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本方具有开泄肺气,泻水逐疾的功用,对于一些急性病中出现的邪实气闭、痰涎壅盛的肺家病证,而见症有咳逆上气,气喘迫塞、痰鸣漉漉;或周身浮肿、小便短少;或胸  相似文献   

2.
石曾淑运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经验青岛市中医医院(266012)于青云*关键词葶苈大枣泻肺汤老中医经验石曾淑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葶苈子、大枣组成,功效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为泻肺的峻剂。主治痰涎壅盛、咳喘胸满、肺实气闭的实证。石曾淑教授临...  相似文献   

3.
陶薇  邱萍  刘健  马梅芳 《国医论坛》2011,26(4):55-56
葶苈大枣泻肺汤又名泻肺汤、葶苈大枣汤,原载于《金匮要略》,由葶苈子、大枣组成。具有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之功效,主治痰涎壅盛、咳喘胸满等证。近年来,随着该方研究的逐步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将其临床应用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葶苈子在耳部疾患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葶苈子是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藁的干燥成熟种子。它性大寒,味苦,辛,归肺、膀胱经,具有泻肺止喘,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心病等肺脏疾患,对痰涎壅盛、咳喘不止、腹胀水肿、小便不利的病证有较高的疗效。借葶苈子“利水”之性,临床曾以葶苈子为主药治疗耳部一些疾患,亦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急喉风为临床常见的喉科危急重症,以发病迅速、痰涎壅盛、呼吸困难、汤水难下为主要特征,西医学称急性喉梗阻。现代临床多以气管内插管、气管切除术等器械介入治疗,易给患者带来痛苦。纵观古代医籍,整理归纳急喉风病因病机为风热疫毒邪气侵入,风痰或痰火上逆于喉间,而"痰涎壅盛,喉窍闭阻"是导致呼吸困难危急证候的主要因素,故治疗以"祛痰开窍"为主,治疗方法分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分"泻火解毒,祛痰开窍法"及"祛风散邪,祛痰开窍法",外治法分探吐法、吹喉法、灌喉法、外敷法、滴鼻法、针刺法等。急喉风从痰论治理论清晰,疗效确切,治法多样,若能灵活运用中医治法处理危急状况,也能减轻患者痛苦,相信对于提升医疗品质及临床疗效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歌诀】泻肺称王葶苈子,专治阳水烦面赤。肺壅喘咳痰饮除,泻肺消痰平喘速。【释义】中药泻肺中水饮首选葶苈子。其可泻肺中之水气,消肺中之痰涎水饮,亦有平喘之功,专治阳水暴肿,面赤烦渴,亦治肺壅咳嗽脓血,痰涎喘急。【药解】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Descur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的成熟种  相似文献   

7.
符金荣  谢别录 《陕西中医》2010,31(10):1350-1351
目的:观察泻肺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辨证分为4型,即寒湿壅盛型;痰热壅肺型;肺肾气虚、痰湿壅盛型;脾肾阳虚、水湿浸渍型。辨证组26例根据症状辨证选用传统方剂再酌情选用西药对症治疗;泻肺组68例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均加入葶苈子、桑白皮,其它处理同辨证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7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加泻肺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中风辨证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中络:病在络脉,出现口眼?斜、肌肤麻木等症,伴有头晕、头痛等。中经:病在脉,不昏倒而出现半身偏瘫、手足麻木、口多痰涎、语言不流利、脉多弦滑等症。中腑:卒然昏倒,苏醒后出现半身偏瘫、口眼?斜、语言困难,或痰涎壅盛、不能言语、二便失禁等。中脏:临床上以卒倒昏迷为特征,分为闭证和脱证。闭证是指疾病急剧变化过程中,正气不支,邪气内陷,出现脏腑功能闭塞不通的病理。多因邪热、痰浊等病邪闭阻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祖国医学命名为肺炎喘嗽,是小儿外感热病中常见的一种急重证候。该病以高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壅盛,口唇青紫等为特征,多继发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感染之后,由于小儿形气未充,往往正不胜邪,而致邪毒迫肺并发或继发本病。王老对于小儿肺炎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有其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既是肺炎,在一般情况下,应以邪热壅闭于肺为着眼点。如肺无伏郁之邪毒,其发病仅为风寒、风热感冒而已,何能成其肺炎?既成肺炎,则肺中邪热,必从两条途径才能尽解,一是清泻从内而消,二  相似文献   

10.
"肺胀"治验     
肺胀,大略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肺心病",临床以胸部膨满、痰涎壅盛、上气咳喘、烦躁、心慌、心悸、动则尤甚,或面色晦暗、唇舌紫绀、全身浮肿、喘胀危候、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笔者认为,肺胀病诱因复杂,治疗上应因势利导.临证一得,试举几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朱平东 《北京中医》2006,25(1):57-57
肺胀,大略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肺心病”,临床以胸部膨满、痰涎壅盛、上气咳喘、烦躁、心慌、心悸、动则尤甚,或面色晦暗、唇舌紫绀、全身浮肿、喘胀危候、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笔者认为,肺胀病诱因复杂,治疗上应因势利导。临证一得,试举几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吕立刚 《山西中医》2010,26(7):45-45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葶苈子、大枣组成,功效泻肺行水,下气平喘。本方为泻肺峻剂,主治痰延壅盛,咳喘胸满,肺实气闭之证。笔者用于临床,获效颇多,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金铭 《四川中医》1993,11(12):25-26
葶苈子有南北之异,甜苦之别,其味辛苦,性大寒,主入肺、膀胱及大肠经脉,为“泻肺利水要药”,功专泻肺降气平喘,行水消肿除满。本品以籽粒饱满,味香油足者最佳,入药常微炒黄或蜜炙后使用。传统用于主治痰涎壅盛、咳喘息促、水肿胀满、二便不利等属实证者,常用量为6~12克。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有十分明显的强心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从而增加心输出  相似文献   

14.
巧用防风     
戴晓艳  陆家龙 《中医杂志》2003,44(7):492-492
防风性辛、甘、温,入膀胱、肺、脾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解痉。基于防风祛风胜湿的作用,将其用于肺炎属风痰壅盛,或小儿消化不良,肠炎失治、误治后久泻,滑脱不尽的患者,疗效独特。无论成人或小儿肺炎,表现为咯吐大量白泡沫样痰或喉间痰响,舌淡苔腻者,此为风寒束肺、痰涎壅盛,将防风一味,作为小白附子汤中的巨药(白附子、防风、细辛、天麻、钩藤、半夏、陈皮、檀香、砂仁、紫苏子、白前、姜汁、生甘草),有显著的涤痰祛风之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我院130例COVID-19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分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并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130例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咳嗽、发热、胸闷、喘气、乏力、咯痰为主,舌象以红舌、白厚苔或黄腻苔多见,脉象以滑数脉、浮数脉多见。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寒邪袭表证、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证。男、女性患者均以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3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为主,36岁~5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和湿热壅肺证为主,56岁~7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和痰热壅肺证较多,≥76岁患者以湿热壅肺证为主。发病时间≤3 d时,以寒邪袭表证为主,在4 d~7 d者以湿热袭肺证和湿热壅肺证为主,在8 d~14 d者以湿热袭肺证为主,发病时间≥15 d时,以湿热壅肺证和痰热壅肺证为主,可出现疫毒闭肺证和气营两燔证。讨论:我院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以湿热为主要病机,演变规律为湿邪袭肺向湿热壅肺、痰热壅肺传变,若日久失治,则向疫毒闭肺、气营两燔证传变,治疗应及时将病邪阻断在卫气营,避免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传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莱菔子是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各种栽培品种的干燥成熟种子。它的味辛甘,性平,归脾、肺两经。根据方书记载及现代医家经验,大多认为本品辛甘缓而不峻,性平而无大热偏胜之弊,长于消食除胀,祛痰下气,对食积停滞,胃脘痞胀,嗳气吞酸,腹痛泻痢和痰涎壅盛,气喘咳嗽及跌打损伤,瘀血胀痛等病,均有明显治疗作用。若莱菔子炒用,更会增加其下气化痰,消食除胀的功效。如《食医心镜》治疗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吐脓血证,《方脉正宗》用于外伤瘀血胀痛,均以一味莱菔子为治。  相似文献   

17.
王左教授系著名中医急症专家,上海市名中医,学验俱丰,尤以呼吸系统急症及厥脱的治疗见长.现将王师辨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 从肺论治王师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患者多先天禀赋不足,内有宿根,由外邪侵袭、饮食内伤或他病诱发而发病.病机以痰气交阻、肺失宣降为主;病位在肺,与肝、心、脾、肾四脏皆相关.王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发展,结合虚、邪的偏盛与主次关系,分期论治,辨证用药.(1)发作期.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成痰,痰闭气道,发为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等症.此时肺、脾、肾诸脏或虚或实,痰壅于肺,标实甚急,急则治其标,故治肺为先,宜宣肺、肃肺、清肺、泻肺.  相似文献   

18.
南葶苈子薄层色谱鉴别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芹  王秀坤  崔翔宇  赵海誉 《中草药》2004,35(11):1307-1309
葶苈子为常用中药,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主要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记载葶苈子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和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称为  相似文献   

19.
葶苈子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习称“北葶苈子”)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习称“南葶苈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于《神农本》,列为下品.味辛、苦,性大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传统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现将其广泛用于各种心衰的治疗,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议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霍乱、吐泻等属于病情急迫而有必须吐出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