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1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对临床症状和黄疸的改善情况。结果130例患者穿刺置管引流术均置管成功,其中选择右肝管前支穿刺置管的一次成功率达94.0%(79/84),左肝管外下支一次成功率为81.2%(26/32),右肝管一次成功率为85.7%(6/7),左肝管一次成功率为66.7%(2/3),肝总管一次成功率为75%(3/4)。穿刺胆管内径5-20ram,平均11mm,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黄疸大幅下降。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安全、可靠、实时、准确的特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右肝管前支穿刺置管成功率较其他人路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FTCD)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病人42例,其中胆总管上段(肝门部)胆管阻塞(甲组)18例,多数行左路术+右路术的左+右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胆总管中、下段胆管阻塞(乙组)24例,行左路术或右路术的左或右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42例病人置管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胆漏。甲乙两组术后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8.9%、100%。并发症主要有肝出血4.8%(242)、右侧胸腔积液2.4%(142)。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是姑息性治疗手术,对不能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一种理想的有效、安全、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9例次行PTBD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3例次一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6例次为两穿刺引流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7%(133/139)。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或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初始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6月在腾冲市人民医院实施超声实时引导下PTCD的38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恶性胆管梗阻并发胆管炎,34例为肝胆管结石导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结果穿刺肝右叶胆管30例,穿刺左叶胆管6例,穿刺胆囊2例。首次进针穿刺成功率为92. 1%(35/38),穿刺成功率100%,无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胆管血管瘘等并发症,术后2周89. 5%(34/38)的患者TBil下降≥1/2,32例(84. 2%)患者ALT降至正常范围。3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感染控制后行胆道探查术取石、肝叶切除术等二期手术,或带管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4例肿瘤性胆管梗阻患者带管转上级医院,3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经原穿刺窦道留置胆管支架。结论超声实时引导下PTCD可作为基层医院针对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初始治疗的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减黄技术,其穿刺成功率高﹑对设备要求较低,建议规范技术流程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介入性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在超声引导实时监视下进行各类穿刺治疗,如囊肿、脓肿及胸腹腔积液的抽吸或置管引流,如胆道梗阻性黄疸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及病变组织的穿刺细胞学活检,肝癌无水酒精硬化剂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胆道梗阻性黄疸58例,穿刺成功56例,成功率96.6%;肝肾囊肿及脓肿和胸腹腔积液共36例病人,无一例发生意外,均成功地进行了穿刺,成功率100%。病变组织细胞学活检6例,其中5例穿刺成功,成功率83.3%;肝癌无水酒精硬化剂及射频消融治疗16例病人,穿刺成功16例,成功率为100%。结论 介入性超声具有实时显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引导准确、无X线损伤、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可以达到与某些外科手术相媲美的诊治效果,通过近几年来对病人的治疗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08/2016-03余姚市人民医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78例,胆管癌患者46例,胰头癌患者18例,化脓性胆管炎伴胆管结石8例,壶腹部肿瘤6例,行右肝管穿刺48例,左肝管穿刺20例,同时行左右肝管穿刺10例,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后,所有患者均一针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无发生腹腔出血和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手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古氨酰转移酶相比手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45 d相比较术后10 d,各生化指标含量均有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具有操作简便、直观、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优点、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TCD(经皮肝穿刺胆管外引流术)联合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内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黄疸患者20例,分为2组,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n=10)。PTCD组(n=10)。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先行PTCD,再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术,在腹壁外与PTCD引流管相连接,将外引流出的胆汁回输至十二指肠内。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发症、生存期(月)、生活质量和胆汁引流情况。结果手术全部成功,与PTCD组比较.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患者胆汁引流管通畅,黄疽明显消退,腹胀、腹痛、腹泻等减轻,进食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PTCD联合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内引流是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作为晚期或不能切除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并为其它姑息性治疗(放疗、化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款新型磁导航超声技术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双引导经右肝管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因恶性梗阻性黄疸需从右肝管行PTC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磁导航超声组患者为32例, 采用新型磁导航超声(MNU)结合DSA进行双引导穿刺, 对照组患者为32例, 采用传统DSA引导进行穿刺。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胆管置管完成后DSA显示的X线剂量、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度、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总胆红素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磁导航超声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7.8±7.3)比(31.6±9.9)min, t=-6.35, P=0.001]。穿刺次数磁导航超声组明显减少[(1.7±0.6)比(6.3±3.9)次, t=-6.59, P=0.001]。胆管置管完成后DSA显示的X线剂量磁导航超声组少于对照组[(132±88)比(746±187)mGy, t=-16.81, P<0.001]。对照组有5例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1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老年患者,入院后急诊行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常规禁食水、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术后3~4周择期拔管。[结果]21例均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穿刺置管引流术,无胆瘘、出血、胃肠道损伤、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引流管自行脱出、1例出现胆囊区局限性积液、1例出现引流管阻塞;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复查超声胆囊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经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化疗栓塞术(TALE)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肝穿刺技术胆道内外引流管植入及Seldinger穿刺技术行肿瘤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相结合的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手术成功,留置内外引流管13例,外引流管16例,双侧引流外引流和内外引流2例,31例患者均行动脉灌注化疗术,9例患者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化疗栓塞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治疗中是比较理想的姑息性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经内镜胆管引流术375例评价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为评价经内镜胆管引流术在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在1416例次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中,发现有胆道梗阻、胆道感染或为预防胆道感染即时行经内镜胆管引流术375例。结果成功362例,成功率为96.5%;其中鼻胆管引流(ENBD)225例,塑料内支撑管引流(ERBD)91例,金属支架引流(EMBE)46例;其疗效满意率分别为91.6%、91.2%、97.8%。早期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0.9%、5.5%、2.2%。结果提示经内镜胆管引流术是减除梗阻性黄疸、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预防ER-CP后感染和防止结石嵌顿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ERCP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5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ERCP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比较行胆管金属支架内引流术和导管外引流术术后黄疸消退时间、无黄疸生存期、需再次施行胆管穿刺引流术的例次数和并发症。共67例患者入选,其中,内引流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4±11.3)岁;外引流组39例(男30例,女9例);平均年龄(61.5±13.2)岁。结果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术后黄疸明显消退率分别为85.71%和79.48%(P>0.05);皮肤巩膜黄染平均消退时间为(21.4±18.6)和(34.2±23.6)d(P< 0.05);术后平均无黄疸生存期为(5.4±3.7)和(2.6±2.1)个月(P<0.01);需再次施行胆管穿刺引流术分别为3例次和16例次(P<0.05);内引流组阻塞性黄疸合并胆道感染3例、肠梗阻2例,外引流组导管移位和脱落14例、导管堵塞5例、出血和胆漏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穿刺金属支架内引流术较导管外引流术能更显著地缩短ERCP难治性胆管恶性梗阻患者黄疸消退时间、延长无黄疸生存期,减少重复介入次数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皮维碘灌洗对急性胆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9例急性胆囊炎和11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PTCD)抽脓、皮维碘灌洗治疗及15例对照组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30例患于术后24h内症状迅速缓解,其中12例临床治愈无需进一步外科处理,18例于灌洗术后3~6周行择期手术,手术率占60%,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15例中有12例行择期手术,手术率80%,3例不能手术也未治愈,而仅缓解症状。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皮维碘灌洗是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并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肝硬化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后并发症特点。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伴肝硬化患者25例,均行PTCD及胆管支架置人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个月内出现再梗阻及胆管感染1例,引流管移位并出血1例,引流管堵塞4例,腹水3例,严重低蛋白血症5例,电解质紊乱3例,经治疗后出院,无院内死亡患者。结论恶性胆管梗阻合并肝硬化患者PTCD术后腹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抢救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引流(PTCD)对抢救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作用。方法 采用PTCD进行胆道减压引流,使患者过高危期后择期手术。结果 32例行PTCD患者,30例引流抢救成功(占93.75%),2例病情恶化死亡(占6.25%)。结论 PTCD作为老年AOSC的抢救措施效果满意,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道梗阻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的病症,梗阻性黄疸病人过去常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达到减轻黄疸的目的,随着纤维内镜技术的发展,新的胆道引流方式: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临床处理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梗阻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院自2001-0l/2003-0l行ENBD共3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胆管外引流手段,与胆管内支架引流一同构成内科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方法[1]。理论上,内引流符合生理需要,长期外引流因改变胆汁的生理排泄途径而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国内外相关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联合区域性动脉化疗的方法进行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梗阻性黄疸患者68例,采用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术(PTCD)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观察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 PTCD成功率100%,Ⅰ期支架置入成功率78.6%(44/56),Ⅱ期支架置入成功率100%(12/12).术后并发PTCD引流管脱落2例,腹腔出血2例.随访62例(6个月~3 a),平均生存时间为18.2个月.结论 采用PTCD联合TACE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昔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留置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肝细胞癌或转移癌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在100例患者中,穿刺一次成功率和置管一次成功率为98.0%;早期导管留置天数为7-14d,平均9.2±2.7d,改进后为23-60d,平均44.7±13.5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门静脉注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疗效优于外周静脉给药。讨论该方法可重复门静脉给药,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且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来治疗的28例心包积液患者实施研究,在CT引导下实施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术后治疗情况、并发症。结果 28例心包积液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无心包反应、心律失常、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引流治疗后病情均得到缓解或者减轻,平均引流量为(1428.28±167.17)ml;平均置管时间为(8.19±1.18)d。1例患者经引流后再次出现胸痛,及时拔管干预后胸痛症状消失。2例患者引流过程中出现引流不畅导管堵塞症状,经生理盐水冲洗后恢复畅通。结论对心包积液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安全有效,并且临床治疗中并发症较少,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