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头位难产中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为科学选择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中阴道助产65例和第二产程剖宫产138例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母婴预后、住院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均无母婴死亡,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率、产道延长裂伤及产后病率高于阴道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剖宫产组患者的住院日和住院费显著高于阴道助产组(P<0.05)。结论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对新生儿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剖宫产对母亲的损伤较大,患者负担较重,应尽量避免行剖宫产术。熟练掌握阴道助产的技术可以减少母亲的损伤,降低剖宫产率,减轻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延长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31例第二产程延长产妇,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成3组:自然分娩组、阴道助产组和剖宫产组,比较3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结局情况,并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中第二产程延长原因.结果 在131例孕妇中,自然分娩79例(60.3%),阴道助产24例(18.3%),剖宫产28例(21.4%).3种分娩方式第二产程延长时间无显著性差异(F=4.9,P>0.05),产后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x2=0.6,P>0.05),新生儿体重无显著性差异(F=0.5,P>0.05),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F=9.1,P >0.05).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中,阴道分娩组(自然分娩组和阴道助产组)第二产程延长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而剖宫产组主要原因为胎位异常和胎头下降停滞,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5.1、18.9、43.1,均P<0.05),而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原因中的巨大儿、胎儿窘迫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8、3.7,均P>0.05).结论 第二产程延长不是阴道助产或剖宫产指征,对母婴预后无不良影响,不可机械遵守第二产程时限,以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自由体位与传统卧位分别配合无痛分娩对初产妇产痛、产后出血率、泌乳功能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经自由体位无痛分娩(观察组)和经传统卧位无痛分娩(对照组)的初产妇各104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产痛程度[第二产程末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产后出血情况(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经阴道分娩者第二产程时间及泌乳功能差异,并记录两组母婴结局[围生儿不良结局(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孕母不良结局(尿潴留、下肢疼痛麻木、软产道损伤)]差异。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末VAS评分、产后2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64、2.800,均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660,P<0.05),且孕母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96,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193,P=0.007),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χ~2=5.915,P=0.015),且观察组经阴道分娩者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5.129,P=0.000)。观察组泌乳功能优于对照组(Z=2.079,P=0.038),有效泌乳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00,P=0.048)。两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及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由体位配合无痛分娩可有效降低初产妇产痛,并促进胎儿顺利经阴道娩出,且减少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改善初产妇产后泌乳功能,还可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风险,有利于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南汇县中心医院妇产科近3年产钳术163例(其中低位产钳术125例,出口产钳术38例)的母婴并发症,并与同期剖宫产163例进行比较.结果低位产钳和出口产钳组母婴损伤程度均为轻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钳组号剖宫产组相比,产褥病率和子宫内膜炎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产后出血、伤口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差异无显著性(P>0.01).因此作者认为,低位产钳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阴道助产手段,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合并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采川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CSEA)的甲胎、初产、足月、无其他合并症的产妇213例作为试验组,随机选择同期条件相似,未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的产妇21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的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指征、胎儿冉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膜残留、尿潴留情况。结果镇痛后A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缩短(P〈0.05),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三产程和总产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娩镇痛与非镇痛比较可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缩短,不影响总产程,不增加剖宫产和阴道助产儿率,对母婴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建平  柳佩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82-2083
目的:比较阴道助产与剖宫产对脐带脱垂预后的影响。方法:52例发生胎儿脐带脱垂的产妇,根据临床情况分别进行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比较两组间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产伤和产妇产褥感染、出血或血肿、组织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死亡率和产伤发生率、出血和组织损伤发生率均较阴道助产组明显降低(P<0.05),而产褥感染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剖宫产处理脐带脱垂可以相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减少母婴并发症,优于阴道助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阴道助产掌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减少母婴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8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接受低位产钳助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42例),接受助产掌助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42例)。比较2组产妇产后母婴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平均产程为(7.75±0.69)h,短于对照组的(8.83±0.73)h,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4±0.57)分,高于对照组的(8.23±0.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6%,低于对照组的40.47%,新生儿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阴道助产掌助产,能够有效减少母婴损伤,提高分娩安全性,改善母婴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实施对产程中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母儿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妇产科实施新产程标准进行阴道试产的孕妇200例(新产程组)和2015年6月-2015年9月实施新产程标准前进行阴道试产的孕妇200例(原产程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的剖宫产率情况、剖宫产指征,比较两组母婴预后指标情况。结果两组阴道助产率和中转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社会因素外,两组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产程组转NICU、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产褥病、产后出血等母婴预后并发症情况显著高于原产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新产程标准可降低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率,改善剖宫产指征变化,但极易出现妊娠及新生儿并发症,需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在产科镇痛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时间、产科和新生儿敏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的定期产检并分别行非镇痛分娩或镇痛分娩的产妇共654例,其中镇痛分娩327例,非镇痛分娩327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科敏感指标和新生儿敏感指标。结果镇痛分娩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分娩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低于常规分娩组,自然分娩率高于正常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敏感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镇痛分娩可控性好,能降低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保障分娩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的产前管理、产程监测及适宜产科处理方法,降低不良分娩结局。方法对南京鼓楼医院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VBAC患者139例,包括未临产剖宫产87例,临产后剖宫产52例;选择同期初产妇及经产妇各139例,回顾性分析、比较4组临床资料。结果未临产组、临产剖组、初产妇组与经产妇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临产组第二产程时间与初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经产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产后组第二产程时间与经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初产妇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出血量、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深度裂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试产利多弊少,试产并不增加产后出血、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及深度裂伤的风险,且临产后剖宫产产妇产程进展与经产妇相似。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应进行详尽的产前检查、良好的医患沟通、细致的产程管理,选择适宜分娩方式、严格掌握再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1.
谷红梅 《现代保健》2014,(7):125-12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200例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分娩方式。结果:200例孕妇中有87例符合阴道试产标准,试产率为43.5%(87/200);有8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79例(阴道分娩组),成功率为90.8%(79/87),阴道分娩率为39.5%(79/200);行剖宫产者121例(剖宫产组),剖宫产率为60.5%(121/200);有1例孕妇出现子宫破裂(0.50%,1/200);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t=3.024,P〈0.05);两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周、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给予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以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 638名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妇,根据阴道试产成功与否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1 038名)和阴道试产失败组(600名)。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总结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相关因素,影响母婴结局的相关因子。结果孕妇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情况与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宫口的扩张情况、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是否紧急入院及有无阴道分娩史之间有关联;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与孕妇年龄≤35岁、产前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10年、有阴道分娩史、紧急入院以及入院时宫口扩张≥6 c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8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分娩方案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探寻一种较为合理的分娩方案。方法选取87例符合条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且对其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同时对其分娩方法和结局进行观察以及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采取阴道顺产分娩方案者机体恢复情况好于再次剖宫产者,而2种方案新生儿情况对比无差异,但再次剖宫产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剖宫产者。结论严格掌握再次妊娠者剖宫产适应证,能试产者充分阴道试产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促进产妇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两种分娩方式适用性。方法选择笔者医院162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83)和阴道分娩组(n=79)。比较剖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感染率与剖宫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可降低瘢痕子宫产妇的并发症,但选择前必须综合分析产妇和胎儿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的临床处理方式。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行阴道试产,其中20例成功,4例阴道试产失败后改为剖宫产。36例直接行剖宫产术,剖宫产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巨大儿、子痫前期等。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剖宫产。结论合理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于改善的围生儿和产妇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孕妇,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可有效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利于产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其中47例行剖宫产,32例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母亲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①两组孕妇年龄、体重、孕次、分娩孕周、血压、血清生化指标、尿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分娩组产次、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应依据病情个体化制定,剖宫产并不能明显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且产后出血风险增加,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格选择病例可以考虑引产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方法 236例分娩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8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强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分娩产妇常规护理,并对两组的剖宫产率、产程影响,以及阴道产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分娩产妇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而且阴道产平均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产程明显缩短(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保障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结局。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就诊的197例瘢痕子宫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197例瘢痕子宫的产妇中147例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为74.62%),其中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ERCD)129例;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TOLAC),其中成功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VBAC)50例,成功率73.53%。②ERCD组手术指征:患者意愿41例(31.78%),巨大儿21例(16.28%),高龄9例(6.98%),漏斗骨盆9例(6.98%),中央型前置胎盘6例(4.65%),其他因素43例(33.33%)。③VBAC组胎儿估计体质量较小、产后出血量多、骨盆出口直径宽、宫颈评分高、住院天数少、新生儿转儿科率高,与ER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比较VBAC与TOLAC失败转剖宫产2组,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VBAC组较短,自然临产率稍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质量及转儿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VBAC组第一产程(6.37±2.12)h,第二产程(26.95±15.00)min,第三产程(5.17±1.41)min,均在正常产程范围内。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的沟通,产程中严密的监测和做好手术准备,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且产程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的客观影响因素预测分析模型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瘢痕子宫选择再次剖宫产分娩的165例产妇和97例选择阴道分娩产妇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对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方法构建选择阴道分娩的预测模型,并研究阴道分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组在产妇年龄、孕周、两次妊娠间隔时间、接受瘢痕子宫相关知识和课程培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体重、学历、户籍地、妊娠次数、瘢痕厚度及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是影响瘢痕子宫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接受产前培训次数单个因素和混合因素(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对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组产后失血量[(323.03±147.18)mL vs(269.85±223.16)mL]、住院天数[(5.65±1.36)d vs(4.12±1.54)d]、住院费用[(3 997.29±2 269.57)元vs(3 301.02±1 807.08)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都能影响瘢痕子宫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的决定,尤其以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较为重要,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与再次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对母婴并未产生不良分娩结局,且可减少产后失血量、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106例,其中施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50例(A组),施行阴道助产术结束分娩56例(B组),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结局及胎儿窘迫时产妇宫口开大情况.结果 A、B组新生儿窒息率[14.0%(7/50)比16.1%(9/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窘迫时产妇宫口开大处于潜伏期率高于B组[54.0%(27/50)比26.8%(15/56)](P<0.05),处于活跃期减缓阶段率低于B组[4.0%(2/50)比23.2%(13/56)](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应用于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均能获得良好的新生儿结局.临床上应根据产妇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努力降低剖宫产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vaginal delivery in parturient term pregnancy with fetal distres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 cases of parturient term pregnancy with fetal distress were selected, SO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as group A, 56 cases of vaginal delivery as group B, newborn outcome and condition of the large maternal cervix data when fetal distres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eonatal asphyxia rate was 14.0% (7/50) in group A and 16.1 % (9/56 ) in group B,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rate of the large maternal cervix data in delitescence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54.0% (27/50) vs. 26.8% (15/56) ](P< 0.05); the rate of the large maternal cervix data in active stage deceleration phase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4.0%(2/50) vs. 23.2%(13/56)](P<0.05). Conclusion Cesarean section and vaginal delivery in parturient term pregnancy with fetal distress can get a good neonatal outcomes, maternal clinical condition shoul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urgical approach, and effort to reduce cesarean section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