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因此,全面准确的评价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的程度及关系、早期干预,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往心脑血管硬化狭窄的研究多采用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比的方法,其诊断评估具有一定局限性,特异性、敏感性报道不一[1].心脑血管造影为诊断心脑血管硬化狭窄的金标准.为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行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脑血管造影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循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收集入选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循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NO水平,同时检测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析循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2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3%vs 20.00%,75.00%vs 35.00%,46.67%vs 13.33%,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循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增加[(387.48±89.48)μg/L vs (243.84±90.43)μg/L,P=0.000];NO水平明显降低[(52.84±12.67)μmol/L vs (68.72±13.82)μmol/L),P=0.000]。冠心病患者循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循环内皮细胞数数目、Syntax评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冠状动脉1支狭窄的患者比较,冠状动脉狭窄≥2支的患者循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457.93±88.74)μg/L vs (265.79±80.61)μg/L,P=0.000]。结论循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呈高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9)
目的探讨Klotho基因G-395A位点多态性与华中地区老年(年龄≥60岁)汉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78例华中地区老年汉族患者,根据IMT分为IMT增厚组(IMT≥1 mm,132例)和对照组(IMT1 mm,146例),分别检测各组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并用Taq Man基因探针法检测各组Klotho基因G-395A位点的基因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MT增厚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降低,AG基因型无明显差异。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G等位基因频率与IMT增厚存在相关性,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Klotho基因G-395A位点多态性与华中地区老年汉族人群颈动脉IMT具有相关性,G-395A多态性有可能作为颈动脉IMT增厚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浆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蛋白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年龄≥60岁OP患者92例为研究组,年龄、男女比例一致、无OP老年人92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Klotho蛋白、FGF23蛋白水平,分析其与老年OP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浆Klotho蛋白、FGF2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低血浆Klotho蛋白水平是老年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低血浆Klotho蛋白水平与OP发病有关,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GF23通路有关,监测血浆Klotho蛋白水平对OP预防、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2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冠脉造影结果,患者被分为正常对照组(68例)和冠心病组(196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轻度组(66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66例)。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轻、中、重组间血清总胆红素[(20.52±6.12)μmol/L比(18.07±5.81)μmol/L比(14.22±5.19)μmol/L比(15.63±6.30)μmol/L]、间接胆红素[(18.80±5.21)μmol/L比(15.46±6.71)μmol/L比(11.63±3.42)μmol/L比(13.37±4.35)μmol/L]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8.976、-2.492,P〈0.05)。结论:胆红素水平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可作为临床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胃饥饿素(Ghrelin)水平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将纳入研究对象依据相关检验及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冠心病糖代谢正常组和冠心病糖代谢异常组)、单纯糖代谢异常组。收集所有入选对象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血样,采用ELISA方法同批检测血浆Ghrelin水平。结果: ①冠心病组及单纯糖代谢异常组血浆Ghrelin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②冠心病糖代谢异常组血浆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冠心病糖代谢正常组及单纯糖代谢异常组。③析因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与糖代谢异常在对血浆Ghrelin水平影响方面不存在交互作用。然而,糖代谢异常比冠心病对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更明显。结论: 冠心病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显著下降,且糖代谢异常对Ghrelin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放免技术,测定了28例次冠心病患者冠状窦血及外周静脉血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冠状静脉窦血ET为132.82±23.14pg/ml,外周静脉血ET为104.25±21.08pg/ml,冠状窦血ET高于外周静脉血,P<0.001,但两者相关性良好,r=0.808,P<0.001.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冠心病外周血ET高低次序为急性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正常人.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ET水平高于外周静脉血,但两者相关性良好,ET随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加重及冠脉病变范围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CXC趋化因子配体1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8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2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SAP组),另有造影检查正常的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基线CXCL1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随访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病事件(MACE).结果:CXCL16、hsCRP和IL-18在ACS组均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CXCL16和IL-18水平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CXCL16与hsCRP(r=0.437,P<0.01)、IL-18(r=0.552,P<0.01)和HDL(r=-0.321,P<0.01)存在相关性,而与其他指标均无相关性.以所有研究对象CXCL16的均数为界点,分成CXCL16>2 246.97 ng/L组和CXCL16≤2 246.97 ng/L组,分析2组间吸烟史、家族史、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的关系,结果上述4项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XCL16和hsCRP是ACS的重要危险因子.随访结果显示,ACS组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S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仅3个月和6个月时hsCRP进入模型,表明hsCRP对冠心病患者短期MACE事件发生具有预测价值,而CXCL16无此预测价值.结论:CXCL16是传统危险因素之外,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CXCL16和hsCRP,可能会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2月-2018年4月于我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30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收集患者病史信息、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数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Klotho水平。按血清Klotho中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低值组(≤296.8 pg/ml)和高值组(>296.8 pg/ml),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ROC曲线、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Klotho水平与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结果:Klotho低值组脂质异常、糖代谢紊乱(GMD)和代谢综合征(Met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高值组(P<0.001);Klotho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显著负相关(P<0.05);脂质异常、GMD和MetS患者的Kloth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ROC曲线显示,Klotho对脂质异常、GMD和MetS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1、0.728和0.713(P<0.001)。多因素Logist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Periostin蛋白水平,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分析两组间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或P<0.001)。高敏C反应蛋白(r=0.232,P<0.05)和Periostin蛋白水平(r=0.624,P<0.001)随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增高而升高,呈正相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Periostin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223,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显著增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能较好的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Alarin水平,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血浆Alarin水平,分析三组间Alarin表达差异;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larin与Gensini评分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Alar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Alarin水平与Gensini评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Alarin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明显增高,且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提示Alarin很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并经颈动脉DSA及B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冠心病组再分成三个亚组。结果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颈动脉狭窄较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低,但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颈动脉狭窄亦有加重趋势。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对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右冠状动脉病变对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对比分析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在合并与不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与相应部位单纯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相比 ,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呈不同程度地下降 ,其中在左前降支、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狭窄基础上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左主干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下降幅度最大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冠状动脉病变可在单纯左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使左心室收缩功能进一步恶化 ;当左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为左前降支、左主干或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时 ,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F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189例心电图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为本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86岁,平均年龄(61±10)岁,其中男性154例,女性3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由心电图分析确定。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右心室造影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所有资料采用SAS软件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189例患者中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134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2±9)岁。排除冠心病者5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7±10)岁。与不合并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合并RBBB者,年龄较大,男性多见,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占35%、24%和40%。病变部位:前降支受累者最多见,占85.1%,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占62.7%,回旋支受累者57.5%,累及右主干者11.9%。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者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发生率越高。结论大多数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高龄、男性、多合并糖尿病或/和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当右束支传导阻滞伴不明原因胸痛或心电图异常难以解释时,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确定缺血性心脏病及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中顺路肾动脉造影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分析41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常规术中顺路行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以显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为自变量,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410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88例(21.4%),其中轻度狭窄30例(7.3%),中度狭窄40例(9.7%),重度狭窄18例(4.3%)。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的285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26.3%(75/285),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阴性患者[10.4%(13/125),P<0.05]。狭窄超过30%的肾动脉血管共130支,其中61.5%位于开口部位,36.9%位于主干,仅3.8%位于分支血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女性、高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异常、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6.3%,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顺路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但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冠心病并不完全平行,女性、高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异常、左主干病变及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结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探讨血清内脂素在预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入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步进行心电图、外周血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参数检测和常规身体检查后设正常对照组(25例)和冠心病组(78例);再将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24例);同时也将78例冠心病病例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4例)与多支病变(54例).比较组间外周血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评价两者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血清内脂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内脂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多支病变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内脂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心病中有重要价值,它们在冠心病外周血中浓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但两者无相关性;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但还不能以内脂素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宋跃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72-74
目的 深入探讨和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308例在我科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CCABG)32例和非体外循环组(OPCABG)276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体外循环组相比,非体外循环组30天内死亡率、血管搭桥数、二次开胸率、急性肾衰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新发心房颤动率、输血量、脑梗死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5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技术分别对2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研究对象载脂蛋白A5基因-1131T>C和c.553G>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5-1131CC基因型人群和c.553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1131T等位基因携带者和c.553GG基因型人群(P=0.016和0.008);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载脂蛋白A5基因型分布和不同基因型间Gensini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与糖尿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r=0.141和0.143,P均<0.05),而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呈显著负相关(r=-0.129和-0.164,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5基因-1131T>C和c.553G>T多态性与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已成为女性的第三位致死性疾病,预计到2020年男性和女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都会明显增加,但女性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长将会更加迅速;预计到2050年女性脑卒中死亡率将比男性增加30%。男性和女性脑卒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女性脑卒中在流行病学、病因、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面有很多不同。女性脑卒中的独特危险因素有:①偏头痛。在育龄妇女中偏头痛发生率高达20%,在35~39岁妇女中,大约1/3妇女会发生偏头痛。一项对2000~2003年在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