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乙肝疫苗在纳入计划免疫前后后儿童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以及其抗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后的100例儿童,检测其乙肝血清标志物,然后分析对比纳入计划前后的乙肝病毒感染和免疫情况.结果 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前相比,纳入计划免疫后,儿童的乙肝保护性抗体(HBsAb)水平显著提高,达到了65.8%,但是还有28.9%的儿童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显示儿童检测显示5项全阴,且仍然有6.1%的儿童感染了乙肝病毒.结论 对儿童进行强制性的乙肝疫苗接种,可以直接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应该积极推广应用,提高强制度;而对于未明确接种的人群应加强管理,做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器质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传染性强,能通过人工免疫预防.人类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凡无免疫力的人,不论年龄大小,一旦接触乙肝病毒后,91%以上发病.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成熟,体内缺少相应抗体,因此极易感染乙肝病毒[1] .实践证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儿童乙型肝炎的最佳方法.特别是计划免疫实施以来,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是数据表明,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在此其中,绝大多数受感染儿童来自农村.其原因就是在农村的乙肝疫苗整个接种过程中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造成儿童免疫水平低下,达不到保护水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好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成功的标志是体内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几率为95%,学龄前儿童为96.6%。也就是说,有5%左右的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会出现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起不到预防乙肝的作用。那么,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 ~7)岁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及感染模式.并通过实验检测了解(2 ~7)岁儿童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方法:用Tecan150/8全自动酶免分析仪,采用ELISA实验方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率0.53%,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31.02%.结论:(2 ~7)岁儿童乙肝感染率降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抗-HBS阳性率低,无抗-HBS阳性的儿童比例较大,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5.
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自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以来,乙肝发病率明显降低,但在多年的医疗工作中发现仍有部分人虽然接种了乙肝疫苗却感染了乙肝,或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疫苗的普遍接种在预防乙肝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结合有关资料将乙肝免疫失败原因作如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不产生抗体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但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患者,再次进行疫苗接种,并在第7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对仍然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患者,检测其乙肝5项、乙肝病毒核酸(HBV—DNA),以及谷丙转氨酶(Au)水平。结果:30例患者2次接种乙肝疫苗,其中15例抗-HBs阳性、5例抗-HBs(±)、6例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4例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HBcAb阳性。并且阳性结果与HBV—DNA阳性、ALT升高一致。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不形成乙肝表面抗体可能与免疫应答迟缓、HBV的隐匿性感染、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我市街道在校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免疫效果、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3~12岁在校所有常住儿童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同时调查乙肝疫苗免疫史.结果:辖区内在校常住儿童1 522名检测对象中,乙肝抗体阳性728例,抗体阳性率为47.83%(728/1 522);乙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接种乙肝疫苗不产生抗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首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未出现乙肝表面抗体的接种者200例,这200例接种者再次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在接种者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后7个月,对仍然不存在乙肝表面抗体接种者实施ALT(谷丙转氨酶)、HBV-DNA(乙肝病毒核酸)以及乙肝5项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乙肝接种接种者再次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后,130例接种者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其中30例接种者的抗-HBs检测结果为弱阳性,100例接种者的抗-HBs检测结果为阳性,存在70例乙肝疫苗接种接种者HB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实验组70例接种者经再次乙肝疫苗接种后未出现乙肝表面抗体,其ALT水平明显高于再次乙肝疫苗接种出现乙肝表面抗原的对照组,P0.05。结论导致接种者在乙肝疫苗接种后未出现乙肝表面抗体的原因可能与免疫耐受、HBV隐匿感染以及免疫应答迟缓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简称乙肝特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比较不同方法阻断效果,探索较好的乙肝母婴阻断方式.方法:本研究采取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在孕妇中筛选乙肝病毒感染者,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婴儿随机分组,一组(A 组)在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特免,另一组(B 组)婴儿出生后只使用乙肝疫苗,不使用乙肝特免.两组婴儿出生后都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两组婴儿在1岁和2岁时分别检测乙肝相关标志物,判定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在3岁时采集2岁HBsAg 阳性者的血清进一步做乙肝标志物和HBVDNA 监测.结果:128 名婴儿完成了实验,1 岁时检测HBsAg 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24.2% 和97.66%,2 岁阳性率分别为5.3% 和97.66%,3 岁时确定了4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A 组(接种疫苗加乙肝特免组)1 例,感染率为1.75%(1/57),B 组(单纯接种疫苗者感染)3 例,感染率为4.23%(3/71).A组感染率低于B组.保护率为58.48%,绝对危险度降低25%.结论:乙肝特免和乙肝疫苗联合使用能提高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率.  相似文献   

10.
王桂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221-1222
目的:(1)了解2~7岁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及感染模式。(2)通过实验检测了解2~7岁儿童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方法:用Tecan 150/8全自动酶免分析仪,采用ELISA实验方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率0.53%,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31.02%。结论:2~7岁儿童乙肝感染率降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抗-HBS阳性率低,无抗-HBS阳性的儿童比例较大,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赤壁市重点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表现模式及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出生的儿童及母亲,采取静脉血2m L,分离血浆,运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检测及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617例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8.27%,总感染率为57.6%。617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为0%,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为79.90%。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加强对重点人群乙肝病毒血清五项标志物的筛查,早期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定期复查乙肝三系,肝功能、甲胎球蛋白,发现异常及早治疗,防止转化,同时切实落实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对乙肝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县县医院收治的132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乙肝病毒e抗原双阳性孕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6例。研究组孕妇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方法,对照组孕妇仅常规接种乙肝疫苗,最后分析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结果:研究组孕妇小孩出生当天、满1周岁时HBV感染率分别为1.52%、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2%、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起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促进儿童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该中心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儿童160例,经过1个月的随访,观察研究对象免疫应答效果。结果:160例儿童,142例儿童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有效率为88.75%。与此同时,<3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94.34%,3~5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90.15%,5~8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77.78%,差异显著(P <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控制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年龄不同,疫苗所介导的应答量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免疫应答随之降低,保护效果呈下降趋势。因此,应及早给予儿童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4.
周影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754-755
目的运用现有技术和方法研究医源性乙肝病毒意外感染的应对方法,探讨应急预防策略。方法以妇产科、感染科及手术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在被HBV污染针具等锐器刺伤后采用迅速挤压被刺伤部位、尽可能多挤压出血液、用2%碘酊反复局部消毒以及对乙肝“二对半”筛查结果为阴性的医务人员尽可能早地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和全程接种10μg乙肝疫苗等紧急处理方法来阻断乙肝病毒意外感染。结果11例伤者在经过应急处理后,分别于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和最后一针的第15d检测肝功能和乙肝“二对半”,检查结果均正常。1年后随访检查结果亦正常。结论说明运用创伤清洗、及时接种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等应急措施阻断乙肝病毒意外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余芳 《求医问药》2014,(17):178-178
目的 :探讨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本社区内的106名4周岁儿童进行乙肝二对半血清学检测。结果 :这106名4周岁儿童的乙肝表面抗体的阴性率为62.3%,阳性率为19.8%,弱阳性率为17.9%,未发现乙肝病毒感染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为这些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后其抗体的阳转率达97.6%。讨论:为儿童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莫永强  符策秦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510-1510,1540
目的了解定安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及HBsAg携带状况,为开展乙肝控制扶贫项目提供本底资料。方法采取WHO推荐的组群抽样(PPS)方法调查1996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221名检测HBsAg携带状况。结果221名儿童乙肝HBsAg携带率为6.3%。各年龄组间HBsAg携带率差异有显著性(X^2=9.724,P〈0.05);接种乙肝疫苗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X^2=5.5,P〈0.05)。结论定安县1.5岁儿童中乙肝HBsAg携带率较高,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在我国血液透析中心能否减少乙肝病毒的感染。方法将人选的60例非乙肝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分为疫苗组和非疫苗组,疫苗组给予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3次,于9个月及24个月时检测全血分析、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乙肝三系等。结果接种乙肝疫苗可提高患者的血浆蛋白和血色素,有一定的肝脏保护及营养和贫血的改善。但血液透析患者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率低,接种后第9个月仅30.8%、第24个月仅42%阳性率,这可能与贫血、炎症状态及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有关。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可产生保护性抗体,减少乙肝病毒的感染,提高患者的白蛋白、血色素,提高生活质量。而HD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贫血,炎症状态可能是接种效果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阳性.方法 对789例成人及100例儿童(对照组)在接种乙肝疫苗前和接种一年后、三年后分别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检测.结果 观察到接种乙肝疫苗一年后抗-HBs阳性儿童组达97%,成人组 82%,接种者三年内无一例患乙肝或HBsAg阳性.结论 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全部阴性者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都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9.
苏州市从1986年开始在婴幼儿中接种乙肝疫苗,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以来儿童乙肝病毒(HBV)的感染情况,评价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儿童HBV感染的效果,为本地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我们于1997年5~10月对市区1500名儿童进行了HBV血清学检测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制定贫困地区乙肝疫免疫应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儿童用标准组群抽样(PPS)方法,检测HBsAg用ELISA方法。结果: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39.9%,HBsAg携带率为9.4%,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HBsAg携带率,接种疫苗较未接种儿童的HBsAg携带率低72.5%,不同接种率地区的HBsAg携带率不同,两个市县间,城镇与农村间的接种率及HBsAg携带率均存在显性差异,导致乙肝疫苗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收费过高和不知道要接种。结论: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降低儿童的HBsAg携带率,降低乙肝疫苗接种费用,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是提高贫困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