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剂量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治疗对标准剂量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成本效用。方法:计算三种治疗方案下患者的效用和花费的成本,在马尔可夫模型(Markov)中以3个月为周期进行5年的模拟并对结果做成本效用比较。结果:尼洛替尼治疗方案累计成本为1 595 289.10元,健康效用为1.276 4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相比于尼洛替尼,大剂量伊马替尼组的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为-22 759 433.08(¥/QALYs),达沙替尼组为-30 960 469.51(¥/QALYs)。结论:尼洛替尼方案累计成本最低且获得最多的QALYs,为绝对优势方案。  相似文献   

2.
王恒湘 《中国新药杂志》2012,(17):2035-2037
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后,虽然大部分患者可显著获益,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不能获得满意疗效。如果患者未获得满意疗效,则依然存在疾病进展风险。因此,对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疗效欠佳的患者,需要考虑转换其他替代治疗,以得到最大获益。研究显示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换用第2代TKI——尼洛替尼治疗获益显著。本文综述了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换用尼洛替尼后的疗效并对换用时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及进展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IM治疗的60例CM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为进展期患者,30例为CP患者。结果进展期患者DA化疗后血液学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24例,总有效率20%;行IM治疗后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11例,总有效率63.3%,两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30例CP患者行IM治疗后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0例,未缓解4例,总有效率86.7%,进展期及CP组IM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P〈0.05);进展期患者中McyR及CmoR的患者分别为10例(33.3%)和6例(20%);CP组分别为26例(86.7%)和24例(80%);CP患者IM治疗后遗传学疗效较进展期好。结论 IM是各期CML的理想治疗方法,有效率高。血液学毒性是其主要副作用,其余反应较轻,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 20例CML-CP患者口服伊马替尼300~800mg/d,监测血常规指标、染色体核型及bcr/abl P210转录本表达,用药期间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3~36个月),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0.0%(18/20例),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80.0%(16/20例),分子生物学缓解(CMoR)率为42.9%(6/14例).不良事件:(1)非血液学毒性,如体表水肿(体液潴留)9/20例,肌肉骨骼疼痛7/20例,关节痛6/20例,头痛3/20例;3个月以后均未发现以上不良反应.(2)血液学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3/20例(3个月)、7/18例(6个月)、3/10例(12个月),血小板减少症9/20例(3个月)、5/18例(6个月)、3/10例(12个月),贫血2/20例(3个月)、2/18例(6个月)、0/10例(12个月),SGOT/SGPT升高0/20例,胆红素升高0/20例.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可以使CML-CP患者获得极高的血液学缓解率和较高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其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早期,与其清除恶性克隆有关.随正常造血的恢复,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朱晓峰  蔡晓燕 《安徽医药》2015,19(10):1993-1996
目的: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观察74例 CML 慢性期患者,IM中位治疗剂量为400(200~600)mg·d -1,评估其临床疗效,总生存时间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并对相关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0(6~72)个月,累积达到血液学缓解(CHR)为98.6%,血液学中位缓解时间1(1~3)月;63例(85.1%)达到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中位达 MCyR 时间为9(5~24)个月;53例(71.6%)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41例(55.4%)达到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6例(8.1%)达到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MR);初治组及复治组应用 IM治疗后 CHR 及 MCy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CCyR 及 MM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6);由 EUTOS 评分区分的低危组与高危组应用 IM治疗后 CH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MCyR、CCyR 及 MM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20);其中初治组与复治组及 EUTOS 评分低危组与高危组 O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 PF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分别为0.021和0.004)。结论IM用于 CML 慢性期患者治疗可获得极高的血液学缓解率和较高细胞遗传学缓解率,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 CML 确诊早期应用可提高疗效,IM治疗前时间大于6个月或EUTOS 评分高危组可影响 IM疗效。  相似文献   

6.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口服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水肿和水钠潴留、肌痛及肌痉挛等。本文就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所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和防治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接收7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600 mg·d-1,其中慢性期患者(CP)55例(ECP30例,LCP25例),加速期(AP)15例,急变期(BC)9例。检测完全血液学反应(CHR)、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和完全分子学反应(CMoR)等指标,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截至2015年3月,该院70例CML患者均能耐受伊马替尼。(1)70例CML患者中,初治组的CHR、CCyR、MCyR和CMoR分别为100%、71.9%、80.8%和74.9%,复治组分别为100%、45.8%、79.1%和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低危组的CHR、CCyR、MCyR和CMoR分别为100%、63.7%、78.9% 和56.3%;中危组分别为100%、76.1%、79.6%和47.9%;高危组分别为100%、49.8%、76.3%和4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单因素分析表明,治疗前WBC数、Hb水平和外周血嗜碱粒细胞比率预示患者易于达到CHR、CCyR、MCyR或CMoR独立的有利因素,P值分别为0.032,0.024和0.0016。(4)CP(ECP30例,LCP25例):中位追踪为15个月,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获得的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为90.9%,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为85.5%,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率为69.1%和完全分子学反应(CMoR)率为63.6%。其中ECP反应率分别为90%、83.3%、66.7%和63.3%;LCP反应率分别为92%、88%、72%和64%。AP和BC:中位追踪为15个月,获得的CHR、CCyR、MCyR和CMoR分别为55%、45%、30%和20%。结论 伊马替尼可以使CML患者获得较高的CHR、CCyR、MCyR和CMoR。无论对于初治患者还是复治患者,伊马替尼均可以作为CML的首选分子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国产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1例经国产伊马替尼口服治疗CML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血液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013,P=0.01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χ2=5.931,P=0.036),国产伊马替尼与原研药(格例卫)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国产伊马替尼口服治疗CML,经过恰当心理护理、合理膳食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对策,应用适当的药物处理,明显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50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临床分期等情况给予不同化疗方案.观察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缓解率为96.0%,对照组缓解率为76.0%,观察组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下肢浮肿发生率、皮疹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研究者的早期研究,对具有伊马替尼耐药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来说,将会有一种更有希望的药物。CML是由产生BCR-ABL肿瘤蛋白的染色体变异引起的,伊马替尼通过与BCR-ABL结合完全阻断它的活性,因此阻止了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慢性髓性白血病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a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确诊为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52例,将其分为研究组(n=26)与对照组(n=26),研究组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a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干扰素-a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细胞遗传学的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a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阿糖胞苷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400~600 mg/d,1次/d,根据病情可适当调整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20 mg/m2,6 h滴完,1次/d,每月持续输注10 d,若白细胞(WBC)2.03109/L停止输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髓细胞遗传学和血液学缓解率、外周血象变化、ABL1激酶突变率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主要骨髓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和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分别为35.70%、85.7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42%、64.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完全消失时间和血液学完全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ABL1基因突变率为21.42%,对照组患者突变率为3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患者原发耐药、复发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14%、4.76%、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42%、14.28%、9.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糖胞苷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老年患者能够有效提高骨髓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和完全血液学缓解率,降低ABL1激酶突变率,降低患者原发耐药、复发和死亡发生率,且不良反应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86例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分析,所有患者均针对其分期类型给予伊马替尼治疗,观察不同分期患者在经伊马替尼治疗后的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在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 R)率、主要分子学缓解(MMo R)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期患者59均实现完全血液学缓解(CHR),4例未实现;慢性期患者中,低危组血液学反应、细胞遗传学反应及分子学反应缓解率上均明显优于中、高危组。三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伊马替尼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丽  张日  岑建农  朱子玲 《江苏医药》2008,34(11):1081-1083
目的 研究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细胞及白血病细胞系K56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检测伊马替尼作用前后CML骨髓细胞和K562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伊马替尼作用后VEGF蛋白表达量为(130.66±100.58)pg/ml,明显低于未加药组(269.11±176.79)pg/ml(P<0.01).K562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于伊马替尼作用后亦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 伊马替尼对CML患者VEGF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该药对CML可能具有抗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例CML患者,使用高杉尖三酯碱和/或羟基脲将白细胞降至20×10~9/L以下后口服尼洛替尼治疗。其中慢性期8例,每日口服尼洛替尼600 mg;加速期2例,每日口服尼洛替尼800 mg。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满3个月时均达到CHR。8例慢性期患者中,7例达到CCyR,1例达到PCyR。2例BCR-ABLIS转录水平<1%,6例>1%而<10%。2例加速期的患者中,1例达到CCyR,1例无细胞遗传学缓解。2例BCR-ABLIS转录水平>1%而<10%。在治疗满6个月的9例患者中,7例慢性期患者均达到CCyR。3例达到MMR,3例BCRABLIS转录水平>0.1%而<1%,1例BCR-ABLIS转录水平>1%而<10%。2例加速期患者中,1例维持CCyR,另外1例细胞遗传学依旧未发生缓解。2例分子生物学均达到MMR。1例慢性期患者在治疗第8个月时发生急髓变。在治疗满12个月的6例患者中,4例慢性期患者均为CCyR。3例为MMR,1例BCR-ABLIS转录水平<1%。2例加速期患者中,1例为CCyR,1例细胞遗传学依旧未发生缓解。2例均为MMR。10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1~2级的血红蛋白减少、皮疹、关节及肌肉酸痛等。结论早期应用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方法,评价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不耐受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药物选择和决策者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文数据库,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检索、筛选和提取数据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篇HTA报告,7篇药物经济学研究。使用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不耐受的CML患者可以更快地产生细胞应答,使患者从中获益,减少疾病进展,并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其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皮疹等。尼洛替尼与达沙替尼及大剂量伊马替尼相比可以延长患者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并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结论: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不耐受的CML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金阿荣 《中国药业》2013,(19):99-100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的缓解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1);观察组下肢浮肿、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值得,陆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进展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 CML进展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的常规化疗相比,甲磺酸伊马替尼对 CML 进展期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通过伊马替尼治疗.结果:治疗后,完全血液学缓解CHR、部分血液学缓解PHR、未缓解NR分别为90%、6.67%、3.33%;完全遗传学缓解CCR、部分遗传学缓解PCR、未缓解NR分别为83.33%、10%、6.67%.随访6个月,复发率3.33%(1/30).结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伊马替尼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但应结合病情变化、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以便充分发挥伊马替尼的药效,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沙替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时间为(4.1±1.4)个月,短于对照组的(5.9±2.2)个月,且持续时间为(16.7±1.9)个月,对照组为(14.4±2.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缓解率为80.0%(16/20),对照组为35.0%(7/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4/20),低于对照组的35.0%(7/20,P<0.05).结论: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