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兴河  秦梅 《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1):670-672
目的 探讨大鼠缺氧缺血性损伤(HIBD)时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蛋白(S-100)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水平变化,筛选其对HIBD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指标,方法 采用7日龄SD大鼠缺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乙醚吸入麻醉后,用4.0双线结扎右侧颈总动脉,恢复4小时后,在37℃恒温低氧箱内,给予吸入8%氧气和92%氮气混合气体2小时,用放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HIE患儿和39例正常新生儿采用比色法和电泳法测定其血清中总LDH、CK及其同功酶活性。结果中至重度HIE血清总LDH、CK及同功酶LDH3、LDH4、LDH5、CK-BB较正常儿明显增高(P<005),LDH1、LDH2、CK-MM、CK-MB仅在重度HIE组较正常儿显著增高(P<001);HIE治疗后7天血清LDH3、LDH4、LDH5、CK-MM、CK-MB、CK-BB较出生48h内明显下降(P<005),但血清总LDH、LDH1、LDH2、LDH3、CK-MB、CK-BB仍高于同时相正常组(P<005)。结论HIE时血清LDH、CK及同功酶,特别是LDH3、CK-BB可作为评价HIE脑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足月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2例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维持鼻咽温度为(34.0±0.2)℃,持续72 h;对照组不进行降温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后64~72 h测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CK-MB,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于治疗前、生后10 d和3个月进行常规16导EEG检测,并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婴幼儿发育量表(CDCC)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价。结果 治疗组脑脊液NSE为(19.5±2.2)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4.6±5.3)μg/L](P < 0.01);生后28 d治疗组NBNA评分为(36±3)分,低于对照组[(32±2)分](P<0.01)。治疗前两组EEG均异常,生后10d,3个月治疗组EEG均正常,对照组2例持续重度异常。两组患儿血CK-MB及尿β2-MG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足月新生儿窒息后HIBD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临床上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时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在判断新生儿窒息是否有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其它并发症的参考价值。方法设对照组(24例)和新生儿窒息组(31例),并在新生儿窒息组中分设HIE组、无合并症组、合并症组,分别测定血清中LDH、α-HBDH、CPK、CK-MB的活性,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新生儿窒息组的两组心肌酶活性比较中CK-MB差异显著(P<001),HIE组和窒息合并症组与窒息无合并症组的心肌酶活性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中CK-MB作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血清中CK-MB等心肌酶活性升高程度对判断新生儿窒息是否有HIE及其它并发症的存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髓鞘碱性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朱凤莲郭学鹏李灵敏钱惠茵80年代以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作为脑损伤的标志物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脊液中NSE、MBP有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及其调控的钙内流在感染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采用Fura-2/Am荧光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Ca++]i)。结果表明,注射百日咳杆菌组的[Ca++]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1),并与注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4小时vs0.5小时和24小时vs4小时,P<0.05和<0.01)。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预处理组(MBP)的[Ca++]i、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均较注菌组显著减少(F值分别为72.25、16.89、14.36,P<0.01和<0.05),并以24小时[Ca++]i减少最为明显(P<0.01)。提示NMDA受体调控的神经元内钙超载在感染性脑损伤、尤其在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HIE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改变及丹参的保护作用,用生后七日SD大鼠制成HIE模型,在模型后不同时刻检验脑组织内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动态变化,利用丹参进行实验性治疗。结果显示(1)HIE后 2小时MDA显著升高(1.71±0.19,P<0.01),12小时达高峰(1.97±0.29,P<0.01)72小时后恢复正常(1.32±0.09,P>0.05);GSH-PX2小时显著降低(1.29±0.43,P<0.01),以后渐升高,但 48小时(2.22±0.81)与对照组(3.34±0.34)相比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72小时恢复正常(2.45±0.90,P>0.05);丹参治疗组MDA显著降低(1.39±0.37,P<0.01),GSH-PX显著升高(2.42±0.62,P<0.05)。表明脑组织内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减弱参与HIE的发病机制,丹参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轻脑组织水肿、出血及坏死,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比色等方法测定32例HIE及30例正常新生儿血浆NO、NOS活性水平。结果 HIE急性期NO、NOS水平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升高(P〈0.05),中、重度HIE升高更显著(P〈0.01), 中、重度HIE患儿NO、NOS较轻度HIE患儿明显升高。结论 NO、NOS水平高低与HIE患儿脑损伤程度和  相似文献   

9.
尼莫地平对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莫尼地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防治作用,将86只新生猪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1小时(1hr)、24hr、72hr组,尼莫地平0.5μgkg-1min-1治疗后1hr、24hr、72hr组,尼莫地平1μgkg-1min-1治疗后1hr、24hr、72hr组。检测各组红细胞胞浆总钙(RBCTCa)及游离钙(RBCCa2+i)的浓度变化。结果:HIE1hr组RBCTCa和Ca2+i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对照(P<0.01),随着缺氧缺血状态的改善,RBCTCa和Ca2+i含量逐渐下降,HIE72hr组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两种剂量尼莫地平各治疗组RBCTCa和Ca2+i均明显低于HIE1hr和24hr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窒息后细胞内钙的沉积与新生猪HIE的发生有关,尼莫地平能阻止Ca2+内流,有效地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0.
CD44在神经母细胞瘤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对30例NB进行CD44免疫组化研究,同时与其他预后因素,如年龄、分期、病理分型、核分裂核碎裂指数(MKI)、NSE、S-100蛋白等作对比分析。结果:①Ⅰ、Ⅱ、Ⅳ-S期二年生存率76.7%,Ⅲ、Ⅳ期二年生存率33.3%,(P<0.05)。②病理分型,生存率随着级别升高而降低,P<0.05。③MKI测定结果与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20例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二年生存率(60.0%)高于S-100蛋白阴性组(20.0%),P<0.05。⑤14例CD44染色阳性,其中≤1岁,Ⅰ、Ⅱ、Ⅳ-S期,S-100蛋白阳性,高分化型,低MKINB中CD44阳性率显著增高。CD44阳性NB生存率(68.8%)高于CD44阴性者(21.4%),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D44是NB的一个新的肿瘤标记物,CD44阳性是NB更为可靠的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bFGF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中SOD,MDA和NO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辛颖  李强 《新生儿科杂志》1999,14(6):262-265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假手术对照组(8只),HIBD组(32只),bFGF治疗组(32只),后两组常规制成HIBD模型,治疗组每日给bFGF腹腔注射,监测不同时间脑组织中SOD、MDA、及NO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脑组织中SOD明显降低,而MDA、NO明显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Bcl-2和Fas配体(FasL)基因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将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制制HIBD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研究Bcl-2和FasL蛋白在新生大鼠及缺氧缺血(HI)后脑中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结果示新生大鼠HIBD时凋亡与坏死并存,以凋亡为主。Bcl-2免疫蛋白在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广泛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儿童意外损伤对心脏的危害。方法 将166 例意外损伤患儿分为中毒组(48例) ,烧烫伤组(58 例) ,气管异物组(60 例) ,设同龄对照组(50 例) 。用紫外法对各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并对各类损伤患儿做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心电监护。结果 心肌酶谱异常79 例,阳性率47-59 % 。心电图异常63 例,阳性率37-95 % 。中毒组CK、CKMB、HBD、LDH 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1 。烧烫伤组HBD、LDH 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气管异物组各项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 。结论 各类意外损伤对心脏的危害依次为中毒、烧烫伤、气管异物。CK、CKMB 升高为心肌损害主要指标。HBD、LDH 升高对心肌损害判断亦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状态时心肌酶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无并发症的AGN和26例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状态的AGN患儿血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LDH-1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无并发症的AGN患儿AST、CK、CK-MB、LDH及LDH-1均在正常范围,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状态的AGN患儿AST、CK及LDH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而CK-MB及LDH-1仍在正常范围。结论测定血清心肌酶对判断AGN是否并发严重循环充血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神经细胞凋亡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迟发性损伤中占重要地全^[1,2],因此通过抗凋亡治疗以抑制或减轻神经元的迟发性扣内务 可能成为治疗缺氧血性脑损伤(HIBD)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采用氨基胍(AG)和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HIBD大鼠进行干预,探讨其对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平  姜毅 《新生儿科杂志》2000,15(3):121-123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长时间吸高浓度氧后脑病理学及DNA损伤的变化。HIBD新生大鼠吸纯氧48小时,观察脑大体和光镜下的变化,并进行脑组织DNA电泳。结果HIBD大鼠吸氧后5天与未吸氧组比,左脑毛失重量减少、左脑大体病变程度减轻,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氧组死亡率高于未吸氧组,分别为11.5%和4.2%,差异亦无显著性(P均〉0.05);HIBD大鼠吸氧后5天,光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肾小球疾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52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肾病综合征急性发作期16例,肾病综合征恢复期16例,肾小球肾炎20例)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0例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水平,并与临床表现、血及尿中β2微球蛋白(Sβ2-MG)、(Uβ2-MG)、血肌酐(Ser)、尿素氮(BUN)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EDLS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1,P<0.05),肾病综合征恢复期血清EDLS水平恢复正常。血清EDLS水平与患儿的血压、SCr、BUN.Sβ2-MG、Uβ2-MG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肾小球疾病血清EDLS水平升高,并与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相关。EDLS在肾小球疾病的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产期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机体免疫状态,特别是红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与HIE发病、病理变化及病情演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环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单向免疫扩散法对围产期窒息及HIE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血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进行检测。结果窒息及HIE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E-C3bR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和<001),且随着病情加重降低更为明显。在病情恢复期E-C3bRR较急性期明显增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窒息及HIE组CD3+、CD4+明显降低(P<005),CD8+、CD4+/CD8+无显著变化。HIE组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且E-C3bRR与CD8+呈负相关,与CD4+/CD8+及IgM呈正相关。结论围产期窒息及HIE时红细胞及白细胞免疫功能均低下,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CIA功能的变化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可间接反映HIE时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的早期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654例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患儿,其中49例行头颅CT检查,诊断符合率97.96%,与临床分度符合率仅为56.18%。30例行NBNA检查,HIE轻度患儿两次评分为较中、重度和儿评分高,两才比较有显著差异,HIE赵重,NBNA评分赵低。28例行BAEP检查,HIE患儿各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波间期均比对照组延长2SD以上,HIE越重,其BAEP各波潜伏期延长越明显。HIE患儿,脑  相似文献   

20.
细胞生长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肽(bF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105只(bFGF组58只,未治疗组42只,对照组5只)新生Wistar大鼠制备HIBD模型,然后观察bFGF对HIBD模型鼠的体重增长、死亡率、脑损伤的影响,并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bFGF对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bFGF治疗组体重增长为(12±4)g,明显高于未治疗组(6±4)g,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治疗组病死率(5%)低于未治疗组(2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脑病变率(25%)明显低于未治疗组(6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TUNEL检测结果,治疗组阳性细胞均数(30个/500个细胞)低于未治疗组(159个/500个细胞),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bFGF对HIBD脑组织有修复和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