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鑫  唐秀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09-3410
目的了解网织红细胞(Ret)计数、血清叶酸(Fa)、维生素B_(12)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HL750血液分析仪、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与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ICIA)对30例健康对照组与11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网织红细胞的检测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含量的测定。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的网织红细胞计数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溶血性贫血的网织红细胞计数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患者叶酸、维生素B_(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对溶血性贫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含量的变化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类型贫血病人血清叶酸、维生素B12 的变化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43例不同类型的血液病贫血患者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 含量 ,结果表明缺铁性贫血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 不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随病程进展血清叶酸值呈递减变化 ,白血病活动期患者的血清叶酸含量明显低于正常 ,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治疗前血清维生素B12 含量可较正常增高 ,但增高的程度可因血液病类型的不同而异。因此 ,测定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值对血液病贫血的鉴别诊断及某些血液病的病情演变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的特点。方法:对近几年我院收治的38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贫,男性多见,男女比例2.45:1,全部患者有典型的巨幼贫骨髓象,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多数为重度贫血,以头昏、乏力、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伴消化道疾病20例,占52.63%,以非血液病入院12例,占31.58%。结论:老年人巨幼贫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与同时存在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伴有心、脑血管等内科其他疾病32例,占88.9%;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的26例,占72.2%,外周全血细胞减少24例,占66.7%;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在活跃以上。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30例,升高28例。26例检测叶酸及维生素B12,叶酸减少6例,维生素B12减少22例。检出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憩室、食道裂孔疝、慢性胆囊炎胆石症)31例,占83.9%,贲门癌2例,占5.6%,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临床上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鉴别。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进行相关检查可避免遗漏潜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张敏  陈恬  徐徐  王利  高源源 《西部医学》2021,33(10):1500-150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维生素B12水平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53例MDS(MDS组)和55例MA(MA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SF、LDH、维生素B12水平,并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 结果 MDS组血清SF、维生素B12水平高于MA组,LDH水平低于MA组 (P<0.05);MDS组外周血涂片中检出原粒细胞检出率高于MA组,巨红细胞检出率低于MA组 (P<0.05);MDS组骨髓细胞学形态中原始细胞≥5%、核浆发育不平衡、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小巨核细胞及单圆核巨核细胞检出率高于MA组,幼粒巨幼变细胞、巨幼变幼红细胞检出率低于MA组 (P<0.05)。 结论 血清SF、LDH、维生素B12水平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对MDS和MA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血清中叶酸 (FA)、维生素B12 ((VB12 )的浓度 ,观察MDS的临床变化及与巨幼细胞贫血 (MA)的鉴别。结果发现 ,MDS患者血清中FA、VB12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MA患者血清中FA、VB12 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相似文献   

7.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系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代谢异常,导致红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而引起的一组贫血。在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而呈大红细胞性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成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90%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故称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采用叶酸及(或)维生素B12治疗有效。少数为由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干细胞疾病所致,使用抗代谢性化疗药物如MTX、6MP、Ara-C等干扰叶酸代谢亦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6例子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内尔其他疾病29例子,占81%;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的20例,占56%,外周全血细胞减少22例,占6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在活跃以上.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的32例,占89%.维生素B12减少者20例.检出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息肉、十二指肠憩室,食道憩室,结肠憩室,食道裂孔疝,慢性结肠炎,胆囊炎、胆石症)34例,占94%,贲门癌1例,占2.8%.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因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临床上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相鉴别.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进行相关检查可避免遗漏潜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B12和铁蛋白检测在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血液病所致贫血患者80例(贫血组)及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维生素B12和铁蛋白水平。结果贫血组血清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 P <0.01),铁蛋白高于对照组( P <0.01);血清维生素B1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于对照组( P <0.01),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低于对照组( P <0.01);铁蛋白:缺铁性贫血患者低于对照组( P <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贫血患者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不同原因贫血患者血清维生素B12与铁蛋白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检测以上两种指标有助于对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及其特点.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20例临床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并分男女二组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叶酸缺乏者有45例,VitB12缺乏者有95例,二者都缺乏者有20例,在男性患者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叶酸缺乏、VitB12缺乏和二者都缺乏导致巨幼贫者未见有差异.在女性患者中,叶酸缺乏导致巨幼贫者非老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VitB12缺乏和二者都缺乏导致巨幼贫者未见有差异.结论 VitB1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占多数,而叶酸缺乏者占少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36例临床上以其它疾病表现形式的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溶血性贫血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贫血伴白细胞减少4例、贫血伴血小板减少3例、贫血伴严重消化道症状5例、红白血病1例、白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检出患慢性消化道疾病28例,偏食、素食10例。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白血病等血液病相鉴别。其发生与存在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应同时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预防应调整饮食结构,定期体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12检测在巨幼细胞性贫血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方法 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作为病例筛选时段,取以上时段内我院接收的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50例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定为试验组,后者定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12检测。且试验组给予针对性治疗,对比两组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12水平及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12水平。结果治疗前试验组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巨幼细胞性贫血诊疗过程中,采用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12检测,既可作用诊断依据,又可作用治疗效果监测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近年血液病先进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多,如分子生物学、染色体检验、电镜检查等,但基层医院受条件限制,不能开展。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血液病,但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大细胞性贫血。MA骨髓红系出现典型的巨幼红细胞,MDS因红系病态造血而呈现类似MA巨幼变,称类巨幼红细胞,单凭形态学观察两者不易区分。本文联合检测血清叶酸、VitB12骨髓铁染色和糖原染色(PAS),结合形态观察,以鉴别MA和MD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常见血液病患者乳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MA),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缺铁性贫血(IDA),溶血性贫血(HA)及正常人(NC)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酶法对5种常见血液病患者LDH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 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与其他5组LDH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溶血性贫血组与其他4组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LDH活性可以反映体内溶血性情况并可在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与MDS时提供鉴别线索,而在MDS(剔除RAEB-T)与AA鉴别时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骨髓象诊断巨幼细胞贫血(MA)患者的血清叶酸(FA)及维生素B12(VitB12)浓度变化。方法 骨髓象呈现骨髓细胞巨幼变诊断为MA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MA患者血清FA及VitB12浓度。结果 18例MA患者中,3例血清FA浓度降低,1例血清VitB12浓度降低,14例(77.8%)血清FA及VitB12浓度正常或升高。结论 骨髓检查为诊断MA的主要方法。大多数MA患者血清FA及VitB12浓度并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以提高对MDS、MA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5例MDS和25例MA患者的红细胞平均指数、叶酸、维生素B12、胆红素及乳酸脱氢酶(LDH)的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MDS患者与MA患者的MCV、MCH、维生素B12、胆红索及乳酸脱氢酶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C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MDS、MA的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提高对MDS、MA的认识、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性贫血[1]。本病患者骨髓中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为其特征,外周血表现为大细胞贫血并有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除造血组织外,还可累及全身多种组织,故病人产生贫血外,还可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症状和体征[1]。多数患者及时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巨幼细胞性贫血较少见,且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发巨幼细胞贫血,将其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53)。实验室检查患者叶酸(FA)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结果经胃镜+病理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感染率为67.16%,对照组Hp感染率为69.81%;Hp阳性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及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阳性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有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诱发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能加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  相似文献   

19.
血液病患者血细胞增殖异常,导致体内维行素B12(VB12)和叶酸(FA)代谢紊乱.当VB12和FA缺乏时,同样可致巨幼细胞性贫血[1~4].Mollin等[3]报道巨幼细胞贫血时,血中VB12和FA减低常先于血细胞形态异常改变.有学者认为血清中VB12和FA浓度低下与骨髓细胞出现巨幼样异常病变符合率达9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缓解后患者脑脊液VB12明显降低,复发时升高;FA则于缓解后升高,复发时下降.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膜上叶酸受体的升高可能主要是还原叶酸载体(RFC)增多所致.上述资料说明血中VB12和FA含量变化与多种血液病有密切关系.作者采用FA和VB12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51例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血液病患者血清中FA及VB12含量,旨在对其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贫血早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血液科病房住院的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27例,巨幼细胞贫血(MA)组62例,2组患者均接受叶酸10 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500μg,每日1次,肌注,试验性治疗10 d。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受检者不抗凝血3 mL,采用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LDH-L)速率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治疗前MDS组、MA组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上限,且MA组LDH水平显著高于MDS组(P<0.05)。 MA组LDH水平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DS组LDH水平治疗后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检测血清LDH水平可作为MA与MDS鉴别的重要生化指标,为早期鉴别MA与MDS提供参考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