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脂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脂素最初是在有活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互补DNA文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蛋白质,由于其在干细胞因子和IL-7的存在下可以促进前B细胞的克隆形成,所以被命名为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PBEF)。近年又发现它在人和小鼠的内脏脂肪组织中高度表达,且血浆水平能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故又命名为内脂素(visfatin)。现发现它与代谢紊乱(如糖尿病、肥胖)有着重要关系,以下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内脂素以前被称为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由淋巴细胞分泌。新近又发现它也可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且血浆水平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故又命名为内脂素(Visfatin)。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脂素与糖脂代谢、肥胖症有密切关系,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以下概述。  相似文献   

3.
黄萍 《内科》2008,3(6):920-922
长期以来,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是仅供能量储备的终末分化器官。然而自1994年瘦素的发现以及脂肪因子研究的深入,脂肪组织旺盛的内分泌功能亦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脂肪组织不仅是机体能量储存器官,而且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激素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不同糖耐量个体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内脂素(visfatin)水平变化及其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等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2型糖尿病(DM)、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空腹和糖负荷后2h血浆内脂素水平,并分析血浆内脂素与BMI、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等的关系。结果(1)2型DM患者空腹和糖负荷后2h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1.63±7.48)μg/L vs(16.82±6.06)μg/L和(12.02±6.86)μg/L vs(16.26±7.78)μg/L,均P<0.05],IGT组内脂素水平介于2型DM和对照组之间;肥胖组血浆内脂素水平较非肥胖组有升高趋势;(2)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WHR呈正相关(r=0.42,P<0.01),与糖负荷后2h血糖(2hPG)和HbA_(IC)呈明显负相关(r=-0.33,P<0.01和r=~0.25,JP<0.05);(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HR、HbA_(IC)空腹血糖、2h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是影响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代谢状态有关,并可能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内脂素的变化及其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B细胞功能、血脂等的关系。方法2006年4月至2006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常规健康体检及糖尿病初次就诊者95名,按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初诊2型糖尿病组(53例)、糖耐量减退组(7例)、正常糖耐量组(35名);以WHO1998肥胖诊断标准分为超重或肥胖组(50名)、正常体重组(45名)。检测受试者BMI、腰围、血压,测定空腹血浆内脂素、血糖、血脂、胰岛素等。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内脂素明显高于正常糖耐量组(P<0.01)。超重或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间血浆内脂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人群中血浆内脂素与空腹血糖(r=0.338,P<0.01)、餐后2h血糖(r=0.340,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r=0.227,P<0.05)呈正相关,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呈负相关(r=-0.296,P<0.05)。在2型糖尿病组,血浆内脂素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r=0.356,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餐后2h血糖是影响血浆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脂素显著升高,可能是机体针对体内血糖增高、胰岛功能受损所发生的一种代偿效应。  相似文献   

6.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1],现在发现在内脏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其表达和血浆浓度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故又称之为内脂素[2],在体内调节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发挥类胰岛素样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7.
空腹血浆内脂素水平在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17.64±1.37,27.423±1.34和26.55±1.64)μg/L,P<0.05],但与肥胖无关.血浆内脂素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r=0.317,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c、空腹血糖是影响血浆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代谢状态有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肥胖症患者网膜脂肪组织细胞内脂素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糖尿病组、肥胖症组、健康对照组各60例,测定血清内脂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同时,选取三组共66例(糖尿病组23例、肥胖症组22例、对照组21例)行外科手术时切割的各内脏器官网膜脂肪组织提取总mRNA,然后进行Northern b lot印迹技术研究,分析内脂素mRNA差异表达以及与其他脂肪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血清内脂素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糖尿病、肥胖症血清内脂素浓度与TNF-α呈正相关(r=0.441,P=0.045;r=0.541,P=0.037)。网膜脂肪组织中内脂素mRNA的灰度值与血清内脂素、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71,P=0.021;r=0.500,P=0.041)。结论内脂素在2型糖尿病内脏脂肪及血清中高表达,TNF-α可能促进内脂素表达。  相似文献   

9.
内脂素(Visfatin)/前B细胞集落增强因子(PBEF)/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作为一个新的脂肪因子在改善糖耐量及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IR)和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同时其还可催化哺乳动物细胞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合成补救途径的限速步骤,Nampt 有两种形式:细胞内Nampt(iNampt)和细胞外(eNampt),二者分别调节细胞内外烟酰胺合成NAD,因而涉及许多细胞的调节过程[1].Visfatin/PBEF/Nampt编码的基因于1994年首次在人外周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发现[2],Fukuhara等在脂肪组织中分离到这一脂肪因子且证实内脏脂肪产生的内脂素高于皮下脂肪[3].该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7长臂的7q22.1和7q31.33之间.内脂素是由49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为52 kD[4].研究内脂素的生理作用有助于对内脂素作用的理解并揭示免疫系统、脂肪组织和健康代谢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Fasting plasma visfatin was determined in subjects with various types of glucose tolerance. Visfatin level was (17.64±1.37)μg/L in subjects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and rose to (27.42±1.34) μg/L(P<0.05) in thos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or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nd to(26.55 ± 1.64) μg/L(P< 0.05)in diabetic patients.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obese and non-obese subjects.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visfatin and HbA1c(r=0. 317,P<0.01).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HbA1c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had independent relation with the visfatin level.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plasma visfatin may be related to glueometabolism and may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  相似文献   

11.
Visfatin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Visfatin是新发现的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可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模拟胰岛素作用,从而降低血糖;还能够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合成及积聚。而对于visfatin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目前仍不清楚。现有研究表明visfatin可能是联系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未知环节,它的发现为研究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增加了新内容,可能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激活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具有类胰岛素样作用。它的分泌受体内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游离脂肪酸、葡萄糖。在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visfatin的研究存在很大争议,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APPL1(adaptor protein,phosphotyros ineinteraction,PH domain and leucine zipper containing 1)是近来发现的一种细胞内转接蛋白,是介导脂联素信号的调节蛋白,并可参与胰岛素等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与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肥胖及2型糖尿病等相关。有研究表明,低水平APPL1可预测2型糖尿病的发生危险,其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47例,健康对照(NGT)35名,测定受试者一般临床及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的关系。结果与NGT组相比,T2DM组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升高(70.43±20.710g/Lw98.48±22.37μg/L,P〈0.01);相关性研究显示,内脏脂肪素水平与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血糖、HbA1c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腰围和空腹血糖是影响内脏脂肪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T2DM患者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升高,血清内脏脂肪素可能在T2DM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APPL1(adaptor protein,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PH domain and leucine zipper containing 1)是近来发现的一种细胞内转接蛋白,是介导脂联素信号的调节蛋白,并可参与胰岛素等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与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肥胖及2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素水平变化及与胰岛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2型糖尿病患者95例和正常对照组54例内脏素、血脂、血糖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评价了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IMT和内脏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脏素与空腹血糖(r=0.496,P=0.000)和HOMA-IR(r=-0.380,P=0.000)呈正相关;与HOMA-β(r=-0.355,P=0.000)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脏素与空腹血糖呈独立正相关(P=0.00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素水平升高,内脏素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中肥胖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了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单纯肥胖和健康对照者内脂素(visfatin)、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用MRI评价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面积。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肥胖患者和单纯肥胖患者内脂素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非肥胖者和健康对照组,并且内脂素与空腹血糖呈独立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