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6月采用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38例,均为3个及以上责任节段病变。观察术后手术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前、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C值,观察手术间隙融合情况,根据JOA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出现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12个月患者神经症状均好转,37例可见椎间隙骨性融合,术后6、12个月的颈椎曲度C值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联合邻近节段人工间盘置换(Hybrid Surgery)在颈前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应用Hybrid Surgery术式治疗颈前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随访1~50个月,手术前后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OA)进行评分。通过JOA评分的改善情况,Odom’s分级随访结果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评价Hybrid Surgery的效果。结果 18例术后JOA评分(13.5±2.4)分高于术前(10.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4,P<0.05)。18例中16例显效,2例有效。Odom’s分级评价优6例,良11例,可1例。术后颈椎运动范围(40.1°±8.4°)与术前(42.6°±11.9°)颈椎运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05)。结论 Hybrid Surgery术式颈前路充分减压融合,既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又可保留一定程度上的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近期随访效果。方法对26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通过JOA评分法观察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情况,通过随访X线照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时间和椎间高度改变,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症状均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椎间高度丢失,无症状再发,无融合器移位,术后平均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该椎间融合器减压融合技术可在术后获得即时稳定,有效重建病变节段椎间高度,避免了传统颈前路椎体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多种并发症,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颈前路减压后两种融合方法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PEEK(聚醚醚酮)制作的颈椎融合器及自体髂骨移植进行颈前路减压术后的颈椎椎间融合.评估颈前路减压术后这两种融合方法的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2月行颈前路减压及椎间融合手术病例共54例,分为PEEK颈椎椎间融合器组(A组)30例和自体髂骨组(B组)24例.A组共融合49个节段;B组共融合36个节段.比较手术前后JOA(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病变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5~32个月,平均28个月.在1年随访时,A、B两组行减压及植骨手术的颈椎椎间隙均取得完全的植骨融合.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及JOA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PEEK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可以取得与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和异体骨笼在下颈椎不稳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46例下颈椎不稳患者行颈前路减压ZEPHIR前路钛板内固定、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术后随访观察颈椎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43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98%,无钛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内固定、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治疗颈椎不稳具有以下优点:颈椎前路减压彻底,术后颈椎稳定性恢复好,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分析术前及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记录术后Odom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观察术后颈椎植骨融合率、颈椎曲度(Cobb角)维持、症状及功能改善率。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2~39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4.6±1.0)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1.1±1.0)分(P<0.01)。术后Odom分级:优8例,良3例,一般2例,植骨融合率100%。术前Cobb角为3.7度,术后1周为10.7度,末次随访为10.4度。结论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充分减压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钢板对恢复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生理前凸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脊髓型颈椎患者行前路减压 自体髂骨植骨 钛质钢板内固定术,分别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随访时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以Cobb角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以D值评价颈椎的前凸,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12个月随访,平均12周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前与术后随访时Cobb角及D值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Cobb角及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恢复术后颈椎生理前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方法及常见并发症发生机制和预防。方法采用前路减压间盘切除PEEK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重建二种术式,所有病例用钛板内固定,对106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JOA术前平均8.9分,术后改善率76.4%,优良率达86.2%。结论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结合颈椎次全切除,术后即刻稳定,固定可靠,减压充分但手术累计节段越多,并发症发生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手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27例,3个椎间隙者5例。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28例取自体髂骨移植,4例采用钛网内充填减压椎体之松质骨植骨,并行带锁板固定。结果32例中29例随访平均32.5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后。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手术有效率为93.0%(27/29),优良率为79.0%(23/29),JOA评分由平均术前8.3分上升至术后14.1分。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开槽式减压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48例获得随访,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高度及曲线无丢失,植骨块呈骨性愈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得到早期稳定,重建颈椎的稳定性、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3种前路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分别经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患者的JOA减分率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P<0.05),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之间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0.3&#177;1.7)d,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经随访治疗优良率为96.0%,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提高。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可发挥显著疗效,安全可靠,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前路钢板系统-Orion钢板结合钛网容纳自体骨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32例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自体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42、3岁,均为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结果:除1例患者于术后第一周出现钢板及螺钉松动,钛网移位外,其他患者均在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颈椎生理曲度部分或全部恢复。结论: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恢复,并能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促进植骨融合,从而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王开明  张庆  秦骥  瘳亮  陆斌 《淮海医药》2007,25(6):495-496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Cage植入融合植骨和/或钢板内固定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经过平均17个月的观察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0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5.2分,椎间植骨全部融舍,无钢板、螺纹钉断裂、松动.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首选手术方法,是简单易行和十分有效的手术方式.只要规范操作,都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Cage)或加用钢板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以来应用PEEK材料Cage或加用钢板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7例49节段:单节段11例:C3-4者2例,C4-5者2例,C5-6者6例,C6-7者1例;双节段10例:C4-5和C5-6者6例、C5-6和C6-7者4例;三节段6例:C3-4、C4-5、C5-6者:3例,C4-5、C5-6、C6-7者:3例;Cage植骨融合11例,钢板植骨融合9例,Cage联合钢板融合7例;手术前后应用JOA评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4.3(6~54)]个月,临床效果:JOA评分术前为平均[6.8±2.2(3~11)]分,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9±1.4(10~15)]分,较术前增加(6.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59.1±10.5)%(P〈0.05),优良率为81.5%。颈椎生理曲度: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值较术前增加(7.8±5.1)mm,其中Cage植骨融合、钢板植骨融合、Cage联合钢板融合分别增加(7.7±6.1)mm(、7.0±3.9)mm、(9.1±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节段高度:末次随访时分别比术前平均增加(2.7±1.8)mm,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钢板植骨融合、Cage植骨融合及Cage联合钢板融合节段高度分别比术前平均增加(2.3±1.6)mm(、2.8±2.2)mm(、3.0±1.3)mm,P〈0.05,P〈0.05,P〈0.05。椎间融合率:术后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100%,颈椎稳定性好,无下沉、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钢板及螺钉无折断。结论应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及加用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满意,能够维持和提高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高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中后纵韧带切除前后颈椎的即刻稳定性变化。方法 14具新鲜小牛颈椎标本(C3~T1)随机平分为单节段(1)组和双节段(2)组。每组又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椎间盘切除植骨组(A组)、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组(B组)、椎间盘切除植骨后纵韧带切除组(C组)和椎间盘切除植骨后纵韧带切除内固定组(D组)。使用万能材料实验机分别测试各组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的应变、载荷-位移关系、刚度及抗扭转性能。结果 (1)应变:A1组较N组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状态应变增大(P<0.05);C1组平均应变大于A1组(P<0.05)。(2)载荷-位移关系:A1、A2组的平均位移比N组位移大(P<0.05),C1比A1组平均位移增大11%,前屈状态增大20%(P<0.05);C2组的平均位移比N组增大15%(P<0.05),加用内固定后B2比C2平均位移小18%(P<0.05)。(3)刚度:在100N生理载荷作用下,N组的平均轴向刚度为(25.38±1.78)N/mm,A1、A2组分别比N组下降8%、12%;平均轴向刚度B1组、B2组高于N组;D1、D2组颈椎的轴向刚度与同节段B组无差...  相似文献   

17.
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高危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高危颈椎病的诊断及其颈椎后.前路手术治疗高危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42例符合拟定的高危颈椎病患者行后-前路颈椎手术治疗,2例轻微外伤后不全瘫的高危颈椎病患者均行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余40例患者中分期行后.前路颈椎手术10例,Ⅰ期手术30例。后路采用“双开门”椎管成形减压术,前方植骨均为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均加颈椎前自锁钛板固定。以手术前后的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月,无伤口感染,未见颈椎内固定及植骨块松脱,术后4月X线复查示前方植骨块与椎体融合。依照JOA评分法,42例患者平均J2.5分。手术前平均评分、神经功能均改善,优11例,良18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手术有效率为92%(39/42),优良率为61%(29/42)。结论 颈椎病的MRI矢状面可见节段性的脊髓前后受压,脊髓的形状变成月牙形甚至线形;横截面脊髓面积减少50%以上的影像学特征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中任一项即可以确诊为高危颈椎病。颈椎后前路手术治疗高危颈椎病使颈脊髓得到直接的较充分的减压,降低了前方手术操作引起脊髓损伤的风险,为脊髓形状的复原、血供的改善及其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椎体间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治疗相邻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相邻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5例,女8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取体髂骨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根据JOA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5.6%。结论椎体次全切同时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案、疗效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56例老年患者中,50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6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钢板固定、植骨术;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标本进行评定。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术前JOA评分4~13分,平均7.6分,术后JOA评分7~16分,平均12.8分,改善率平均为60.22%。结论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适当的手术方案和时机可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转手术期治疗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减压自体骼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获得随访58例,随访时间平均20.9个月。采用贾连顺的疗效评定法评定临床结果。结果 临床疗效优良率82.75%,植骨融合率为98.9%。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