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七氟烷预处理保护腑缺血-再灌注损伤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D组)、0.3MAC七氟烷+腑缺血-再灌注组(S1组)、0.6MAC七氟烷+脑缺血-再灌注组(S2组)和0.6MAC七氟烷+锌原卟啉(Znpp)+脯缺血-再灌注组(Z组)。果用阴动脉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取海马,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HO-1蛋白和HO-1-mHNA的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海马线粒体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D组大鼠海马组织中HO-1和HO-1-mRNA表达和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变性率升高。与D组比较,S1组大鼠海马HO-1和HO-1-mRNA表达升高、线粒体变性率降低。与S1组比较,S2组大鼠海马HO-1和HO-1-mRNA表达升高、细胞线粒体变性率降低。与S2组比较,Z组大鼠海马HO-1和HO-1-mRNA表达降低、线粒体变性率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通过诱导大鼠海马神经细胞HO-1基因表达,保护了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浓度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行为学、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各组动物在不同时间点(再灌注后6h、24h和48h)观察各项指标。对照组为假手术组;缺血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全身低血压法(MAP=40mmHg±5mmHg)制成脑缺血模型;地氟烷组在脑缺血前吸入1.0MAC地氟烷1h。实验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气各项指标。各组动物手术后重置笼中自由饮食。分别在6h、24h和48h进行动物行为学评分;之后10%多聚甲醛心脏灌洗,断头取脑,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海马CA1区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神经行为学评价显示,地氟烷组动物在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行为学表现优于缺血组(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地氟烷预处理可以改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地氟烷组动物在各时间点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低于缺血组(P〈0.05);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高于缺血组(P〈0.05)。结论1.0MAC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草药GST-22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阻塞(4-VO)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前30min以及缺血后1h以30mg/kg腹腔给药(GST-22),复灌5天,灌注取脑,石蜡切片,以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测定单位面积内焦油紫染色细胞面积总和,组间比较,并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缺血前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约90%细胞存活;缺血后1h腹腔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亦有明显保护作用,约有50%细胞存活(P〈0.05)。结论中草药GST-22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GF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最佳给药时间窗。方法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GF侧脑室注射法。蒙古种沙土鼠3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A)、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NGF预处理48h、24h、12h组(C、D、E),B、C、D、E各组分别行脑缺血20min再灌注72h后处死取标本。TUNEL法观察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I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NGF预处理各组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P〈0.05);其中以NGF预处理48h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最低。结论NGF预处理能明显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而以NGF预处理48h脑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塞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15mg/kg,缺血15 min后再灌注5天,断头取脑,石蜡切片,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测定单位面积内焦油紫染色细胞总和,并与I/R组、生理盐水组及假手术组比较,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盐酸法舒地尔明显减少了脑I/R所致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与I/R组比较存活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常态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高血
压增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易损性中的可能意义。方法60只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全脑缺血再灌
注组;另取3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高血压全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i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应用苏木伊红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GRP78表达;八臂迷
宫检测动物行为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存活神经细胞密度降低;GRP78表达增高,24h达高峰,与
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血压全脑缺血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细胞密度降低;GRP78表达6h增高,24、48h持续减少;动物行为学
评分与全脑缺血组差异显著。结论高血压加重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其机制与下降GRP78表达、增加神经细胞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行为学和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及亚硒酸钠治疗组,每组21只,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亚硒酸钠治疗前后大鼠行为学评分变化,于再灌注3d后亚甲兰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变化;进一步计算出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后测定脑梗死灶体积。结果模型组与亚硒酸钠治疗组治疗前大鼠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硒酸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24h神经功能缺损即明显改善(P〈0.05),72h神经功能改善更显著(P〈0.0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亚硒酸钠治疗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数目明显增多;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亚硒酸钠可以明显减少梗死灶体积(P〈0.01)。与假手术组及非梗死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含水量比较,大鼠梗死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亚硒酸钠治疗后梗死区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硒酸钠能显著减轻大鼠脑梗死灶体积,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兴毅  宋国林  韩江全  阳生光  刘侃 《西部医学》2009,21(11):1850-1852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大脑海马回中Bcl-2及Bax的表达。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24只;全脑缺血/再灌注(I/R)组24只,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I/R损伤的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中Bcl-2及Bax的表达,测量其平均灰度值,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存活锥体细胞数。结果在I/R组,可见Bcl-2平均灰度值在3小时降低;Bax在3小时平均灰度值开始降低,12小时继续降低,24小时降低达到高峰,到48小时开始回升;存活神经元数目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P均〈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Bax参与了脑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多巴胺D1,D2受体激动剂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I/R)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动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前脑I/R模型,缺血时间5 min.动物分为假手术组、I/R组、SKF-38393组、培高利特组.分别于再灌注1天、3天及7天行开阔法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查CA1区神经元凋亡.结果 行为学检查结果显示,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沙土鼠探索活动较假手术组明显活跃(P〈0.05),培高利特组探索活动较I/R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学及TUNEL结果显示, 培高利特组再灌注3天及7天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较I/R组增多(P〈0.01),凋亡细胞较I/R组减少(P〈0.05).预先应用SKF-38393对以上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能减轻脑I/R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动物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美金胺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R)诱导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通过4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后连续5 d腹腔注射美金胺,采用 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定,通过焦油紫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和美金胺组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I/R组逃逸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和美金胺组(P<0.0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和美金胺组穿越平台时间、在原西北象限游泳的百分比和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而 I/R组穿越平台时间、在原象限游泳的百分比和海马区神经细胞较假手术组和美金胺组明显减少(P<0.01),但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金胺可以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该作用可能通过减轻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谷氨酸(Glu)及其受体NMDAR1(N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 =30):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组于全脑缺血前2 h经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3μg/kg,随后以3μg/(kg·h)速率输注120 min,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应用Combs评分系统评价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缺损情况;采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外Glu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R1蛋白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D组大鼠平衡木和引绳肌力试验评分下降(P <0.05),海马细胞外Glu的水平增高(P <0.05),海马CA1区NR1表达上调(P <0.05);与I/R组比较,D组大鼠平衡木和引绳肌力试验评分升高(P <0.05),海马细胞外Glu的水平降低(P <0.05),海马CA1区NR1表达下调(P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运动功能的缺损,其机制与抑制Glu释放和下调N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抑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作用,分析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和炎症反应在其中的机制。方法通过四血管阻断法模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ALDH2激动剂Alda-1+I/R组、Bax介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抑制剂(Bcb)+I/R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CA1区ALDH2及炎症小体关键蛋白NLRP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CA1区4-HNE、NLRP3、IL-1β、IL-18及ALDH2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再灌注7 d后,I/R组海马CA1区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I/R组比较,Alda-1+I/R组、Bcb+I/R组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率增高(P < 0.01)。与I/R组相比,Bcb+I/R组、Alda-1+I/R组海马CA1区ALDH2蛋白表达增加,海马CA1区NLRP3、IL-1β、IL-18、4-HNE蛋白表达下降(P < 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海马CA1区NLRP3表达增高;Bcb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ALDH2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再灌注0 min、30 min、3h、6h、12h、1d和3d各时间点,运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海马CA3区Akt1的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焦油紫染色分别检测LY294002(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Akt1(p-Akt1)的表达及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30 min,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海马CA3区p-Akt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再灌后3h至峰值,一直持续至3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与相应的再灌注组相比,给予LY294002后,p-Akt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R6 h组和LY294002+ R6 h组的阳性细胞数(个/mm^2)分别为(134.6±7.8)和(54.8±5.1)],海马CA3区的神经元大量死亡[R5 d组和LY294002 +R5 d组神经元数量(个/mm^2)分别为(152.0±17.4)和(62.7±5.1)](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蛋白激酶Akt的持续激活,是海马CA3区神经元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神经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并计数尼古丁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的影响。结果:通过腹腔注射尼古丁能够显著减少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数,提高神经元存活数目。结论:尼古丁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80~30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组(IHHP);缺血/再灌注组(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 IHHP2+ 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4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4+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6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6+ I/R).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脑缺血后8 min行再灌注.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及锥体神经元密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与Sham组相比,单纯性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海马组织形态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无明显影响;I/R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损伤明显,存活的锥体细胞稀疏,排列紊乱,细胞明显缺失.I/R组与Sham组相比,组织学分级明显升高,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加;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4次和6次+ I/R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损伤均明显改善,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存活神经元密度值均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其中IHHP4+ I/R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间歇性低压缺氧本身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无明显损伤作用,但可对其后短期内发生的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适当的预处理是诱导有效脑保护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异氟烷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神经递质机制及其保护作用是否具有限时陛。方法:1.4%异氟烷+空气连续吸入5d预处理大鼠,最后一次预处理24h后缺血。采用清醒全脑缺血模型。观察清醒、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组织间液谷氨酸递质浓度改变及再灌注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变化,记录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及运动功能评分。双盲记数海马CA,区锥体细胞数和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全脑缺血10min、15min后预处理组BIS及翻正反射恢复好于对照组;谷氨酸递质浓度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全脑缺血15min,预处理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预处理组缺血10min、15min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计数及锥体细胞凋亡明显好于对照组。全脑缺血20min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对非致死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有限时陛;其脑保护作用与降低谷氨酸递质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化血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氯化血红素对照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氯化血红素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将四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8 min后再灌注。硫堇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锥体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阳性细胞表达变化。结果 Wistar大鼠氯化血红素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其锥体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阳性细胞表达量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结论氯化血红素可通过上调海马锥体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减少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的死亡数,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七氟烷诱导神经元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探讨七氟烷脑保护机制.方法:40只Wis'ar大鼠[年龄(3~4)个月,体重120g~220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D组)、0.3MAC七氟烷+脑缺血-再灌注组(S1组)、0.6MAC七氟烷+脑缺血-再灌注组(S2纽)和0.6MAC七氟烷+U-0126+脑缺血一再灌注组(U组).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HO-1-mRNA和ERK1/2、Nri2、AP-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海马线粒体的变化.结果:D组大鼠海马组织中HO-1基因表达增加,ERK1/2、Nrl2和AP-1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变性率升高(P<0.01).S1组和s2组HO-1基殿表达增加,ERK1/2和Nrf2蛋白表达增加,线粒体变性率降低(P<0.01),AP-1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旺(P>0.05).u组HO-1基因表达降低,ERK1/2和Nrf2蛋白表达降低,线粒体变性率升高(P<0.01),AP-1蛋白表达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七氟烷通过ERK1/2/Nrf2信号通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细胞HO-1基因表达,保护了海马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对全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组(B组)、氯胺酮组(C组)、咪唑安定组(D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E组),每组8只.以Pulsinelli-Brierley 方法为标准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A组分离椎动脉及颈总动脉后不行全脑缺血,B,C,D,E组行全脑缺血15 min后再灌注,其中C,D,E组于全脑缺血5 miIl时腹腔给药,分别为氯胺酮100 mg/kg,咪唑安定10 mg/lkg,氯胺酮50 mg/kg复合咪唑安定5 mg/kg.再灌注3 d后经心脏灌注固定后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和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结果 A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部分存活,少量神经元凋亡;B组神经元很少存活,大量凋亡,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C,D,E组神经元存活数目明显少于A组,多于B组,凋亡数目明显多于A组,少于B组;E组神经元存活数目明显多于C组和D组,凋亡明显少于C组和D组;C组和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氯胺酮与咪唑安定均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可明显抑制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细胞凋亡,二者联用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神经功能测定,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及髓鞘的超微结构变化,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IP组大鼠行为学结果优于I/R组,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大脑皮层神经元、髓鞘损伤均轻于I/R组.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