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制双腔T形管在胆道疾病患者术后施行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5例胆道疾病术后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使用自制双腔T形管行肠内营养39例为实验组,使用常规空肠置营养管行肠内营养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内营养使用量及营养过渡至TEN所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T形管引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腹痛、腹胀、腹泻、营养管堵塞、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达到肠内营养每天最大使用量及营养过渡至TEN所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相关营养指标方面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双腔T形管具有引流、冲洗、肠内营养及留置支架等多种用途,操作简便,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术后行胆道冲洗和胆汁回输、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08年4月106例胆道术后置双腔T管行胆道冲洗、胆汁回输、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结果33例经双腔T管胆道冲洗患者术中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5、2%,冲洗1周后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7%,胆道感染得到明显控制。73例经双腔T管胆汁回输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4、1%,无胆道逆行感染及胆瘘发生,无1例死亡。经双腔T管肠内营养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白蛋白、体重未见下降。结论自制双腔T管具有引流、冲洗、胆汁回输,肠内营养等多种用途,且临床疗效满意,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6.
胆道术后经双腔T形管行胆道冲洗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腔T形管是我科对普通T形管进行改进后的一种新型引流管 ,具有引流、冲洗、造影、采集胆汁标本和提供肠内营养等多种功能 ,[1] 目前已在我院和数十家医院推广应用。1996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在术中对 73例胆道手术病人放置双腔引流管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3例 ,男 32例 ,女 41例。年龄 18~ 72岁 ,平均45 .6岁。肝内外胆管结石 6 8例 ,胆道蛔虫症 3例 ,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壶腹癌并急性重症胆管炎和胆道出血各 1例。行肝外胆管切开探查、取石术 39例 ,各种类型胆肠内引流术 34例 (其中 15例同时行肝…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通过对2种营养方式的疗效比较,探讨胃癌术后应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将近期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30人,EN组接受能全力肠内营养方式,PH组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方式,测定术后第7天体重,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营养支持的费用。结果术后患者体重均有下降,EN组下降明显小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有统计学意义函〈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并且安全可行,营养支持费用仅为肠外营养的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腔"T"型管在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行胆道冲洗及注药的效果,探索更为规范、高效、安全的胆道冲洗及注药、胆汁引流方法.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行开腹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手术.按照放置"T"管类型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放置双腔"T"型管)和对照组(传统"T"管),各5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胆道冲洗平均耗时、冲洗液外滴、冲洗胀痛感、冲洗后寒颤高热、胆道造影后寒颤高热、结石残留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胆道冲洗平均耗时(6.32±2.70)min,对照组(17.67±3.23)min;治疗组冲洗液外滴3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冲洗时胀痛感7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冲洗后寒颤高热1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胆道造影后寒颤高热2例,对照组11例;治疗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9.17±1.37)分,对照组(91.21±4.35)分,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术后结石残留患者23例,对照组3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双腔"T"型管引流手术后,患者胆汁引流畅通、胆道冲洗及注药安全,能降低胆道感染及结石残留,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双腔鼻肠管给予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我们对43例来自农村的食管癌患者在术中留置双腔鼻肠管,术后待肠蠕动恢复后由此管滴注流质饮食,至术后8~10 d拔管,无吻合口瘘。结论:本组患者均能耐受留置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及促进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效果确切,而且具有安全、经济、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王肇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2)
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因禁食时间较长可发生营养不良和胃肠动力障碍,进而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增加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认为是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1-3].本文对本院3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应用三腔胃肠管同时胃肠减压及早期肠内营养的优势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三腔胃肠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肇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1-2
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因禁食时间较长可发生营养不良和胃肠动力障碍,进而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增加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认为是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内营养是以经口服或管饲提供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随着肠内营养理论的不断成熟 ,膳食的不断开发 ,营养管的不断更新 ,置管技术的不断改进 ,实施方法的日趋完善 ,现已成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法。“当胃肠道允许时 ,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是临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本文总结了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1 肠内营养概述1.1 肠内营养的意义外科病人约半数以上表现为蛋白质 -热卡营养不良 ,手术创伤应激时 ,蛋白质和热卡的摄入减少 ,尿素氮丢失增多 ,使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静脉营养虽能供给机体蛋白质和热卡 ,改… 相似文献
16.
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42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81例胃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4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第3~11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实验组术后第7、12天前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切1:2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切实可行,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腔喂养管与普通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中放置三腔喂养管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反应;并随机抽取2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放置普通胃管,术后采用肠外营养作对照。2组均在术后2d及1周查肝肾功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果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比留置普通胃管采用肠外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腔喂养管与普通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中放置三腔喂养管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反应;并随机抽取2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放置普通胃管,术后采用肠外营养作对照.2组均在术后2d及1周查肝肾功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果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比留置普通胃管采用肠外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腔喂养管与普通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中放置三腔喂养管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反应;并随机抽取2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放置普通胃管,术后采用肠外营养作对照.2组均在术后2d及1周查肝肾功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果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比留置普通胃管采用肠外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杨爱智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8):1520-1521
目的了解食管癌术后病人应用自制肠内营养液的效果.方法试验组(A组)58例采用自制肠内营养液行十二指肠内营养,对照组(B组)68例采用能全力行十二指肠内营养,观察营养状况的差异性.结果A组出现胃肠道不良的反应6例(占10.34%),B组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8例(占11.76%),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2组病人营养状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制肠内营养液配方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亦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