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风池、扶突穴位采用MRI和尸体断层解剖测量出针刺危险深度,计算出安全深度,为临床医生针灸操作提供安全参考指标.方法:(1)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筛选出研究对象30例;(2)用同身寸法取穴定位和标记,穴位进针点用医用胶布贴上鱼肝油;(3)在MRI断面上测量体表鱼肝油影像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4)筛选10例适中体型男性尸体,体表穴位定位,低温冷冻后用高速带锯切割,在断面上用游标卡尺测量穴位体表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5)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斜刺风池、扶突穴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 MRI组与尸体组比较,P<0.05,具有差异.结论:适中体型男性斜刺以下穴位的平均安全深度的最大值为:风池36 mm,扶突14 mm.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球后穴的解剖结构,探索其针刺深度和方向,研究球后穴的针刺安全性,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8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颅,其中男性14具,女性14具,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球后穴位于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先用彩色水性笔定位标记并划出切割线,再用尸体切割器沿切割线将头颅切割成水平切面,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腧穴的皮肤点至引起危险的血管和眼球之间的距离。在进行解剖层次分析时,着重观察眼眶内的血管和神经,观测进针层次和针体周围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球后穴直刺进针,针尖经过的解剖层次结构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下斜肌与眶下壁。若针尖斜向内后上方,紧贴眶下壁刺入(26.5±1.7)mm,可遇睫状后长动脉,而到达眼上静脉则要(41.4±1.3)mm,在(40.4±1.5)mm深度即可刺到眼动脉主干及视神经。若针尖斜向内下方,紧贴眶下壁刺入(13.2±1.4)mm,可伤及眶下沟内的眶下动脉。结论:为了安全,建议若球后穴直刺进针达12.0 mm时,针尖应稍斜向内后上方,同时深度不应超过26.0 m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周危险穴位的安全进针法。方法用成人尸体13具研究眼周危险穴位安全进针法。结果①睛明穴若紧贴眶内侧壁进针,深度超过20mm时有刺及筛前动脉的危险;上明穴若向下深刺,超过30mm有刺及眼上静脉的危险;承泣穴若向外上深刺,深度超过30mm时可刺及睫状后动脉,亦不宜紧贴眶下壁行针,超过12mm即可刺及眶下血管导致针刺意外。结论正确掌握眼周危险穴位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速针法,可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使针灸在眼科疾病的防治中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缺盆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法:随机抽样取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其中男尸24具,女尸33具,要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研究缺盆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结果: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此是皮肤、浅筋膜、劲筋膜浅层,肩胛舌骨肌下腹、臂丛、肋间外肌、是内肌;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38.34mm。结论:为了安全,建议向下直刺的深度控制在26.83mm之间。  相似文献   

5.
腹部常用经穴针刺深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为求得腹部主要常用经穴的安全针刺深度。方法:取51具较新鲜成年人尸体,其中男尸21具,女尸30具,定穴,冰冻后,用解剖学断面方法切割成穴位断面标本,等自然化冻后,测量,穴位皮肤浅点至脏器深点间的距离,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结果:得到腹部17个穴位浅点至深点间的安全针刺深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肩井穴的解剖结构与其针刺安全深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肩井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安全深度。方法 :随机抽样取 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 ,其中男尸 2 4具 ,女尸 3 3具 ,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结果 :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外侧、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壁胸膜。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 55.96mm。结论 :为了安全 ,建议向下直刺的深度应控制在3 9 .1 7mm之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直刺胆俞穴的安全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20名BMI在17.8 ~22.9范围的青年志愿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10人、女性组10人,应用MRI技术在横轴位测量胆俞穴的针刺深度,参考安全深度≤危险深度×75%计算.结果:①男性右侧穴位危险深度是(3.44±0.44)cm,安全深度是(2.58±0.33) cm;左侧穴位危险深度是(3.35 ±0.43) cm,安全深度是(2.51±0.32)cm.②女性右侧穴位危险深度是(2.98±0.30) cm,安全深度是(2.23±0.23) cm;左侧穴位危险深度是(2.89±0.29) cm,安全深度是(2.13±0.23) cm.③男性两侧穴位危险深度比较P >0.05,女性两侧穴位危险深度比较P>0.05,提示男或女左右侧胆俞穴针刺危险深度无显著差别.④男性左右两侧穴位危险深度分别与女性比较P <0.05,男性与女性在针刺胆俞穴的危险深度上有差别,提示胆俞穴直刺时应注意性别差异.结论:应用MRI测量直刺胆俞穴安全深度,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8.
胸部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抽样取51具较新鲜成年人尸体,其中男尸21具,女尸30具,定穴、冰冻后,用解剖学断面方法切割,然后等化冻后,测量穴位皮肤浅点至引起危险的深点之间的距离,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经研究,得到胸部23个危险穴位引起危险的平均深度,并对胸部23个危险穴位提出了针刺安全深度。  相似文献   

9.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方法 :随机抽样取 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 ,其中男尸 2 4具 ,女尸 3 3具 ,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结果 :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 :皮肤、浅筋膜、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针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 49.71mm。结论 :为了安全 ,建议风池穴针刺的深度控制在 3 4.80mm之内  相似文献   

10.
内关穴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 DD  Wang HB  Gu H  Lou XF  Yuan L  Jiang SH 《中国针灸》2010,30(12):1003-1006
目的:为内关穴针刺和穴位注射提供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30例男性成人上肢标本,按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 12346-90)进针,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果:穴区可见3个含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富集部,浅部位于皮肤与指浅屈肌间,为含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及浅血管的结缔组织;中部位于指浅、指深屈肌间,为含正中神经及其掌支和动脉的结缔组织;深部位于旋前方肌、骨间膜间,为含骨间前神经和动脉的结缔组织.直刺进针时,针体由皮肤穿及指浅屈肌浅面的深度为(6.68±0.64)mm,由皮肤穿及指深屈肌浅面的深度为(12.37±0.87)mm,由皮肤穿及旋前方肌浅面的深度为(17.83±11 00)mm,由皮肤穿达骨间前神经终末支的深度为(30.87±1.85)mm,同身寸为(2.20±0.14)cm;针体均经过正中神经干的尺侧,深层均可触及骨间前神经终末支.结论:内关穴直刺3分(6.68 mm)、5分(12.37 mm)和1.4寸(30.87 mm)可分别刺激浅、中、深部的结缔组织富集部的血管神经而发挥针刺效应.穴位注射时在两肌腱中点或略偏掌长肌腱直刺,可避免对正中神经干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总结分析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优化临床针刺方案及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研究提供可能的思路。检索毫针刺法影响针效的相关文献,重点对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影响针效的作用环节及规律进行总结分析。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对针效的影响各不相同,选择与病证相适应的刺法是提高针效的关键。毫针刺法与针效的关系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尚缺乏临床试验与机理研究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刺灸方法正确与否,对于保证针灸安全和疗效,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在阐述穴位刺灸法时,大多没有阐明穴位的具体针刺方向及其与针刺深度的关系,不同针刺方向和深度的疗效差别,以及每一穴位的具体灸法等。不同的针刺角度,针感不同,则疗效也不同,应将主治与针刺角度结合起来介绍;不同的角度,其入针深度相同,但垂直深度不同,故应分别写明直刺和斜刺的具体尺寸;人有大小胖瘦,针刺深度用绝对尺寸表示,很不合理,而应改用同身寸来表示;灸法方法很多,一概言可灸或不可灸,不够具体,理应写明具体灸法。  相似文献   

13.
浅刺针法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郁山 《中国针灸》2003,23(2):92-94
目的;探讨浅刺疗法的可行性,方法:从古代文献和近年临床研究入手分析浅刺针法的作用。结果:针刺浅层即可激发经气,且可避免过多地刺伤组织。结论:应在针灸临床上推广浅刺针法。  相似文献   

14.
王树春 《针刺研究》2002,27(4):307-308
本文概述了王树春经分针刺法的临床运用及针法特点。本针法取穴原则为人体寸寸是穴 ,不遵循传统的取穴原则及方式 ,适应于全科疾病 ,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腧穴毫针针刺深度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永显  王启芳  张静 《中国针灸》2005,25(3):203-206
目的:促进腧穴针刺深度标准化研究,保障针刺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推动针灸学术的国际交流.方法:通过对古今针灸文献的研究、分析,比较其在针刺深度、计量单位、描述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指出目前存在的混乱,为尽快制定腧穴针刺深度的标准化提出建议.结论:腧穴针刺深度自古至今存在很多混乱,对针灸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交流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亟待进行研究整理并早日制定有关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16.
从疼痛病症、针刺进针点、针刺工具及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不同角度,对近30年针刺镇痛文献进行分析,初步优化针刺方向、角度、深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以提高针刺镇痛疗效.结果表明,针刺方向、角度及深度是影响针刺镇痛疗效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此研究非常薄弱.应用多因素分析法,系统分析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因素与镇痛效应、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随机设观察组 116例采用透穴刺法 ,对照组4 2例采用常规刺法 ,并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 81.8%,对照组痊愈率 6 6 .7%(P <0 .0 5 )。观察组总有效率 96 .5 %,对照组部有效率 88.1%(P <0 .0 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程与疗效的比较 ,以观察组为优 (P <0 .0 5 )。结论 :透穴刺法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且疗程短 ,提示本法疗效优于常规刺法。  相似文献   

18.
哑门穴针刺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取得哑门穴针刺角度的安全范围。方法:取1120例MRI正中矢状位T1加权像,分别测量体表哑门穴至水平相对寰、枢椎椎间的连线与体表哑门穴至枕骨大孔后缘连线、寰椎后弓上缘连线所夹的角度,并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哑门穴安全针刺角度,男性为16.27±7.68~29.46±7.32度,女性18.46±4.81~33.61±7.83度。且向上斜刺的危险角度范围与头颅俯仰程度呈负相关,即头颅后仰角度越大,刺入枕骨大孔的危险角度范围越小。针刺哑门穴的正确体位是仰头针刺。  相似文献   

19.
围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围刺法与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较佳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围刺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围刺组采用局部多针浅刺法为主,同时酌情选配4~5个远端腧穴,每日治疗1次;西药组口服吲哚美辛及别嘌呤醇,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5日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尿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围刺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西药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刺组血清尿酸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516.85±48.63)μmol/L、(293.77±68.45)μmol/L,西药组分剐为(509.66±51.11)μmol/L、(333.66±89.22)μmol/L,两组血清尿酸含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刺组治疗后血尿酸含量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刺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西药组不良反应率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