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昆  邵月娟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492-1494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eurolytic celiac plexus block,NCPB)是缓解胰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所致上腹部及背部疼痛的有效方法。腹腔神经丛松解术是治疗上腹部癌痛的常规和有效方法,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减少了镇痛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临床常用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方法学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鞘内连续注射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癌性骨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76例CIBP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镇痛药输注港皮下植入术,并随机分入吗啡组(A组38例,鞘内泵入吗啡)和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组(B组38例,鞘内泵入吗啡和地塞米松)。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开始后第1、3、7天评定11点数字评分量表(1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NRS-11)评分、每日爆发痛次数、生活质量和SF-36量表评分。治疗开始后第7天测定血浆内啡肽和胃动素以及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结果:B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治疗开始后第1、3、7天的每日爆发痛次数均明显少于A组(P<0.05);2组治疗后的NRS-11评分均<2分,但2组之间NRS-11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开始后第3和7天的SF-36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均较A组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开始后第7天,2组的血浆内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血浆胃动素水平高于A组(P<0.05);B组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低于A组(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地塞米松与鞘内泵入吗啡相比,可减少CIBP的爆发痛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减轻吗啡耐受,增强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腹腔神经丛毁损术(NCPB)常用于治疗上腹部癌症患者的疼痛,其原理是对腹腔神经丛注射神经破坏药以破坏神经,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由于腹腔神经丛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如何精准地注射神经破坏药以提高毁损的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NCPB的治疗方式及疗效不断提高。本文旨在探讨影像引导下NCPB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痛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汪庆玎  刘亚东  杜娟 《癌症进展》2019,17(2):198-200,206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膈脚内侧入路组(n=19)和膈脚外侧入路组(n=21),比较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前列腺素E2(PGE2)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第15天、第30天,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且膈脚外侧入路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膈脚内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PGE2和CG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第15天、第30天,两组患者的PGE2、CGRP水平均较本组术前降低,且膈脚外侧入路组患者的PGE2和CGRP水平均低于膈脚内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脚外侧入路组和膈脚内侧入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和2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脚外侧入路和膈脚内侧入路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均可有效控制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疼痛,其中膈脚外侧入路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前口服普瑞巴林对患者血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术前lh给予普瑞巴林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维生素C口服.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P和β-EP水平、术后活动疼痛情况及镇痛药物用量.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S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β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其中观察组上升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镇痛药物吗啡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前口服普瑞巴林可有效改善血浆SP和β-EP水平,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活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毁损术对癌因性上腹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根据止痛方法的不同将89例癌因性上腹痛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毁损术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止痛有效率、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痛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9%(4/45),与对照组患者的4.76%(2/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毁损术对癌因性上腹痛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使用神经妥乐平+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VAS评分>4分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86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每组均43例.对照组予以安慰剂+羟考酮控释片的治疗方案,试验组则实施神经妥平乐+羟考酮控释片的治疗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SAS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治疗7d及14 d后爆发痛发作情况及羟考酮控释片服用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为(0.96±1.08)分、SAS评分为(36.69 ±8.4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1.29)分、(48.56±1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整体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9%),组间对比有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14 d时,试验组爆发痛发作次数为(1.72±0.95)次/d、羟考酮控释片日均服用量为(80.76±20.79) mg/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21±1.24)次/d、(101.99±23.56)mg/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妥乐平联合羟考酮控释片联合治疗,可缓解肿瘤患者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射频毁损治疗的生存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射频毁损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73例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分别给予射频毁损治疗和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结果 射频治疗组与化疗组比较 ,疼痛缓解程度、KPS评分及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体重也有明显变化 ,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射频毁损治疗技术具有微创、疗程短、安全可靠、近期效果较好的优点 ,可明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晓赤  廖荣鑫 《癌症进展》2006,4(3):262-265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本组收集两家医院肿瘤科126例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每位患者给予康莱特注射液100ml VDqd×20天,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KPS变化,体重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癌症疼痛缓解总有效率达76.99%(部分缓解60.32%,完全缓解16.67%),用药结束后疼痛缓解仍可维持2~6天;经康莱特治疗后91.27%(115126)的患者KPS评分提高,其中提高20以上达69.84%;未发现康莱特注射液对心、肝、肾功能方面的毒副作用。结论康莱特有明显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31例多发性骨转移伴重度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经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15天以上未达到中度以上缓解者,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观察联合治疗前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前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为(7.97±0.88)分,治疗后降至(3.58±1.96)分,与治疗前比t=14.654,P〈0.005,疼痛缓解率为74.2%,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疼痛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止痛治疗联合用药的优选。  相似文献   

11.
未能切除胰腺癌患者术中NCPB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宝  潘剑铭  陈腾  王为民  王强 《肿瘤》2003,23(1):60-61
目的 研究术中腹腔神经丛阻滞对无法切除胰腺癌患者的镇痛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1例患者经腹行直视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每人次注射无水酒精20-50ml,同时行胆肠转流或/和胃肠转流,部分患者行区域动脉化疗。结果 腹腔神经丛阻滞后6个月内或已死亡者中有32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4例明显减轻,5例无明显效果。38例术中出现血压下降,15例术后腹泻,结论 术中直视下经腹行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阻滞对缓解未能切除胰腺癌患者的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CIP)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内啡肽(β-EP)、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CIP 89例,对照组采用吗啡,观察组采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组镇痛疗效、血浆β-EP、脑脊液CGRP、脑脊液PGE2水平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每日爆发痛次数、NRS-1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脑脊液CGRP、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通过显著降低癌性疼痛患者CGRP、PGE2水平,从而显著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镇痛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对治疗胸腰椎转移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31例胸腰椎转移癌患者,共97个椎体.PVP治疗组16例,椎体50个;对照组传统治疗15例,椎体47个.疼痛缓解度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用生活自理能力评估(ADL).术中PVP组患者椎体注入骨水泥,在术后1天、3天、3个月、6个月利用VAS、ADL评估经PVP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PVP组术后1天VAS评分由最初的(7.35±1.67)下降到(2.61±1.07),术后3天、3个月、6个月患者VAS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对照组患者术后1天VAS评分由最初的(7.32±1.64)下降为(5.19±1.36),术后3天、3个月、6个月患者VAS评分也有所下降,但不如PVP组明显,2组VAS评分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治疗后生活质量ADL评分(15.28±2.69)明显高于治疗前ADL评分(9.56±1.79);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11.87±3.11)明显高于术前ADL评分(9.02±3.04),P均<0.05.组间比较PVP组生活质量A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水泥在病椎的充盈情况对患者的疼痛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治疗胸腰椎转移癌患者时,采用PVP形成术能较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生存者癌痛治疗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对入选患者给予三阶梯止痛治疗,应用数字评分疼痛分级法及EORTC QLQ-C30问卷调查表分别对止痛治疗前后患者进行疼痛测定及生活质量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使用三阶梯止痛治疗后,中度疼痛缓解率为95.3%,重度疼痛缓解率为85.3%,疼痛总缓解率为88.4%;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等。(2)按照三阶梯止痛疗法疼痛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好,中、重度癌痛患者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失眠、整体质量均明显改善(P〈0.01);中度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65.49±8.54,重度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得分33.38±10.6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阶梯止痛疗法能明显缓解癌性疼痛,有效地提高恶性肿瘤生存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化学性内脏神经去除对胰腺癌痛患者淋巴细胞T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B超介导腹腔神经节无水乙醇注射对 32例胰腺癌患者实施化学性内脏神经去除治疗 ,以缓解剧烈癌性疼痛。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3、7、1 5、30天检测外周血CD+ 3 、CD+ 4 、CD+ 8和 β 内啡呔 (β EP)水平 ,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 :32例胰腺癌痛患者镇痛治疗前CD+3 、CD+4 、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化学性内脏神经去除术治疗后 ,癌痛组患者CD+3 、CD+4 、CD+8水平和血浆 β EP含量明显上升 ,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第 7天 ,P <0 .0 5 ;P <0 0 1 ) ;血浆 β EP变化 (第 3天 ,P <0 .0 1 )早于T亚群 (第 7天 ,P <0 .0 5)。结论 :化学性内脏神经去除术能明显改善胰腺癌痛患者T亚群抑制状态 ,β EP可能参与这一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间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行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前入路组患者采用前入路法,后入路组患者采用后入路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表现、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状况。结果前入路法与后入路法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并发症表现,经适当治疗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前入路组患者临床短期(<1个月)显效率为70.1%,总有效率为96.3%,后入路组患者短期显效率为63.4%,总有效率为92.5%;前入路组长期(>3个月)显效率为50.3%,总有效率为90.1%,后入路组长期显效率为44.7%,总有效率为81.6%,前入路组患者临床短期与长期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前入路法CT导引下穿刺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疗效较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羟考酮控释片长期使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开放、自身对照研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进行随访评估及记录毒副反应,连续观察4周以上为有效病例。结果:研究共纳入153例癌痛患者,在应用羟考酮控释片期间,患者的疼痛得到显著缓解,疼痛程度评分由基线时的6.33±1.24,降低到第7天时的2.48±2.34,第14天时的2.04±1.00,第28天时的1.79±1.14,用药前后疼痛强度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总评分由基线时的13.12±2.53,升高到第7天时的15.98±2.22,第14天时的15.74±2.53,第28天时的15.83±2.45(P〈0.001)。毒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头晕、呕吐、嗜睡等。结论:羟考酮控释片长期使用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稳定,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毒副反应少,可作为长期使用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药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无对照研究,对537例均因无法口服、不能耐受或口服止痛药无效等改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的癌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每三天更换一次,并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直至患者达到满意的效果.连续观察8周为有效病例,标准观察期为2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疼痛强度,参考我国1990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试行草案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观察与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相关的不良事件,记录其表现及发生时间和缓解时间及缓解原因.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度至重度癌性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一般1~3日疼痛迅速得到缓解.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均值为6.43±1.44,第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16周、20周、24周后观察,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01),第1周疼痛程度评分下降为2.38±2.30,有效率达87.94%,总有效率为96.80%.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01),疗效稳定.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头晕、呕吐、嗜睡等,长期使用大部不良反应出现耐受.其它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头痛、排尿困难、皮肤搔痒等,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未发生国际和国内报道过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致死事件.未出现身体依赖性或精神依赖性病例.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稳定,能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大部不良反应出现耐受,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药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帕米膦酸二钠联合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30例多发性骨转移伴重度疼痛恶性肿瘤患者,均经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15天未达到中度以上缓解,给予帕米膦酸二钠45mg连续2天联合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观察两药联合治疗的临床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前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为8.10±1.13,治疗后降至3.10±1.27(P<0.01),总有效率为70.0%,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发热,经对症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肿瘤多发性骨转移疼痛疗效及耐受性好,患者易接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吉元松  张旭  张大政 《癌症进展》2016,14(11):1159-1161
目的 探讨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86例癌性骨痛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治疗,观察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疼痛、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GRP、PGE2及β-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性骨痛患者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降低CGRP、PGE2、β-EP水平,减轻患者中枢神经痛觉敏化,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