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 LM(光镜)与 SEM(扫描电镜)观察同一病例非显带和不同程度 G 显带的人体中期染色体,证明染色体固有的大体形态相同,而表面结构有显著的差异。在 LM下,染色体呈扁平状,未见表面的亚显微结构。而在 SEM 下,染色体是圆柱体状,非显带染色体表面有绒毛状和不规则的锯齿状突起,偶见纤维。G 显带染色体出现隆起带区(阳性带区)和凹陷带区(阴性带区),与 LM 显示的带型相符合。在高倍下,各臂的带区内有许多纤维并向周围伸展,在某些带区内有圆形小突起,体现了染色体的纤维结构。掌握 G 显带的变化特征对于在 SEM 下识别各号染色体和选择优质带型有重要意义。在协助临床鉴别染色体异常区带部位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的扫描电镜(SEM)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末期。SEM具有很宽的放大范围(20~100000倍)和高分辨率(60~100A),能在三维结构上观察较大的样品,便于研究血管内表面的概貌和区域性差异,易于发现各种血液成份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由于可在样品上标记血流方向,有利于研究血流应力与血管内表面结构的关系。因此,近年来SEM已被广泛应用于家兔、鸽、豚鼠、大鼠、狗、猪、猴和人等不同种属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许  相似文献   

3.
扫描电子显微镜,简称为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它是近年来用以研究血液学的新工具,它和透射电镜不同,因形成三维空间结构图象而可以观察标本的表面细微结  相似文献   

4.
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与固体样品作用时发出的信息,对样品进行微区观察。目前的电镜种类很多,包括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扫描隧道电镜、原子力电镜等,但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中的主要是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前者注重观察组织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后者则用于观察组织和细胞的表面形貌。临床病理诊断为最终诊断,目前电镜诊断技术以其可以观察到亚细胞结构的变化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病理诊断中,已成为病理诊断中一项重要的依据,特别是在传统的临床诊断手段无法确诊的病例中,电子显微镜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扫描电镜对小鸡基底乳头表面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小鸡基底乳头表面由高毛细胞、矮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在形态学上与哺乳类Corti氏器有较大差别。小鸡基底乳头的形态学特点可能是其感觉毛细胞再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在医学昆虫学的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多种学科的互相渗透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除了从昆虫的遗传学、免疫学、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新技术的应用外,近年在国内外也开展了应用扫描电镜(SEM)研究医学昆虫学的工作。在昆虫学的亚微形态学和功能形态学以及昆虫生理、病理等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由于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对观察的样品只能得到二维影象,而且只限于观察极  相似文献   

7.
Panessa于1973年首先报道了组织导电技术(Tissue conductance technique)在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中的用途。随后国内马金鑫等(1983)采用此法制备并观察了多种生物样品,取得了比一般生物制样更为理想的效果。鉴于汕头医专曾采用常规生物制样法对肝吸虫卵做了扫描电镜观察,笔者为了比较组织导电技术与现行常规生物技术对寄生虫卵的适用性,结合对肝吸虫卵的显微形态学研究,运用组织导电技术制备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肝吸虫卵的表面结构,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用光镜(LM)技术和扫描电镜(SEM)技术连续处理和观察同—G带人类中期染色体标本,从而对G带染色体的亚微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国外已有报道。但其制作的G带染色体标本在SEM下观察。结构显  相似文献   

9.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1964年以后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电子光子仪器,成像原理类似于电视摄影显像方式,利用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激发产生的某些物理信号来调制成像.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简单,放大倍数可以从20倍连续调节到20万倍,景深较大,成像富立体感.近年来,鉴于扫描电镜在立体、清晰、多观察角度等方面均较普通光学显微镜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得其在中药显微鉴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利用各种检索方法,对20余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查阅,现就扫描电镜在显微鉴定领域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免疫现象可能是某些口腔慢性疾患如龋齿、牙周病和 Sjgren 氏综合征的病因之一.某些研究者指出:根尖周疾患与免疫球旦白存在一定关系。牙髓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所见,没有得到光学显微镜(LM)的证实。同时,B 淋巴细胞与 T 淋巴细胞和牙髓其他炎症细胞在 SEM 下的区别,也得不到 LM 的证实。本文企图把 SEM 和 LM 所见的牙髓结构和细胞的相互关系弄清楚。  相似文献   

11.
用直流气体放电活化反应沉积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锌超微粒子薄膜,并经AES成分分析及XRD物相结构鉴定,随制备条件不同,结构将明显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粒子的粒径为88.5nm。用俄歇电子能谱(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超微柱子膜的表面成分此、表面电子态进行了研究,用Ar~+枪对样品表面进行了剥离,同时用AES作跟踪分析。结果表明,Zn/O比基本保持不变,C稍有减少。这和电子探针持续作用AES跟踪分析结果基本相同。样品表面的电子态是Zn2p_(1/2)、Zn2p_(3/2),Cls、Ols;粒径及基质对表面光电压谱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卵巢不同类型的上皮性肿瘤42例。各类型肿瘤有不同表面形态特征,对判断肿瘤的组织类型有重要意义。SEM对分辨和发现癌细胞亦有很大优越性。有诊断意义的癌细胞表面形态特征为:(1)出现奇形乳头或奇形细胞簇;(2)可见奇形细胞或巨细胞;(3)细胞重度多形性及排列紊乱、拥挤,致被复面崎岖不平;(4)存在细胞的特异性分化不良。本组有3例临界恶性瘤在SEM下发现光镜所不能辨认的电镜下局部细胞癌变。6例恶性Brenner氏瘤的扫描电镜观察进一步证明肿瘤为鳞状上皮所构成,发生自苗勒氏管上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日本药局方收载的生药夏枯草和荆芥进行鉴别研究。通过对其花粉粒的大小、表面雕纹的细微构造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扫描电镜可以鉴别夏枯草lilachina变种(Prunella vulgaris var.lilachina)与日本夏枯草(P.prunelli for-mis);荆荠japonica变种(Schizonepetatenuifolia var japonca)与无柄荆芥(Ne-peta subsessilis)。此外,通过对商品生药所含的花粉粒进行对比观察,还可鉴定其原植物。其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简易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观察病原丝状真菌菌丝、孢子表面形貌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采用玻片小培养法制备病原丝状真菌的菌株,应用紫外辐照联合多聚甲醛蒸汽熏蒸法对样品进行消毒、固定,并经金属喷镀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扫描电镜下,该方法能保留所有菌株的菌丝及孢子原有的排列方式,并且能在扫描电镜下表现出良好的超微结构特征。结论:紫外辐照-多聚甲醛熏蒸法处理病原丝状真菌样品,能简单、快捷的用于扫描电镜观察,并可为相关真菌的分类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研究内耳组织病理,已受到耳科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内耳表面铺片技术配合SEM观察比传统的切片方法具有标本制备简单,快速、能进行全长耳蜗观察等优点。我们拟通过对正常豚鼠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显微影像技术观察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超微形态学变化,为红细胞损伤和亚损伤提供超微形态学证据。方法收集本中心2016年3月到2016年8月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标本。使用不同显微技术(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超微形态学改变(红细胞畸形率、红细胞长度、宽度、高度、洞深、表面粗糙度等)以及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丝状激动蛋白分布)。结果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红细胞微观形态学参数除表面粗糙度外,其它微观形态学参数(高度、宽度、洞深、粗糙度)没有明显变化。在经历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部分红细胞出现肿胀、固缩、变形、破裂以及红细胞碎片,出现各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棘型、口型、靶型、椭圆形、薄型等)。红细胞膜表面光滑度改变,细胞表面出现高低起伏大小不等的凸起颗粒使细胞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同时细胞表面丝状激动蛋白分布改变,细胞结构呈现解聚状态,不能形成完整的荧光环,红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结论超微形态学改变为夹层疾病和体外循环引起红细胞损伤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红细胞表面粗糙度可以作为新的参数来评估红细胞损伤以及亚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技术对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MGs)与丝素-壳聚糖( silk fibroin-chitosan,SFCs)的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为观测、评估种子细胞在三维支架的内部生长情况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取0~8d龄SD大鼠的颌下腺,对大鼠颌下腺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离纯化并传代;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 CK8)及淀粉酶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选取传至第二代的对数生长期的RSMGs作为种子细胞,选取SFCs共混膜(5×5×2)mm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涎腺样结构.将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并分别于倒置显微镜、SEM、荧光显微镜和LSCM下观察二者复合生长情况.结果 倒置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活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情况,方法简单易行.SEM可以较精确的展示细胞支架复合生长的表面超微结构.经过荧光染料的着色,荧光显微镜和LSCM都可以观察到支架上锚定的种子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见细胞核的荧光信号均匀的分布在支架孔隙内.LSCM通过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较厚的标本获取图像;并可以通过旋转图像,从不同角度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物的三维剖面或整体结构,得到更为准确的定位信息.结论 四种显微技术均可应用于RSMGs与SFCs体外共培养的形态学观测.LSCM的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荧光染料标记可以较好地获得RSMGs与SFCs复合生长的情况,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大鼠舌粘膜和粘膜下层结构的观察,了解大鼠舌粘膜和粘膜下层的形态学特点。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为150~200g,随机分成3组。一组切取整舌,进行HE染色与酶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对照观察。二组用于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扫描电镜观察、拍照。三组用于透射电镜样品制备,透射电镜观察和摄像。另外,将已经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组织切片,用梯度乙醇脱水,叔丁醇置换,置于烤箱干燥后,应用扫描电镜,进行二次电子图像(SEI)和背散射电子图像(BEI)的观察和摄像。结果:光镜观察显示:酶双重染色相邻组织切片的层次及各层结构,与HE染色切片的结构相似;但是,可明显区分管腔结构,淋巴管呈现深褐色5'-Nase阳性反应;血管呈现深蓝色ALP阳性反应。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舌背侧粘膜表面,可见大量的舌乳头。在舌的两侧缘,腹侧面与背侧面分界清楚,形态差异较大。酶染组织切片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二次电子图像(SEI)和背散射电子图像(BSE),均能分辨舌粘膜的各层组织结构。在舌腹侧和背侧的粘膜下层内,以及肌层内,均存在淋巴管;但是,各层结构内淋巴管的多少和管径不同,其中,在舌腹侧粘膜下层和肌层内,淋巴管较多、管径较大。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舌内毛细血管的管壁较厚,而舌内毛细淋巴管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管腔较大而且不规则,内皮外无周细胞,存在开放性间隙,管壁外缺乏基膜。结论:大鼠舌腹侧与舌背侧的粘膜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与功能有关;舌的结构特点提示,毛细淋巴管的管径和通透性,远远大于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左心室内膜超微结构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取新生(9日龄)、青年(3月龄)、中年(11月龄)和老年(23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的左心室内膜组织,体积分数4%戊二醛磷酸缓冲液固定,制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样品,TEM下观察内皮细胞及内皮下胶原超微结构,SEM观察心肌内皮超微结构。结果随大鼠年龄增长,内皮细胞质膜变得薄而疏松,质膜小泡及突起逐渐减少;内皮下胶原从幼年到中年逐渐增多,排列方向一致;老年大鼠的胶原束排列紊乱松散,大鼠内皮细胞表面皱折增多,细胞核形态变长且排列趋于一致。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鼠心内膜组织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这与心脏功能的改变以及心脏疾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积累蒿属(Artemisia L.)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方面的分类学资料,以探讨和解决其分类学中的一些问题。方法对其11种植物的种子进行了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比较观察研究,其电镜资料为首次报道。结果种子微形态特征具有一致性,种子形态为长椭圆、倒卵形至矩圆形;颜色为灰褐色至黑色;表面纹饰以脑纹状、纵条纹-网状和搓板状梯形为主。在大小、颜色、表面纹饰的次级结构等方面仍存在种间特异性。结论蒿属11种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存在细微的种间差异,对该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