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180例,对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研究180例患者中,共有16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以后出现相应的药物不良反应,占总人数的8.89%,对不良反应类型进行统计比较,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胃肠道反应,占比为43.75%(7/16),其次为过敏反应,占比为31.25%(5/16),此外,还有2例患者发生水杨酸反应,占比为12.5%,1例患者发生瑞氏综合征,占比为6.25%,1例患者出现肝损害,占比为6.25%。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之后均立即停止用药,同时结合不良反应类型积极给予针对处理,所有患者不良症状均消失。结论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广泛,且使用效果较好,但是在用药期间也应当重视药物不良反应问题,保证给药途径、剂量的正确,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5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药物种类和用药方式,总结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特点。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中,以皮肤损害(36%)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8%)最为多见。而导致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占比为38%,心脑血管病药物排在第2位,占24%。多药合用26例(52%)。中药西药联用20例(40%),单纯西药4例(8%)。结论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种类较多,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指导患者合理药物,减少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方法统计我院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以及特点。结果药物不良反应116例,其中抗生素类致不良反应65例,占55%,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28例,占25%,其他药品致不良反应23例,占20%。结论正确合理使用药物,采用先进的药学监护理念来管理药品的临床使用,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减轻不良反应带给患者的伤害,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陈怡 《吉林医学》2011,(24):5006-5006
目的:探讨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方法:统计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特点。结果:选取药物不良反应256例,其中抗生素类致不良反应143例,占55.85%,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42例,占16.40%,其他药品致不良反应71例,占27.73%。结论:正确合理用药物,采用先进的药学监护理念来管理药品的临床使用,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带给患者的伤害,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我院7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我院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对 73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 (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人较易发生ADR ,构成比为 3 7.0 % ;抗感染药物易发生ADR ,构成比为 47.9% ;首次用药较易发生ADR ,构成比最高达 5 2 .1 % ,主要表现为皮疹。结论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良反应 ,应积极开展ADR监察工作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高端辉 《当代医学》2013,(26):148-149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了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汩罗市人民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38例,对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及所涉及的器官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年龄因素:10~18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例,构成比为23.19%,18~42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例,构成比为14.50%,42岁以上中老年患者86例,构成比为62.32%。给药方式:静脉滴注患者有55例,构成比为39.86%,静脉注射32例,构成比为23.19%,口服22例,构成比为15.94%,肌内注射16例,构成比为11.59%,皮肤注射13例,构成比为9.40%。药物类别:抗生素有68例,构成比为49.28%,中药30例,构成比为21.74%,心脑血管系统药物20例,构成比为14.49%,消化系统药物11例,构成比为7.97%,抗肿瘤药物9例,构成比为6.52%。结论在临床上一定要认真细致的掌握在服用药物后会产生哪些不良的反应,还要科学合理的控制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如此在用药后患者才有可能少出现药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因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行探讨。结果本研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最多,为52例(33.99%),其次为≤5岁的小儿,共有50例,占比为32.68%;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变态反应,总计66例,占比为43.14%,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共计45例,占比为29.41%,排在第3位的为肾毒性,共计11例,占比为7.19%。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若使用不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决定是否使用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而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之后应当立即停药,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74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类型、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用药途径和用药方式。结果:74例患者中,男35例(47.30%),女39例(52.70%);年龄>60岁的患者最多,占40.54%;其次是51~60岁患者,占20.27%。抗肿瘤药物类型以细胞毒性药物为主,占87.84%;其次是靶向治疗药物,占6.76%。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血液系统为主,占51.35%;其次是消化系统,占33.78%。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90.54%;用药方式以联合用药为主,占70.27%。结论:肿瘤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提示医护人员应制定针对性的用药管理措施,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常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原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常见不良反应并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使得患者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过敏、水肿、头晕等,本研究120例患者中共有38例发生不良反应,占比为31.67%,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不合理联用、滥用、药物种类选择错误、用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等。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现象较为常见,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以及保障患者的安全,应当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杜绝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讨论,以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在出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中,0-5岁的儿童发病人数最多,为18人,占全部患者的32.1%;在出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中,听力受损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不良反应类型,为22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类型的39.3%.结论 6岁以下患儿尽量不宜使用氨基糖营类药物,且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卫生工作的发展和成功地控制人口的增长,老年人在整个人口的比例中逐渐增加。在经济发达国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人口的12%。老年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药理学,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老年人多患慢性病,用药种类较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机率较高。由于用药不当引起医源性疾病者颇为多见。1983年法国 Tavernier B.报道在一年内送到某老年医疗单位去的老年人中有1164例是因为药源性意外事件。其中由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占30%,洋地黄类和利尿剂占30%,其他药物占40%。1/3病例是由于治疗不合理。要保证药物疗效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CEI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接收在我院ACEI造成的不良反应患者一共有672例,对其不良反应给予分析研究。结果:672例病人当中使用药物当天的不良反应一共有42例,占总体的6.25%,用药第2天以后的不良反应一共有630例,占总体的93.75%,平均发生时间为16.5±21.3d。另外,卡托普利造成的不良反应一共有526例,占总体的78.27%,依那普利造成的不良反应一共有64例,占总体的9.25%;贝那普利造成的不良反应一共有46例,占总体的6.85%。不良反应大部分累及呼吸系统,一共有436例,占总体的64.88%。结论:ACEI导致的不良反应因素众多,应用的时候应该对也许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预测,进而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降低,使治疗效果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通过对本院应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患者65例,并应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0~2011年公开发表的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文献154篇.结果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占27.56%,其次是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及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等.结论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100例,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致使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文研究中,由于抗菌药物致使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60.00%(共100例次),其中以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高,共51例次,占比51.00%,再者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比33.00%(33例次);其中软组织的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再者为消化系统所致的不良反应。药物的血药浓度、给药时间及剂量等均与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密切相关。结论研究证明,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具有密切关联,故在临床中需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才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536例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36例患者中,4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为8.96%,其中变态反应所占比为5.22%,血液系统反应所占比为1.68%,肝肾功能损害所占比为0.75%,腹痛、头痛所占比为0.56%,痉挛性干咳所占比为0.37%,双硫仑样反应所占比为0.37%,统计发现,变态反应所占比较其他不良反应类型明显更高,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如变态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腹痛、头痛等,以变态反应较常见,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如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报告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本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以及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结果经过分析总结,本研究中38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累及系统最多的为皮肤系统,主要表现为过敏、瘙痒、皮疹等,为19例,占比为50.00%,其次为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共9例,占比为23.68%,此外还有神经系统损害(头晕、头痛等)以及循环系统损害(心律不齐等)患者各5例(13.16%)。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占比最多的为头孢曲松钠,为15例(39.47%),其次为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各有9例,分别占23.68%,头孢克洛导致的不良反应有5例,占13.16%。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可导致患者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出现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影响治疗的效果,临床用药时应当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为患者制定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对可能导致的不良发应有全面的了解,加强用药观察,以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4.1-2014.12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涉及器官及系统分类分析。结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例为0.908;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占51.33%;给药途径以注射给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率较高,占77.54%;药物种类以中成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率较高,占43.85%;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占首位,占37.43%.结论:加强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培训及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临床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所报告的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以及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5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0.0%)共98例次,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反应最高,构成比为45.9%(45例次);其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成比为35.7%(35例次)。皮肤及软组织作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部位,构成比为52.0%;其次是消化系统,构成比为25.0%。给药时间、药液浓度、药物剂量、药物滴速等均与不良反应有关联。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规律,为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外科326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结果326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占54.91%,女性占45.09%;比例较高年龄段是〈5岁和40岁~60岁;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以抗生素和中药制剂为主;以静脉给药抗生素比例高。结论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规律是控制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了解合并用药的老年人药学服务需求,制定全面的药学服务干预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中共有27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其中以头晕头痛、消化道反应、便秘或者腹泻等构成比最高,分别为33.33%、29.63%和14.81%;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统计结果显示,药物配伍禁忌、未遵医嘱治疗、药物自身药理学作用、医嘱不清楚构成比均比较高,分别为29.63%、25.93%、14.81%、14.81%.结论:老年人合并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需要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药学服务干预,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