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司匹林是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与性价比极佳的抗血小板药物,各国指南一致地推荐为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的一线用药.本文就阿司匹林的药理特性、作用机制、应用剂量以及安全性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急性期治疗中有明确的疗效,阿司匹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用药,是目前唯一被各指南推荐用于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临床获益机制除抑制血小板聚集外,还与其抗感染、抗氧化和改善血管壁内皮细胞功能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机制有关。基于阿司匹林的上述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因而探讨对其的预防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和对其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黄金凤 《工企医刊》2013,26(3):267-268
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亦为环氧化酶抑制剂。作为环氧化酶的抑制剂,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血管疾病中,血小板的聚集又是动脉血栓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梁雪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663-1664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类(NSAIDs)。早先主要用于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后发现它有抗血小板聚集和释放的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就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注意事项等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有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因素的孕妇286例,选择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自妊娠12周始直至分娩结束,分别口服安慰剂和阿司匹林,定期产检,随访至产后16周.对比两组的母儿结局的差异性.结果 本次妊娠两组情...  相似文献   

8.
《家庭医生》2010,(15):51-51
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头号杀手,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 要逆转心脑血管疾病上升的趋势,关键在于一级预防,“控制如吸烟、运动少、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等高危因素”,世界心脏病学大会期间,世界心脏联盟前任主席shahryar A.sheikh表示。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就阿司匹林的药理特性、作用机制、应用剂量、服药时间及其安全性进行详细的介绍,旨在提倡更广泛更适宜地应用阿司匹林,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除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以外,还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的血栓形成。由于治疗疾病及治疗目的不同,其用量也不尽相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阿司匹林 (aspirin ASP)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已被肯定 ,但其致胃黏膜损伤的不良反应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 ASP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胃黏膜损伤的程度。选择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86例 ,其中男 5 7例 ,女 2 9例 ,年龄 4 1~ 78岁。入选标准同文献〔1〕,发病前 2月内无上腹不适、烧心、反酸等症状 ,2周内未使用过影响血小板活性药物 ,并经胃镜检查除外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慢性活动性胃炎等疾患。随机分为ASP (负荷量 /维持量 ,mg) 15 0 / 5 0 (2 2例 )、30 0 / 10 0 (2 1例 )、4 5…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长期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观察其危险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100mg,观察周期为3年,比较两组危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危险事件发生2例,发生率3.3%,对照组发生14例,发生率23.3%,二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及Hp在胃黏膜损伤中的相互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100例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大于3个月的患者平均分为Hp阳性组及Hp阴性组,分别就内镜评分及病理评分进行比较;阳性组在根除Hp后再次行内镜及病理评分。结果 Hp阳性组及阴性组内镜及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在根除Hp后其内镜及病理评分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及Hp在胃黏膜损伤中有协同作用,需要长期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需要首先根除Hp。  相似文献   

14.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发热疼痛和风湿性关节炎。该药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可用于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但基层医生由于对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不理解 ,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阿司匹林是如何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呢?已知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过程受前列腺素的调节 ,当血小板与胶原或凝血酶原等接触后 ,血小板膜磷酯酶A2 被激活 ,分解膜磷酯 ,产生花生四烯酸 ,后者在前列腺素酶的作用下生成不稳定的环内过氧化物 ,环内过氧化物在血栓素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素A2,血栓素A2 具有强大…  相似文献   

15.
贺耀宗 《家庭医学》2004,(11):29-29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抗凝和对症治疗。抗血小板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在抗血小板药物中,阿司匹林以治疗机理明确、效果突出、适应范围广、副作用较小、药源丰富、价格低廉,位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冠心病还是脑血管病,其基本病变都是动脉硬化。阿司匹林在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同时,还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从而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菊英  李华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191-3192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产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使孕产妇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上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等问题仍有争议。本文对242例有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分组,将阿司匹林治疗组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有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2〕、孕周>20周的孕妇242例及其新生儿247例(其中双胎6例,对照组新生儿死亡1例)。初产妇175例,经产妇67例。年龄17~42岁,平均(27.12±3.60)岁。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替普瑞酮对阿司匹林导致的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为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胃黏膜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阿司匹林组(A组)和替普瑞酮+阿司匹林组(B组),每组42例.记录用药3、6个月及1年时消化道症状、不良反应以及粪隐血试验和胃镜检查评分情况.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组和B组用药3、6个月及1年时消化道症状发生率[4.76% (2/42)、9.52%(4/42)、21.43%(9/42),0、2.38%(1/42)、11.90%(5/42)]、粪隐血试验评分[(0.052±0.006)、(0.183±0.014)、(0.315±0.028)分,(0.006±0.001)、(0.037±0.008)、(0.206±0.013)分]和胃镜检查评分[(0.072±0.011)、(0.283±0.018)、(0.453±0.034)分,(0.008±0.003)、(0.046±0.010)、(0.243±0.016)分]均相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B组用药3、6个月及1年时消化道症状发生率、粪隐血试验评分和胃镜检查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两组患者在用药3、6个月及1年时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普瑞酮可以有效防治阿司匹林导致的胃黏膜损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胡春华  尹维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802-5804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压以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6月-2017年6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所收治的HDCP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每日睡前给予50mg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每日睡前给予50mg淀粉安慰剂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凝血、血液流变学以及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明显下降,收缩压明显下降,舒张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方面,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二聚体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观察组高切血黏度、低切血黏度、血液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值)及左室缩短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E/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降低HDCP患者血压,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并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9月-2013年6月所有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选取1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其中对照组做常规治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1年后对两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加用阿司匹林后,因冠心病死亡和心肌梗死的患者较对照组分别减少13.9%和14.3%。结论: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良好的效果,临床上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时,可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