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CT检查,1例行MRI扫描.结果 6例SFT中,肾脏、前列腺、睾丸、子宫、阴道及尿道各1例,均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5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欠清,大小约1.0 cm ×0.9 cm~ 15.2 cm×14.1 cm,平均约8.3 cm×7.1 cm.CT平扫3例呈等稍低均匀密度,3例呈不均匀等密度,伴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延迟期肿块进一步持续强化,3例内见坏死无强化区;4例肿块内或表面可见粗大供血血管.MRI 1例T1WI呈等稍低信号,T2 WI呈等稍低信号,其内见小斑片状高信号及粗大的流空血管.结论 CT或MRI表现为孤立性、类圆形、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肿块进一步持续强化,尤其看到肿块内粗大的供血血管时,应考虑SFT可能.  相似文献   

2.
坐骨神经恶性神经鞘瘤MRI表现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8岁.1d前出现腰部疼痛并向双下肢放射,活动及卧床后无缓解.MRI:左侧大腿上方外侧肌间隙内、血管神经鞘区域见一纺锤形异常信号灶T1WI病灶呈混杂信号且高于肌肉信号政变,中心为低信号(图1);T2W1呈不均匀高信号、中心可见低信号(图2);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其中心区见散在无明显强化改变,边缘见环形强化,旱"靶征"表现(图3);MRI诊断:左大腿上段肌问软组织肿块,腰骶尾部多发转移,神经鞘瘤可能性大.病理检查:肉眼见送检组织长10 cm,最大直径3 cm(图4).镜下所见,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0岁。1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症状逐渐加重。MRI示:左侧额叶见一大小约3.6 cm×5.0 cm×5.3 cm 囊实性影,囊壁大部分光整,实性部分 T1 WI呈等稍高信号(图1,2),T2 WI 呈等稍长信号(图3,4),增强扫描可见实性成分及囊内分隔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图5,6)。肿块周围可见少许环形水肿带(图3,4)。  相似文献   

4.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女,50岁.左眼球突出3年. MRI表现:左侧眼球突出,球后肌锥内见软组织肿块,大小约为2. cm×1.8 cm×2.9 cm,边界清晰,信号均匀,T1WI呈与脑灰质相等信号,T2WI呈略高于脑灰质信号,于T1WI及T2WI上肿块内均可见多发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影,肿块呈半圆形,前缘紧贴眼球后壁,呈弧形后凹,后缘向后圆形隆起,内缘推移相邻的视神经内移,外缘推移外直肌.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性,66岁。因"体检发现左肾肿块2月"入院。查体:肾区无叩击痛。检验:肿瘤系列阴性尿隐血(+)。肾脏MRI:左肾中极后部实质内结节状异常信号,相对肾实质T1WI呈等信号、T2WI+FS呈低或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影,内见小条片状液化坏死区,边缘见条片状T1WI等稍低、T2WI低信号影,增强后皮质期病灶轻微强化,髓质期持续性明显强化,边缘模糊不清,范围约2.1cm×3.4cm,其后缘与左侧腰方肌分界不清;左侧肾后筋膜增厚(图1~5)。诊断:左肾中极后部实质性肿块,考虑恶性肿瘤(乳头状肾癌)侵犯左侧腰方肌。  相似文献   

6.
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发现左大腿根部疼痛伴无力感9月余,休息后缓解。近1个月再发断续疼痛,偶加重,并可扪及左大腿包块,自感增大明显。专科体检左大腿内侧可扪及鸡蛋大小的包块,伴触痛。CT 定位片示左股骨干中段内侧局部骨皮质毛糙,但连续,皮质旁小片云絮状稍高密度影,周围软组织肿块影;轴面图像示病灶以宽基底附着于骨干表面,其内多发点状高密度灶垂直于皮质。MRI 示左股骨干中段周围软组织肿块,大小约9.0 cm×5.0 cm,冠状面 T2 WI 示病灶呈混杂高信号,内部多发低信号呈放射状分布,局部髓腔似见少许信号异常。增强扫描病灶呈周边及分隔样明显强化,病灶内低信号垂直于皮质并向软组织肿块内延伸。双下肢动脉 MRA 示肿块血管丰富,主要由股深动脉段小分支包绕供血(图1~6)。影像诊断:皮质旁骨肉瘤。镜下见明显异型性的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染色质丰富,核分裂像易见,有均质红染胶原样物质将瘤细胞分隔。病理诊断:中-高级别骨肉瘤(图7)。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57岁,发现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28d,于2008年2月22日入唐都医院胸外科。胸部CT检查显示左侧颈胸段可见一大小约5.3cm×4.2cm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见肿块明显强化,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迂曲血管影,主动脉弓周围可见多发迂曲小血管影,行血管三维成像见肿块推挤左侧甲状腺下级、左锁骨下静脉入头臂静脉处、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可见左锁骨下动脉发出细小分支进入肿块内,肿块内见迂曲血管网,临床诊断为左前上纵隔肿瘤。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CT、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燕萍  赵军  黄晖  王劲  张雪林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28-1132
目的:分析头颈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CT、MRI表现,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47例头颈部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病例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33例,MRI检查14例。结果:海绵状血管瘤21例,T1WI呈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不均匀强化并可见纡曲血管强化;CT平扫呈不均匀等密度、囊状低密度,3例可见圆点状静脉石,增强扫描轻至中等度强化,其中6例见线条状粗大纡曲血管影。蔓状血管瘤23例,病变弥漫,无明显边界。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内见粗大的流空血管影及低信号静脉石,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CT平扫等密度,见高密度圆点状静脉石,增强明显强化,可见蚯蚓状粗大血管团。淋巴管瘤3例,边界清楚,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论:CT及MRI可较好显示头颈部血管畸形,蔓状血管瘤为动静脉畸形或高流速血管畸形,影像见粗大纡曲的血管影。低流速的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须与头颈部其它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73岁,主因大便困难而住院治疗,直肠镜未见异常.MRI示前列腺与直肠间可见一椭圆形肿块影,大小为3.6 cm×6.2 cm×5.9 cm,界清,前列腺受推挤向左前方移位,肿块内部信号不均匀,表现为T2WI(图1)高信号内夹杂纤维分隔低信号影, T1WI(图2)上为低信号影,多期增强(图3,4)肿块内部纤维分隔呈延迟期强化.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6岁,左大腿包块2年余.因逐渐增大来院就诊.查体:患者一般状态良好,肿块位于左大腿中上段外侧深部肌组织内,边界不清,质硬,压之稍疼痛,大小约6 cm×9 cm×17 cm,局部皮肤无脱屑及色素沉着,皮温亦未见明显改变. CT平扫(图1)表现为左大腿中上段外侧深部肌组织内肿块影,大小约6 cm×9 cm×17 cm,边界不清,无包膜,内见斑条及砂粒状钙化灶,左侧腹股沟及左盆腔闭孔内肌旁分别见大小约3.2 cm×2.4 cm及3.5 cm×4.6 cm类椭圆形包块影,边界清晰.CT增强(图2~4)示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CT值约128~132 HU,形态不规则,内部见不规则低密度区,CT值约30 HU,无强化,其周围血管明显增多,迂曲扩张,左腹股沟及骨盆肿块不均匀中等强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内法瓦病(FAVA)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肌肉内FAVA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女25例、男19例, 年龄5~29(15±6)岁。总结其临床及MRI特征, 包括分型、部位、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病变内有无血管流空, 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例患者大腿及小腿肌肉同时受累, 43例患者病变累及1个部位, 包括小腿肌肉20例、大腿肌肉15例、前臂肌肉5例、上臂肌肉1例、臀肌1例、肩部肌肉1例。小腿腓肠肌受累最多见(13/44), 其次为比目鱼肌(10/44)、股四头肌(9/44)。MRI示病变均为实性病变, 其中局灶肿块型24例、弥漫浸润型15例、局部浸润型5例。病变的长轴均与肌肉长轴一致。T1WI及T2WI均呈不均匀中等高信号, 脂肪抑制T2WI呈显著高信号, 所有病变均可见迂曲扩张的畸形血管, 其中18例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后呈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学上, 病变的骨骼肌被纤维组织、脂肪成分、不规则的畸形静脉血管等多种成分浸润, 导致MRI信号的不均匀。7例接受人类PIK3CA基...  相似文献   

12.
许珊  郑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408-408,413
患者男,20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持续性胀痛,3个多月前疼痛加重,并扪及一大小约2cm×3cm质硬包块。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影像表现:骶5椎体及尾椎不规则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边界清晰,大小约4.5cm×4.1cm×4.5cm,内见残存骨性结构,T 1WI呈稍低信号,T 2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STIR以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分隔,边缘见低信号纤维包膜,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随时间延迟强化范围扩大,呈斑片状持续强化(图1~7)。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1岁.因"发现右大腿部肿块两个月"入院.患儿父母于两个月前偶然发现患儿右侧大腿中段有一鸽蛋大小肿块,不伴红肿热痛.专科检查:右大腿中段内侧可扪及一约3.0 cm×4.0 cm ×7.0 cm大小的囊性肿块,其长轴与大腿长轴一致,质中,活动度尚可,表面无红肿,无渗出,无关节活动障碍.其余辅助检查无特殊. MRI检查:右大腿中上段股骨前内侧软组织内见一大小约3.5 cm ×5.0 cm×7.0 cm的异常信号占位影;病灶呈"梭"形,沿大腿肌间隙生长,T1WI上病灶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FS-T2WI呈高信号,病灶表面股神经伴行;增强扫描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境界清楚,邻近骨骼未见破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CT、MR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E-SFT CT、MR表现.4例术前经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经MR动态增强检查,并将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相对照.结果 (1)发生在肾脏3例,呈类圆形,边界清楚,1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大小分别为4 cm×3.4 cm、9.8 cm×9.9 cm、12 cm×10 cm,1例可见纤维条索影,1例可见坏死区及斑点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坏死区未见强化.(2)发生在盆腔1例,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大小约4 cm×5 cm,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数条供血血管,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密度增高.(3)发生在头颅1例,右侧小脑半球及右侧枕叶均见一团块状肿块,呈分叶状,大小分别为3 cm×4 cm、4 cm×5 cm.SE 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不均,主要呈稍高信号,其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影和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强化.(4)病理学检查肿瘤大多由梭形细胞或卵圆细胞构成,免疫组化CD34及Vimention均表达阳性.结论 E-SFT 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软组织肿瘤,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确诊需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5.
软组织粘液纤维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1岁。12年前无意中发现大腿肿块,鹅蛋大小,无疼痛,无皮肤改变。4个月前肿块明显增大,约拳头大小,伴有胀痛,无畏寒发热,无下肢活动感觉障碍。查体:右大腿内上方可及一肿块,约8cm×10cm,质中,界限清楚,无压痛,活动可,右下肢活动感觉正常。MRI示右大腿上段肌肉间隙内可见团块状软组织信号影,大小8cm×10cm,界限清楚,信号不均匀,在T1WI呈等信号,中心部分可见片状稍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62岁。53岁绝经,绝经后无腹痛腹胀,无阴道不规则流血流液,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影像学检查:超声示左卵巢内不均质稍低回声块,大小约2.2 cm×1.9 cm×1.9 cm,边界尚清,CDFI 示边缘及内部见丰富血流信号,测 RI=0.47。MRI 扫描示左侧卵巢内异常信号灶,最大径2.1 cm,类圆形,T1 WI 呈等信号(图1),T2 WI(fs)呈稍高信号,DWI 呈稍高信号,LAVA 平扫呈等信号,LAVA 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内见多发斑点弱强化区,呈“筛孔”样(图2),静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有逐渐明显趋势(图3),延迟期呈明显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51岁,右臀部肿块逐渐增大1年余,因近1月增长迅速入院。查体:右臀部可触及巨大肿块,边界欠清晰,无压痛。
  MRI 表现:右臀部肌间见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肿块向盆腔内生长,呈哑铃样改变,大小约为15 cm×8 cm×12 cm,肿块信号不均匀,T1 WI 呈等、低信号,T2 WI 呈高信号、略高信号、略低信号,其内可见坏死区,肿块与右侧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后肿块呈渐进性强化,延迟期呈不均匀显著强化(图1~5)。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11岁。近8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伴乏力、纳差入院。外院诊断为呼吸道感染,治疗未见好转。胸部CT显示右侧胸腔内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12cm×10.8 cm,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48 HU)(图1A)。增强动脉期可见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CT值约100HU)(图1B),右肺组织体积明显缩小,呈三角形致密影并明显强化(图1C);静脉期及延迟期肿块实质内对比剂未见明显廓清,其内不规则形低密度区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图1D,1E)。肿块周围胸腔内可见大量液性密度影积聚,部分呈包裹性并疝入左侧胸腔,右肺组织受压向左移位。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31岁.因咽痛半个月入院.体检:咽左侧壁可见肿物突起,表面光滑.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平扫示左颈部椭圆形均一低密度肿块,大小约5.1 cm×2.4 cm×8.5 cm,CT值21~29 HU,边界光滑,占据左咽旁间隙、颈动脉间隙,向后达椎前间隙;增强后动脉期肿块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肿瘤内部可见片絮状强化,CT值28~76 HU(图1).病变下端起源于颈动脉鞘内侧,椎前肌前方.同侧颈内动、静脉受压外移.印象:神经源性肿瘤.平扫MRI示肿块于T1 WI呈较均一低信号,在T2 WI呈不均一高信号,其内可见絮状等信号(图2);增强后肿块呈明显不均一强化(图3).印象:副神经节瘤.  相似文献   

20.
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CT及MRI表现。术前仅行CT检查9例,仅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6例。结果:18例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表现为腹膜后或腹腔内软组织肿块。腹膜后肿块以浸润性生长呈不规则形、爪形多见;腹腔内肿块以膨胀性生长呈圆形、类圆形多见。CT检查15例中,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11例,等密度4例,病灶内未见坏死、钙化及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部分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病灶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化最明显,其中9例病灶周边及内部残留有斑片状、条状无强化稍低密度区。MRI检查9例中,T2WI病灶均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5例,呈稍低信号4例;脂肪抑制T2WI序列,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其中6例病灶在各序列中均见有条带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的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