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回顾与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探讨了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探索医院特制改革中的问题解决途径.从无锡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获得启示:要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实施创名院、建明科、出名医发展战略.盘活资源,加强院前急救;创文明行业,树良好形象;整合资源、优化配制,打造医疗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4.
5.
同我国正在进行的其他行业改革相比,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明显滞后。当其他行业里的企业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力厮杀时,我们的大部分公立医院还依旧躺在旧体制下的襁褓里睡觉。 跨进新世纪门槛的中国公立医院,也许应该真正清醒了,因为它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与严酷竞争:对外开放医疗服务业,外资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异军突起、合作医疗制度迅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推进、医疗结构分类(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明确界定、医院现行经营体制受到强烈抨击。中国的公立医院可以说是正处在一个生与灭的历史转折关头,因为它们同时还有着太多的体制、经营、管理弊端:政事不分,权责不清,管理者队伍薄弱、缺乏经营自主权、资源配置不合理。 优势已经完全消失,垄断正逐渐打破。中国的公立医院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活法,而出路之一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6.
仲伟海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2):192-193
有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公立医院改革的问题是现在医疗卫生服务界一个比较受关注的话题。从卫生部正式公布了有关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后,贯穿整个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重要环节—公立医院改革的蓝图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医药价格改革对公立医院收入结构的影响,并对医药价格改革提出建议.方法 收集广东省6家公立医院2010 ~2014年的相关收入数据,采用比率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医院总收入、收支结余及收入结构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 2014年,6家公立医院总收支均有盈余,但是医疗收支总体呈亏损状态,并且亏损逐年增大,2014年医疗收入亏损达40 625.22万元,比2013年增加14.87%.与2010年相比,2014年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上升了19.52%,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了2.52%,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5.78%,而2010 ~2014年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低于3%.结论 医药价格改革后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显著改变;医药价格改革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在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的同时,改革不合理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并创新药品价格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8.
公立医院改革俗称医改的"深水区",管理体制的理顺是改革的主要命题.石狮市通过成立"石狮市公立医院改革管理委员会"这一全国首创的管理体制模式,来探索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本文介绍石狮市公立医院改革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不足,为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河北省某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简称医改)前后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分析医改前后患者医疗费用及其结构的变化,对医改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从河北省某公立医院医疗信息系统中调取医改前和医改后患者的费用资料,对医疗费用、费用结构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医改后门诊次均费用增加17.73元,增幅为5.34%,主要增加治疗费和化验费。住院患者次均医疗费用减少378.71元,降幅为2.28%,药费降幅最大13.76%(次均费用降低931.14元),其次是卫生材料费12.15%(次均费用降低449.06元);同时护理费(109.89%)、诊查费(21.63%)、手术费(18.66%)和治疗费(17.87%)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住院患者单病种分析中,脑梗死患者次均费用减少1 664.45元,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减少2 774.05元,慢性阻塞性肺病增加315.88元。结论 医改后患者费用降低,减少药费构成比,提升护理费、诊查费、治疗费、手术费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费用构成比,对费用结构起到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了解全国试点县级公立医院推行医药分开成效现状发现,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品可及性增强、服务量增加;医院收入稳定;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不能满足医院服务需求;政府投入不到位;以药养医现象未消除;医务人员积极性下降,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完善与医药分离协同的配套政策,保障医药分离的可持续运行,同时对县级医院进行合理补偿,保障县级医院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县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分析其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为完善该县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典型抽样,抽取新疆北疆某县,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该县24所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结果 24所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环境较过去都有明显改善;83.3%的乡镇卫生院内设防保科;防保人员数量占医技人员的比例不足20%,防保人员的学历、职称结构尚不合理;该县乡镇卫生院开展的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卫生规范管理、残疾人的康复指导与训练方面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还不足,乡镇卫生院在开展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难度有所不同;农牧民缺乏健康保健意识。结论该县乡镇卫生院需要积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管理机制、人员经费及公共卫生服务方式等方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发挥好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载体。通过浙江省21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质量组织机构设置、部门职能设计、质管人员工作现状等三个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单独设置质管职能部门与非单独设置质管职能部门的医院数大致相等,已设立的质管部门职能以病案管理、质量检查等常规传统内容为主,专职质管人员队伍在人员结构、个人能力、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困难与限制。提出新医改背景下独立设置质量职能部门是主要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法分析我国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深化我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原则、方法和内容。结果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多种综合的方法,创新性地进行改革。结论为了促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加快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贵州省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比较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5—2017年贵州省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的卫生人力、财力、物力等卫生资源配置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贵州省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注册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的百分比分别为49.11%、49.76,执业医师占比分别为24.77%、34.66%,执业助理医师占比分别为1.91%、0.72%;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占比分别为80.28%、87.93%,财政补助收入占比分别为16.75%、9.86%;万元以上设备均主要集中在10万元以下;县级公立医院医护比逐年上升,城市公立医院略降低,2017年医护比分别为1∶1.84、1∶1.41,床位使用率均下降,分别为88.23%、94.20%;每千人口床位数逐年增加,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分别为2.23、2.63张,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拥有量逐年增加,每千人口注册护士分别为1.11人、1.25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分别为0.67、0.78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分别为2.11、2.44人;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贵州省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卫生资源拥有量均低于全国,财政投入不足,县级公立医院医护比、床护比逐年上升,城市公立医院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的门诊患者满意度情况,对进一步改革提出建议.方法 在两所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随机抽取400名门诊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对两所医院总体满意度较高,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3和3.97分;其中患者对医院环境和服务态度、医疗服务提供较为满意,对就诊成本满意度偏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就诊成本、医师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与总体满意度相关程度较高.结论 在北京市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应加强预约门诊建设以减少患者的时间成本,完善付费机制以降低门诊患者的费用负担,从而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明确其立法目的是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然而,理论界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监察对象的范围一直存在争议。从监察对象的界定争议入手,通过对公权力、公职人员等核心概念内涵加以分析,提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监察对象的界定标准;结合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和人员组成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监察对象的范围,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监察对象的准确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护人员心理评价系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各类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级评价和二级评价状况。方法:采用自编的心理问题调查表对某综合医院内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不同工作性质的医护人员群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级评价部分有差异,二级评价有显著性差异。进修人员群体评估危险度最高,更多会采取无效或消极的应对措施。而SARS病房群体虽然初级评价危险较高,但二级评价无效或消极的最少,合理应对最高。已婚和未婚、有子女和无子女的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级评价有显著性差异。较之未婚和无子女群体,已婚群体和有子女群体倾向高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家在外地,处境特殊,身份游离,个体的应对资源和心理储备不足的群体,容易产生有破坏性或不愉快体验的应激。而事前知情,心理准备充分,相关知识培训系统,预防措施完备的群体,即使有一定程度的应激,也是正性和积极的。已婚群体和有子女群体的医护人员,可能有更多的家庭责任、义务和牵挂,他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容易产生负性应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