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观测了50具(100例)成年男性尸体股薄肌的血管和神经。供应该肌的动脉一般为2~3支,其中最粗大的一支是从股深动脉发出的主要股薄肌动脉。与其伴行的静脉多数为2支。供应该肌的神经来自闭孔神经前支,与主要股薄肌血管伴行入肌。主要股薄肌动脉、静脉及与之伴行神经的外径均值都大于1毫米,因而是能够满足当前显微外科吻合技术的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自1970年Tamia首先用显微神经血管吻合术作狗的股直肌游离移植以来,股薄肌游离移植也已应用于临床。游离骨骼肌移植必须带有其营养血管和支配神经。 骨骼肌的营养血管来自邻近的动脉,分为主要动脉和辅助动脉。主要动脉是指与支配肌肉的神经伴行进入肌肉者,它和神经的许多分支构成一束,在每块肌肉恒定部位入肌,此进入处称神经血管门。辅助动脉是在肌  相似文献   

3.
股二头肌长头是位于股后侧的一条长的带状肌,位置表浅,功能亦较次要,肌纤维束长,因而受到整形外科和创伤外科工作者的重视。随着显微外科的进展,应用股二头肌长头带血管神经蒂游离肌皮瓣移植,修补软组织缺损,如James应用股二头肌长头的肌皮瓣,修补坐骨结节和大转子褥疮切除后的缺损。因此,对股二头肌长头的应用解剖提出了一定要求。鉴于国内尚缺乏有关股二头肌长头的血管神经资料,本文就此做了详细的观察与测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4岁。因左腹股沟区包块2月余,拟诊神经纤维瘤于1982年8月27日入院,住院号28207。患者二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腹股沟有一“鸡蛋”大小包块,不痛,皮色不红,时而感觉下肢麻木,酸胀,沉重。肿块不随体位改变增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5.
刘静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43+1845
目的:探讨和研究人体的缝匠肌和股直肌的肌内神经分布和临床意义,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大体解剖法对20具尸体进行解剖,对缝匠肌和股直肌的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以髂前上棘为标志,定位神经入肌点分别利用H.E染色法和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对肌梭分布和神经分支分布进行观察。结果:缝匠肌是长肌束平行构建而成的带状肌,股直肌则是由短肌束构成的羽肌,两者的肌梭分布密度分别为38.04个/g和19.37个/g,缝匠肌的神经入肌点、股直肌外上部和内下部三者距离髂前上棘的直线距离分别为(9.75±1.30)cm、(10.23±0.97)cm和(14.48±1.12)cm。结论:缝匠肌是带状肌,而股直肌是羽肌,了解两者的神经分布对于临床外科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入缝匠肌和股直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肌梭密度和测定神经入肌点,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缝匠肌和股直肌的形态学特点,并以髂前上棘为标志定位缝匠肌和股直肌神经入肌点;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缝匠肌和股直肌肌梭分布;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和股直肌肌内神经...  相似文献   

7.
张潜  章涛  王正义  薛黔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4):456-457,460
目的 探讨大鼠股直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和分布,以了解该肌功能.方法 取成年SD大鼠股直肌组织进行冰冻切片(8μm厚),采用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并稍做改良,对其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结果 大鼠股直肌经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后可明确分出2种肌纤维型,即白色的I型纤维(慢缩纤维)和深褐色的Ⅱ型纤维(快缩纤维),2种肌纤维在肌内呈棋盘样均匀分布;图像分析仪计数I纤维占(24.6±3.1)%,Ⅱ型纤维比例为(75.4±6.3)%,2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大鼠股直肌的肌纤维组成以Ⅱ型纤维为主,属于力量速度型肌.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50具成人尸体(100例下肢〕的腓肠肌及其血管神经,对其在显微外科上的应用作了初步评价。 一、腓肠肌内、外侧头的肌腹较宽厚,肌力较强,各有单一的血管和神经;血管外直径在2mm以上,血管蒂长度为3~4cm;移去一头对下肢功能影响不大,可用于战伤修补大块组织缺损,或对某些动力肌的功能重建。 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腹宽厚度、血管外径以及血管蒂长度均大于腓肠肌外侧头,故选用供肌以内侧头为宜。内侧头区的皮肤血供以肌皮动脉为主,外侧头区以直接皮动脉为主,故前者可选用肌皮瓣,而后者可选用皮瓣或肌瓣。  相似文献   

9.
人股直肌肌内神经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清人股直肌肌内神经分布,测定神经入肌点,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股直肌的形态学特点,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股直肌神经入肌点;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5具童尸股直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股直肌是由短肌纤维和肌内腱板构成的羽肌。股直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神经行于肌内腱板两侧,分别支配肌的外上部和内下部。股直肌外上部、内下部的神经入肌点分别距髂前上棘10.23±0.97cm和14.48±1.12cm。结论①股直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神经支配有一定的区域性。②股直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与肌构筑学特点有关。③股直肌的神经入肌点集中在股前部上2/5区内。  相似文献   

10.
解剖25具尸体的50侧下肢,观察测量了股直肌的形态、血管神经及其体表投影。股直肌有上下两组血管神经束;下组血管是该肌主要的营养血管,其口径、长度适于显微吻合。本文结合文献阐述并讨论了其临床解剖要点。  相似文献   

11.
梁明  徐彩梅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Z):108-108
笔者遇1例股直肌断裂患者.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于2005年11月20日早晨急诊人院,患者述人院前1h下楼到早市买早点,不慎绊倒,当时右膝部着地,伤后右大腿剧烈疼痛,休息片刻来院求诊。  相似文献   

12.
笔者遇1例股直肌断裂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于2005年11月20日早晨急诊入院,患者述入院前1h下楼到早市买早点,不慎绊倒,当时右膝部着地,伤后右大腿剧烈疼痛,休息片刻来院求诊。这时发现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7岁。入院前3月在短跑比赛中,突然感左大腿剧痛,次日出现大腿肿胀,活动困难,经休息和对症治疗后好转。伤后2月发现左大腿前有一包块,活动时感疼痛,伸膝活动加重。检查:左大腿中段前侧股直肌深面扪及5×3cm肿块,边界欠清楚,质硬,压痛,无活动,伸膝活动稍受限。X线片示患肢无骨损。入院次日局麻下行包块探查,术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100例成人背阔肌的血管和神经的供应情况,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测量.1.胸背动脉自其分出到进入肌肉可被分成4段,按照分段的情况,可将胸背动脉的分支型式列成7型.2.测量了胸背动脉各段的长度和外径.3.观察了胸背静脉、胸背神经与胸背动脉的伴行关系;并测量了它们的长度和外径.4.对背阔肌的神经血管门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它与背阔肌外侧缘、肩胛骨下角之间的距离.5.讨论了移植背阔肌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作者在近3年内遇到股直肌挛缩症7例。主要临床表现是不能同时完成伸髋屈膝的动作。7例均行手术治疗。作者强调股直肌起始处松解要充分,术后要施行伸髋屈膝位的髋人字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16.
3例均为男性,年龄17~18岁,均在田径运动中突然发生。3例中早期股直肌不全断裂1例,陈旧性股直肌不全断裂1例,髂前下棘撕脱骨折1例。3例伤后均表现局部肿痛,患肢功能碍碍。伤后至入院时间最长3月,最短1天。行血肿抽吸后加压包扎,石膏外固定1例,股直肌修补、石膏外固定1例,另1例转外地医院治疗。本院治疗2例经2~3月随访,患肢功能恢复正常,能继续参加体育活动。讨论股直肌断裂常见于老年和中年,常伴有退行  相似文献   

17.
股直肌挛缩症七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正> 例1 女患,4岁。13个月时发现下肢活动不自如,跛行。查体:站立时挺腹翘臀,跨步开始时呈双膝关节僵直步态,行走时双足呈八字,高抬腿,脊柱腰段前凸增大。俯卧位,右膝关节屈曲90°,左膝关节屈曲20°,此时在双侧髋关节前方可触及绷紧的股直肌。如将膝关节屈曲至正常,髋关节立即屈曲,臀部抬高。诊断:先天性双侧股直肌挛缩症。在全麻下行双侧股直肌腱切断术,术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性,3周岁,为双胞胎之一,顺产。母女身体健康。一年前,患儿因肺炎而行双侧臀部肌肉注射抗生素约2周。近一年来患儿行走时右下肢呈外旋位,患肢在着地相时呈跳跃状态,但无其他任何不适;坐位时两下肢活动完全正常。曾在外院就诊均拟诊为右侧髂胫束挛缩症,并予以理疗等治  相似文献   

20.
顾晓明  孙庆妹 《医学争鸣》1989,10(3):164-168
对兔胸头肌、锁头肌和股直肌同时进行琥珀酸脱氢酶、还原型辅酶Ⅰ-四唑盐、磷酸化酶和肌凝蛋白ATP酶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胸头肌和股直肌均为以ⅡA和ⅡB型肌纤维为主的混合肌,锁头肌属于3种类型肌纤维平均分布的混合肌。多种组化技术可以准确地鉴别肌纤维分型,有利于定量研究肌纤维形态及分布特点,在神经肌肉修复学研究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