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内脏反位合并胆囊结石较少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仅见个案报道.我院于2009年10月行全内脏反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内脏反位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全内脏反位胆囊结石患者的腹腔镜手术资料,手术均采用与普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完全相反的四孔法完成。结果 8例全内脏反位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未明显提高。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胆漏、肠瘘、出血等并发症,术后6~7天拆线出院。结论明确诊断,完善准备,转变普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思维和改良操作技巧,对全内脏反位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内脏反位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1年5月间,对2例内脏反位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其中1例因胆囊三角粘连中转开腹.结果:2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随访24个月无不良反应.结论:手术时清楚解剖,适应左右完全相反的位置感,内脏反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还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解剖结构异常,合并胆囊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更加少见,对这样的患者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需要对常规手术方法进行调整.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对内脏反位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报道,对不同医疗中心的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5.
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6例全内脏反位型左位胆囊结石,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脐部做一长约1.5 cm弧形切口,采用隧道法置入3个trocar,使用曲线型器械完成手术。6例均获成功,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内脏反位俗称“镜面人”,是指身体内各内脏器官的解剖位置与正常人左右相反,如镜子中的影像一样。内脏反位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而合并胆囊病变者更为罕见。2019年6月笔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修期间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患者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内脏反位患者其脏器左右完全相反,与正常人呈镜面像,又称"镜面人",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可能是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异常~([1]),或者胚胎发育期间旋转不良导致~([2])。全内脏反位患者胆囊结石临床少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难度增加,可能会发生血管或胆管损伤,需引起警惕。我科于2016年4月行全内脏反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997、2015年2例完全内脏反位的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痛部位分别在剑突下和左上腹。血常规、肝功能检查无异常。术前常规心电图、胸片提示右位心,腹部磁共振检查进一步证实为内脏反位,并排除胆总管结石。全麻,采用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生站位和trocar位置均为正常的镜像,胆囊位于左上腹。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解剖异常,发生率为1/5 000~1/20 000[1]。本人于2003-2008年间成功对2例内脏反位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例1,女,48岁,因"发现胆囊息肉  相似文献   

10.
杨新民  袁志林  陈域  王博  寇伟伟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10):790+798-790,798
<正>全内脏反位十分少见,临床发生率约0.01%[1],合并结石性胆囊炎更少见。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6例内脏全反位型左位胆囊结石患者,并成功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2]。本组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23~49岁。结石性胆囊炎4例,胆囊息肉2例。均发现结石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1个月~3年。术前经检查发现完全型内脏反位2例,既往行阑尾手术发现2例,幼时即发现及多次健康体检发现2例,均明确为内脏完全型反  相似文献   

11.
病人:女性,56岁。因“反复左上腹痛9月,再发1d”入院。体检:体温37.6℃。左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辅助检查:X线胸部摄片及B型超声提示全内脏反位;胆囊位于左上腹,前后径3.6cm,囊壁增厚、毛糙,囊内见多个强回声后伴声影,最大直径约3.3cm;胆总管不扩张。血WBC12.1×10^9/L,N0.81。急诊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相似文献   

12.
异位胆囊的腹腔镜手术对策(附2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异位胆囊的腹腔镜手术对策。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所遇21例异位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原则和技巧。结果 肝右后叶胆囊1例;全内脏反位,胆囊位于左肝下2例;肝左外叶胆囊2例;肝内胆囊16例。经必要的术前准备及术中相应处理,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胆囊切除,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异位胆囊给LC带来困难,应根据胆囊位置的具体变异,采取适当措施,从而避  相似文献   

13.
<正>全脏器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先天性胸腔及腹腔器官的完全性倒转镜像位,非常罕见,也就是俗称的“镜面”人。SIT合并外科疾病的发生率较低,迄今暂无证据表明内脏转位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在镜面人中行微创手术的病例虽然不断有报道,但总体例数不多。左位胆囊患者在解剖上存在其特异性,因此术中极易损伤血管、胆管,给微创手术操作增加了难度。我科行腹腔镜全内脏反位胆囊切除手术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为1∶4 000~1∶10 000[1]。内脏反位分为全内脏反位与部分内脏反位,其中全内脏反位占86%,部分内脏反位占14%[2]。全内脏反位伴肾上腺肿瘤在临床上更是极为少见,检索国内外文献,采用后腹腔入路切除伴有全内脏反位的肾上腺肿瘤未见报道。我们近期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同时伴肾上腺肿瘤的患者,并成功行后腹腔镜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内脏反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探讨内脏反位患者手术技巧及合并胆系结石的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例全内脏反位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内脏反位患者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手术治疗的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结果:该患者经上腹部B超及磁共振(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诊断为全内脏反位胆囊及胆道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手术时间约110 min,术后7 d拔除温氏孔引流管,13 d后痊愈出院,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3个月,患者无不适,恢复良好。结论:全内脏反位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前行B超、上腹部CT平扫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明确诊断,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避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正不伴有内脏反位的左位胆囊是非常罕见的,其症状与体征可能误导诊断,常规的术前超声检查亦可能漏诊。现报道单孔腹腔镜左位胆囊切除术1例,探讨异位胆囊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并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患者男,47岁。入院前2年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疼痛,近1个月疼痛加剧,无发热、寒战、恶心、呕吐,无皮肤巩膜黄染。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皮肤及巩膜  相似文献   

17.
异位胆囊在临床中很少见,在异位胆囊中尤以左肝位较为罕见,而左肝外叶异位胆囊且不伴有内脏全反位的患者更是少之又少.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标准术式,临床医师已熟练掌握,但对于异位胆囊,极大地增加了术中不确定因素及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概率.本文对1例左肝外叶异位胆囊且不伴有内脏全反位患者行L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邓天工  孔繁华  李卫清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707+710-707,710
<正>全内脏反位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较少见,我们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0余年仅遇2例,现报道如下。例1女,15岁,2006年6月2日以"间歇性左上腹痛4年"入院。入院查体示:神志清,心尖搏动位于右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腹平坦、软,左上腹轻压痛。患者6年前已知内脏反位。胸透示:心影呈镜面反位,形态大小如常,两肺及膈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肝位于左上腹,脾位于右上腹,胆囊位于肝下,约5.1 cm×1.4 cm大,壁厚0.3 cm,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切除左位胆囊报道少见,2005年6~7月份我院肝胆外科诊治中心收治2例内脏全反位型左位胆囊结石病人,并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半月入院。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巩膜无黄染,无发热,双肺无异常,心音右侧为强,腹平软,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墨菲征(-)。左上腹叩诊呈浊音,右上腹肝浊音界消失。ECG诊断为右位心。胸部透视证实心影呈右位心型,心尖向右下方,右侧膈下区见胃泡影,左侧未见。B超:左上腹探及肝脏大小正常,回声均匀,左肝内探及多个强回声团,直径0.6~1cm,后方伴声影,左肝内胆管扩张,内径0.9cm,右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长7cm,前后径2.5cm,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厚约0.4cm,回声增强,囊内探及一直径约2.8cm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胰管不扩张。CT:左肝内胆管扩张(约2cm),内脏全反位畸形。临床诊断为全内脏反位,左肝内胆管结石伴扩张,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于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及胆囊切除术。术中证实腹内脏器全反位,左肝外叶肥大肿胀充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