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鞍内小肿瘤或微腺瘤,多采用经蝶入路进行手术。如果此类小肿瘤位于垂体上部,使垂体受压变薄、变小时,经蝶入路势必要穿过而损伤垂体组织,对病人内分泌功能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本报告经鞍隔入路切除此类肿瘤,保全了垂体组织及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扩大改良翼点入路切除鞍区及颅中窝底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鞍区及颅中窝底肿瘤由于其位置深在,与垂体、下丘脑、海绵窦、willis环等关系密切,手术处理这一区域的肿瘤至今仍是神经外科难题之一。手术的主要危险源于肿瘤对临近正常解剖结构的推挤和对重要神经血管的包绕。传统手术入路多因暴露不佳,脑牵拉严重而使清除侵犯颅底结构的肿瘤受到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于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应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12例,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果 垂体瘤伞切除9例,近全切除3例;脑膜瘤SimpsonⅡ级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鞍上表皮样囊肿伞切除1例.结论 经额底纵裂入路对前颅底、鞍区草要解剖结构有良好暴露,有利于术中对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通血管等结构的保护,手术全切率高,术后出现偏瘫、失语、昏迷、尿崩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区肿瘤位于颅底,靠近下丘脑、垂体柄及视神经、视交叉等重要功能结构。手术视野小,手术切除较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病人,男性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1岁6个月(23~45岁)。术后病理诊断:鞍结节脑膜瘤2例,垂体腺瘤4例。病史:5年以上1例,3年以上2例,2年以上2例,1年以内1例。主要症状为头痛、视力减退或缺损、月经紊乱或闭经等。6例病人行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平扫和增强扫描,头颅正侧位片鞍区均有扩大。4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例行脑血管造影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终板入路切除视交叉前置型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7年5月间,经终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视交叉前置型鞍区肿瘤23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3例患者镜下全切13例,次全切6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4年,复发3例.结论 熟悉鞍区各解剖间隙的特点,并根据术中情况合理利用终板入路切除部分视交叉前置型鞍区肿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娴熟的显微技巧,注意鞍区重要结构的保护、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获取良好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鞍区及垂体血供的显微解剖知识应用于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中,达到既减少术中血管损伤、又全切除肿瘤。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鞍区四个解剖间隙切除鞍区肿瘤88例,术中注意保护肿瘤周围的神神经、ICA及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结果 88例鞍区肿瘤,全切除84例(94.4%),死亡3例(3.4%),复发4例(4.5%)。结论 在经翼点入路行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中,熟练掌握鞍区四个解剖间隙及垂体血供的显微解剖,是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及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笔者临床经验,探讨樊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方法本组150例鞍区肿瘤,术前根据CT、MR及脑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与周围的关系,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翼点入路手术,经4个不同的间隙切除肿瘤。结果本组94例全切,42例近全切,14例大部切除。近期明显好转103例,改善35例,无变化10例,死亡2例。半年以上随访109例,其中能正常工作(学习)68例.能做轻工作等22例,生活能自理10例,生活不能自理8例,死于心脏病1例。结论采用翼点入路多能满足鞍区不同类型肿瘤的显露,如结合翼点改良入路能提高鞍区肿瘤全切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术以及安全性、有效性,特别关注术后视力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的21例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MRI评价肿瘤是否全切,眼科评价术后视力变化.结果 随访3 -58个月,肿瘤全切19例(SimpsonⅡ级),l例复发;2例大部切除.21例患者中,视力好转15例,无变化5例,1例恶化.2例患者出现额叶静脉性梗死.结论 尽管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也较短,本研究结果基本可以说明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及前颅底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鞍区及前颅底肿瘤采用翼点锁孔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68.4%),次全切除4例(21.1%),大部分切除2例(10.5%)。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18个月,失访2例,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翼点锁孔入路能够充分显露鞍区及前颅底,可达到传统翼点入路相似的手术效果,具有创伤小、脑组织暴露少、出血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4月至2006年10月我院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43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技巧加以总结。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31例,Ⅲ级切除7例。术后视力改善者24例,视力无变化者6例,视力恶化者2例;术后视野缺损恢复者21例;出现一过性尿崩者6例;出现高热、电解质紊乱者2例;死亡1例。结论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疗效满意。熟悉鞍区的局部解剖和术中对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上区肿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介绍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技术和经验。方法 选择鞍上区10例脑膜瘤和3例垂体腺瘤,经眶上锁孔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对周围结构妥善保护。结果 肿瘤全切除12例(92.3%),大部分切除1例(7.7%)。除1例有短期尿崩外,余病例无术后感染、出血等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对脑组织无效暴露少、牵拉轻、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2.
经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临床资料男 41例 ,女 5 0例 ,其中垂体腺瘤 6 3例 ,颅咽管瘤 2 1例、鞍结节脑膜瘤 4例、下丘脑胶质瘤 2例和胆脂瘤 1例。大多数以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内分泌障碍为主 ,少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二、手术方法与结果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取平卧位 ,按Yasargil s翼点入路方法经右侧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充分解剖各基底池 ,使脑压下降并充分牵开颞叶和额叶 ,充分解剖鞍区 4个解剖间隙 ,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择相应的解剖间隙。本组 91例全切除 86例、死亡3例。术后随访 74例 ,其中视力、视野明显好转 6 2例、无变化 10例、恶化 2…  相似文献   

13.
前额纵裂入路切除儿童鞍区肿瘤100例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目的 探索前额纵裂入路切除儿童鞍区肿瘤的适应证,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小儿组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经前额纵裂入路切除鞍区肿瘤100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87例,大部分切除13例;其中双侧嗅神经保留84例。结论 前额纵裂入路是切除向鞍抽,鞍上及三脑室前部生长肿瘤比较好的方法,手术在直视下操作,手术盲区小,便于保留重要结构。肿瘤全切率高。  相似文献   

14.
鞍区不同部位肿瘤的手术入路与显露程度分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经不同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肿瘤63例。按术中是否需要脑牵拉与脑组织的直观反应,将手术显露程度分四级:Ⅰ级19例(3.0%),毋须脑牵拉即能显露肿瘤并予以切除;Ⅱ级38例(60%),术中对脑间断性略加牵拉,但去牵拉后,脑局部外观与未牵拉部无异;Ⅲ级3例(5%),牵拉处脑组织出现伤痕;Ⅳ级3例(5%),术野脑损伤较明显或呈不同程度之肿胀。良好的显露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适当的手术入路与显微外科技术的有机结合及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作者认为本显露程度分级可作为衡量颅底肿瘤手术方法是否合理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治疗起源于鞍内或鞍上并突入三脑室的肿瘤,经胼胝体入路往往是联合入路的组成部分。我们发现,一些病例经此入路切除三脑室内肿瘤后,进而切除鞍区肿瘤是可能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8~42岁。6例均有视力和视野的改变。5例有内分泌功能障碍。CT和MRI检查提示鞍内肿瘤突入三脑室2例,鞍上者4例。肿瘤体积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鞍旁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7例鞍旁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4例,Ⅱ级2例,Ⅳ级1例。术后3例出现暂时性面部感觉异常,3例暂时性第三神经麻痹,1例永久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脑积水。术后病理示脑膜瘤5例,软骨肉瘤1例,神经鞘瘤1例。术后随访3~12月,中位数5个月,无复发或死亡。结论 对于合适的鞍旁肿瘤病人,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鞍区肿瘤占颅内肿瘤的 2 0 % ,该部位肿瘤位于颅底 ,与下丘脑、垂体、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毗邻 ,手术视野较狭小 ,手术难度较大。我院神经外科在 1994年 8月至2 0 0 2年 8月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 5 4例 ,疗效满意 ,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2 8例。年龄 12~ 5 6岁 ,病程 3个月到 1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内分泌紊乱、视力障碍和颅内压增高。其中多饮、多尿 2 9例 ,闭经 13例 ,泌乳 5例 ,性欲低下 10例 ,肢端肥大 9例 ,甲状腺功能低下 3例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2例 ,视力低…  相似文献   

18.
经双额底-内侧入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切除鞍区大型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双额叶底-内侧入路治疗8例鞍区不同病理性质肿瘤,手术要点:①作全冠状皮肤切口,形成跨中线额低骨瓣,结扎前矢状窦、剪断大脑镰。②自双额底游离嗅神经至嗅三角。③自底内向外上牵开双额叶,暴露肿瘤,必要时截断前交通动脉。结果本组8例中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本入路由于手术视野明显扩大,适用于鞍区大型肿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7年4月应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6例患者获Simpson Ⅰ级切除11例,Ⅱ级切除14例,Ⅲ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恢复23例,1例视力无改变,术后视力下降2例经治疗后改善.7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经对症治疗约10 d后好转.无1例死亡.随访6个月~5年,肿瘤无复发. 结论改良翼点入路可对中颅窝、前颅窝、鞍区及鞍旁病变进行良好暴露,能处理各种类型的鞍结节脑膜瘤,提高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鞍区大型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肿瘤切除技巧。方法采用翼点入路、前额入路和眉上锁孔入路对23例脑膜瘤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在术中仔细保护重要血管和结构、处理供瘤血管、分块切除肿瘤。结果非手术并发症死亡1例。肿瘤全切19例.未全切者中有3例行放射外科或常规放射治疗。术后视力视野改善10例。随访4月~6.5年,有3例肿瘤复发.结论根据肿瘤大小、生长特点选择相应手术入路,注意术中相关技巧,能提高肿瘤切除率和患者生命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