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心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受到各种致病因素损伤后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所形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病变累及一个瓣膜,或几个瓣膜同时或先后受累,最常见于二尖瓣,其次是二尖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替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报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病死率为9%-14%,而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瓣膜置换术可解除瓣膜狭窄或反流,改善血流动力学,长期改善心功能,但手术创伤,心肌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损伤,麻醉药物的影响,均可在短期内加重心功能的损害。对于心脏瓣膜病患者,注意围手术期各环节处理,即重视术前心功能改善,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的保护,合理纠正病变,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我院2001年12月-2007年1月为60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手术,由于重视围手术期各个环节的处理和护理,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前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前的心理护理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谈锦艳,王永琦,侯明君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绝大多数患者需作瓣膜替换术。尽管在手术操作、术中心肌保护、围术期的监测和处理等方面已有了很大进展,但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死亡率仍在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瓣膜替换术患者心功能评价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行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呼吸功能监测、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等,对手术实施前和术后1周患者的各种心脏功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瓣膜替换术后30 d内死亡3例,并发肺功能不全2例,心律失常3例,心包积液1例;术后患者LVEDD、LVESD、LVEF、LVFS 、CI、PaO2和CTX心功能指标明显好转,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生存的51例患者经6个月的随访,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对瓣膜替换术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毕娜  孙久华 《护理学报》2001,8(5):21-23
总结17例再次换瓣手术患护理体会。认为再次换瓣病人病情重,心静功能差,术前、术后护理有别于首次换瓣病人。术前严密监测心功能变化,防止一切造成心功能恶化的因素,要求病人严格卧床休息,注意药物应用的护理,严格记录出入量;加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做好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前3天停服抗凝剂。病情恶化快需急诊手术,术前静脉注射VitK1 20mg;术后低心排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尿量、心率;观察恶性心律失常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监护;呼吸机使用时间相对延长,加强呼吸功能监测及肾脏保护。  相似文献   

6.
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抗凝血浆蛋白C含量改变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替换术后口服华法令者 ,血浆蛋白 C,PC)的改变以及与其他凝血因子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PC含量 ,采用经典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 X∶ C、凝血酶原时间并计算国际正常化比值 (INR)。结果正常对照组 (n=45 ) ,口服华法令组 (n=78) PC含量分别为 (5 .0 0± 0 .6 4) m g/ L、(2 .5 4± 2 .18)mg/ L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0 1)。服药时间 1~ 6个月、7~ 2 4个月、2 5~ 132个月者 PC含量分别为 (4.0 2±3.6 0 ) mg/ L、(2 .5 2± 1.5 6 ) m g/ L、(2 .40± 1.6 6 ) m g/ L。 PC含量改变与因子 X、凝血酶原时间 (PT)、INR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机械瓣膜替换术后口服华法令者血浆蛋白 C含量减低 ,并与服药时间长短有关 ,蛋白 C的改变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抗凝治疗初期 ,对蛋白 C含量的监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护理干预.方法:将30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患儿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5例,护理组采用精心的术后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儿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代谢当量、皮肤压伤及肺部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心功能全身状况、并发症、精神心理等方面,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8日至2014年6月28日于该院就诊的64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选择冠状动脉旁路术,并同期采用心脏瓣膜替换术进行治疗,分析心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1%;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61±2.84)h、(4.72±1.63)d、(13.31±2.32)d;术后随访得知,61例(95.31%)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术方式。在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术 ,能更好地保护心肌 ,减少术后并发症。我科于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4月对 12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2 0~ 6 2岁 ,平均年龄 4 8岁。胸部X线示心胸比率为 0 .6 5~ 0 .85 ,心功能Ⅲ~Ⅳ级。 2例窦性心律 ,10例心房纤颤。其中 3例合并左房内巨大血栓 ,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 ,通过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 80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告风心病换瓣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0例风心病换瓣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的随访资料。其中男 11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 5 1± 12 )岁。因持续性房颤伴和R R间期 >3s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2 2例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III度AVB( 8例 )分别在换瓣术后 2个月~ 15年置入永久起搏器。结果  3 0例患者永久起搏器安置均成功 ,术后平均随访 ( 2 6.14± 2 0 .2 5 )月 ,无穿刺部位和囊袋血肿或感染、电极脱位或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起搏器的感知和起搏功能均良好。结论 换瓣术后安置永久起搏器的护理重点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围术期正确调控抗凝、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和健康宣教 ,出院后做好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死亡率很高,肺衰合并肝衰的死亡率几乎为100%。术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以及加强早期监护,对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我科自1980年7月至1992年12月,其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1758例,术后发生以心、肺或心、肺、肾为主的MOF42例(2.4%),均在监护病房严密监护救  相似文献   

13.
虞献敏 《华西医学》1995,10(1):100-102
1980年1月至1991年12月我科施行了心脏瓣膜直视手术334例,手术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51.5%,死亡率为5.7%,本文总结了术后心功能不一的主要原因,术后监护的重点及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4.
15.
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既往进行过心脏瓣膜闭式分离术、直视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原来瓣膜病变复发,人造瓣膜功能障碍,继发瓣膜或人造瓣膜心内膜炎,或者由于原有病变的进展,引起其他心脏瓣膜的病变,统称为术后复发性瓣膜病。如须采用手术予以纠正者,称再次瓣膜手术。一旦出现心脏杂音,心功能不全症状,应引起充分重视,多见于生物瓣钙化、机械瓣失灵等情况。研究表明,对于瓣膜机械功能障  相似文献   

16.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人工瓣膜替换术后护理12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机械瓣膜替换术后口服华法令者,血浆蛋白C,PC)的改变以及与其他凝血因子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C含量,采用经典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X∶C、凝血酶原时间并计算国际正常化比值(INR)。 结果 正常对照组(n=45),口服华法令组(n=78)PC含量分别为(5.00±0.64)mg/L、(2.54±2.18)mg/L,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服药时间1~6个月、7~24个月、25~132个月者PC含量分别为(4.02±3.60)mg/L、(2.52±1.56)mg/L、(2.40±1.66)mg/L。PC含量改变与因子X、凝血酶原时间(PT)、INR间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机械瓣膜替换术后口服华法令者血浆蛋白C含量减低,并与服药时间长短有关,蛋白C的改变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抗凝治疗初期,对蛋白C含量的监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高[1]。术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早期监护可降低病死率[2]。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心脏瓣膜替换术65例,其中2例病人发生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病例1,女,5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10余年入院,入院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病人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期发生机械瓣膜功能障碍需行手术治疗病人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总结生理妊娠28周5例及妊娠<28周2例孕产妇在妊娠期发生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其中6例行机械瓣膜再次置换术的术后护理.结果 7例病人有6例行机械瓣膜再次置换术,妊娠28周5例病人剖宫产娩出活女婴3例,活男婴2例,未发现有关胚胎病和其他畸形,妊娠<28周的2例病人,1例胎儿于术后第1天宫内死亡,1例术后继续妊娠至足月,顺利分娩.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术后紧密配合医师、麻醉师等维持循环的稳定;预防心率失常;严密做好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高度重视凝血机制的监测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及时发现控制各种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影响心脏瓣膜病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通过分析929例心脏瓣膜病住院患的临床资料,总结出7种影响患近、远期预后的高危因素为:Ⅳ级心功能伴心胸比值≥0.70。生物瓣衰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心衰恶液质,二尖瓣替换术后晚期重度右心衰竭和华法林抗凝出血。并对每项高危因素总结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