位后无起搏夺获而导致起搏未成功。4例(80%)起搏成功,起搏效果肯定,起搏时间7~15天。1例电极脱位,经重新安置电极后恢复起搏。结论床边临时体外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是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急救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左锁骨下静脉与右股静脉插入导管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11例病人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在心腔内心电图指引下插入起搏电极导管起搏右心室成功。18例经右股静脉穿刺在心腔内心电图指引下插入起搏电极导管起搏右心室成功.3例为经锁骨下静脉放置失败后改由经右股静脉放置获得成功。结果: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起搏电极至起料成功用时4~12分钟(平均8.7分钟)。经右股静脉穿刺插入起搏电机至起搏成功用时3~16分钟(平均8.3分钟)结论:两种穿刺方法都较可靠,但经右股静脉穿刺更为方便,安全.可靠。尤其适应于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心脏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5.
一、人工心脏起搏的理论基础:人工心脏起搏(Artificial cardiac pacing)的基本原理是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发出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肌,使起搏或传导系统功能有障碍而仍保持有兴奋、收缩以及心肌纤维间传导功能的心脏得以激动,其心房或心室得以按一定的频率有效地收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下用普通电极导管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5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者,采用非X线条件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以心腔内心电图引导,体表起搏心电图定位,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结果:35例患者起搏均获成功,从开始静脉穿刺到完成右心室起搏时间5~20min,平均13min。35例均为右心室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29例,右室流出道起搏5例,右室流人道起搏1例。结论:心腔内心电图引导,体表起搏心电图定位,普通电极导管床旁起搏术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抢救措施,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韦武  林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08-108
人工心脏起搏是以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而使心脏收缩.用以治疗和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2002年以来,我院在心血管数字减影X线机引导下用双极起搏导管电极经股静脉插管作紧急人工心脏起搏成功抢救18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和7例围手术期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时心脏起搏术是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以往多选择经股静脉途径,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临时起搏电极导管送至右心室心尖部完成心脏起搏。但是大多数需要临时起搏的患者病情危重,不适宜搬运至有放射设备的手术间。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借助右心系统血流的动力将电极导管送至右心室合适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家庭指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侯世华  侯世方 《护理研究》2004,18(4):343-343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逐渐增多 ,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护理人员必须对安置起搏器的病人进行家庭健康指导 ,使他们了解起搏器的相关知识 ,调动病人维护自身健康的潜能 ,促进病人参与康复护理活动 ,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 ,有效提高生活质量。1 相关知识介绍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作用是通过起搏器用一定的脉冲电流 ,刺激心肌 ,以替代心脏的起搏点发放冲动 ,使心脏按人为的频率有效地收缩和舒张 ,维持全身正常的血液循环。人工心脏起搏器安放时应将起搏电极导管前端放至右心室心尖部 ,尾端与永久性…  相似文献   

10.
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临床上对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病窦综合征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起搏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起搏方式纠正心率和心律的异常,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起搏导管抢救心脏急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心脏起搏导管抢救心脏急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急症并采用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5F或6F带气囊漂浮式临时心脏起搏导管,按深静脉置管法行左锁骨下、右股或右颈内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推送带气囊起搏导管,在床旁无X线条件下,根据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早搏出现或体表心电图判断导管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本组105例起搏成功,成功率为96.3%,起搏效果肯定。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以左锁骨下静脉最短(1~5min),右颈内静脉次之(2~10min),右股静脉最长(3~30min)。起搏导管留置时间1~21d,平均5.5d,并发电极脱位5例。结论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导管紧急心脏起搏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研究的发展,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也不断扩展,我们植入的起搏器57例为右心室起搏,3例为房室顺序起搏,2例为右心室心起搏及频率反应性起搏。有2例出现合并症,1例为术后3天电极脱位;1例起搏器外露,经再次植入起搏良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有植入起搏器指征时.要根据梗死部位来抉择植入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2006年我科共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5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2例,女64例,年龄43~70(56.5±4)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1.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局麻状态下行右锁骨下穿刺,在导管室X线监控下,经右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管,电极到位后常规描记心内膜电图,用起搏分析仪测试右室或右房电极阈值、阻抗、起搏感知等起搏相关参数,结果调试满意后,由手术医师行右锁骨下皮肤切开3~5 cm,常规滴入庆大霉素8万U预防感染,纱布压迫囊袋15 m in左右,埋植起搏器于右锁骨下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用气囊漂浮电极床旁紧急心脏过缓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不同病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并进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深静脉穿刺置管法(Seldiger法)行深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Swan-Ganz导管操作方法)推送气囊电极导管,在床旁无X线透视条件下,根据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或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130例(96%)起搏成功,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3-30分钟,起效果肯定,起搏时间1-31日,3例电极无法到位转导管室X线透视下放置电极导管,3例电极到位后不能夺获右心室,电极脱位6例,经重新安置电极后恢复起搏。穿刺损伤胸淋巴管1例,结论:床旁气囊漂浮电极紧急心脏起搏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值得在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病人,反复发生阿斯综合征。通过心肺复苏、体外临时、体内埋藏及心腔穿刺心肌电极等人工心脏起搏,取得急救成功。  相似文献   

16.
急诊床边临时心内膜起搏术是近年来常用的治疗技术,一般多采用漂浮电极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送入导管。但在心搏骤停的情况下,漂浮电极就失去了其意义,1998年1月~2003年5月,我们采用无漂浮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在边起搏边送导管的情况下,起搏2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漂浮电极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软英 《护理研究》2006,20(12):3336-3337
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过渡性体外起搏方式,用双电极导管经周围静脉送到右心室,电极接触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而起搏。常用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严重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而急需心脏起搏者,还可用于外科手术前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阳性者的保护性应用等。病人病情危急时应用临时起搏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保证安全可靠连续性临时起搏,术后的监护与护理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03年6月-2006年6月共行床旁漂浮电极导管安置临时起搏器45例,起搏成功率100%。现从护理角度探讨床旁漂浮电极导管安置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和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心脏起搏器发生脉冲电流通过导管电极应激病变心脏,以维持或控制心脏节律或改善心脏功能。现就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健康教育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动脉鞘管,经鞘管插入心脏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行右心室起搏30例经验。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以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留置动脉鞘管,经鞘管送入漂浮起搏电极到达右心室,于床旁行临时起搏。结果电极到位率100%,右室有效起搏率100%,除2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因素,5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外,其他患者均安全渡过危险期。结论本法创伤小,操作方便,局部及全身感染罕见,起搏电流低,患者无痛苦,能较长时间保持有效起搏;无需X线引导,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23年共置入173例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评价不同电极植入路径,不同类型电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73例患者按起搏部位及植入路径随机分组,比较起搏参数、手术时间及X光照射时间,观察植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73例患者中,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电极119例,其中应用翼状电极98例,应用螺旋电极21例;头静脉植入途径48例;颈外静脉植入途径6例.3例(1.7%)患者植入电极1年内发生电极折断现象;2例(1.5%)患者在植入1周内发生电极脱位;3例(1.7%)患者发生反复性囊袋坏死现象;3例(1.7%)患者废弃残留电极脱落至右心腔,未给特殊处置,随访12年至今;10例(6%)患者发生起搏综合征,经重新调整心率后,均起搏良好.螺旋电极应用至今6年,未见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电极途径,螺旋电极的应用,是目前临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