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32例延髓外侧综合征的临床情况。本病多因椎动脉闭塞所致,男性多于女性,均有吞咽困难,饮食发呛及痛、温觉障碍。一般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对顽固性呃逆,可用中药治疗加以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方法 回顾本院1例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延髓背外侧梗死后,导致环咽肌失弛缓,经常规吞咽治疗和球囊扩张术后未见明显好转,予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经藤岛一郎摄食-吞咽功能等级量表、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评定和透视荧光吞咽检查分析,吞咽功能改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吞咽功能正常。结论 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环咽肌失弛缓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2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水、吞咽困难护理,吞咽障碍锻炼的护理,顽固性呃逆的护理,指导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结果 25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中9例遗有吞咽困难带鼻饲管,6例遗留交叉性感觉障碍,4例遗留轻度Homer征,1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琦  张晓晓  贺彩芳 《天津护理》2007,15(4):200-201
通过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做好吞咽困难、顽固性呃逆的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及病情观察,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从生活、功能训练各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照顾,以提高实际的吞咽能力,争取使患者的功能恢复至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5.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平 《临床荟萃》2005,20(3):171-172
例1,男,70岁。6天前无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随后出现饮水呛咳,进食困难,声音嘶哑,右颜面麻木,右眼睁不开,不能走路来院。既往大量吸烟、饮酒史。查体: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精神差,右侧不全霍纳征,光反射灵敏,双眼水平眼震,伸舌居中,右侧咽反射减弱,右侧软腭上抬差,右颜面针刺觉减退,  相似文献   

6.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系因一侧椎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后下小脑动脉闭塞 ,引起延髓背外部缺血梗死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虽并不太多见 ,但急诊入院后给予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还是非常必须的 ,以免延误病情。现就其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如下。1 诊 断1.1 病史 :具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病史的中老年人属高危人群 ,男女两性均可得病 ,多在睡眠等安静、休息状态中急性起病。1.2 临床表现 :常出现剧烈眩晕、口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倾倒等前庭核急性受损症状 ;同时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3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整体护理,总结护理过程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一组因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受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现对我院2003-09/2007-07收治的38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11例。发病年龄33~78(58.5±4.6)岁。既往无脑卒中病史,均经MRI证实。有高血压病史34例,高脂血症24例,糖尿病史10例,冠心病史8例,吸烟史21例。  相似文献   

9.
常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7):3420-3421
对我科1999-06~2005—08收治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ed Medallary Symdrome,LMS)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玉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466-2466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0例均急性起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晕或眩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Horner征;眼震;交叉性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头颅CT对病灶的检出率低,MRI检出率高。40例均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表现和MRI检查是诊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依据,及早行头颅MRI检查明确诊断,防止误诊,MRA、CTA、DSA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临床表现与其影像学异常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对56例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及电视透视检查(VF检查),并对上述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食物或水从口角漏出(P=0.037)可预测唇闭合异常,仰头动作(P=0.010)及构音障碍(P=0.025)可预测舌运动障碍,喉上抬差(P=0.024)、咽反射减弱或消失(P=0.005)可预测会厌返折不全,用力吞咽(P=0.016)可预测喉上提异常,进食呛咳可预测声门关闭不全(P=0.011)及误吸(P=0.042);未发现有临床表现可准确预测软腭运动障碍、咽蠕动减弱、环咽肌打开不全等影像学异常改变。结论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某些临床表现可以有效预测影像学检查下的部分器官功能异常改变,增强了临床评估的准确性及客观性,有利于指导那些不能接受VF检查的患者进行吞咽障碍治疗。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 swallowing disorder may occur following a brainstem stroke,especially one that occurs in the swallowing centers.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referred to as LMS),a rare condition in which a vascular event occurs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or the vertebral artery,has been reported to lead to more severe and longer lasting dysphagia.CASE SUMMARY We report two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due to LMS and propose a novel technique named hyoid-complex elevation and stimulation technique(known as HEST).The two patients had no other functional incapacity back into life,but nasogastric feeding was the only possible way for nutrition because of severe aspirations.Swallowing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modified water swallow test,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 associated with video fluorography swallowing study to assess the situation of aspiration,pharyngeal residue,pharyngeal peristalsis,upper esophageal opening and the ability of deglutition.Both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HEST method for dysphagia and recovered quickly.CONCLUSION HEST is effective for shortening the in-hospital time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who suffer from LMS and likely other strok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心综合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灶体积进行分型,将本组504例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大灶脑梗死2组,比较这2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按照症状体征演进过程进行分型,将本组215例大灶脑梗死患者分为非进展性大灶梗死和进展性大灶梗死2组,比较这2组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根据脑缺血灶的解剖部位将患者分4组:脑干、皮层各叶、基底节区及小脑,比较各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脑心综合征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大灶脑梗死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76.74%)高于腔隙性脑梗死(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性大灶脑梗死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87.72%)高于非进展性大灶脑梗死(7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病灶位于脑干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73.53%)高于缺血病灶位于大脑皮层各叶(48.99%)、基底节区(22.22%)及小脑(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心综合征与脑梗死类型和部位相关,脑心综合征提示脑梗死进展或累及脑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伴有肩-手综合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20例,按常规临床处理的同时,治疗组增加对偏瘫侧上肢行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评定:疗效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疗效评定、VAS评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综合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凌晖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63-1464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53例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发音训练、摄食训练等综合护理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达85.4%,且吞咽功能明显提高.结论 综合护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合并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 两组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ADL能力进行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12%,对照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30%,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干预手段包括正确预防方法的体位摆放、主动和被动运动、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偏瘫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系统化护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住院的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1291例),给予207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常规护理;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住院的卒中患者作为护理组(1541例),针对664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制定并实施卒中后吞咽困难系统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3个月时,护理组吞咽困难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和对照组(P<0.05),吞咽困难评分下降幅度和显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卒中后吞咽困难,建立系统的护理机制,在临床中可行,并有助于吞咽困难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声定量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前后颏舌骨肌运动改变的价值。方法 纳入40例接受康复治疗并于2个月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B/M型超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愈后测量吞咽5 ml水过程中颏舌骨肌运动幅度及运动时间,计算其运动速度,比较不同时间点超声参数的差异;以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超声参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颏舌骨肌运动幅度及运动时间的一致性均良好(ICC:0.854~0.932,P均<0.05)。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愈后患者颏舌骨肌运动幅度及运动速度逐渐增加,而运动时间逐渐减少(P均<0.01)。治疗2周时与治愈后颏舌骨肌运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其余各时间点各颏舌骨肌超声参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超声可定量评估颏舌骨肌运动参数,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一定区域内脑卒中偏瘫患者Pusher综合征的发生比例及其与脑损伤侧及神经心理学症状的相关性 ,探讨Pusher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对策。方法 实验组Pusher综合征 39例 ,对照组91例。检查脑损伤部位及相关神经心理学症状 ,每周施Barthel指数 (BI)评价及功能训练、ADL训练等。结果在本区域内 ,Pusher综合征占研究阶段所有入院康复脑卒中患者的 1 7% ,占入选患者的 30 %。右脑损伤Pusher综合征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实验组单侧空间忽略和疾病失认的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实验组脑出血患者Pusher综合征的发生比例多于脑梗死 (P <0 .0 1 ) ,额、颞、顶叶及基底节及内囊后肢均受损的百分率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治疗后的BI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 .0 0 0 1 )。两组间最后的ADL水平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在获得同一水平最佳功能所需时间上 ,实验组比对照组多 9周 (P <0 .0 5)。结论 Pusher综合征在本研究阶段、一定区域内 ,占所有入院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 1 7% ,占偏瘫不能行走患者的 30 %。而且多在右脑损伤时出现 ,易伴有神经心理学症状。Pusher综合征不影响患者最后的功能恢复 ,但可能使康复治疗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吞咽困难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及简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经4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饮水试验分级改善值[(1.0±0.8)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吞咽流质食物时其Rosenbek评分改善值[(1.8±3.1)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吞咽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时其VDS评分改善值分别为(7.8±7.1)分、(6.2±6.6)分、(9.0±8.7)分,以上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在吞咽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时其口腔通过时间(OTT)、咽部通过时间(PTT)及咽部延迟时间(PDT)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具有较好疗效,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