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进行临床观察,随机按年龄组筛选425例单纯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快速尿素酶检测。其中观察组664例及所有对照组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胆囊病变。结果1328例中,男性797例,女性531例,男/女≈1.5/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其中单纯胆汁反流性胃炎651例(49%);合并胃溃疡86例(6.5%);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2例(31%);合并复合性溃疡122例(9.2%);合并其他57例(4.3%)。观察组中Hp(+)298例(22.44%),对照组中Hp(+)147例(33.65%),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中胆囊疾患的检出率为221例(33.3%),高于对照组的72例(16.9%)。结论不论男女,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多合并有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合并胆囊疾患者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35例糖尿病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观察组)和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胆汁反流严重程度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胆汁反流严重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黏膜H.pylori感染率[22.9%(8/35)与30.0%(9/3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总体上呈副交感神经功能活动或损害占优势;胆汁反流程度严重;H.pylori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胆汁反流性胃炎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内镜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探讨其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资料和合并胆囊疾病情况。[结果]1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合并胃溃疡7例(4.7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17.12%)、十二指肠球炎11例(7.53%)、复合性溃疡4例(2.73%),其他47例(32.19%)。146例中35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23.97%),胆囊疾病检出59例(40.41%)。[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较多合并有胆囊疾患。  相似文献   

4.
胆汁反流性胃炎 ( bile ref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应性胃炎 ,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胃粘膜炎症。临床上多见 ,其原因为消化道手术、胃肠结构异常或幽门功能紊乱所致。笔者通过对无胃手术史 ,上腹有烧灼样痛 ,腹胀或有胆汁样呕吐 ,胃镜检查有胆汁反流的患者行胃窦粘膜活检、H.pylori( HP)检测以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材料 观察组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 1 8例 ,男 48例 ,女 70例 ;年龄 1 0~ 72岁 ,平均年龄 34.5岁。对照组为同期的非胆汁反流性胃炎( nonre…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未成年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BRG)的发病特点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将631例行胃镜检查的未成年人患者分为<7岁、7~11岁、12~18岁三个年龄组,比较各年龄组PBRG检出率、PBRG患者及非胆汁反流性胃炎(NRG)患者HP感染率情况,分析BRG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检出184例PBRG患者,12~18岁组BRG检出率(28.8%)高于7~11岁组(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7岁组(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RG组与NRG组患者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成年人中PBRC有一定比例,PBRG的致病原因与HP感染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季节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胃镜室诊断为原发性BRG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并发症及季节特征。结果 在5 098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中共检出830例BRG患者,检出率为16.28%,30岁以下者BRG检出率最高,夏季BRG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平均检出率(P<0.01),冬季BRG检出率显著低于其他季节平均检出率(P<0.05),其并发症以反流性食管炎多见。结论 原发性BRG在青年患者中检出率最高,在夏季检出率最高,在冬季检出率最低,其发病与湿热之气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与慢性胃炎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例经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组)及200例非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炎症程度比较,虽然病例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性;而按照幽门螺杆菌(H.pylori)阴性及H.pylori阳性的分层分析中发现,H.pylori 阴性患者中,病例组炎症程度比对照组重;H.pylori阳性患者,对照组炎症程度比病例组重.结论 胆汁反流与胃炎程度之间的关系在H.pylori阴性及H.pylori阳性患者中不同,在H.pylori阴性患者中,胆汁反流可能加重胃炎程度.而H.pylori阳性患者中,无胆汁反流者胃黏膜炎症程度比胆汁反流者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石症合并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外科收治的16例胆石症合并胃癌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胃癌7例,合并消化性溃疡9例。结果:本组16例患者,采用胆囊切除加胃大部切除/胃次全毕罗氏Ⅱ式7例(43.75%);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胃大部切除/胃次全毕罗氏Ⅱ式2例(12.50%),胆囊切除加胃癌根治性大部切除7例(43.75%)。痊愈14例(87.50%),死亡2例(12.50%)。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32.8±2.4)个月,发生中度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7.69%),重度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15.38%)。结论:联合手术是治疗胆石症合并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的合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致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2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有胃切除术史86例,胆结石、胆囊炎者63例,糖尿病史者24例,消化性溃疡8例,肝炎、肝硬化7例,消化道肿瘤7例,胰腺炎3例,不明原因者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不高(26.9%)。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切除术、胆囊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相关。就胃炎而言,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2个独立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为26例患者,均为单纯性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研究组为26例,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记录。结果通过检查得知,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为8例,其Hp阳性率(感染率)为30.76%,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为14例,其Hp阳性率(感染率)为53.84%,研究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其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病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对其病情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的内镜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近一年有食道反流及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且无手术史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底胃体黏膜糊颜色及附壁黏液颜色,根据胃液颜色及胆汁反流的程度进行分级,分别干胃体胃窦取黏膜做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将BRG与同期非BRG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用SPSS软件行x^2检验。结果本组90例BRG占同期内镜检查402例胃炎总人数的21.1%,其中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39岁。按反流的轻重程度1级反流24例,2级反流27例,3级反流39例。并发十二指肠溃疡7例,十二指肠球炎38例,其中2级反流并发十二指肠球炎11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3级反流并发十二指肠球炎27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和炎症与反流的级别有显著差异(P〈0.01)。90例BRGHP阳性率38.9%,明显低于同期312例非BRG阳性率67.2%(P〈0.01)。结论BRG形成的原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BRG的发病机制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炎症有关,伴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炎症者,反流愈严重。因为胆汁酸能抑制HP的生长,胃内胆汁浓度与HP受抑制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内镜检出的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探讨其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室2007年5月—2008年5月5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和胃镜资料,并与同期慢性胃炎进行比较。结果我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军人患者内镜检查共723例,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检出率达到7.33%,病变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液糊呈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胃黏膜上可见胆汁淤块,黏膜充血,变脆或糜烂、出血、斑点。主要病理改变为:黏膜下层水肿.黏膜层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快速尿素酶试验单纯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与同期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9.2%,58.6%。经4周规律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同慢性胃炎),内镜特征具诊断意义。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较慢性胃炎低,认为胆汁反流是本病独特的致病因素。军人因职业特点,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有关问题的认识。方法:从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所见、幽门螺杆菌(Hp)检测、治疗与转归几方面对84例BRG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20-40岁发病率最高(82.1%,69/84),全部病例均有上腹痛,但无特异性,内镜检查全部病例黏液湖呈黄绿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以窦部或远端胃为甚,部分病例见胆汁反流,黏膜糜烂,质脆易出血,附有胆汁斑;病理检查,慢性胃窦炎为14例(16.7%),伴轻度萎缩8例(9.5%),中度萎缩7例(8.3%),肠化生3例(3.6%),非典型增生2例(2.4%),反应性胃炎50例(59.5%);Hp阳性36例(42.8%);全部病例治疗4周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BRG病因原发病例(85.7%)多于继发性(14.3%),而Hp可能为BRG的病因之一;诊断主要根据胃镜所见及病理组织学胃小凹增生性改变,结合临床症状及既往病史诊断较为可靠;治疗选用胆酸络合剂、胃肠动力剂、黏膜保护剂、抑酸剂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冯世兵  王宇  次仁央宗 《当代医学》2009,15(10):104-105
目的及方法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发病率、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地区及北京市和平里地区地域间的差异,分析其病因及相关因素。结果拉萨地区BRG的发病率(37%)明显高于北京市和平里地区BRG的发病率23.9%,差异有显著意义。同时HP感染率拉萨与北京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地区BRG发病率有显著不同,究其原因:考虑与不同生活、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的选择有关。两地间BRG组HP感染率均低于非BRG组;而两地之间总感染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和血清Cag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 62株由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感染HpcagA基因 ;用酶免疫方法测定同一患者血清CagA抗体。结果 :HpcagA基因阳性率为 5 6.45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感染Hpcag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 5 5 .5 6%、5 4.17%和 63 .64 % ,三种疾病患者之间感染Hp的cagA基因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血清Ca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0 .3 7%、79.17%和 40 .0 0 % ,血清CagA抗体总阳性率为 68.85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之间血清CagA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pcagA基因和血清CagA抗体与Hp感染个体发生的不同类型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炎类型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ao BX  Duan LP  Wang K  Xia ZW  Lin S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674-267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炎类型及食管酸暴露的影响,特别是 Hp 的定植密度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进一步探讨 Hp 在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具有典型反酸、烧心等症状的22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胃食管24h pH 监测。根据胃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糜烂诊断 RE 或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结合胃镜及病理,将胃炎分为4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组(CNAA 组,胃窦慢性非萎缩炎症为主,胃体部黏膜基本正常);慢性非萎缩胃炎组(CNAG 组,胃窦、体均有明显慢性非萎缩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组(CAA 组,慢性胃窦萎缩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 组,慢性胃窦、体部多灶性萎缩性炎症)。WS 染色诊断 Hp 感染状态,并根据 Hp 定植密度分为轻、中、重度感染。24h pH 监测以DeMeester 积分≥15为阳性诊断标准。结果 223例 GERD 患者中62例(27.8%)胃镜证实为 RE,余161例(72.2%)为 NERD。Hp 阳性者67例(30.0%),Hp 阳性及 Hp 阴性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RE发生率、pH 监测阳性率、DeMeester 积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例患者中 CNAA 45例(20.2%),CNAG 88例(39.5%),CAA 65例(29.2%),CAG 25例(11.2%)。Hp 阳性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胃窦、胃体部非萎缩性慢性炎症(56.7%),与 Hp 阴性组患者胃炎的构成比显著不同(P<0.05);RE 组 CAG 所占比例低于 NERD 组(6.5%比13%);67例 Hp 阳性的 GERD 患者中,胃体部中重度感染组的24h pH 监测阳性率及胃内平均 pH 值与轻度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4%比73.5%和2.3±0.8比2.0±1.1,P<0.05)。结论 Hp 感染对胃炎的类型和部位有明显的影响;Hp 感染的部位和程度对胃内酸度及食管酸暴露的程度亦有显著影响;弥漫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对 RE的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红艳  王皓  王果 《海南医学》2005,16(11):8-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的两种分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经胃镜诊断并经快速尿素酶检查或C14呼气试验检测为阳性的患者。实验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患者80例;对照组:症状轻微的慢性胃炎的患者(胃镜诊断充血性胃炎)26例,两组均用免疫印迹技术做血清HP分型抗体检测。结果病例组HPⅠ型有69例,对照组仅3例(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HPⅠ型为HP的毒力菌株。它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和中消痞汤联合西药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将16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铝碳酸锾、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和中消痞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烧灼性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积分和胃镜镜下所见黄绿色胆汁、胃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出血点等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差值及胃镜观察项目的 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探讨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