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40例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根据术前是否行区域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热灌注化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淋巴转移灶p53、bcl-2及CD95基因的表达,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淋巴转移灶p53和CD95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bcl-2表达则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胃癌术前行区域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热灌注化疗,可能通过p53、bcl-2及CD95介导使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凋亡增加,有助于提高根治性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凋亡抑制蛋白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54例胃癌、大肠癌新鲜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进行肿瘤细胞培养化疗药敏性实验,原发灶和转移灶行P53、survivin、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①原发、转移灶survivin表达一致率较低为24.1%(P>0.05);P53、survivin、bcl-2在淋巴结转移灶、原发灶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bcl-2在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间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 (P<0.05).②9种化疗药物对原发灶、转移灶肿瘤细胞的平均抑制率不同.长春新碱、羟基喜树碱、奥沙利铂、顺铂、甲氨蝶呤对转移淋巴结肿瘤细胞抑制率均明显低于原发灶(P<0.05),仅足叶乙甙对原发灶的抑制率明显低于转移灶(P<0.05).③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P53表达程度与9种药物的平均抑制率均无相关性(P>0.05).survivin在原发灶、转移灶表达程度分别与长春新碱和足叶乙甙、紫杉醇的抑制率呈负相关(P<0.05);原发灶、转移灶bcl-2表达程度分别与5-氟脲嘧啶、紫杉醇和足叶乙甙、羟基喜树碱、紫杉醇、奥沙利铂、表阿霉素的抑制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凋亡抑制蛋白表达程度及化疗药敏性均呈现与原发灶不同的异质性,术后辅助化疗靶目标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VEGF—C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通过VEGF—C反义寡核苷酸体外转染抑制其表达,应用RT—PCR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对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凋亡及bcl-2的影响。结果体外转染后,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PANC-1胰腺癌细胞VEGF—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体外转染VEGF—C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后,对照组、SODN组、ASODN组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为(2.83±1.01)%、(4.98±2.05)%、(13.22±2.17)%,ASODN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1),而原发灶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51±1.38)%、(4.79±2.16)%、(5.33±2.18)%,凋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反义组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而原发灶胰腺癌细胞bcl-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制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VEGF—C的高表达可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这和bcl-2表达下调有关;但对原发灶胰腺癌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VEGF-C反义寡核苷酸对胰腺癌原位种植瘤模型中PANC-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自发性淋巴结转移模型,分离、原代培养原位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胰腺癌细胞,并应用real time定量PCR、流式细胞术检测VEGF-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对其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VEGF-C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后,淋巴结转移灶组PANC-1细胞凋亡率为(15.2±2.7)%,显著高于空白组、SODN组(P<0.05);原发灶组PANC-1细胞凋亡率为(5.5±2.7)%,与空白组、SODN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淋巴结转移灶组PANC-1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原发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表达下调能显著诱导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的差异,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度(LNR)和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染色,检测并分析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肿瘤细胞VEGF-C的表达,及其与LNK及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原发灶和LNM灶肿瘤细胞中,LNM灶VEGF-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灶(P<0.05);两者的VEGF-C表达均与LNR显著相关(P<0.05,P<0.01),LNM灶的表达水平与LNR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原发灶(P<0.05);原发灶VEGF-C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率无显著相关(P>0.05),而LNM灶VEGF-C的表达与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肺癌VEGF-C在原发灶和LNM灶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NM灶表达水平与LNK的关系更为密切,且与LNM灶中肺癌细胞的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cl-2和p53在胃癌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78例胃癌中bcl-2、p53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和p53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2.3%和52.4%,bcl-2和p53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bcl-2和p53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的异常表达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aspase-3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113例胃癌旁上皮细胞、原发灶癌细胞和浸润淋巴细胞以及转移灶癌细胞中caspase-3表达,TUNEL法检测上述组织的细胞凋亡,并分析原发灶癌细胞中caspase-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caspase-3在50.4%(57/113)的胃癌旁上皮细胞中表达,高于原发灶癌细胞中的阳性率32.7%(37/113)(P<0.05);caspase-3在胃癌原发灶浸润淋巴细胞中的阳性率为70.8%(80/113),高于胃癌旁上皮细胞和原发灶癌细胞中阳性率(P<0.05);58.1%(25/43)的转移灶癌细胞中caspase-3表达阳性,其阳性率高于对应原发灶癌细胞(34.2%,13/38)(P<0.05);原发灶癌细胞中caspase-3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转移、TNM分期、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原发灶癌细胞和浸润淋巴细胞及转移灶癌细胞中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癌旁上皮细胞(P<0.01).结论胃癌原发灶癌细胞中caspase-3表达下调和浸润淋巴细胞中caspase-3表达上调与胃癌发生有关,由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VEGF-C在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表达抑制后对胰腺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应用RT-PCR、ELISA进一步检测VEGF-C的表达差异,并通过VEGF-C反义寡核苷酸体内外转染抑制其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等方法 体内外研究对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原发灶细胞(P<0.05).体内外转染VEGF-C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后,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提高(P<0.01),而原发灶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在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淋巴结转移灶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原发灶,并且其表达下调能特异性促进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VEGF-C在胰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素(Survivin)、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40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手术标本的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进行COX-2、Survivin、Ki-67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三者在淋巴结转移灶及原发灶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1)COX-2、Survivin在原发灶中强表达率分别为52.5%(21/40)、70.0%(28/40);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分别为72.5%(29/40)、72.5%(29/40).COX-2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原发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P<0.05);但Survivin在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中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7,P>0.05).原发灶中Ki-67指数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灶(t=-2.17,P<0.05).(2)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原发灶中COX-2、Ki-6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灶中二者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3)在原发灶中,COX-2与Survivin、Ki-6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54和0.6084,P<0.01),Survivin与Ki-67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6402,P<0.01);在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50,P<0.05).结论 胃癌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表达与原发灶比较已经出现异质性变化;COX-2可能通过调控Survivin、Ki-67的表达而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p53、p73蛋白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53、p73蛋白及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57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胃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的p53、p73蛋白表达,同时用TUNEL方法检测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 胃癌组织p53、p73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旁组织;低、未分化型腺癌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型腺癌;有淋巴转移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53、p73高表达的癌组织,细胞凋亡减少,早期胃癌凋亡低于晚期胃癌.结论 胃癌组织p53、p73蛋白高表达,可延缓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机制障碍可能是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术的结果。1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7~56岁。痊愈19例,另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周后死亡。作者就发病机理,诊断和合并畸形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 3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尿崩症者 14例、高热 11例、电解质紊乱 8例、消化道出血 3例、癫痫 5例 ,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强早期监测和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