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间叶性肿瘤,病因及性质目前尚存在争议[1]。文献[2]报道IMT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CT误诊率达90%以上。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不同部位IMT 的CT 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炎性假瘤60例胸部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仕琳 《右江医学》2009,37(3):300-301
目的探讨60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X线胸片、CT特征性改变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0例炎性假瘤的临床、胸部平片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根据炎症假瘤的病灶特点,可分为圆形或类圆形(42例)和不规则形(18例)两种基本类型;X线胸片及CT形态学上具有浅分叶征、桃尖征、平直征和钙化等特征。结论肺部炎性假瘤在X线胸片及CT上具有多种表现,与其他肺部疾病(尤其是支气管肺癌)鉴别困难,但浅分叶征、桃尖征、平直征和钙化等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epat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HIMT)的CT、MRI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学改变进行对比,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HIM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9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其中4例同时行CT、MRI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共10个病灶,位于肝左叶2个,肝右叶8个。CT平扫:全部病例显示为低密度影;MRI平扫:T1WI为稍低信号(3例)、等或略低信号(1例),T2WI为高信号(2例)、等或稍高信号(2例);动态增强扫描表现:边缘强化5例,分隔强化2例,全瘤强化1例,无强化1例;除1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仍见强化,以及1例无强化外,其余7例动态增强均表现为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较前明显。病理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周边纤维组织包绕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肝脏HIM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HIMT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结合临床可与肝内其它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肺部IMT患者的CT表现,其中5例行CT平扫检查,3例行平扫+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8例患者3例为中央型,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实变灶;5例为周围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或结节;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病理示肿瘤由梭形细胞及炎症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CT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但最后确诊还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总结本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后经病理学证实的7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合病理组织学表现总结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果膀胱肌纤维母细胞瘤表现为膀胱内菜花样或类圆形突入膀胱腔内的软组织肿块。病灶大小3.5cm×3.7cm~5.6cm×8.7cm,平均4.4cm×6.2cm。病变实性部分CT值19.0~50.3Hu,2例病灶内可见坏死。2例较大病变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其余5例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清晰。结论增强CT扫描病变延迟期显著强化对该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1月至12月确诊的4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中:(1)发热比例高;(2)实验室检查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增高;(3)X线胸片检查1例肺纹理增强,3例两肺中下野点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15~24 h内CT复查.两肺多发实变影,以两肺外围及下叶为主,病变累及范围超过50%以上,病变进展迅速;(4)1例死亡患者为最终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结论 认识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影像学表现,有益于早期诊断,防止发展为急性ARDS和MOF.  相似文献   

7.
目的: 再次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6例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同时收集发生于躯干、四肢的22例其它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做对照研究.统计学方法采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结果: 87.5%(14/16)的滑膜肉瘤邻近关节,对照组中13.6%(3/22)的肿瘤邻近关节,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7.5%(6/16)的滑膜肉瘤有钙化,对照组中1例钙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1.25%(5/16)的滑膜肉瘤出现相邻骨质囊状破坏,对照组中无1例出现囊状骨质破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磁共振T2WI/STIR像上62.5%(5/8)的滑膜肉瘤肿瘤内呈"卵石"状稍高信号结节,其间有低信号间隔,对照组中无1例类似表现,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滑膜肉瘤的一些影像学特点对其在软组织恶性肿瘤中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甲型H1N1流感胸部影像学表现,着重探讨轻症和重症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实验室确诊的42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两组,重症组9例,昏迷,需机械通气,在ICU住院治疗;轻症组33例,无昏迷、无需机械通气,在门诊或普通病房治疗。42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23例(重症组9例及轻症组14例)行CT检查。由2名肺部影像诊断经验丰富放射科医生评估所有病例X线和CT图像上病变的表现,包括病变形态(斑片状影、磨玻璃样变、结节影、网格状影、间质病变)、分布及范围。结果 重症组胸部影像学均表现异常,且累及双肺和(或)3个及以上肺叶,胸腔积液、纵隔积气各2例。轻症组11例胸部表现正常,22例表现异常中,7例病变累及双肺,3例病变范围在3个及以上肺叶。两组的病变分布与病变范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在病灶部位、病变形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反映本病的胸部并发症和病变的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J)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将2009年5月—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并经临床病理检查证实为ORNJ的33例病人纳入研究.ORNJ按照临床表现分3期,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11例.回顾性分析ORNJ各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表现:Ⅰ期示骨质多发透亮影伴骨小梁增粗、骨纹理模糊;Ⅱ期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性成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3例良性成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3例良性成骨细胞瘤中,囊性型10例,钙化骨化型13例;X线及CT主要表现为局灶性骨质破坏,多伴有膨胀性改变,钙化与骨化及周围骨质硬化缘,X线及CT对钙化及骨化的检出率分别为86.9%(20/23)和94.7%(18/19)。MRI检查中,囊性型于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略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PDWI上呈明显高信号;钙化骨化型,骨质破坏区呈略长T1、略长T2信号,其内钙化、骨化及周围骨质硬化区呈明显低信号,MRI对钙化及骨化检出率为78.6%(11/14),增强扫描骨质破坏区呈中等程度以上不均匀强化,钙化及骨化未强化。结论良性成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应作为诊断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久民  张自力  邹文远 《西部医学》2012,24(1):140-141,143
目的探讨MSCT多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8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并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回顾性分析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平扫病灶呈低密度,边缘模糊。增强后边缘显示清晰,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3例无明显强化,5例周边呈轻度强化,其中有3例病灶内呈中心小结节样强化或钟乳样强化,延迟期病灶周边仍轻度强化,且范围缩小。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对肝脏炎性假瘤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确诊(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余病例则经过长期观察影像学表现稳定)的肺部炎性假瘤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该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而提高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对可疑患者行胸部X线透视,摄X线片,CT扫描。结果肺部炎性假瘤患者均可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不同的团块阴影。结论肺部炎性假瘤表现为肺部团块状阴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清晰,急性炎症期边缘模糊,可有短毛刺,部分患者可出现“桃尖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可表现肿大。  相似文献   

13.
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认识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分析其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的鉴别点。方法:肺炎性假瘤9例,周围型肺癌27例,结核球23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肺炎性假瘤圆形2例,类圆形3例,其中边缘有假包膜2例;不规则形2例,分叶状1例,楔形1例。平均直径2.7cm,边缘光滑3例,毛糙或模糊4例,细短毛刺2例;平扫密度均匀3例,中心低密度灶5例,合并空洞2例;多发点状钙化1例。病灶周围有炎性渗出5例。5例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4例增强值在40Hu以上,2例增强值在80~92Hu之间。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分叶状外形,细短毛刺,不均匀密度,增强可均匀或不均匀,以不均匀强化居多,增强值22~55Hu。结核球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缘粗大毛刺和实质钙化多见,周围肺内常见卫星病灶,呈包膜状或周围强化,也可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增强值4~20Hu。结论:肺炎性假瘤CT影像缺乏特征性表现,定性比较困难,周围型肺癌及结核球表现较为特殊,可作为与炎性假瘤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秦有松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99-1300
目的探讨肺挫裂伤的CT和X线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拟诊为肺挫裂伤的患者行CT扫描及X线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显示肺挫伤31例,肺裂伤14例;X线平片漏诊8例,误诊4例。结论 CT能明确挫裂伤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对肺挫裂伤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目前诊断肺挫裂伤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评价其诊断意义。23例行胸部CT平扫,其中18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不典型肺炎性假瘤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或结节。病灶分布于肺的外围,3例伴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病灶呈圆形12例,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8例。19例边缘清晰,4例边缘较模糊。边缘呈深分叶状4例,呈锯齿状7例,边缘毛糙9例,出现长毛刺6例。病灶密度较均匀19例,密度不匀匀4例,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14例见轻至中度持续强化,4例显示周边部强化,4例可见强化的血管穿行于病灶内。结论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综合分析各种征象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临床特征及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CT表现。43例全部行胸部CT检查,其中3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朵43例中男性34例,女性9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主要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发病时肿瘤最大径一般大干5cm,周围型(39例)多于中央型(4例),跨叶生长8例;边缘光滑或清楚;毛刺征、胸膜牵拉征少见:坏死、空洞及分叶、支气管截断多见,坏死边界不清,可见坏死内强化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多为环形强化。结论肺肉瘤样癌体积较大并可跨叶生长,以膨胀生长为主:其“坏死内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肺部炎性假瘤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的CT资料。结果:肺部炎性假瘤22例中,主要的CT表现为直径2cm~5cm16例;位于双肺下叶12例;边缘光滑12例、模糊10例,浅分叶征9例,粗长毛刺8例,均无深分叶,边缘"刀割征"5例,"桃尖征"4例;周围增粗迂曲的肺纹理7例、小索条及小斑片影8例,邻近胸膜呈条状增厚9例;增强扫描明显高度强化15例。术前正确诊断4例。结论:肺部炎性假瘤误诊率高,上述CT征象有一定诊断或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0.08岁。5例行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肺叶切除术,肺叶局部切除术、纵隔肿物切除术及肋骨切除术各1例,行保守治疗2例。结果手术患者术后均平稳恢复,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月~5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保守治疗患者1例随访3月肿瘤无明显变化,另1例患者病变基本消失。结论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但少数具有复发倾向及恶变潜能,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结果。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其它治疗。所有IMT患者治疗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对慢件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术前评估和预测价值,以及其对介入治疗的术中指导性作用.方法 入选明确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手段测得闭寨段长度、钙化识别率.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析病变特征对介入成功与否的预测作用.对所有闭塞病变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利用得到的图像指导介入治疗过程.结果 共入选15例患者,确诊17个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螺旋CT血管重建可以显示所有17个闭塞病变的长度;螺旋CT的钙化识别率为76.5%,明显高于冠脉造影的钙化识别率(41.2%);螺旋CT可以对钙化处血管进行横断而截切,确定钙化程度<50%有3个,≥50%有10个.其中,11例患者的12个完全闭塞病变接受介入治疗,6例成功,6例失败.单因素分析展示,病变长度、闭塞近端有无分支、桥侧枝形成、闭塞断端形态以及造影提示的钙化情况与介入成功与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失败组钙化而积I>50%的比例明显高于成功组(83.3%vs 16.7%,P=0.05).所有的完全闭塞病变均可以通过CT冠脉重建技术得到三维血管图像.结论 64排螺旋CT具有较高的钙化病变识别能力,可以进行冠脉血管三维图像重建,有效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