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脏CT灌注成像是一种新兴功能成像技术,通过同层动态扫描获得多种灌注参数,对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反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目前,CT灌注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较多,但对肝癌灌注参数的分析较零散.因此,笔者对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前后血供变化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供变化.方法:对17例HCC患者于TACE前1天及治疗后7~10天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灌注参数.结果:肿瘤组织TACE术前、术后HBF、HBV、HAP存在显著差异,MTT、PS、HAF、PVP无显著差异.正常组织TACE术前、术后各灌注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评价TACE疗效及指导进一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肝脏进行灌注成像,探讨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时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的规律。方法对28例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不同的肝硬化患者以及20例对照者选取肝门区良好显示脾脏、门脉主干、肝左右叶的层面,进行CT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计算肝脏灌注参数。结果正常组肝动脉灌注量(HAP)为(0.3384±0.1409)m l.m in-1.m l-1,门脉灌注量(PVP)为(1.1063±0.3571)m l.m in-1.m l-1,总肝灌注量(THBF)为(1.4449±0.4633)m l.m in-1.m l-1,肝动脉灌注指数(HAI)为(23.37±6.12)%。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时,Ch ild-Pugh A、B、C 3组肝动脉灌注量均较正常组增高,但组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0.4714±0.1657,0.4521±0.1019,0.4401±0.8209)m l.m in-1.m l-1;门脉灌注量和总肝灌注量均较正常组下降,组间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为(0.9403±0.1882,0.8362±0.1607,0.7365±0.1235)m l.m in-1.m l-1;(1.4148±0.3367,1.2884±0.2315,1.1766±0.1705)m l.m in-1.m l-1;动脉灌注指数则较正常组逐级升高(30.48±4.93,35.04±5.01,37.37±4.38)%。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地测量肝脏的血流灌注参数,肝硬化肝脏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肝动脉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5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分析肝脏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三维重建的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肝动脉期VRT图像成像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起源、走行.其中肝动脉血管变异24例,肿瘤由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双重供血9例,肝外供血动脉37条.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三维重建对指导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测量局部组织血流灌注,了解其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复习多层螺旋CT成像方面的文献,就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和前景,特别是体部实质性器官的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轻症急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和23例临床上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CT分级为A~B级的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正常胰腺组织和MAP患者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分析。结果:MAP相对于正常胰腺表现为较高的灌注,以A级MAP高灌注更为明显,而B级MAP由于水肿的存在,局部产生了等灌注或低灌注效应。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于MAP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是一种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表现.方法 对25例肝硬化患者及12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者行肝脏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得到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值,并与Child分级相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肝脏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逐渐降低,肝动脉分数(HAF)逐渐增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未见明确变化规律.结论 CT灌注成像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硬化,而且可以用于评价肝硬化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39例,肾错构瘤2例,肾囊肿11例,肾周感染性病变2例,双肾正常者32例,均行MSCT肾脏灌注扫描。通过后处理软件分析所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正常人两侧肾脏皮质或髓质的BF、BV、MTT、PS无显著性差异。肾癌与正常肾皮质BF、BV、MTT、PS均有显著性意义。而肾癌的BF、BV、PS值低于正常肾皮质,MTT高于正常肾皮质。并且BF值显著高于肾错构瘤、肾囊肿及肾周感染性病变等的BF值。结论:MSCT肾脏灌注成像实现了,肾脏血流的定量研究,对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癌的螺旋CT灌注扫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肝癌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至关重要,由于双期扫描在病变定性方面的不足,一种新的CT灌注技术应运而生,它是在同层动态CT及图像处理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并逐渐被中外学者关注,目前已成功的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其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和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对鼻咽癌(NPC)T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46例NPC患者行MSCTP及常规CT扫描,对照分析二者在诊断NPC周围结构侵犯及T分期上的差异性.结果 MSCTP在诊断NPC茎突前间隙侵犯方面优于常规CT(P<0.05),在诊断软腭侵犯、颈椎前软组织侵犯、颈动脉鞘区部分侵犯及翼突区侵犯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P<0.01);MSCTP与常规CT对NPC的T1、T2和T3 分期诊断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CT比较,MSCTP对鼻咽癌T分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30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所得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应用perfusion软件分别测量胃癌CT灌注各参数值,包括相对血容量(relative blood volume,rBV),增强峰值(Peak enhancememimage,PEI),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enhancement image,TIP);用癌组织切片经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Y-D),分析胃癌的MVD与CT灌注成像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例胃癌的rBV、PEI、TIP平均值分别为:(22.40±6.33)ml/100g,(33.15±9.68)HU,(26.25±4.11)s,MVD计数为(13.63±8.19)条/高倍视野。胃癌rBV、PEI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和0.65(P〈0.05);TTP与MVD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42(P〈0.05)。结论:胃癌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rBV值、PEI值和TTP值与MVD计数存在相关性,CT灌注参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活体的胃癌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和恶性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措施,判断疗效,以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肝癌动脉供血血管显示的价值。方法:对65例肝癌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动脉期序列原始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利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多曲面重建法重建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观察肝癌病灶动脉供血血管来源情况,其中65例患者行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进行了DSA检查,将65例DSA结果与CT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65例肝癌患者中,47例肝动脉解剖正常,肝癌病灶动脉血供来源于正常的肝动脉;18例肝动脉解剖变异,肝癌病灶动脉血供来源于变异肝动脉。CTA显示肝动脉血管解剖及变异及肝癌动脉供血来源与DSA完全相同。结论: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肝动脉血管解剖及变异及肝癌动脉供血血管能较好的显示,对肝癌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CT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取得了较大进步。本文就其基本原理、成像技术、诊断、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重点在于CT灌注成像对肝细胞癌治疗的疗效评估及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底癌MS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口底癌的MSCT灌注特征.方法:19例口底癌患者行MSCT灌注检查.全部为活检或病理证实;分别测量口底癌组织和自身残存正常口底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作为灌注指标,比较灌注值差异,以评价口底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在孤立性肺结节(SPN)首过时血流特征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9例直径2~4 cm的SPN先行32层螺旋CT平扫,再行多层同层连续动态增强扫描,在时间-密度曲线(TDC)的基础上,测量SPN增强峰值(PESPN)、病灶同层主动脉的增强峰值(PEAA)、病灶达峰时间(TTP),并由此计算增强净增值(NE)、结节-主动脉强化峰值比(S/A)、灌注量(P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与炎性SPN的PESPN、NE、S/A和Pr均高于良性SPN(P均<0.05),其TTP低于良性SPN(P<0.05);恶性SPN的PESPN、NE、S/A高于炎性SPN(P均<0.05);恶性结节的Pr高于炎性结节,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以NE≥25 HU作为恶性病变的阈值,其敏感度为98.2%,特异度为52.0%,准确度为86.9%,阳性预测值为85.6%,阴性预测值为92.9%。良性、恶性及炎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是定量评价SPN血流模式的无创性技术,有助于SPN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AP)和17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以及41例正常胰腺组进行CT灌注扫描。应用pcrfusion 3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Y)、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对各组样本灌注数据的均数及标准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急性胰腺炎临床生化指标与灌注参数BF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MAP、SAP的BF、BV平均值较正常胰腺组显著降低(P〈0.01),PS高于正常组(P〈0.05),MAP组的BF、BV显著高于SAP组。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癌的血管生成与螺旋CT和动态MRI的强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生血管生成是肝癌发生、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现象,血管形成的过程是肿瘤生长和转移所必需的阶段,并影响患者的预后。血管形成的过程对于理解肝癌在螺旋CT和动态MRI上的强化机理至关重要。肿瘤血管形成导致的影像学图像强化的改变也可以为肝癌的定性提供诊断依据,评价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并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综合肝癌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及进展,和它对螺旋CT和动态MRI强化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影像学对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灌注技术对门脉高压性胃肠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enteropathy ,PHGE)患者胃肠道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的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者及26例PHGE患者进行十二指肠降段CT灌注扫描,记录肠壁血流量(blood flow ,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血管渗透性(permeability ,PMB)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和血容量(blood volume ,BV),并对两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与 PHGE组的BF值分别为(173.02±85.14)ml/100g tissue/min和(82.52±52.37)ml/100g tissue/min( P =0.003);MTT 分别为(10.78±2.65)s和(16.32±3.74)s( P =0.003);PMB分别为(36.79±22.14)ml/100g tissue/min和(22.36±11.02)ml/100g tis-sue/min( P =0.005)。正常对照组与PHGE组间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血容量(blood volume ,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5;BV值:对照组(21.42±11.25)ml/100g tissue ,PHGE组(16.84±9.46)ml/100g tissue ,P =0.327)。结论 PHGE患者胃肠道CT灌注显示BF、PMB减低,M T T明显延长,可对PHGE患者胃肠道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早期发现并做出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前列地尔脂微球(liposome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前后非癌肝组织血流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连续搜集46例HCC患者资料,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采用CT灌注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肝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TACE术前实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总肝灌注量(TLP)分别为(0.18±0.13) ml·min-1·ml-1、(1.64±0.44) ml·min-1·ml-1及(1.82±0.32) ml·min-1·ml-1,对照组则分别为(0.16±0.17) ml·min-1·ml-1、(1.41±0.37) ml·min-1·ml-1、(1.57±0.28) ml·min-1·ml-1, 其中PVP、TL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H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ACE术后1个月HAP、PVP、TLP分别为(0.09±0.07) ml·min-1·ml-1、(1.35 ±0.27) ml·min-1·ml-1、(1.44±0.18) ml·min-1·ml-1,与术前HAP、TL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2);PV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ACE术后1个月HAP、PVP、TLP分别为(0.19±0.11) ml·min-1·ml-1、(1.71± 0.34) ml·min-1·ml-1)、(1.90±0.33) ml·min-1·ml-1,与术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定量评价TACE前后非癌肝组织血流灌注的变化;Lipo-PGE1能促进肝血流灌注,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