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原核生物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进行B→O血型改造研究。方法应用PCR的方法从脆弱类杆菌(Bacteriodes fragilis)中克隆了新型α-半乳糖苷酶基因,构建原核生物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α-半乳糖苷酶的胞内可溶性表达,应用重组酶的上清液进行B型红细胞(RBC)初步酶解试验。结果重组酶分子量约为64.6 kD,超声破碎的菌液上清中的酶活力约为2 U/ml。在26℃及pH 6.8的等渗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中2,h内完全酶解200μl B型RBC需要30μl的上清液,酶解后的B型RBC与抗-B和抗-A单克隆抗体不凝集,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酶解后B型RBC的血型抗原呈现O型特征。结论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可以有效的将B型RBC转变为O型RBC。  相似文献   

2.
用α-半乳糖苷酶制备可供输注的人通用型O型红细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的目的是将人群中28%的B型血改造成通用O型血,提高O型血的储存和使用比例,以缓解战争、恐怖袭击、突发事件等紧急状态下对O型血的大量需求用α-1.3半乳糖苷酶作为B→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摸索改造一个使用单位B型血红细胞(100m1)的最佳条件,结果实现了在密闭、无菌条件下使用50U/ml工具酶.pH5.6,26℃ 2小时,进行B→O的血型改造。结论:改造后的通用型O型血红细胞符合生物制品检定规程的要求.并可在4℃存放21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酶解去除AB型红细胞表面的A和B抗原、实现AB→O血型转变的方法,以获得通用型红细胞。方法联合应用α-半乳糖苷酶和α-N-乙酰半乳糖胺酶酶解AB型红细胞,用单克隆抗-A、抗-A1和抗-B抗体检测酶解效果,用稀有血型抗体检测酶解前后红细胞表面的稀有血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酶解前后红细胞表面A、B、H抗原,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酶解前后红细胞形态,主侧配血试验检测酶解红细胞是否符合临床输血要求。结果A1B和A2B亚型红细胞的A、A1和B抗原均能够完全被酶解去除,酶解前后红细胞的稀有血型抗原不变;流式细胞术显示,酶解后AB型红细胞表面的A和B抗原消失,而H抗原明显增加,和O型红细胞相当;酶解不影响红细胞的形态;主侧配血试验证明酶解改造后的AB型红细胞可以安全输给O、A、B、AB等各型受血者。结论联合应用α-半乳糖苷酶和α-N-乙酰半乳糖胺酶成功实现了AB→O血型转变,获得酶解通用型红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型改造工具酶,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以酶解B型红细胞的活性和纯度作为主要检测指标,考察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热稳定性。重组α-半乳糖苷酶在70℃条件下保存1d,37℃保存60d,室温、4、-20、-70℃分别保存6个月,定期取样观察样品的外观,检测样品的pH值、纯度、酶活性,并进行无菌试验;为确保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对4℃保存的样品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察。结果重组α-半乳糖苷酶在70℃保存1d后失活,37℃保存2个月后活性降低了11.5%,室温保存6个月后活性降低了19%,-70℃保存6个月后活性降低了13%,4℃、-20℃保存的样品6个月内各项指标均正常,均未见蛋白明显降解,蛋白活性保持稳定。4℃保存3年的样品酶活性保持稳定,可按原剂量在26℃,2h内成功地将B型红细胞改造成O型红细胞。结论重组α-半乳糖苷酶对热不稳定,应保存4℃或-20℃,在此条件下,有效期至少2年,能满足常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5.
血型转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描述了人血红细胞表面分子结构及其基因,介绍了有关血型转变的研究进展。从绿色咖啡豆中制备的α-半乳糖苷酶可以将B型血转变为O型血。体外研究证明了转型后的红细胞的完整性,正常活存率,呈现O型血的免疫特征。人Ⅰ期临床实验证明,转型后的B型红细胞可以安全地输给A型和O型血的自愿受试者。用mPEG包裹人血红细胞制备的通用型血,也能应用于临床输血。  相似文献   

6.
B→O血型改造在平战时紧急条件下的输血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章扬培教授课题组利用基因工程,成功实现了B型血向O型血的转变,从而使国内的血型改造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为实现B→O血型改造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研制了一套B→O血型改造装置,实现了B→O血型改造工艺的自动化,将单次血型改造时间缩短到了手工操作的1/4,并且实现了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密闭性,在使用一次性无菌管路耗材的情况下,从外部条件上满足了B→O血型改造结果用于临床的要求,为B→O血型改造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奠定了基础。文章重点介绍了B→O血型改造装置控制系统的研制情况,包括软件及硬件系统的设计。该控制系统为 B→O血型改造过程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 Bm 血型者与正常 B 血型者尿中α-半乳糖转移酶活性的比较。作者采集新鲜尿液,立即置于40窖积的0.01M Tris-盐酸缓冲液(pH7.2)中,放于5℃,透析24~48小时,即为α-半乳糖转移酶的来源。通过红细胞的转化测定α-半乳糖转移酶活性:用0.5ml 尿液和0.1ml 的1.6mM UDP-D-半乳糖,0.2ml的0.01M Tris 盐酸缓冲液-(含有0.1M MnCl_2和0.05ml 的50%O 红细胞悬液)相混合。在37℃孵育8小时,不时地摇荡,用冷盐水冼涤红细胞三次。制成2%红细胞悬液用于抗血清的凝集滴定试验。B 和 AB 血型健康人尿液中α-半乳糖转移酶活性,当 B 血型健康分泌者或非分泌者的尿液作用于 O 红细胞  相似文献   

8.
生产、使用O型通用型红细胞(universal red blood cells)是未来输血医学发展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制备通用型红细胞的技术。第1种是红细胞血型抗原修饰技术,又分为2种方法:①糖苷酶酶解法,利用特异的外切糖苷水解酶将红细胞表面的A、B抗原的糖基去除,制备酶解转变的O型红细胞(ECO-RBC);B型红细胞制备的ECO-RBC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临床输血试验,可安全地输给A型和O型患者;由于A抗原结构的复杂性,A型红细胞的酶解转变研究存在很大困难,目前应用细菌来源的新型糖苷酶同时实现了A1→O、A2→O的转变;②PEG化技术,利用化学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非特异地遮蔽红细胞表面抗原,制备O型及表面稀有血型抗原阴性的通用型红细胞。第2种是诱导多能干细胞或成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红细胞的技术,不仅可制备ORh-型红细胞,还可作为新的血液来源以解决目前的血源短缺问题。目前,可用来诱导产生红细胞体系的启动细胞有造血干细胞(HSC),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和人胚胎干细胞(hESC)或真皮成纤维细胞(Fib);利用多能干细胞制备通用型红细胞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其生产工艺、生产成本及生产的红细胞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B(A)血型进行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探讨此类血型的合理输血方法。方法 采用血清学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7例B(A)血型标本进行血清型和基因型检测,用盐水介质和抗人球蛋白卡交叉配血,分析7例标本输注红细胞的方案。结果 7例标本的血型血清学结果相似,基因型中有3例为B(A)04/O01,2例为B(A)04/O02,2例为B(A)02/O01。7例B(A)血型标本与O型和B型献血者和标本主侧配血均为阴性。结论 B(A)血型应结合基因分型技术正确定型,B(A)血型红细胞输血可选择O型和B型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女 ,2 1岁。街头初检血型定为 O。采血后复检正定血型似 O型 ,反定型为 B型 ,血清中含有抗 - A而无抗 - B,正反定不符。是 O型血中缺乏相应抗 - B,还是 B亚型弱抗原造成的 ,经进一步鉴定 ,不是 O型 ,而是 B2 亚型 ,本例从 9万人份无偿献血人群中发现红细胞抗原强度界于 B和 B3细胞之间罕见 1例。1.2 试剂 抗 - A、抗 - B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抗 A1 、抗- A B、抗 - H以及 A型、B型、O型、AB型红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1.3 血型血清学检查  ABO血型 /吸收放散试验及血型物质测定试验参照《中国输…  相似文献   

11.
异种抗原αGal是引起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脆弱类杆菌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新型的糖苷酶,能够切除支链多糖和直链多糖末端的αGal残基。本研究探讨新型α半乳糖苷酶清除红细胞表面αGal抗原的作用。利用新型的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酶解牛、猪、狗、兔红细胞上的异种抗原,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的αGal抗原。结果表明,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异种抗原αGal被完全或部分清除。结论:新型α-半乳糖苷酶可以用来清除异种红细胞上的αGal抗原,对降低异种移植引起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型转变的最佳工艺包括工具酶(a-N-乙酰半乳糖胺酶和a-半乳糖苷酶)的剂量、酶解缓冲液、酶解时的红细胞压积、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洗涤缓冲液及洗涤次数等参数,制备结构功能正常的通用型红细胞。方法采用对每一参数分别进行优化的策略,酶解结束后通过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检测酶解效果并通过检测红细胞的结构功能进行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分析了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外采科初检过程中血型鉴定错误原因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标本来自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 ;抗 A、抗 B标准血清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Ac、Bc由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自制。参照说明书操作。2 结果1999- 0 1~ 2 0 0 1- 0 9,街头化验血型共 1815 90份 ,错血型 4 91份 ,差错率为 0 .2 7% ,其中 A型→ AB型最高 ,为 96份 ,AB型→ O型最低 ,为 4份。具体结果见表 1。表 1  ABO血型初检错误统计初检血型 复检后血型及数量A B O ABA 56 2 7 96B 63 2 6 40O 58388AB 34 41 43 讨论3.1 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4.
牛、猪红细胞表面异种抗原改造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动物红细胞输用给人,即异种输血,可以缓解目前血源紧张的矛盾,但牛和猪的红细胞与人的血浆发生强烈的凝集反应,不能直接输用.本研究首次对牛和猪红细胞表面抗原进行修饰改造,并对改造后的猪、牛红细胞进行比较,从而为开拓丰富来源、安全有效的人血代用品奠定基础.使用基因重组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清除牛和猪红细胞表面的主要异种抗原-α-Gal抗原,结合使用化学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遮蔽牛和猪红细胞表面的非主要异种抗原-non-αGal抗原,以实现对牛和猪红细胞表面异种抗原的改造.结果:改造后的牛、猪红细胞与人混合血浆的盐水凝集反应消失,具有和人红细胞相似的血清学特征;牛红细胞比猪红细胞脆性低,异种抗原的表达量低,及其他的一些特征说明牛红细胞比猪红细胞更适合作为人红细胞代用品.结论:改造后的牛红细胞与人血浆相匹配,有可能成为人红细胞代用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罕见的ABO亚型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及家系调查分析。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家系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同时采用PCR-SSP方法检测红细胞ABO血型基因及ABO cisAB与B(A)血型基因分型,并分析血型遗传规律。结果该家系调查发现2例血清学结果正反定型结果不符,均为血清学结果为正定型AB型,反定型B型,ABO基因型为B(A)04/O2型。结论对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可以用家系调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辅助验证,并能阐述ABO血型弱表达现象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改造RhD(+)血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Rh血型与ABO血型一样是重要的血型系统,Rh血型不符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中国人群中RhD阴性血型的比例仅为0.2%-0.5%,将RhD阳性红细胞改造成RhD阴性红细胞在临床输血中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4种不同端基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A型、B型、AB型和O型的RhD( )红细胞,比较4种mPEG衍生物对RhD抗原的修饰效果。同时观察mPEG修饰对红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EG—BTC(苯并三唑端基PEG)较其他3种PEG的修饰效果好,在1mmol/L时可以有效地遮蔽红细胞表面RhD抗原,而对红细胞形态、渗透脆性、自身溶血、乙酰胆碱酯酶、胆固醇、ATP、2,3-DPG含量以及变形性无影响。结论:初步实现了将RhD( )红细胞修饰改造成RhD(-)红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Bm亚型1例     
1 病例报告男 ,19岁。血型正定为 O型 ,但血清中含有抗 - A,而无抗 -B,经北京市血液中心血型室进一步鉴定为 Bm亚型。血型正反定型结果见表 1。表 1 被检者 ABO血型检查结果样品 正定型抗 - A抗 - B抗 - A B抗 - H反定型A c Bc Oc自身 c被检者  - - - -O型对照 - - - - -  被检者红细胞与抗 - B有 凝集 ,是北京市血液中心血型室进口高效价抗 - B血清检测的结果。以上试验分别于室温 4℃、37℃静置 15 min,再离心后进行观察。提示红细胞中含有极弱的B抗原 ,而血清中含有抗 - A,符合 B型。被检者唾液在沸水中煮沸 …  相似文献   

18.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血型系统,除了A型、B型、O型、AB型这4种常见血型外,还有一些罕见的抗原较弱的亚型,比如B(A)血型[1]。B(A)血型在人群中的出现频率约为1/50万,该人群血清中存在高度活性的B型糖基转移酶,同时也存在少量的A型糖基转移酶,因此,其红细胞上不仅存在B抗原,还存在很弱的A抗原[2]。B(A)血型被认为是遗传学上的B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多表现为AB型,严重影响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3-4]。本文对1例B(A)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进一步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同时对其进行了家系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1例A×B亚型的鉴定,说明血型鉴定中正反定型及ABO亚型对输血的重要性。方法按照试剂所提供的操作方法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抗人球蛋白检测。结果血清学试验表明,被检者的红细胞与A抗体发生凝集,与B抗体不发生凝集,与抗-AB发生凝集,被检者的血清与A1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初步判定为A×B亚型。结论 ABO亚型是ABO抗原以外的抗原性较弱的亚型或变异,主要是由糖基转移酶基因突变或单碱基因缺失等原因导致A抗原或B抗原表达减弱,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血型误判及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给血型鉴定及患者输血带来困难。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BO血型亚型的存在,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BO基因调控区增强子、启动子变异对ABO表型的影响。方法对4名来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型鉴定正反不符的患儿标本,采用ABO-Rh血型确认卡(DG Gel Confirm)、中性卡(DG Gel Neutral)、抗球蛋白检测卡(DG Gel Coombs)在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上做血清学血型鉴定、抗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查,采用PCR结合直接测序法检测患儿及其中1个家系的ABO基因增强子、启动子、第1—7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序列。结果 4名患儿的红细胞分别与凝胶卡中抗-A、抗-B试剂反应出现弱阳性或双群现象(DP),其表型分别为AB_(weak)、A_(weak)、A_(weak)、A_(weak)B型。DAN测序:4名患儿基因型分别为ABO~*A1.02/B.01、ABO~*A1.02/O.01.02、ABO~*A1.01/O.01.02、ABO~*A1.02/B.01/O.01.04,同时ABO基因调控区增强子或启动子分别存在变异现象;2例为增强子微卫星拷贝数异常、其中1例伴启动子变异,2例为血型嵌合体引起增强子突变而导致的血型抗原弱表达。病例3患儿父母表型分别为A和B型,基因型分别为ABO~*A1.02/O.01.01和ABO~*B.01/O.01.02。结论 ABO基因调控区对ABO血型的正常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子异常或启动子的变异将导致ABO血型抗原的表达减弱;检测增强子序列也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ABO血型嵌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