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3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和CSII合用罗格列酮组强化治疗4周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发现CSII合用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少(P〈0.01),IAI明显增加(P〈0.01),且无严重低血糖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结论:CSII合用罗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更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对4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强化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研究其降压作用及降压机理。方法:38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口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8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瘦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降低(P均〈0.05);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下降(P〈0.05)。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索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升高瘦素水平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与罗格列酮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中效精蛋白胰岛素组,两组均联合口服罗格列酮。持续观察12周,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短效胰岛素注射次数、低血糖出现次数,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甘精胰岛素组FBG达标时间、HbAlc水平及出现低血糖次数、体重增加值均低于中效精蛋白胰岛素组(P〈0.05);平均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大于中效精蛋白胰岛素;加用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的量和注射次数及胰岛素总量显著低于中效精蛋白胰岛素组(P〈0.01)。结论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有更显著的降糖效果,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一相胰岛素分泌与胰岛素敏感性。方法对33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分为胰岛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来评估其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状况。结果(1)胰岛功能正常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股围、空腹血清真胰岛素和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胰岛功能异常组(均P〈0.01);(2)校正性别、年龄、BMI和腰臀比后,胰岛功能正常组的真胰岛素增值(△T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胰岛功能异常组(均P〈0.01);(3)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不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不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分别占总人数的35.11%、5.02%、29.78%和30.09%。结论2型糖尿病个体可分为单纯胰岛功能异常、单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异常伴胰岛素抵抗3类,其诊断和治疗需依据此病理生理状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及瑞格列奈单药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相胰岛素分泌功能(AIR)的影响。方法筛选2001—2004年上海10家市级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30~70岁。根据精氨酸刺激试验分为AIR正常组及AIR低下组,再进一步随机进入罗格列酮单药治疗亚组与瑞格列奈单药治疗亚组,每12周随访一次,总观察期限为48周。结果治疗后各亚组的血糖(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基线时明显降低(P0.05)。157例完成随访者研究结束时HbA1c达标率(6.5%)为63.0%。AIR正常组中,罗格列酮亚组的胰岛素原(PI)、PI/真胰岛素(TI)降低(P0.01),瑞格列奈亚组的TI显著增高(P0.05)。AIR低下组中,罗格列酮亚组的PI、PI/T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降低(P0.05),而精氨酸刺激的ΔTI/PG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1)。瑞格列奈亚组TI及AUC升高(P0.01),但PI/TI下降(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AIR。  相似文献   

7.
钟树妹  宋和君 《山东医药》2009,49(49):58-5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控制情况,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应用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和稳态模型检测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血糖治疗6个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血糖治疗6个月,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明显增加(789±24 vs 62±7,P〈0.05),基础胰岛素分泌增加(87.3±11.2 vs 33.8±7.5,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保持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4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CSⅡ)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组(CSⅡ+罗格列酮)组80例、单纯CSⅡ治疗组84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DⅠ)组82例,均连续2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糖、HbA1c、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Fins、C肽(C—P)水平及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CSⅡ+罗格列酮和单纯CSⅡ均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和HbA。c(P〈0.01);与MDI比达标时间短(P〈0.01),节省胰岛素用量(P〈0.01)。CSⅡ+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更少(P〈0.05);与单纯CSⅡ和MDI比HOMA-IR明显降低、IAI明显增加(P〈0.05),且无心、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胰岛素泵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强化治疗T2DM更能有效地控制血糖、节省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格列齐特组、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糖负荷后曲线下面积(AUCi)、C肽糖负荷后曲线下面积(AUCcp)、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12W治疗后,胰岛素组的胰岛素AUC0-30min、C肽AUC0-30min、Homa-β水平均高于3个口服降糖药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胰岛素组的Homa—IR低于格列齐特组(P〈0.05),而与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比常规的口服降糖药可更好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盐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研究其降压作用和降压机理。方法3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口服盐酸罗格列酮(维戈洛)4mg/d-8mg/d,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盐酸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下降(P〈0.05)。结论盐酸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且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32例初诊T2DM患者口服瑞格列奈(孚来迪)0.5mg,每日3次。按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结果:12周后,FPG、PG1h、HbA1c下降、FINS水平无明显变化,INS1h明显上升(P〈0.01),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HOMA-IS明显增加(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餐前及餐后血糖值变化与HOMA-IR的变化相关。结论:瑞格列奈治疗初诊的T2DM,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分泌功能,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罗格列酮(RGZ)与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FPG)11.1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Ins)组和胰岛素+罗格列酮治疗(Ins+RGZ)组,两组年龄、病程、BMI均无统计学差异。血糖达标后再维持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均作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比较两组糖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FPG、2hPG、HbA1c、静脉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0~60)均显著下降,HOMA—B改善(P〈0.01或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IVGTT1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6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C-I0~10/AUC-I0~60)分别增加10%和12%(P=0.085,0.05)。Ins+RGZ组I2、I5、I10及FC-P显著提高,Ins组增高无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FPG和2hPG下降与负荷后胰岛素增值和血糖增值比值呈正相关(r=0.593,P=0.000;r=0.548,P=0.001),表明治疗后胰岛素处理葡萄糖能力与血糖控制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罗格列酮(而不是胰岛素)能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T2DM患者早期联用RGZ,有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32例)、格列齐特组(33例)、二甲双胍组(32例)和毗格列酮组(31例),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胰岛素组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另三组分别予相应121服药物,均治疗1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F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糖负荷后曲线下面积(胰岛素Auc)、C肽糖负荷后曲线下面积(C肽AU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结果胰岛索组胰岛素AUC0—30min、C肽AUC0~30min、Homa-β均明显高于3个口服降糖药组(P均〈0.05);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吡格列酮组Homa—IR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比常规口服降糖药可更好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索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胰岛素类似物(Insulin Aspart)与人普通胰岛素(Novolin R)持续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684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Insulin Aspart组32例,Novolin R组36例,目标值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9.0mmol/L,比较两组达到靶血糖值后所需治疗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达到靶血糖水平Insulin Aspart组所需治疗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小(P〈0.01或P〈0.05)。结论Insulin Aspart经持续皮下注射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长期高脂喂养的糖尿病(DM)大鼠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3—08—2004-11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实验室的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正常饮食组(DN,n=10)、糖尿病高脂饮食组(DH,n=10)、糖尿病高脂饮食胰岛素治疗组(DHI,n=10)及正常Wistar大鼠正常饮食对照组(NC,n=10)。于胰岛素治疗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并根据血糖和血胰岛素值计算糖负荷后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A130/AG30)和修正的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U。留取空腹血浆测定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TG)。留取尾部胰腺组织测定胰腺内TG和FFA。结果 与DN组和NC组相比,DH组血和胰腺内TG及FFA计量明显增多(分别为对DN组,P〈0.01、P〈0.01;对NC组,P〈0.01、P〈0.01;时DN组,P〈0.01、P〈0.05;对NC组,P〈0.01、P〈0.01),此外,△130/ΔG30和MBCI显著降低(分别为对DN组,P〈0.01、P〈0.05,对NC组,P〈0.01、P〈0.01)。胰岛素治疗后,与DH组相比,胰腺内TG和FFA计量明显下降(分别为P〈0.01、P〈0.01),同时A130/AG30、MCBI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P〈0.05).结论 长期高脂饮食喂养可导致T2DM大鼠胰腺内FFA和TG沉积,并进一步损伤胰岛B细胞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治疗对高脂饮食所致的上述影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与磺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9例2型糖尿病12周相比,43例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12周者血糖与血脂谱改善明显,胰岛素敏感性增加,C-RP水平降低(P〈0.05~0.01)。  相似文献   

17.
36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对照组(n=12),罗格列酮组(n=24);对照组予改善生活方式;罗格列酮组予改善生活方式和罗格列酮4mg/日,结果经12周治疗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血糖及胰岛素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及负荷后血糖及胰岛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体重及BMI较治疗前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体重及BMI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ISI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罗格列酮组IS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低血糖症状消失。结论对于以餐后低血糖反应为首发症状的T2DM患者,罗格列酮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餐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不同胰岛素促泌剂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格列吡嗪速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本脲4种胰岛素促泌剂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以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不同时相的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6名健康者和1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每例受试者口服安慰剂、0.5mg瑞格列奈、5 mg格列吡嗪速释片、5 mg格列吡嗪控释片、2.5 mg格列本脲,以IVGTT时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0-19 min代表1相分泌量,AUC19-180 min代表2相分泌量,AUC0-180 min代表分泌总量。结果在两组受试者中,4种药物皆使胰岛素AUC0-180 min明显增加且大于安慰剂组(均P<0.05)。瑞格列奈使胰岛素AUC0-19 min明显增加并高于安慰剂组(P<0.05);格列吡嗪速释片及控释片也使胰岛素AUC0-19min增加,但两者增加比例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反促进胰岛素AUC19-180 min作用更明显(均P<0.05)。而格列本脲对胰岛素AUC0-19 min作用甚微,对胰岛素AUC19-180min作用最大。结论瑞格列奈以促进胰岛素1相分泌为主,格列吡嗪对胰岛素1相和2相分泌皆有促进作用,且控释片和速释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格列本脲以促进2相分泌为主。  相似文献   

19.
对60例磺脲类继发失效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瑞格列奈联合胰岛素及单纯胰岛素替代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控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血糖控制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少(P〈0.01)。结论:瑞格列奈联合胰岛素是治疗磺脲类继发失效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于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PG、Ins、胰岛索抵抗的影响。方法56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仅予改善生活方式;罗格列酮组28例,予改善生活方式和罗格列酮4mg/日。治疗12周。测BMI、空腹及负荷后PG、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结果12周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PG及Ins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O.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及负荷后PG及Ins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体重及BMI较治疗前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体重及BMI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ISI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罗格列酮组IS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o.05)。结论对于合并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的IGT患者,罗格列酮可以明显减轻高胰岛素血症,部分改善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