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百草枯(Paraquat)又名对草快,克无踪(Gramoxone),为联吡啶类除草剂,属中等毒性药物,但目前无特效药物拮抗百草枯毒性,是由于肺泡对百草枯具有主动摄取和蓄积特性。高浓度的百草枯积聚在肺和肾细胞,影响其氧化还原反映,产生对组织有害作用的氧自由基,破坏细胞的防御机制,导致肺间质水肿,肺纤维化和肾小管坏死。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性分析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百草枯中毒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百草枯最终导致多脏器动能衰竭,其抢救与中毒剂量、诊疗时间、恰当治疗护理密切相关,尽早行血液净化配合有效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由于除草剂百草枯的广泛应用,百草枯中毒患者不断增多。百草枯属毗啶类除草剂,其经口致死量为2—3g,对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均有较强的毒性。临床病程进展快,常在1—3d内因MODS死亡,在此期间经抢救存活者多在10—14d后出现迟发性肺纤维化,呈进行性呼吸困难,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由于缺乏有效的解毒剂,临床死亡率高达80%,是目前中毒后病死率最高的除草剂。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38例百草枯中毒病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中毒科55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痊愈32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1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0年8月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内科一般急救加血液净化治疗和精心护理,提高了治愈率,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口服百草枯中毒后引起肺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及时准确抢救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综合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百草枯中毒2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误服、自服或投毒导致百草枯中毒的发生率较高,如不及时积极综合治疗。病死率高。我们近期抢救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衰竭2例,采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配合大剂量激素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百草枯(paraquat,PQ)为常用除草剂。百草枯中毒后,大量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等启动炎症反应,引起肺损伤。多在病程后期引发肺纤维化,成为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参芪益肺糖浆为恩施州中心医院自制药(鄂药制字:Z20110106号),由黄芪、党参、白术、紫河车、冬虫夏草、鸡内金等组成,具有益肺固表、补脾强身、抗肺纤维化等作用。本研究观察参芪益肺糖浆联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对百草枯中毒患者 TNF-α、IL-10的影响,探讨参芪益肺糖浆联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害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预后患者院前急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百草枯摄人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摄入后首次呕吐时间、呕吐次数、是否催吐及是否配合救治措施。结果:死亡组的百草枯摄人量、血浆百草枯浓度、首次呕吐时间、呕吐次数、是否催吐及配合救治方面与存活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院前急救对改善急性百草枯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锋  徐辉  熊伟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541-542,59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时对TGF-β1、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HE染色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组组织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百草枯中毒组、及参附注射液治疗组肺组织中TGF-β1、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百草枯中毒组肺组织充血水肿明显,肺泡破坏严重,治疗组肺组织充血水肿有所减轻。百草枯中毒组TGF-β1、IL-1β水平均较治疗组明显升高,且参附注射液治疗各组TGF-β1,IL-1β水平明显低于百草枯中毒组;各治疗组与百草枯中毒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参附注射液在百草枯所致肺损伤中能使TGF-β1,IL-1β表达水平的下调,减轻肺泡炎症和充血程度,减轻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延缓和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的25例临床资料,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治疗方法、影响预后的因素。认为百草枯中毒的剂量、洗胃距中毒时间对疾病转归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邱锋  许鸿佳 《光明中医》2011,26(12):2536-2536
霜降露凝百草枯,要护腰腿壮筋骨。早晚温差寒暖变,秋燥寒凉致病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化学除草剂发展很快,应用越为广泛。百草枯(又名克无踪)便是其中的一种,百草枯对人体毒性大,可经胃肠道、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口服中毒死亡率高,皮肤接触时间长或短时间接触到高浓度的百草枯可致全身中毒,且中毒后无特效药。现将我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抢救方法与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2010年5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各病例的治疗方案,临床表现,预后。结果:百草枯中毒毒性大,肝肾功能损害重,多数有肺纤维化,致死率高。结论:百草枯中毒须积极使用综合治疗方案。早期彻底洗胃、24小时内尽快血液灌洗,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保护肝肾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指标,为临床急救提供参考.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13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血氧指标、血清胆红素、肝肾功能、血浆及尿液中百草枯浓度,分析以上指标对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相比,入院时的洗胃及血流灌注治疗时间、血气分析结果、血液及尿液中百草枯浓度、24 h后血清胆红素、血清肌酐值差异均显著(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洗胃及血流灌注治疗时间、血液及尿液中百草枯浓度、血清肌酐值、BE值均与患者生存率有关.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抢救应及时进行,临床上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液及尿液中百草枯浓度、血清肌酐值、BE值,这些指标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可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百草枯是一种环类除草剂,对人类和牲畜都具有很强的毒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百草枯中毒后病情发展迅速,可导致系统性中毒,造成机体肝、肾等多器官衰竭、肺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血液净化能够通过吸附作用有效清除有毒物质,用于百草枯中毒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1].中药制剂可通过多条途径发挥重要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思密达联合大黄灌胃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及TNF-α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PQ染毒组(B组)、思密达联合大黄干预组(C组),每组30只.B组、C组中毒后2、6、24、48、72h分批处死存活的大鼠,测定血浆百草枯浓度、TNF-α含量.结果 B组、C组血浆百草枯浓度染毒后随时间逐渐降低,TNF-α水平在染毒后2h开始升高,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时间点C组血浆百草枯含量、TNF-α表达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思密达联合大黄灌胃能够通过降低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TNF-α水平,减轻百草枯对大鼠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总结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提高其临床抢救成功率。方法救治的37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住院时间1~23 d,经治疗后死亡21例,生存16例,病死率为58%。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高,在百草枯中毒早期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百草枯又名对草快,属有机杂环类,中毒后病死率高。中毒机制大多数人认为与超阳离子的生成有关。百草枯作为一种电子受体作用于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H2O2等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组织损伤。口服致死量约2g。重度中毒多见于口服中毒,表现为多脏器功能损伤,口服2~4d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肺损伤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钱丹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55-155
百草枯(Paraquat.pQ)为速效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又名对草快、克芜踪,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稍溶于丙酮和乙醇,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为联吡啶类除草剂。人体接触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够清楚,一般认为百草枯为一种电子受体,吸收入体可活化产生大量自由基,从而造成组织细胞损害,肺是其主要靶器官。人经口致死量为10-15ml,死亡率高达6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