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 1 :基层医院救治多发伤应注意哪些问题 ?(王德才 重庆市大足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4 0 2 36 0 )解答 :首先要区别多发伤与多部位伤 ,多发伤指 2个解剖部位以上损伤 ,并且其中一个部位的损伤危及伤员的生命 ,如果不具备后一个条件 ,则为多部位伤。按此标准 ,多发伤均为严重创伤 ,创伤评分均≥ 1 6分。严重创伤及多发伤伤员最好及时送条件较好的创伤中心及大中型综合性医院救治 ,以保证救治质量和效果。但有时受通讯及交通等多种因素限制 ,部分伤员需就地在基层医院进行早期救治。多发伤救治强调快速、准确、高效。快速即尽量缩短院前急…  相似文献   

2.
现代创伤以其高能量损伤多见,使严重多发伤在创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也使创伤导致的死亡率升高。所以基层医院应组建跨专业新型的创伤科或创伤救治中心,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重症监护、康复治疗为一体的救治体系,以提高基层医院创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基层医院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2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铜梁县中医院骨科2007~2011年收治的2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23~52岁,平均35.4岁。按照Mcmurtry的多发伤骨盆骨折救治方案,10例等待择期手术,13例采取损害控制技术治疗。结果本组均治愈出院,随访6~43个月。23例中无一例死亡,术后发生感染6例,L5神经根损伤1例,均治愈。按Matta骨折移位评定标准:优8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达78.3%。结论基层医院虽然条件一般,但可采取早期救治,获得较好效果。基层医院采用损害控制技术,如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骨折止血纱布填塞止血等,可有效提高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水平,但在遇到严重、复杂病例时,应早期救治稳定病情后及时转送上级创伤救治中心。  相似文献   

4.
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早期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早期准确的伤情评估、多学科联合救治、合理地进行损伤控制手术及液体复苏能保证救治的时效性和整体性,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多发伤是一种"时间依赖性疾病",急救时存在"时间窗",一旦时间延误或超过救治的"时间窗",患者可能会失去最佳的救治机会,伤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将会增加。多发伤急救的时效性,体现在救治的"时间窗"内,通过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治措施,达到最佳救治效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伤情评估、快速急救、术前准备等。多发伤急救的时间理念,已由越快越好的定性过程发展到精确的定量过程;分清个体伤员救治的时效性及批量伤员救治的群体时效性,对决定多发伤急救的优先顺序意义重大;要保证多发伤急救的时效性,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流程,在救治各个环节上遵循损害控制外科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损伤控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应用损伤控制(早期迅速、有效的骨折固定及清创,术后ICU进一步复苏,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25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抢救成功22例(88.0%),死亡3例(12.0%)。骨盆骨折及四肢不稳定骨折早期予以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0例作为确定性固定手段。结论损伤控制同样适用于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治疗,但应准确把握其适应证。外固定架在骨折的早期固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一体化救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6月~2003年6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 共收治135例,抢救成功107例,成功率79.3%;死亡28例,死亡率20.7%。结论 (1)住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2)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急救中心设立创伤中心、建立成套的创伤急救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多发伤的诊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3)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点:抓好院前、院内急救——抢救生命;开展急诊手术——尽早修复损伤器官,消除致死致残因素;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进一步治疗原发损伤,保护各脏器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在逐年增多,多发伤随之增多,多发伤伤情严重而复杂,已成为创伤救治的难点。1990年1月—1996年8月我们救治创伤2104例,其中多发伤120例,占5.7%,现将我们对多发伤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120例,男107例,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应用损害控制理论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创伤外科11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救治方法和手术原则分为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比较三组间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研究指标均优于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早期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经验教训。方法对113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诊室抢救中死亡16例,另97例收入病房,入院后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81·5%。结论在院前急救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严重多发伤在急诊室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救治,是目前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