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2年6月至8月,采用抽样分层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中检出192例糖调节受损者.2007年同期进行随访,观察单纯糖耐量受损、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人群比例,变化.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中死亡5例,存活的187例中79例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年转化率为8.4%(79/187/5年).基线单纯糖耐量受损者糖尿病年转化率为8.2%(47/114/5年),基线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精尿病年转化率为6.3%(12/38/5年),基线糖耐量受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者糖尿病年转化率为11.4%(20/35/5年).正常糖耐量年转化率为6.3%(59/187/5年).单纯糖耐量受损者和糖耐量受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的1.4倍(95%可信区间为0.753~2.508,P=0.29)和107倍(95%可信区间为1.021~2.80,P=0.028).转化为糖尿病者较未转化为精尿病者高血压、肥胖的比例增高,基线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和2 h血精明显升高,随访结束时体重指数和收缩压较基线时增高.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糖耐量受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者糖尿病转化率最高.多种代谢异常可促进糖调节受损人群向糖球病转化.  相似文献   

2.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方法 对2882例无2型糖尿病(T2DM)史的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1997年和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IFG诊断标准下调后,单纯IFG者增加367例,IFG者由424例增加到1032例,其中包含的糖耐量受损(IGT)者由243例增加到484例;709例IGT者,包括在IFG者中的比例由34%上升到68%。(2)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相比,新增单纯IFG人群体质指数、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升高(均P<0.01),超重(52.6 vs 39.7%,χ^2=6.79,P〈0.01)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32.2% vs 24.9%,;χ^2=3.98,P〈0.05)明显增高。(3)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7.8≤2hPG<11.1mmol/L)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结论 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IGT检出率明显增加;新增单纯IFG人群已经出现糖、脂代谢异常;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98名IGR患者,根据饮酒量、饮酒时间,将其分为大量饮酒组、少量饮酒组、未饮酒组,结果大量饮酒组28名,19名变成了糖尿病,无一例好转为正常糖耐量者;而少量饮酒组的30名患者4名成为糖尿病,8名转为正常糖耐量者;未饮酒组的40名6名发展成糖尿病和7名转为正常糖耐量者。大量饮酒组的血糖明显升高,P〈0.05;少量饮酒者血糖升高不明显,且低于未饮酒者,但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不宜大量饮酒,在严密观察下可少量饮酒。  相似文献   

4.
1869名18岁以上上海都市人口的筛查研究显示,与以FPG〉6.1mmol/L诊断IFG的旧标准比较,以FPG〉5.6mmol/L诊断IFG的新标准所诊断的NGT百分率降低(70.4%比77.2%),IFG增高(9.6%比2.8%),IGT降低(8.8%比10.9%),IFG合并IGT增高(4.6%比2.4%)。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治疗糖调节受损的效果。方法将94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47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同时药物组进行口服那格列奈治疗,每次120mg,3次/d。受试者每2周复查空腹血糖(FPG)、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2hPG),每半年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随访18个月结束时,药物组有1例失访,对照组有4例失访。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结论给予糖调节受损药物干预对预防糖尿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和分析糖调节受损(IGR)患者临床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特点,探讨IGR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经空腹血糖(FPG)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的202例IGR患者、200例糖耐量正常(NGT)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IGR患者组心电图异常者53例(26.24%),其中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左室肥厚劳损、期前收缩、心房纤颤、束支阻滞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0.40%、6.43%、4.46%、2.97%、1.98%;明显高于NGT组心电图异常者18例(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R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社区糖调节受损人群年龄分布、体质指数、血压和血脂特点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通过整群多级随机抽样对社区年龄≥45岁常住居民现况调查,筛选高危人群进行0GTT试验及血压、体质指数、血脂测定。结果在45岁及以上社区人群中IFG、IGT和IFG+IGT的患病率分别为1.07%、8.15%、1.66%,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的危险因素明显大于正常血糖人群。结论早期发现IGR人群,进行积极的防治,可有效控制、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将106例糖调节受损(IG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饮食+运动组及综合干预组,分别于干预前后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一年后糖尿病(DM)的发病率,糖调节受损(IGR)转化为正常的发生率.结果显示综合干预组DM发病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IGT转化为正常糖耐量的发生率为60.5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综合干预后FPG、2hPG、BMI、TC、TG、LDL-C、UAE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较对照组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IGR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糖调节受损人群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分析糖调节受损(IGR)人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将1994年全国糖尿病协作组调查资料库中≥25岁12085例经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中国成年人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低减(IGT)组、IFG和IGT并存(IFG/IGT)组。比较各组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临床特点。结果在IFG组、IFG/IGT组,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在IGT组,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GT组和IFG/IGT组分布频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IGT组高峰在>65岁段,IFG/IGT组高峰在55~65岁段。IFG组在各年龄段分布频率接近,随年龄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在25~34岁段比例高于IGT组。IFG、IGT、NGT组间比较,多项临床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IFG/IGT组与其他组比较变化趋势更为明显。结论IFG和IGT人群在性别和年龄上发病特点不同。IGT具有比IFG更强的致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当IFG和IGT并存时,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调节受损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2-3月在兰州大学附属白银医院在岗职工中开展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lc普查,测定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及HbAlc,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血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HbAlc.研究资料纳入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且服糖后2 h血糖<11.1mmol/L者,无糖尿病、血红蛋白病、肝、肾疾患等.进入结果分析的对象共726例,男197例,女529例,平均年龄(39±10)岁.其中正常糖耐量636例(87.6%),糖调节受损90例(12.4%),糖调节受损诊断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双变量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糖调节受损占HbAlc≤5.7%人群的2.3%,占HbAlc≥5.8%的人群中89.3%.HbAlc≥5.8%时预测OGTT诊断的糖调节受损状态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9%、0.89和0.98;(2)OGTT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及糖调节受损状态的患病率,在HbAlc为5.8%组与5.7%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77、22.219和27.780,P<0.01或P<0.001);(3)HbAlc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957、0.928和0.936,均P<0.01).结论 (1)HbAlc预测糖调节受损与OGTT具有一致性,与OGTT诊断的糖调节受损状态相关的HbAlc最佳临界值为5.8%;(2)HbAlc与OGTT诊断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糖调节受损状态的血糖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且HbAlc为5.8%与其相关性极其密切.建议当HbAlc≥5.8%时均应行OGTY检查,以明确有无糖调节受损.  相似文献   

11.

Aims

To assess cumulative glycemia, microvas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for diabetes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Methods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comprising systemic characteristics in 6487 participants and ocular characteristics in 970 participants.

Results

Lens fluorescence, a quantitative index of life-long cumulative glycemia, was increased by 7.5% (CI95 0.37-15.1%)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by 13.0% (CI95 5.5-21%) in subjects with combine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FG + IGT), and by 11.8% (CI95 6.8-17.1%) in subjects with screen-detected diabetes compared to normoglycemic subjects, adjusted for age, sex, and smoking. The prevalences of microalbuminuria and retinopath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ubjects with screen-detected diabetes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sex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he prevalences of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for diabetes were elevated in all categories of ab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compared to normoglycemic subjects.

Conclusions

Life-long cumulative glycemia, microangiopathy,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for diabete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subjects with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most prominently in subjects with IFG + IGT and in subjects with screen-detected diabet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the first objective evidence that cumulative glycemic load is increased at the earliest stage of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2.
2033例青岛人群整群抽样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是28%,而按6.1mmol/L切点则为11%。相应的糖耐量受损患病率也由29%升到52%。但新切点相应的心血管危险程度则下降。  相似文献   

13.
糖调节受损人群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 方法 (1)从青岛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选取正常糖耐量(NGT)者447例;IGR 277例,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142例;糖耐量受损(IGT)93例;IFG IGT42例。(2)测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及血脂,空腹与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3)评价IR及基础与糖负荷后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 结果 IGR人群的年龄、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均明显高于NGT人群。而IGT组的年龄、甘油三酯高于IFG组。校正年龄、性别及BMI等因素后,IGR人群HOMA-IR增高(P<0.05), IFG、IGT及IFG IGT组间无差异;IFG与IFG IGT组的HOMA-β明显低于NGT和IGT组(P<0.01); IGT组△I30/△G30 低于NGT(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HOMA IR及HOMA β与IFG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年龄、BMI、△I30/△G30则与IGT的发生相关(P<0.05)。 结论 IGR人群存在IR,同时IFG基础状态下胰岛β细胞功能轻度受损,而IGT人群的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减弱。  相似文献   

14.
上海浦东20岁以上人口75gOGTT筛查研究发现,IFG,IGT,IFG合并IGT的患病率,应用FPG〉6.1mmol/L诊断IFG的旧标准时分别为2.60%,3.24%,0.75%;应用FPG〉5.6mmol/L诊断IFG的新标准时分别为6.25%,2.56%,1.4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脂联素在不同糖调节受损者冠脉病变发生及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者210例,分为正常血糖组(NGT) 42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IFG) 36例,糖耐量受损组(IGT)92例(其中IGT1组44例2 h 血糖<10 mmol/L;IGT2组48例2h血糖≥10mmol/L),IFG+IGT组40例.检测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胰岛素、脂联素、C反应蛋白,并进行Gensini评分.结果 IGT、IFG+IGT组冠心病患病率及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IFG及NGT(P<0.05);脂联素在IGT、IFG+IGT两组中显著低于IFG、NGT组(P<0.05),C反应蛋白在IGT、IFG+IGT两组显著升高(P<0.05);IGT2组较IGT1组Gensini显著升高、脂联素显著下降(P<0.05);Gensini与脂联素负相关,与C反应蛋白、HOMA-IR正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和HOMA-IR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低脂联素血症可更敏感地预测IGR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尤其在IGT组中,如餐后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心血管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肥胖的糖调节受损(IGR)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方法共有129例受试者[非肥胖正常对照38名,IGR包括单独糖耐量受损(IGT)64例,单独空腹血糖受损(IFG)8例,IFG+IGT 19例]接受了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改良的减少样本数(n =12)的Bergman微小模型技术结合频繁采血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GTT)。胰岛素抵抗由FSIGTT中胰岛素敏感性指数(S1)加以评估,而FSIGTT中对葡萄糖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g)则用以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处理指数(DI=AIRg×S1)用于评价AIRg是否代偿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IGR患者之S1明显降低(均P<0.01),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IRg在正常组和IG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大于IFG和IFG+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JP<0.01)。IFG +IGT组的AIRg值显著低于IGT组(P<0.01);(3)与正常组相比,DI指数在3组IGR显著降低(P< 0.01),但在IG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S1与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血清尿酸呈显著负相关(校正r2 =0.568,P<0.01);而AIRg与2h胰岛素显著正相关,与空腹血糖、2h血糖和年龄负相关(校正r2=0.402, P<0.01)。结论上海地区肥胖的初诊IGR患者(包括单独IGT、单独IFG和IFG+IGT患者)存在着程度近似的胰岛素抵抗;急性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在校正胰岛素抵抗影响因素后IGT患者尚属正常,在IFG和IFG+IGT患者已明显降低,且3组的β细胞代偿功能均为一致性失代偿。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调节受损(IGR)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但是CIMT在IGR人群中的研究结果很不一致.目前认为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方法欠一致,以及人群和种族差异.绝大部分研究显示CIMT在糖耐量减低阶段已经升高.明确IGR与CIMT的相关性对于早期预防和干预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现就CIMT的测定及其与IGR的相关性以及目前干预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