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新茹 《山东医药》2003,43(16):45-46
2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 ,我们采用硝酸酯类药物不同时间给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12 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2 2例 ,均符合 1997年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A组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5 8.5± 6 .4 )岁 ,平均病程 ( 6 .0± 2 .3)年。其中陈旧性前壁间壁心梗 2例 ,陈旧性下壁心梗 3例。B组 6 2例 ,男 39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 5 7.6± 6 .8)岁 ;平均病程 ( 5 .6± 3.2 )年。其中陈旧性前壁心梗 3例 ,陈旧性下壁心梗 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方法 :患者服…  相似文献   

2.
作者前瞻性研究溶栓治疗后左室血栓的发生率。连续114例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后2.1±0.8小时接受治疗。溶栓治疗方案为:头6小时内给予rt-PA 120mg,同时给予肝素5000IU(随后每 24小时连续给予25000IU,至少5天),每天服用阿司匹林250mg。入院后1~8天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本组中,前壁心梗76例(A组),下壁心便68例(B组)。在心动超声图检查,2例前壁心便和2例下壁心梗的病人死亡,均未形  相似文献   

3.
溶栓治疗对于急性心梗已是首选疗法。研究者未能从心梗获救的患者中检出冠心病事件(eoronary event)可能复发者。作者对于46例急性 Q 波型心梗(前壁心梗28例,下壁心梗18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期确定早期(平均4.7天)进行口服潘生丁铊201断层成像在检测残留心肌缺血方面是否优于早期(平均5.5天)进行症状限制性活动平板试验。两项试验均无并发症。运动时间为11±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后QT离散度与心性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发生心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近几年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用 QT离散度 (QTd)可以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发生 ,作者对AMI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 QTd作为 AMI后危险性预测指标的可靠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4- 0 1~ 1999- 12期间的 AMI住院患者115 (男 82 ,女 33)例 ,年龄 6 1± 11(30~ 82 )岁。心电图示 :前壁心梗 (包括 :前间壁、广泛前壁、高侧壁 ) 83例 ,下后壁心梗2 8例 ,前壁 下壁心梗 4例。1.4 分组与随访 以 10~ 2 0 d QTcd上限为标准 [1 ]将患者分为 …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 (AMI)引起的 QT离散度 (QTd)变化备受人们关注 [1 ]。但 AMI后 QTd在病程中的变化特点尚不明确 ,本文作者测定 AMI不同时段的 QTd,旨在探讨 AMI患者 QTd动态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发病 72 h内入院的 AMI患者 5 8(男 42 ,女16 )例。年龄 5 8± 9(47~ 72 )岁 ,其中前间壁心梗 8例 ,广泛前壁心梗 2 6例 ,下壁心梗 2 2例 ,前壁加后下壁加右室心梗 2例。有 45例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L OWN 级以上 ) ;并发心衰者 35例 (killp 级 2 1例 , 级 12例 , 级 2例 ) ,3例患者因严重心衰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探测老年人陈旧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功能及左室室壁运动情况,并经3~6年随访。结果:老年人心梗后76.6%(53/74)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正常(<50%),LVEF<40%的占52.7%(39/74),LVEF<30%者均见于前壁梗塞。左心功能受损最重者为前壁+下壁心梗组(LVEF∶23.57±6.92%),其次前壁心梗组(25.27±17.21%),前间壁组(40.12±17.50%),下或后壁组(48.48+13.92%)。在长期随诊中,LVEF<30%者,经改善心功能治疗,使多数患者心功能维持在临床Ⅱ级水平,从而降低了老年心梗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任春霖 《心脏杂志》2001,13(5):422-422
信号平均心电图 (SA- ECG)是从体表记录心室晚电位(VL P) ,为预测心律失常事件 (AE)提供有价值的预测指标。作者通过对 AMI患者进行 SA- ECG检测 ,旨在探讨 VL P在预测 AE方面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7- 0 8~ 2 0 0 0 - 0 7因 AMI急诊入院患者5 6 (男 5 0 ,女 6 )例 ,年龄 40~ 75 (平均 5 2± 9)岁。AMI诊断符合 WHO诊断标准 ,其中前间壁心梗 2 0例 ,下壁心梗 17例 ,下壁 右室梗 5例 ,广泛前壁心梗 8例 ,侧壁心梗 2例 ,无 Q波心梗 3例 ,排除束支阻滞。1.2 临床资料 患者入院后 1周内行心电监护 ,观察和…  相似文献   

8.
对象为60.6±8.7岁的连续61(男45、女16)例急性心梗患者。24例前壁心梗,37例下壁心梗。29例接受溶栓治疗,其中19例获得成功。发病后第4天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从QRS波起始部至T波结束处的时间,再按Bazett公式校正,计算QTc间期。左室分为13个节段,每段计分-1~+4(活动增强~室壁瘤形成),取总和。 全组的室壁活动计分同QTc间期正相  相似文献   

9.
马亚杰  程宝珠 《山东医药》2002,42(16):71-71
苯那普利逆转左室肥厚、庇护心肾功能早已被国内外同道所公认。 1 9942 0 0 1年 ,我院早期应用苯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左室重构 (LVRM) 2 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Q波型心肌梗死 56例 ,男 38例 ,女1 8例 ,年龄 52± 6 .8岁。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56例患者随机分成苯那普利组与对照组各 2 8例。苯那普利组中 ,前壁心梗 1 6例 ,下壁心梗9例 ,下壁加右室梗死 3例。对照组中 ,前壁梗死 1 3例 ,前壁加下壁梗死 3例 ,前壁加正后壁梗死 2例。苯那普利组中合并高血压 1 1例 ,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脑钠素(BNP)为心室分泌的激素,可能是心室功能变化的一种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作者对16例第1次透壁性前壁心梗的病人,进行了6个月前瞻性研究,以观察BNP改变及其与心钠素、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治疗的关系。病人与方法透壁性急性前壁心梗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8±9岁。16例病人均有典型的病史,心电图改变和心肌  相似文献   

11.
2001~2004年,我院采用溶栓治疗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6例中,男38例,女8例;年龄54~75(65.2±7.2)岁。其中前壁心梗22例,前壁合并下壁心梗10例,后壁心梗8例,广泛前壁并高侧壁心梗4例,心内膜下心梗2例。46例中首次心肌梗死者34例,再发心机梗死者12例;发病在6h以内者31例,6~12h15例;心电图ST段抬高者35例,胸痛持续30min以上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者29例。在一般治疗(卧床、吸氧、止痛、扩冠)基础上应用尿激酶50万U加生理盐水20ml溶解后静推,静推约10min,而后给予5%葡萄糖溶液150ml加入尿…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 (AMI)者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时 ,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高 ,可导致心肌泵功能丧失、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死亡率高。本文对 5 6例AMI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 ,旨在探讨RBBB在AMI时发生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6年 1月以来住院符合WHOAMI诊断标准者 5 6例 ,男 44例、女12例。年龄 49~ 81( 60± 11 2 5 )岁。AMI部位 :下壁 3 1例 (并发右室梗死 6例 ,并发正后壁 5例 )、前壁 2 5例 (广泛前壁 18例、前间壁心梗 7例 )。RBBB、右室梗死及正后壁心梗均符合心电图标准[1…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住院期间检出出院之后将发生心脏性死亡的高危险性病人。本文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出院时作核素心室造影和24小时 Holter 监测,能否区分将在随访期发生心脏性死亡的高危险性患者。方法:115例男性患者,平均58.8±8.6岁(39~84岁)。33例为前壁心肌梗塞,41例为下壁梗塞,41例为心内膜下梗塞。Killip 分级:Ⅰ级60例,Ⅱ级48例,Ⅲ级7例。115例中39例有心肌梗塞既往史。住院15.8±7.8天(10~33天)后,在出院前1天,所有患者均作了24小时 Holter 记  相似文献   

14.
右束支传导阻滞对急性前壁心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迄今尚无定论。作者观察932例Q波型前壁心梗患者。将其分为不伴右束文传导阻滞组(754例)和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组(178例)。后组左心衰发生率、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心脏病死亡率均高于前组(72%对52%,32%对8%,17%对7%,P均<0.001)。多变量分析表明,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急性前壁心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出院后1年心脏病死亡率增高的独立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5.
58.1±8.6(40~75)岁的连续75(男63,女12)例首次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静脉推注尿激酶原20mg,然后在60分钟内静脉输入60mg)。其中前壁心梗33例,下壁心梗42例;单支、双支和叁支冠脉病变者分别有35例、27例和13例。各例均为窦性心律、束支传导阻滞者已除外。溶栓治疗后6~12小时进行冠脉造影。A组53例梗塞区供血冠脉示有再灌注(TIMI2~3级)。B组22例梗塞区供血冠脉未见再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MI)时前壁 V1~ 3 和 V4~ 6 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9例首发急性下壁 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为 3组 :组 1:急性下壁 MI不伴前壁导联 ST段压低 (30例 ) ;组 2 :急性下壁 MI伴前壁 V1~ 3导联 ST段压低 (15例 ) ;组 3:急性下壁 MI伴前壁 V4~ 6 导联 ST段压低 (14例 )。结果 :组 2的左旋支狭窄 (≥ 70 % )例数明显多于另外两组 (6 0 % vs 2 7%、2 8% ,P <0 .0 5 ) ,其多支血管病变较多 (10 .0 %、2 8.6 % vs6 6 .7% ,P<0 .0 5 ) ,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高 [(173.78± 5 8.83) U/ L 、(16 4.2 2± 38.12 ) U/ L vs(2 39.6 5± 45 .34) U/ L,P <0 .0 5 ],左室射血分数较低 [(6 1± 7) %、(5 6± 5 ) % vs(4 5±10 ) % ,P <0 .0 5 ]。组 1与组 3相比 ,两者的各种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下壁 MI伴 V1~ 3导联 ST段压低提示和左旋支的病变有关 ,其 MI面积较大、射血分数较低。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28例心梗后室速(VT)患者在手术中获得的标测资料作了口顾性研究。法 58±9岁的28例患者均有心梗过去史,其中前间壁心梗14例,下壁心梗14例。24例术前电生理检查诱发持续性单形  相似文献   

18.
对象为31例症状出现后4小时内就诊的患者,连续记录12导联心电图,历时571±326分钟,以期确定急性心梗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 ST 段再次抬高的发生率。本组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53±12岁。初次心电图示有前壁(15例)或下壁(16例)  相似文献   

19.
溶栓治疗急性心梗(AMI)与脑出血的关系密切,但作为危险因素,尚有不同看法。本文研讨这一问题。方法与结果有107例AMI患者进入了研究,年龄为 63±11岁,男性 83例(78%),女性24例(22%)。其中,前壁心梗37例(35%),下壁心梗69例(65%),均接受了溶栓治疗。有4例分别给予链激酶(SK)和组  相似文献   

20.
对象为列入心梗后地尔硫(艹卓)多中心试验的2377例患者,随访25±8个月,以评价急性心梗后用地尔硫(艹卓)对远期转归的影响。其中855例(36%)本次急性心梗之前至少曾有一次急性心梗。另1522例(64%)初发急性心梗,包括409例(27%)非Q波型心梗,664例(44%)下壁Q波型心便和449例(30%)前壁Q波型心梗。分析表明:地尔硫(艹卓)组同安慰剂的相应亚组相比,初发非Q波型心梗亚组和初发下壁Q波型心梗亚组随访期间心脏意外较少。本试验的主要观察终点(心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