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前人的工作已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1能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目的:进一步验证人转化生长因子β2(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hTGFβ2)基因转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作用.方法:取清洁级3周龄雄性Lewis大鼠16只,用于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腺病毒重组载体Ad-hTGFβ2将外源性hTGFβ2基因转染到体外培养的第2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48 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目的基因与软骨特异性蛋白--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的情况.结果与结论:从成体大鼠骨髓组织中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呈成纤维细胞样,能大量稳定增殖传代.Ad-hTGFβ2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获得稳定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基因转染细胞中Ⅱ型胶原蛋白的合成表达,RT-PCR检测到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aggrecan mRNA的表达.结果提示,从骨髓组织中可获得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并能在体外稳定增殖传代;Ad-hTGFβ2成功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含量极低,体外培养难度较大.体外分离培养纯度高、活力强、生物特性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工程及细胞的体内、体外实验显得至关重要.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表面标志物鉴定及多向分化能力检测.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分别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以梭形细胞为主,呈放射状排列的细胞集落,细胞生长旺盛,可连续稳定传代10代以上.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征且生长活跃.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CD90,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呈阴性表达.成脂、成骨诱导后,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法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操作简单,可大量分离、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实验所用的全骨髓贴壁法法为组织工程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以修复组织器官损伤,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组织修复能力减弱,是否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弱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年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15份骨髓标本来源于青岛市中心医院骨折或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各5例,年龄分别为7~12岁,20~55岁,60~90岁.抽取人骨髓组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核细胞并接种于培养瓶内,在第5天计数集落形成单位;当贴壁细胞融合后进行传代,第1代细胞分两种方式进行培养:192个细胞接种于2个96孔板观察单细胞克隆形成能力,12 500个细胞以5×103/cm2接种于培养瓶内并以此密度连续传代观察细胞增殖率.结果与结论:不同年龄人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和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区别(P > 0.05),但单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 < 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和增殖能力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其中能形成单细胞克隆未定向干细胞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体外培养羊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目前关于鼠、兔等小动物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较多,但涉及大动物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报道甚少.目的:体外培养羊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健康10月龄中国山羊1只,麻醉后于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5mL,采用全骨髓培养法接种于无菌塑料培养瓶中,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待细胞达80%-90%融合后,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P3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予以冻存,然后进行复苏.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Yon Kossa's染色检测成骨诱导分化潜能.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羊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呈梭形;P3代后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均为长梭状;冻存复苏后细胞贴壁较传代细胞稍慢,细胞形念和活性与传代细胞没有明显差别.P3-P5代细胞生长周期基本一致,接种后两三天为生长迟滞期,3 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六七天为生长平台期,其后牛长速度减缓.羊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3周后,Von Kossa's矿化结节染色呈阳性.证实所培养的羊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和增殖能力,可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研究主要是利用大鼠等动物模型来探讨如伺生成脂肪细胞,对于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表型转化的实验报道不多.目的:拟在体外建立人骨髓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形态学体外观察,于2006-12/2007-11在山东省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骨髓血,IBMX,地塞米松,吲哚美辛,胰岛素等诱导剂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骨髓血,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肇筛选法,以单克隆形式分离培养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细胞汇合至90%时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1 μmol/L地寒米松、10mg/L胰岛索、O.5mmol/L IBMX、50 μmolL吲哚美辛的低糖DMEM培养基,作为体外特定微环境向脂肪细胞方向诱导分化,以单纯加入低糖DMEM培养基的细胞作为对照组.诱导3周后行油红O染色.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细胞表面标志鉴定,脂滴形成及脂肪细胞分化率.结果:接种后第2~3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开始贴壁,两端有较长突起,呈克隆样生长,形成大小不一的集落;传代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漩涡样牛长;第3代细胞CD44呈阳性,不表达CD34:由克隆扩增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诱导第3周油红O染色示胞核呈蓝色,脂滴呈橙红色,脂肪细胞分化率为(86.0 5.6)%,对照组未见脂滴形成.结论:含有地寒米松、IBMX及胰岛素等诱导剂的体外特定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具有诱导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含量极低,体外培养难度较大。体外分离培养纯度高、活力强、生物特性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工程及细胞的体内、体外实验显得至关重要。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表面标志物鉴定及多向分化能力检测。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分别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以梭形细胞为主,呈放射状排列的细胞集落,细胞生长旺盛,可连续稳定传代10代以上。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征且生长活跃。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CD90,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呈阴性表达。成脂、成骨诱导后,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法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操作简单,可大量分离、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实验所用的全骨髓贴壁法法为组织工程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在成体动物骨髓中含量极低。目的:观察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生理范围流动切应力作用后,其体外生长规律、增殖及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的能力。方法:在体外取得SD大鼠骨髓原代间充质干细胞,利用平板流室系统加载1Pa切应力,对其进行培养及扩增,并分别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定向诱导。结果与结论:原代间充质干细胞为长梭形或多角形,集落样生长;经流动加载并传代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不以集落方式生长,而是均匀分布。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多数为长梭形或多角形;生长曲线显示各代细胞有类似的生长规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CD44和CD90阳性,CD31及CD45阴性;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诱导14d后,VonKossa染色及油红O染色均为阳性,流动优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保持了体外大量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用于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诱导剂众多,但多数化学诱导剂具有毒性不适合用于人体.目的:观察中药川芎嗪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并寻找川芎嗪诱导分化的最佳浓度.方法:SD大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取出股骨和胫骨,离心后弃上清液,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并转入培养瓶培养传代,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CD45的表达;取含1.00,1.25,1.50 g/L 3种剂量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的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已诱导细胞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比较3种剂量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诱导神经元样细胞抗原表达率.结果与结论:①原代细胞接种3 d后多数细胞贴壁,传代后细胞贴壁速度和增殖更快,第5代基本纯化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呈放射状或漩涡状排列.②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98.02±0.81)%CD44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③诱导后细胞出现类似神经元细胞样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显示多数细胞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1.25 g/L浓度组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最高.提示川芎嗪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1.25 g/L为最适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分离纯化,培养扩增人骨髓MSCs的方法,并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分离纯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马血清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MgCs原代培养呈均匀分布的集落样生长,呈梭形,细胞传代稳定,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9代,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无衰老征象;传代培养MSCs(P3)在20%马血清的L-DMEM培养液中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骨髓MSCs体外增殖和传代能力强,通过离体培养可使体内环境下低丰度的MSCs实现数量扩增;骨髓MSCs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背景:DNA损伤及损伤后的应答异常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基因组不稳定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衰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下降,对于端粒、端粒酶的研究以及对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和肿瘤有密切的联系。目的:以氧化损伤为模型,探索DNA损伤应答异常是衰老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直接原因。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鉴定。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检测细胞衰老情况,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建立体外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结论:人间充质干细胞经长期培养发生衰老,培养40代以后,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BrdU掺入能力显著下降,提示间充质干细胞长期培养后发生衰老。生存曲线结果显示H2O2作用下,年轻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活性氧及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H2O2处理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DNA损伤更严重,修复时间更长,说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比年轻间充质干细胞对H2O2损伤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失眠症又称不寐,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现将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