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患者死亡病因,我们对1991年1月~199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死亡患者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289名死亡患者资料来源于1991年1月~1995年IZ月在我院住院死亡患者,其中男性188冽,女性101例,年龄:l~84岁。统计方法:死亡病例的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进行;死亡标准符合卫生部1973年确立的主要死亡疾病原则;所有统计的病例均按统一表格逐项登记,实查率为IOO/。2结果住院死亡患者情况:5年内患者共死亡289例,其中男性188例,女性101例,1991~1995年,每年死亡人数百分率分别为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其围术期死亡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围术期死亡53例,术前死亡12例,术中死亡35例,术后死亡6例,总围术期死亡率为3.8%。结论提高患者就医条件、严格选择病例、加强围术期管理、提高医疗水平是进一步降低围术期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应用机械瓣施行的单瓣膜和双瓣膜替换术。死亡原因主要有术后心衰和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脓毒败血症,残留腱索卡瓣致机械瓣失灵。经分析表明:本组死亡率密切相关的因素为:(1)病程长,心功能低于三级,射血分数〈0.4;(2)心胸比例〉0.7,左心房内径〉70mm,(3)三尖瓣复合变或联合瓣膜病;(4)术前动脉氧分压;(5)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与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死亡原因,不断提高围手术期治愈率。方法回顾1984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科实施677例食管癌切除手术后, 2小时-7天内19例死亡原因分析。结果早期死亡率为2. 8%,其中呼吸衰竭死亡9例,吻合口瘘死亡4例,麻醉未复苏死亡2例,全身衰竭、胸内出血、气胸、不明死亡原因各一例。结论作者认为在本院食管癌术后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是肺部并发症和吻合口瘘,其他有多因素原因,也有单因素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院近5年来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我院1998-2002年住院病人死亡病案698份,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年龄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因构成的前五位分别是: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产期的某些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占构成的75.5%,结论 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外科手术特别是胸腹部大手术病例的围手术期处理引起重视并提供借鉴,以尽量减少手术死亡。方法:对1978年11月-1998年12月间病灶得以切除而于术后30天内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讨论。结论:死亡原因以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为多, 此外尚有失血,内环境紊乱和心脑血管意外等。结论:除慎于手术操作本身外,把握手术指征,重视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并积极纠正各种异常情况对减少手术死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应用机械瓣施行的单瓣膜和双瓣膜替换术。死亡原因主要有术后心衰和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脓毒败血症,残留腱索卡瓣致机械瓣失灵。经分析表明:与本组死亡率密切相关的因素为:①病程长,心功能低于三级,射血分数(EF)<0.4;②心胸比例(C/T)>0.7,左心房内径(LAD)>70mm,左心室收缩期内径>45mm,左心室舒张期内径>70mm;③三尖瓣复合病变或联合瓣膜病;①术前动脉血氧分压(PaO_2)<8.0kPa;⑤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与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8.
9.
王良龙 《河北医学》2004,10(9):863-864
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在基层,往往由于误诊误治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现将临床中治疗的3例病人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0.
11.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术后的早期,可能是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并存的炎性肠梗阻,常给外科医师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犹豫不决,有时延误病情。现就我科近十年来收治的1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早期再手术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本组16例病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0~54岁,均有手术史。既往手  相似文献   

12.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文献统计,发病率平均为3%~7%,死亡率在50%以上。目前由于多采用机械吻合,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吻合口瘘的发病率已降低,现在仅为1%左右。并且多数是较小的吻合口瘘,治愈率明显提高,我科在2001年3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围术期死亡的腹部手术患儿病例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小儿腹部手术未死亡患儿58例作为对照组,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选取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7个可能与腹部手术患儿术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低BMI、ASA分级、早产、急诊、凝血功能异常、饱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0.1岁(OR=303.501,95%CI20.553~4481.738,P=0.000)、低BMI(OR=17.870,95%CI1.514~210.976,P=0.022)、ASA≥Ⅲ级(OR=53.509,95%CI4.005~714.919,P=0.003)、凝血功能异常(OR=72.222,95%CI3.154~1653.967,P=0.007)为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手术患儿合并年龄<0.1岁、BMI<15kg/m2、ASA≥Ⅲ级、凝血功能异常时应警惕发生死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汪雷  刘弋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 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 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 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汪雷  刘弋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吴峰 《安徽医学》2007,28(6):516-5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死亡因素。方法1995年9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中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87例,均为大脑半球出血,按年龄、血肿量、手术时机及有无并发症等分析。结果血肿量30~70ml的病人术后效果较好,手术后无并发症的成活率较高,年龄大于70岁的术后预后较差。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死亡因素与血肿量的大小、患者的年龄及手术的时机有关,早期手术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术后镇痛不仅可以减轻患手术后的痛苦,而且可大大提高患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出院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现就我院施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20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1 400例肺癌手术中围手术期死亡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癌术后围手术期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心肺功能的监护及处理,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是预防老年人术的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