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巨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特点,提出显微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8例巨型蝶骨嵴脑膜瘤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资料。结果肿瘤切除按Simpson’s法分级,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1例。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有助于巨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除。治疗以显微手术切除肿瘤为主,对于未能全切除的病人,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总结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颅底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技巧、切除程度和治疗结果。结果 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蝶骨嵴内1/3脑膜瘤3例,鞍旁-中颅窝底脑膜瘤4例,颅眶沟通脑膜瘤1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主位于中颅窝底的脊索瘤2例,向鞍旁生长的巨大垂体瘤1例。2例肿瘤包裹同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术中切除颧弓4例。肿瘤全部全切,无术后死亡,术后尿崩2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10例,死亡2例;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1例。结论 眶颧额颞下入路有肿瘤暴露充分、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于切除中颅底或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相邻部位肿瘤。术中是否切除颧弓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方向而定。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并总结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回顾性总结经锁孔显微手术治疗111例各个不同部位的颅底脑膜瘤,其中经额眉上或眉间上额纹切口切除双侧颅前窝底脑膜瘤25例,鞍区脑膜瘤(含鞍结节、前床突及鞍隔)23例;经额下或翼点入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8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11例和脑桥小脑角脑膜瘤18例;经改良的乙状窦前-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7例。15例小脑幕脑膜瘤和4例镰幕区脑膜瘤,经相应部位开颅切除。全切除肿瘤104例,次全切除7例,无死亡。结论:锁孔显微手术是切除颅底脑膜瘤的一种损伤小和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翼点入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宝龙 《河北医药》2003,25(8):579-580
目的 介绍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与颅底病变临床应用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经翼点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病例。结果 多数病例获得良好恢复,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为82%,18例脑动脉瘤夹闲成功。术后3例出现动眼神经损害,偏瘫2例,死亡0例。结论 翼点入路可对前、中颅底,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适用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Willis环的动脉瘤等颅底外科手术。掌握该入路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多模态下改良经颧弓入路切除颅底巨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中颅窝脑膜瘤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颅窝脑膜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翼点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研究组通过MRI/CT/DTI等数据进行多模态融合成像并设计最优手术路径,手术采取改良经颧弓入路,参考设计路径进行手术。统计两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1年结果。结果 研究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22/28),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两组预后转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下改良经颧弓入路切除颅底巨大肿瘤具有显著的疗效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鞍旁及蝶骨嵴内侧的肿瘤,尤其是较大的越过中线的脑膜瘤,手术显露较为困难。近3年来,我院经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取得较好的效果,切除脑膜瘤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主要依据CT和MRI。18例中肿瘤全切16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应用改良的翼点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术中妥善处理毗邻的重要神经结构和血管能够减少病人的神经功能损害;争取全切肿瘤,若粘连紧密、分离困难,宁可残留部分瘤壁,否则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8.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蝶骨嵴脑膜瘤约占幕上脑膜瘤的1/5,其中约1/2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1]).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位置深在,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视神经及海绵窦关系密切,手术全切难度大,并发症多,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一.我科近5年来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对16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显微外科切除,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以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本组31例经显微外科治疗颅底脑膜瘤,采用经翼点-颧弓-颞下联合入路,并分析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结果 肿瘤Simpson's Ⅰ、Ⅱ级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恢复良好27例,遗留颅神经麻痹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颅底脑膜瘤采用颅底外科技术,明显缩短了肿瘤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同时配合显微外科技术和电磁刀,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和个体化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6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0例,次全切除6例。经病理学证实良性脑膜瘤53例,不典型脑膜瘤3例。其中嗅沟脑膜瘤12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16例,蝶骨嵴外1/3脑膜瘤26例,幕上型天幕脑膜瘤2例,幕下型天幕脑膜瘤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4例。次全切除及不典型脑膜瘤者,术后均给予放射治疗。5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颅神经麻痹、脑血管痉挛、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颅底脑膜瘤的位置、大小、质地和血供影响手术入路、疗效和患者预后。个性化的手术人路和显露、瘤内分块切除技术和恰当的显微镜辅助可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静脉窦、脑干,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次全切除和不典型脑膜瘤术后辅以放疗,可防止肿瘤复发,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苏杰  严畅  陈伟强  杨光  吕晨 《淮海医药》2011,29(2):107-109
目的 总结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 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内侧型15例,外侧型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通过显微手术的方法 切除,Simpson Ⅰ级切除10例,Simpson Ⅱ级切除8例,Simpson Ⅲ级切除3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熟练掌握手术区域显微...  相似文献   

12.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神经外科的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8年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18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12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无偏瘫及死亡。2例发生动眼神经麻痹;有8例视力改善。结论尽早离断肿瘤基底并沿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由近向远分离切除包绕的肿瘤是该术式技巧。充分利用显微技术辨别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注意保护穿通动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分型及治疗方法,改善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MRI所见肿瘤主体部位分为Ⅰ型(颅前窝型)9例,全切率100%;Ⅱ型(颅中窝型)16例手术治疗15例,全切10例,次全切4例,大部切除1例;Ⅲ型(混合型)4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视力改善12例,无变化2例,视力恶化1例,一过性偏瘫6例,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死亡1例;1例Ⅱ型患者拒绝手术行X-刀治疗,放疗后3个月因脑水肿脑疝行减压批半年复查MRI可见肿瘤体积缩小,肿瘤中心坏死;未能全切患者均行放疗,8例得以随访3个月-5年未见肿瘤增大。结论在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全切肿瘤应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颅前窝为主的肿瘤全切率极高,颅中窝型和混合型全切率较低;对残余肿瘤应行放疗,在术后2个月左右脑水肿消退后行立体定向放疗可减少放疗引起的脑损伤。减少肿瘤复发机会。  相似文献   

14.
巨大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全切及如何保护残余垂体功能方法。方法对连续收治的25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额下入路13例,翼点入路6例;6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对手术前后患者的影像学及内分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MR显示全切12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3例;激素水平降为正常者9例。结论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应合理选择入路,追求影像学上的全切,同时注意保护残余垂体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脑膜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应用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针对不同类型的脑膜瘤,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进行有效的肿瘤切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38例(45%);Ⅱ级切除26例(30%);Ⅲ级切除21例(2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4%(包括脑内血肿2例,中动脉区梗死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均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MRI检查,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2例(2%);2年内复发2例(2%),均为天幕脑膜瘤(内侧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膜瘤定位准确可靠,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减少术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经蝶手术治疗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的经验及并发症的处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鼻前庭小柱切开增加侧斜切口,后经鼻中隔-蝶窦中线处凿开鞍底,切除鞍内肿瘤.结果 140例中行包膜内全切除48例(31%),其余行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术后症状立即改善者122例(90%);术后部分病例出现暂时性尿崩症、鼻腔渗血、脑脊液鼻漏和垂体功能低下等经对症治疗而好转.结论 诸多环节影响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经蝶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经蝶手术治疗巨大型垂体腺瘤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强  王卫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9,17(10):1629-1631
目的 总结经蝶手术治疗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的经验及并发症的处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鼻前庭小柱切开增加侧斜切口,后经鼻中隔-蝶窦中线处凿开鞍底,切除鞍内肿瘤.结果 140例中行包膜内全切除48例(31%),其余行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术后症状立即改善者122例(90%);术后部分病例出现暂时性尿崩症、鼻腔渗血、脑脊液鼻漏和垂体功能低下等经对症治疗而好转.结论 诸多环节影响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经蝶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李志强  王卫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29-1631
目的 总结经蝶手术治疗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的经验及并发症的处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鼻前庭小柱切开增加侧斜切口,后经鼻中隔-蝶窦中线处凿开鞍底,切除鞍内肿瘤.结果 140例中行包膜内全切除48例(31%),其余行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术后症状立即改善者122例(90%);术后部分病例出现暂时性尿崩症、鼻腔渗血、脑脊液鼻漏和垂体功能低下等经对症治疗而好转.结论 诸多环节影响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经蝶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不同显微术式治疗巨大垂体腺瘤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巨大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的各种方法、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1-12~2000-12经CT、MRI及内分泌检查确诊的巨大型垂体腺瘤206例;其中A组83例单纯经翼点入路开颅切除肿瘤,B组97例单纯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以下简称“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C组26例联合应用以上两种方法分期、分次切除肿瘤。结果全切或次全切A、B、C组分别为42例(占50.6%),21例(占21.6%),24例(占92.3%);死亡数三组依次为2例(占2.4%),1例(占1.03%),0;尿崩三组分别为51例(占61.4%),18例(占18.6%),11例(占42.3%);下丘脑受损三组依次为26例(占31.3%),2例(占2.1%),0;脑脊液鼻漏三组依次为0,27例(占27.8%),8例(占30.8%)。三组全切率、尿崩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严格掌握经翼点及经鼻蝶入路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取两者各自的优点,对巨大型垂体腺瘤行分期、分次切除是一种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鞍上型颅咽管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鞍上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24例(86%),近全切除4例(14%);术后并发症:尿崩症23例(有3例遗留永久性尿崩症),高热16例,血电解质紊乱26例,癫痫8例,意识障碍5例,应激性溃疡3例,垂体功能低下12例。1例术后死于高血钠。随访26例,随访时间12—58个月,能正常生活者22例,生活需要照顾者3例,视力、视野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全切除病例随访期内未发现复发者。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上型颅咽管瘤临床疗效较好,术中注意保护丘脑及各穿支动脉、滋养动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