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沙必利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转运时间的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了解另人结肠转运时间的正常值,并探讨西沙必利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结肠转运时间(CTT)的作用。方法 通过连续3d各服一粒含不透X线标志物的胶囊后于第4、第7天拍摄腹部平片的简化方法,测定25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全结肠节段结肠转运时间。对全结肠转运时间延长的便秘患者,给予西沙必利1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疗程4周。在最后1周复查CTT,比较服药前后CTT的变化。结果 全结肠转  相似文献   

2.
尽管40多年来海群生已广泛用于丝虫病治疗,但在临床上有关其用法、作用方式、效果等一些基本和关键性的问题仍未阐明。在海群生杀微丝蚴和成虫的临床研究中,曾观察到受损的淋巴管和淋巴结功能改善。本研究的目的是用淋巴闪烁扫描图观察海群生对丝虫病患者淋巴系统早期损害的逆转(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功能性便秘(FC)患者结肠通过时间(CTT)的特点,探讨CTT对进一步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以不透X线标志物分别对53例老年FC患者和3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进行全结肠通过时间(TCTT)及结肠各段通过时间的测定,并计算结肠运输指数(TI),比较二组间各参数的差异以及各组中结肠各段通过时间的差异。结果老年FC组与老年对照组相比较,TCTT、结肠各段通过时间均有延长,但仅TCTT、乙状结肠直肠通过时间(SRTT)的差异有显著性;53例老年FC患者72 h TI为0.66±0.20,其中有45例(84.9%)72 h TI>0.5,提示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结论老年FC患者TCTT延长,但以SRTT延长为主;对老年FC患者进行TCTT和结肠各段通过时间的测定并分析其特点,对老年FC患者的诊断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旨在通过长时间、动态地测定健康人餐后的结肠动力,分析比较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试验餐引起结肠动力反应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病人和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9例健康志愿者(男10例,女9例),均否认有胃肠道症状史、乳糖不耐受及腹部手术史。受试者在7:00am经灌肠准备后,7:30am在结肠镜帮助下将一根带有6个微感应器的测压导管置于结肠,透视下确定各感应器分别距肛门7、14、25、35、45、60cm处,且导管顶端位于横结肠中间。其后约10小时和27小时,所有受试者均按随机顺序分别进食容量相似的高脂肪餐和高碳水化合物试验餐。测压数据储存在便携式记录仪中,测压过程中患者可自由活动。高脂肪餐含4.43MJ的热量,其中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占60%、20%、20%。高碳水化合物餐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返流(GER)的临床征象常与放射学及其它诊断试验结果不相一致,许多GER患者肉眼观察食管粘膜正常,却存在食管炎的组织学证据;另一方面,不少具备返流性食管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可能缺乏明确的病理改变.作者对101例症状酷似胃食管返流(GER)的患者作了放射性核素闪烁扫描和食管镜及活组织检查,旨在阐明扫描、内镜及新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101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53例;年龄22~88岁,平均56.9岁.全部作了食管、胃、十二指肠内镜检查,并于食管远端多处夹取活组织标本(>3块).食管炎内镜所见分4级:Ⅰ°,红斑及粘膜水肿;Ⅱ°,粘膜脆,触之易出血;Ⅲ°,孤立性溃疡;Ⅳ°,融合性溃疡伴或不伴狭窄.病理诊断标准如下:粘膜下乳头向腔表面扩展,至少达2/3;基底细胞层增生;乳头、上皮、固有层内多形核粒细胞浸润.所有患者作了闪烁扫描,在摄入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应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技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06/2015-04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作为实验组A.选取经ECT核素标记检测提示胃排空延迟者72例为实验组B.选取同时期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72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A进行SPECT胃排空检测.实验组B采取口服西沙比利治疗.观察实验组A和对照组T1/2时间、最大残留率(maximum rate of residual,EAOM)、全胃及各分区面积,观察实验组B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A的T1/2在近端胃、远端胃方面,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 EAOM在近端胃、远端胃、中间横带(midgastric transverse band,MTB)区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在近端胃、远端胃、MTB区、全胃的面积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采取西沙比利治疗.72例患者近胃端T1/2从69.24 min±9.33 min下降至48.55 min±8.64min,患者残留率从42.88%下降至29.99%,治疗后效果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服药前MTB宽度为3.33 cm±0.09 cm,服药后MTB宽度为2.68 cm±0.09 cm,治疗后MTB宽度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CT技术能够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的影响因素,患者经西沙比利治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大约60%具有慢性或复发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依据。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有关,如动力性功能障碍、胃排空异常等。该研究目的为评价胃容积和胃排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食量及餐后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脾润肠法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结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运脾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P物质(SP)水平、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STC患者90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秘通治疗)60例,对照组(莫沙必利治疗)30例,并设正常对照(正常)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清NO和血浆SP水平,并与正常组测得值对比.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结肠通过时间(GITT).[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P<0.05).治疗前,2组血浆SP水平比正常组显著降低,血清NO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增高;治疗后2组NO及SP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NO及SP与正常组比较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NO及SP与正常组比较P<0.05.结果表明秘通、莫沙必利均可明显降低血清NO及升高血浆SP水平,而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GITT示48 h后停留在右半结肠或横结肠的标志物超过80%,用药后标志物显著减少并接近正常,但治疗组减少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运脾润肠法治疗STC患者疗效显著,能缩短GITT、调节血清NO和血浆SP水平,推动肠道蠕动,促进肠道排空,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abnormality of colon and anorectum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 Methods Forty-two elderly patients with CFC and twenty elderly healthy controls were selected. Total and segmental colonic transit time(CTT) were assessed radiographically by using oral radiopaque markers. Eight-lead water perfusion pressur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balloon were used to test the pressure and the perception threshold values of anus and rectum. Results (1) Total colonic transit time (TCTT) and sigmoid-rectum transit time (SRTT) were (49.0±16.4) h and (20.1±13.5) h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FC,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25.2±7.7) h and (7.8±4.1) h, t=6.16 and 3.97,both P<0.05]. (2) The pressure of anal canal during defecation was (39.6±15.7) mmH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FC and (17.6±9.3) mm Hg in controls (t=5.79, P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存在胃排空延迟和胃运动节律紊乱,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本文就此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FD患者胃肠动力和胃电图(EGG)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存在胃排空延迟和胃运动节律紊乱,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本文就此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FD患者胃肠动力和胃电图(EGG)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门诊,以罗马Ⅱ标准随机选择FD患者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39±12·5)岁。同时选择无消化不良症状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18~65岁)、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1·2方法所有入选患者以抑郁自测量表(SDS)、焦虑自测量表(SAS)进行评分,SDS大于40分为抑郁,SAS大于50分…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近端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机械性胃扩张近端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等容机械性胃扩张.观察近端胃动力参数:最小牵张压(MDP),初始容积和压力,最大耐受容积、压力和顺应性(容积和压力的比值).结果:两组最小牵张压无显著性差异(5.28±2.62mmHg vs 4.98±1.87mmHg,P>0.05),针灸组的初始压力和容积(8.06±2.95mmHg vs 5.40±2.41mmHg,560.9±119.5mL vs 352.0±139.3mL),最大耐受压力和容积(13.25±2.23mmHg vs 9.82±1.9mmHg,810.7±119.62mL vs 504.1±159.6mL),顺应性(61.2±18.6mL/mmHg vs 51.4±17.8mL/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可以显著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近端胃动力,降低内脏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和肛管直肠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和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及其对便秘分型、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我院42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CFC)及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测定结肠通过时间(CTT),同时应用8通道水灌注式下消化道压力检测系统进行直肠、肛管动力学测定.结果 (1)老年CFC组全结肠通过时间及乙状结肠通过时间分别为(49.0±16.4)h和(20.1±13.5)h,较对照组(25.2±7.7)h和(7.8±4.1)h明显延长(t=6.16和t=3.97,均P<0.05);(2)老年CFC患者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为(39.6±15.7)mmHg,对照组为(17.6±9.3)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P<0.05),老年CFC组13例患者模拟排便时出现肛管压力反常升高;老年CFC组直肠初始感觉阈和最大耐受容量分别为(49.2±10.5)ml和(175.2±52.6)ml,高于对照组的(33.6±8.5)ml和(123.4±39.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9和t=3.91,均P<0.05);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松弛率两组分别为59.5%和85.0%(x2=4.03,P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障碍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核素法检测症状严重程度不同的FD患者的固体食物排空及餐后胃内食物分布情况,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 症状轻微和症状严重的F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胃排空时间的延长,但两组FD患者胃排空时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症状轻微的FD患者与对照...  相似文献   

16.
自主神经系统在胃肠动力调节中起重要作 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常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外源性神经系统紊乱可影响所有级别的神经通道,包括副交感和交感神经系统。FD患者或有急性精神应激者有迷走神经张力的减低,外源性迷走神经传入的增强可能会改善这种状态。此研究旨在观察精神应激和西沙必利的相互作用对F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迷走和交感神经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特别是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儿童期即可发生重度动脉粥样硬化,很少能活到20岁.最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脂质研究所发表的资料,其结论为: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可使冠心病的易患性下降.临床医师只有充分了解脂质转运的生理和生化,才能理解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所起的作用.本文概述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代谢.  相似文献   

18.
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阻抗式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组)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组)临床症状和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57例FD患者行症状分型和评分、检测餐后胃电和胃阻抗,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治疗2周和4周后,再次评分并复查胃动力。结果治疗2周后,PDS组和EPS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4周后除PDS组上腹烧灼感和EPS组早饱感、上腹痛外余症状均进一步改善(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及4周PDS组和EPS组的胃电中频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S组治疗2周后胃阻抗中频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提高,4周后进一步提高(P0.05);治疗4周后,EPS组胃阻抗中频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P0.05)。结论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FD患者的临床症状、胃电和胃阻抗显著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后2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胃动力检测系统检测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门诊30例FD患者餐后胃动力,同步提取胃阻抗信号和胃电信号,并对FD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多潘立酮10 mg每日3次治疗1周后,复查餐后胃动力并再次症状评分.结果 经多潘立酮治疗后FD患者腹胀、腹痛、早饱、嗳气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组症状改善较明显(P<0.05).胃电主功率百分比治疗后[(58.03±8.05)%]较治疗前[(52.07±7.01)%]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PDS组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组主功率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DS组主功率百分比[(46.50±4.08)%]显著高于EPS组[(41.99±3.10)%](P<0.01);PDS和EPS两组各频段功率百分比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可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异常的胃电活动,阻抗胃动力紊乱并未完全恢复正常;经多潘立酮治疗后PDS组较EPS组阻抗胃动力紊乱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自George采用双取样法以来,胃排空液体的测定仅需插一次胃管。用γ照相机作胃体外扫描既可免除插胃管,又可研究液态和固态混合餐的排空,但所用的仪器昂贵。闪烁检查法的效果相似,费用较低。本文就双取样法和闪烁检查法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测定对象包括14例正常人和15例已行迷走神经切除加引流术一年以上的患者。取牛乳、乳糖和水制成的乳剂500ml作为试验餐。在双取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