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MRI及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单发肝细胞癌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及MSCT增强扫描,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块性质。观察肝细胞癌MSCT及MRI增强扫描图像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①肝细胞癌患者均为单发,其中位于肝右叶21例,肝左叶15例,29例呈类圆形,7例呈不规则形,其中直径≥3cm 5例,1~3cm 10例,≤1cm 21例。MSCT及MRI多呈"快进快出"型强化,并可见包膜强化;②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0.087,显著高于MSCT增强扫描的0.854±0.072(t=5.4725,P<0.01)。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显著高于MSCT(P<0.01)。结论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中,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清晰病灶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美显MRI与C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疑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4例,均接受CT、普美显MRI检查。以组织病理或肝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普美显MRI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比较两项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及准确性。结果94例患者经组织病理或肝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79例,其他肝脏病变15例。CT诊断真阳性70例,真阴性9例,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为中等(Kappa值=0.450,P<0.05)。普美显MRI诊断真阳性77例,真阴性14例,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84,P<0.05)。普美显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7.47%、93.33%、98.72%、87.50%)均高于CT(88.61%、60.00%、92.11%、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性一定(AUC=0.743),普美显MRI诊断准确性较高(AUC=0.954>0.9);诊断AUC普美显MRI大于CT(Z=2.371,P=0.018)。结论与CT相比,普美显MRI对原发性肝癌的综合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CT灌注成像价值分析。方法采用最大斜率法计算各自的灌注参数,应用改进后的图像重建方法重建出肝细胞癌的4种灌注参数图像。结果无门静脉瘤栓组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各灌注参数间除了TLP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HAP、PVP、HPI、PPI等四个灌注参数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瘤栓的HAP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与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HAP存在统计学差异。门静脉瘤栓的PVP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与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PVP存在统计学差异。门静脉瘤栓的TLP与周围肝实质、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TLP也无统计学差异。门静脉瘤栓的HPI、PPI与周围肝实质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与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HPI、PPI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无门静脉瘤栓组和门静脉瘤栓组肝癌病灶HAP、PVP、TLP、HPI、PPI等CT灌注参数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无门静脉瘤栓组和门静脉瘤栓组周围肝实质HAP、PVP、TLP、HPI、PPI等CT灌注参数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肝细胞癌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检查能够较好地反映癌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CT和MRI对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rimary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liver, PCCCL)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1例经病理证实为PCCCL患者的CT和MRI资料,18例行CT检查,12例行MR检查,11例行CT和MR检查。结果 CT平扫27例为低密度,12例病灶内测得CT值为负值;2例呈稍高密度;MR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19例、稍高信号4例,T1脂肪抑制信号减低;T2WI呈混杂高信号22例,低信号1例;增强后36例呈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信号;14例肿瘤内见软组织结节伴结节状强化;27例见包膜伴延迟强化。结论 PCCCL是肝细胞肝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影像表现与普通肝细胞癌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瘤内脂肪成分、肿瘤内结节伴强化是其重要特征,强化方式仍以“快进快出”为主,假包膜出现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与肝内肿瘤并存的门静脉栓子的CT征象,及其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CT检查诊断为肝内肿瘤合并门静脉栓子的病例共64例,分为肝细胞肝癌组(36例)和肝脏其他肿瘤组(28例).①用电子尺测量门静脉栓子及相应门静脉的最大直径,分别比较2组栓子与相应门静脉的最大直径.②测量、比较2组门静脉栓子增强前后平均CT值.③观察、比较2组栓子在门静脉系统发生的位置.④观察、比较2组门静脉栓子与肝内肿瘤的关系.结果 ①肝细胞肝癌组门静脉左支、右支及主干内栓子的平均直径均大于同组相应门静脉的平均直径,t值分别为6.00、6.93、4.79,P值均<0.05.②肝细胞肝癌组门静脉栓子增强扫描平均CT值为(92.39±26.83) HU,高于同组门静脉栓子平扫平均CT值(30.44±7.29) HU,t=13.37,P<0.01.③肝脏其他肿瘤组门静脉栓子单独发生在主干共7例,发生率高于肝细胞肝癌组(1例),χ2=5.22,P<0.05.④肝细胞肝癌组肝内肿瘤直接侵犯门静脉的发生率高于肝脏其他肿瘤组,χ2=9.71,P<0.05.结论 门静脉栓子明显强化并造成相应门静脉的扩张,肝内肿瘤直接侵犯门静脉以及由肝内向肝外的生长方式是肝细胞肝癌门静脉栓子较为特征性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肾上腺血肿CT及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肾上腺血肿临床上较少见 ,而外伤性肾上腺血肿则更少见。文献报道较少 ,笔者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 10例肾上腺血肿 ,结合文献探讨其CT及MRI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  搜集 1995年 5月~ 2 0 0 2年 5月间 ,CT检查发现血肿 ,经治疗后复查血肿消失或穿刺证实的 10例肾上腺血肿。其中男 8例 ,女 2例 ,年龄为 2 3~ 45岁 ,平均年龄 3 6岁。全部病例均为车祸撞击伤 ,检查时间 1h~ 5天。临床上出现恶心、呕吐 7例 ,肝区叩痛 3例 ,肾区叩痛 10例 ,其中 2例合并右上肢骨折或肋骨骨折用日立PRATICO全身螺旋CT机 ,所有病例常规以层厚、层距 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 RI与C 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行颅脑C T及M RI检查,并对比M RI和C T检查的总检出率、不同梗死时间的检出率及检出时间。结果68例患者中梗死时间为24h以内24例,24~72h 24例,>72h 20例;CT总检出率为60.29%;MRI总检出率为97.06%;经统计学分析发现MRI对梗死时间24h以内、24~72h的患者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27.39、17.01、12.76,P <0.05)。MRI对不同梗死部位异常检出率较CT检查提高了10.00%~50.00%,其中基底节区提高了50.00%,脑室旁提高了16.67%,额叶提高了35.29%,丘脑提高了10.00%,颞叶提高了50.00%,顶叶提高了33.33%,小脑提高了50.00%。M RI的检查时间较C T检查方法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 RI较CT 在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方面,CT、MRI仍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最重要的方法,本文阐述肝硬化结节演变为肝癌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的CT、MRI表现及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现状,这几个环节包括肝硬化再生结节、发育不良性结节(低、中、高级)、小肝癌及肝癌,它们在CT、MRI表现上各有特征,但相互间也有影像学表现上的重叠,故多数较典型者可以通过CT密度值、MRI信号值及增强表现判断其性质,少部分诊断有困难的病灶可以通过双动脉期扫描、MR菲立磁增强及灌注成像等方法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97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增强后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重组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并与术中探查结果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做对照观察。结果:97例中癌肿未侵犯邻近组织、血管者69例,肿瘤压迫邻近血管者19例,肝动脉变异38例(39%),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16例,门静脉癌栓11例,合并肝硬化者7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除30例患者行TACE治疗外,其余67例均行手术治疗,与术中探查结果相一致者63例,正确率95.5%。在30例同期行DSA检查的肝癌患者中,3级以下肝动脉分支与DSA无显著差异,对4级以上分支的显示不如DSA,在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及血管变异的显示上与DSA完全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累及范围,特别能精确判断肿瘤与肝脏血管的关系,充分了解肝脏血管变异情况,对指导外科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发生在大脑各区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分布于颅内各区的脑膜瘤共136例。结果脑膜瘤具有许多CT和MRI的自身影像学特征和邻近组织间接影像学特征如脑膜尾征、瘤周环形或半环形征、皮质塌陷征、鞍结节骑跨征、肿瘤强化明显征和CT图像上的颅骨增生征、蝶骨平台隆起征等。结论根据脑膜瘤自身和邻近组织的CT和MRI特征,结合发生部位和临床表现,可明显提高对脑膜瘤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MRI和增强CT扫描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RI和增强CT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探讨两组方法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本组10例肝细胞癌中9例(90.00%)呈快进快出型强化方式(图1B ),11例肝脏转移瘤中9例(81.82%)呈边缘环形强化,10例肝血管瘤中9例(90.00%)病灶呈渐进性强化,18例肝囊肿动态增强病变均未见强化。M RI与临床病理确诊结果符合率(91.53%)明显高于增强C T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MR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56例乳腺肿块患者分别采用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 ,M RI)进行手术前诊断,并将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恶性肿瘤在二维超声声像图方面有明显不同,其中乳腺良性肿瘤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多以界限清楚,有包膜,形态规则,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无衰减,而恶性组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则多以边界欠清楚或不清楚,无包膜,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存在衰减。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显示其敏感性52.50%、特异性79.27%、准确性70.49%。M RI检查:乳腺癌多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乳腺内有异常信号的肿块,形状不规则,可表现为分叶状或“毛刺征”。M RI平扫时,乳腺癌 T1 WI常呈较低的信号,T2 WI一般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时病变出现明显的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M 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显示其敏感性78.26%、特异性97.37%、准确性90.16%。采用x2检验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比较发现M 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结论超声及M RI是目前乳腺检查的主要手段,两者相对而言,M RI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但超声操作方便、可重复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 T表现及分型。方法观察30例小细胞肺癌其胸部螺旋C T 表现及分型特点。结果30例中,4例中央肺门型(13.3%),15例中央合并纵隔型(46.7%),2例周围型(6.7%);4例周围合并纵隔型(16.7%);2例沿淋巴管扩散型(6.7%),2例胸膜多发转移型(6.7%),1例肺叶型(3.3%)。结论 CT能清楚显示SCLC的特征及转移范围,CT分型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small peripheral lung cancer,SPL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及MPR、SSD、SVR重建图像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CT征像的认识与诊断正确率.结果 采用MPR重建后对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空泡征等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薄层扫描,但是其中MPR重建后对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05、8.25、4.61,P%0.05).采用SVR重建后无空泡征检出,而对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等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薄层扫描,但是其中SVR重建后血管集束征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1,P<0.05).采用SSD重建后无空泡征检出,而在显示周围型小肺癌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四项主要征象上敏感性均高于横断面薄层扫描,但是其中SSD重建后对胸膜凹陷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7,P<0.05).结论对SPLC进行MPR、SSD、SVR等三种不同的图像后处理,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的显示敏感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易全身转移。本文收集我院12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预后与年龄、病因、并发症等有直接关系[1].目前CT检查已成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本文收集2009年2月~2012年2月对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1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M RI与C 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18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的C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分析CT检查和MRI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和成像功能中的临床价值。结果218例患者C T检查总检出率为56.88%,M RI检查总检出率为95.87%,两组比较分析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95,P =0.008);24h以内组共有患者85例,患者 CT 检查检出率为37.65%,MRI检查检出率为94.12%,两组比较分析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357, P =0.006);24~72 h组共有患者70例,患者C T检查检出率为48.57%,MRI检查检出率为97.14%,两组比较分析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15,P =0.026);>72h共有患者63例,患者CT检查和MRI检查检出率两组比较分析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提示梗死24h以内组和24~72h组MRI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而7h组患者CT和MRI检出梗死率无明显差异。患者MRI检查脑梗死病灶数量明显高于CT 检查( P <0.01);患者 MRI检查脑梗死微小病灶的能力明显强于CT 检查( P <0.05)。结论 M RI比C T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具备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急腹症的及时准确的诊断可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和降低死亡率[1],多层螺旋CT检查时间短、扫描速度快、为急腹症的准确诊断提供了条件[2,3].我们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急腹症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脑幕切迹疝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切迹疝的CT早期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小脑切迹疝75例CT表现和临床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小脑切迹疝CT表现鞍上池、脚间池、环池、四叠池缩小变形或闭塞分别占52/75、52/75、47/75、20/75。中脑变形移位33/75,脑室系统扩张(侧、三脑室)7/7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26/75。临床分前疝、后疝、全疝、环疝,各占24/75、31/75、16/75、4/75。行脑定位抽吸术治疗27例,外科手术34例。结论:小脑切迹疝CT表现具有特征性,脑疝早期可无典型脑疝临床表现,而CT检查可早期诊断,且优于其他检查。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疾病的类型很多,常见的包括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炎及甲状腺肿瘤等,甲状腺癌作为甲状腺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有所上升[1~3].本文收集自2011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174例患者超声与CT检查临床资料,探讨超声与CT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