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水肿可在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中出现,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急性肾炎属于祖国医学“阳水”“血尿”范畴,与肺、脾、肾、膀胱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阴水”“虚损”范畴.其病变部位以脾肾两脏为主,即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水液内停,外溢肌肤而成水肿。由于小儿口服中药难以下咽.更难坚  相似文献   

2.
古容芳 《光明中医》1999,14(2):17-19
治疗肾炎不论久暂急慢,首先分清水肿的部位、深浅;掌握邪正虚实变化。然水肿形成,标有风寒、湿热、时毒的外因;饮食、劳倦、情郁、房劳的内伤;本关肺不布水、脾不制水、肾不行水、三焦膀胱气化不利,互相影响的结果,而脾肾阳虚又是水肿的根本因素。张景岳说:“凡水...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医治疗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4):1363-1363,1414
<正>凡具有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临床表现者,即可诊断为水肿。中医学认为,水肿的产生与外邪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水肿的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以及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的失调。水液的代谢与肺有关,如肺失宣降,则不能通调水道,以致水湿贮留而形成肺水;由于脾能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虚则运化受损,可使水湿停留而形成脾水;肾司开合,由于肾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廖志香  潘娟 《四川中医》1998,16(10):28-28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伴有胸水、腹水等。水肿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景岳全书肿胀》篇云:“凡水肿等证,乃肺牌肾三脏相干之病”。此病往往有反复发作之趋势,尤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从其类也”。说明脾肾两胜在此病中的作用。脾主运化,主精微的摄取及水液的输市;肾司开阅,主精气的藏蓄与湿浊的排泄。太阴虚则运化无权,难以摄取精微,又致水液输布失常;…  相似文献   

5.
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甚密。如肺气失于通调、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或脾气失于转输、水湿内停,或肾气失于气化、开阖不利、水无所主而泛滥,则水液潴留,形成水肿。三脏之间任何一脏失调,都可相互影响而发病,但关键在肾,故有“本在肾,标在肺,制在脾”之说。笔者曾用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法,予以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1例脾肾阳虚型水肿,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朝阳  李鹏超  孟庆良 《新中医》2020,52(15):185-187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笔者从调五脏理论探讨肾性水肿的证治,认为肾性水肿初起多为外邪犯肺、扰及肺肾,病久则致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而肝失疏泄、三焦气化失常是肾性水肿迁延反复的主要因素;气滞血瘀水停胶着夹杂为其重要病理改变。治疗宜重视肾脾肺三焦,可根据病情活用温阳化气、培土制水、提壶揭盖、通利三焦、行气活血等法,以使五脏得调、水肿得消,从而为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7.
温阳利水法治慢性肾炎水肿马清东辽宁北宁市中医院(北宁121300))中医学无肾炎病名。据其特点属于中医水肿范畴。水肿产生与脾肺肾有关,尤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内经》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其本在肾”。《诸病源候论》曰:“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  相似文献   

8.
张亚荣  张洪翠 《新中医》1997,29(8):52-53
肾病综合征是小儿常见的肾脏病,它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4大临床特点,由于其症见全身高度水肿,属中医学水气、肿胀、水肿范畴。其水肿特点为一身漫肿,呈烂泥样,且水肿反复出现,有时迁延不愈,故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之水肿大多为里证、虚证,属阴水范畴。现据笔者的临证经验浅谈对此病水肿辨治体会。1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中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为肺、脾、肾五脏俱虚,感受外邪而诱发。《诸病源候论》云:“水病者,由脾、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透皮肤,…  相似文献   

9.
别福仙  李吉茹 《新中医》1989,21(7):32-34
慢性肾炎的治疗,目前治疗较困难。笔者从二十余年临床中,对慢性肾炎辨证论治,获得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一、关于消除水肿问题《内经》云:“三阴结谓之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证治汇补》云:“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故肾水泛滥反得浸渍脾土,是以三焦停滞,经络阻塞,水湿渗于皮肤,注于肌肉而为肿。”综上所述,可知水肿一证之因多责于肾、脾、肺三脏。而从慢性肾炎所见,属肾、脾虚惫而发者尤多。因“肾主水”“脾主运化”  相似文献   

10.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7,12(3):23-24
二、洪洪水势急非尽肾肺脾水肿一病,《内经》称“水”,仲景曰“水气”,巢元方以降,始走称水肿,沿用至今。举凡西医之心源性、肾源性、营养性、内分泌性水肿等,皆属是病范畴。水肿病机,《内经》即有“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及“诸湿肿满,背后于脾”之说,肯定了肺、脾、肾在水肿病中的主导作用。明代李士材、张介宾二氏,强调肺、脾、肾三脏相干,确有见地,影响深远,至今仍崇此说。在辨证上,自朱丹溪提出阴水、阳水两纲,从根本上区分了虚实两类性质不同的水肿,为临床立法用药提供了依据,实较先进,一直沿用不衰。考中医对是病的…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炎,即祖国医学称之为水肿病,一般以脾肾功能失调,迁延日久,湿热内蕴,脾虚则运化无力,肾虚则关门不利,精气不藏而出现浮肿、小便不利、尿蛋白难降等症。笔者对慢性肾炎作一些探索,现略述如下:祖国医学并无慢性肾炎之称,一般多从水肿、血尿、虚劳、腰痛等论治。慢性肾炎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中医一般从水肿论治,认为是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张景岳曰:“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为气,其标在肺、水惟畏土,其制在脾”。如肾不藏精,气阴两虚;脾虚则运化无力,水湿潴留;肺主…  相似文献   

12.
肾炎的发生主要是由感受外邪 ,或劳倦内伤 ,或饮食失调引起的气化不利 ,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的一种病症 ,临床主要可参照祖国医学的水肿病症进行辨证施治。《景岳全书》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因此 ,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密切相关。1 肾炎初期 ,从肺论治 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多由外感所致 ,一般先犯肺系 ,肺肾本为母子之脏 ,肺肾相关 ,即可从肺治肾 ,以…  相似文献   

13.
裴秀珍 《光明中医》2001,16(4):30-30
功能性水肿是妇科常见病 ,属祖国医学的水肿范畴 ,病因尚未明了 ,往往迁延难愈 ,长者可达数年。近年来 ,我以调养气血、益气健脾、宣肺、温补肾阳诸法治疗 ,屡见功效。1 病因病机功能性水肿以水肿为主证 ,祖国医学认为水肿之病与脾肺肾三脏关系密切。如清代喻昌《医门法律·水肿》曰 :“水病从脾肺肾为三纲”。盖因肺居上焦 ,为水之上源 ,有通调水道的作用 ;脾主中焦 ,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的功能 ,为水之堤防 ;肾主下焦 ,职司蒸化开阖 ,以共同完成水液吸收运行排泄的整个过程。正如《景岳全书》所云 :“凡水肿一疾及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  相似文献   

14.
水气,即水肿。古人云:“水得阳可化气,气得阴则化水。”水气是言病机,水肿是从证候上论述,此乃由于气化失常而致水,液潴留引起。三淫之邪侵袭,气失宣畅,三焦决渎之官失职,水道不通,此乃水肿之外因。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液运行发生障碍,溢于肌,形成水肿。脏腑功能失调,主要关系到脾肺肾。如张景岳指出:“凡水肿等证,肺脾肾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  相似文献   

15.
<正> 1、何谓水气病?其形成机理如何?水气病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水停不化,泛滥全身,以浮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在的水肿病。从本篇仲景提出五脏水来看,水气病的形成主要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其中以脾肺肾三脏阳气衰微至关重要。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肾失开阖,不能化气行水。皆可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水气潴留,而形成水气病。故张景岳说:“凡水肿等症,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相似文献   

16.
刘传华 《山西中医》1998,14(5):13-13
水肿的形成,中医虽责之于肺、脾、肾,但在临床治疗中,常偏重于治肾,以利尿消肿或温肾化水为主。但笔者临床上遇到从脾、肾治疗无效者,改从肺论治而获效,现举例介绍于下。1肺失宣发者,宣肺降气例1:王某,男,41岁,1986年9月18日初诊。全身浮肿2年余,...  相似文献   

17.
李光跃  崔淑华 《河北中医》2013,35(8):1163-1164
水肿即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为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的一类病证.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感受外邪、饮食起居失常、劳倦内伤等因素导致肺、脾、肾功能失常,均可引起水液代谢异常,水湿内聚发为水肿.  相似文献   

18.
治水一得     
水肿病,亦称“水”、“肿”、“肿胀”、“水气”等,其发病机理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素问》记载:“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张景岳曰:“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气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  相似文献   

19.
肾性水肿是临床常见病,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认为肾性水肿以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为本,外感以风邪为先导的邪气为标,气血水同病贯穿疾病始终。远方医师临床上运用"茯苓导水汤"加减治疗肾性水肿疗效颇好。  相似文献   

20.
治水当审肺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锦海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3,18(1):F003-F004
水肿者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肿胀》言之最详 ,其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故水肿皆责之于肺脾肾 ,以肺者多因感受外邪 ,失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脾者多因外感内伤 ,而运化失司不能制水。肾者多因劳倦内伤而失开阖。水肿的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云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 ,开鬼门 ,洁净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水气病脉证并治》更为具体指出“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古籍也记有麻黄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