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前,血栓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的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溶栓治疗等陆续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肝素类药物抗凝治疗作为一种新疗法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1998年6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63例肺栓塞(PE)患者,其中45例进行了天普洛欣(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黎明江  江洪  张庆华  王晓红 《重庆医学》2002,31(12):1272-1273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已是目前治疗有适应症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成熟导管技术 ,但对具有良好瓣膜条件而又并存左房血栓的患者 ,该方法却受到限制[1] 。本文报道我院 2 8例这类患者小剂量华法令抗凝溶栓治疗的满意疗效 ,并结合文献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对象  2 8例病人均为我院 1995年 3月~ 1999年 10月间住院接受BPMV患者 ,其中男 17例 ,女 11例 ,年龄 31~ 4 6岁。临床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心电图显示均为心房纤颤患者。心功能Ⅱ~Ⅲ级。食管心脏B超证实均存在左心房血栓形成。体检及瓣膜B超评分等客观检查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低分子肝素与华法令抗凝治疗肺栓塞的效果对比.方法:病例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77例肺栓塞患者 ,将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华法令组.华法令组应用华法令进行干预 ,低分子肝素组则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评价两组的凝血指标和用药安全性.结果:经治疗 ,两组患者在凝血指标上相近 ,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P>0.05 ).在用药安全性上 ,低分子肝素组(2.63% )跟华法令组(12.82% )相比有明显优势 ,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华法令与低分子肝素对肺栓塞患者均有效果 ,但相对于华法令来说 ,低分子肝素用药安全性更高 ,患者更耐受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袁静 《中外医疗》2012,31(30):66-67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抗凝药物选择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6月在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启东市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透析,基本情况稳定,接受透析至少6个月的73例患者的抗凝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73例患者中,使用肝素的占80.8%,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占19.2%,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家庭月收入为1 000~3 000元和>3 000元,其中公费患者多于自费患者。结论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经济条件制约着患者对抗凝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近年来,已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机制是不稳定斑块即易损斑块的破裂,由易损斑块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激活血凝系统形成血栓。ACS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其包括了不稳定心绞痛、Q波心肌梗塞、非Q波心肌梗塞及心脏缺血性猝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国产尿激酶溶栓和皮下注射国产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82例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11例,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组73例,低分子肝素钙组98例.结果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14 d基本治愈,有效率比较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14 d基本治愈率、有效率相近.结论 早期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抗凝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文军 《医学综述》2000,6(3):129-130
<正>急性脑梗死是内科中急危重症之一,治疗的是否及时、合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目前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其药物作用途径包括溶栓以促使闭塞血管再通,抗凝以防止梗死灶扩大及再梗塞发生;脱水以减轻或清除脑水肿;钙离子拮抗剂及能量营养剂以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活血化淤中药以改善微循环等。但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最为有效,最有前途的治疗却是溶栓抗凝措施。现主要针对这一治疗的现状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11.
华法林、普通肝素(UH)和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可用于治疗静脉血栓栓塞(VTE)、预防心房纤颤及瓣膜置换引起的全身性栓塞以及中风和再发性心肌梗死等。LMWH的出现改变了门诊病人抗凝治疗的流程,急性VTE患者不再需要住院进行抗凝治疗,需要暂停华法林而进行有创操作的病人也无须住院进行过渡性抗凝治疗。本文将着重介绍门诊病人的抗凝治疗,特别是华法林和LMWH治疗方案的实施。其中的许多建议来自于第七届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会议关于抗栓和溶栓治疗的循证指南。  相似文献   

12.
重组水蛭素Ⅲ的抗凝与抗血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了自行研制的重组水蛭素Ⅲ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表达产物的抗凝与抗血栓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和大鼠体外A V循环模型进行水蛭素Ⅲ (HV3)的抗凝及抗血栓作用研究。结果 给予重组水蛭素 2 5 ,5 0 μg/kg两剂量的大鼠下腔静脉血栓重量分别为 2 1.30± 7.35mg和 10 .4 0± 16 .2 0mg ,生理盐水对照组为 5 9.5 0± 4 .95mg ;重组水蛭素 5 0、2 5 μg/kg的血栓湿重为 15 .3± 3.6mg和 2 1.5± 5 .3mg ,生理盐水对照组为 4 8.6± 4 .9mg。结论 重组水蛭素Ⅲ可显著减少静脉血栓重量 ,能显著地降低体外循环的血栓湿重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很显著的差异 ,结合体外抗凝实验等结果表明 ,重组水蛭素Ⅲ具有很强的体外和体内抗凝抗栓作用 ,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肺动脉栓塞抗凝与溶栓前后时症状,血气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描的变化。方法 选用2000年1月~2006年7月年我院就诊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s例。既往均无心肺疾患。随机分为两组,15例进行了溶栓治疗,20例低分子肝素抗凝。溶栓和抗凝前后将其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结果症状,血气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溶栓后肺通气/灌注扫描的。比低分子肝素抗凝后改善明显P〈0.05。结论 溶栓比单纯抗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潘欣  陈晖  倪幼方 《上海医学》2003,26(4):294-294
患者男 ,63岁。有糖尿病史 2 0余年 ,高血压、心房颤动史 1年。 2 0 0 1年 9月出现劳累后胸痛 ,呈压榨样并进行性加重 ,10月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 ,术中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单支病变 ,近端 10 0 %闭塞 ,球囊扩张狭窄闭塞处 ,置入coroflex支架 ( 3 .0mm× 2 8mm) 1枚。患者症状缓解 ,造影示狭窄消失 ,血流TIMIⅢ级。出院后口服阿司匹林 10 0mg/d ,每日 1次 ;噻氯匹啶 0 .5 g/d ,分 2次口服。 1周后患者胸痛加剧并伴气急 ,但未就诊 ,1个月后来我院。体格检查 :体形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者98例,坡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40-60mg,12h1次,连续3d。接续口服华法令,每日1次,每剂3mg,首剂加倍。5-7d初点评实,第14天和第30天分别进行中点和末点评实。结果:初点评定心绞痛消失者88例,EKG供血改善者81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原性卒死1例,轻微出血5例。肌肉注射维生素K1者13例。中点评定90例,心绞痛消失者85例,EKG供血改善者80例,轻微出血者2例,肌肉注射维生素K1者4例。末点评实52例,心绞痛消失者50例,EKG供血改善者44例。全程无严重出血和脑梗死并发症。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与口服华法令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较好;长期服用华法令抗凝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果为 《中级医刊》1993,28(12):18-19
  相似文献   

17.
肺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凝治疗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基本治疗方法。主要药物有肝素和华法令。抗血小板药物的抗凝作用不能满足PTE或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抗凝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由于易并发致命性肺栓塞及远期肺功能不全,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尿激酶管内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方面的应用方法.方法:在为本透析中心收治的24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其深部静脉导管留置部位为:颈内静脉19例,股静脉5例,其导管留置时间为3天至4年1个月,其导管堵塞时间为4~72小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将其随机分为1组和2组,分别采取尿激酶管内溶栓和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法为其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在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中心静脉置管的再堵率明显下降.与单纯进行尿激酶管内溶栓相比,采取尿激酶管内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方法能更明显地降低再通中心静脉置管的再堵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血栓形成机制认识的深化,以及基因工程、蛋白工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针对血栓形成不同环节或关键蛋白酶活性部位的新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以及血栓溶解药物正在不断被研制,并应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临床前期试验,显示出看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就国际上目前对新一代抗凝药及溶栓药的研究动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