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顽固重症耳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 耳鸣的发病率及病因耳鸣是一种无外界声刺激时存在的扰人的听觉感受。它与听觉幻觉的区别在于后者常常听到有意义的声音 (如言语、音乐或警号等 )。可以为检查者听到的耳鸣通常称为客观性耳鸣 ,多由肌肉活动或血管结构、功能异常引起。大量的耳鸣不能为检查者听及 ,称为主观性耳鸣。人群中耳鸣发生率估计为 13%~ 18% [1,2 ] ,其中耳鸣严重导致求医的约占人群的 2 .4% [2 ] ,而 6 5岁以上人群中约 9%可有耳鸣主诉。听力障碍者耳鸣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拟接受电子耳蜗植入的患者人群中有耳鸣者约占 2 7% [3] ,而患感音神经性聋的儿童…  相似文献   

2.
耳鸣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 耳鸣的发病率与病因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 ,而周围环境并无相应的声源 ,是一种主观感觉。人群中耳鸣发生率估计有 13%~18% ,其中因耳鸣严重而求医的约占人群的 2 .4% ,而 6 5岁以上人群中约 9%可以有耳鸣主诉。听力障碍者耳鸣发生率更明显高于其他人群[1] 。外耳道、中耳疾患可伴随出现低音调耳鸣 ,通常因听力好转而消失。药物中毒、老年性、梅尼埃病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最常见有高音调或混和性耳鸣 ,且比较顽固 ,在治疗上很困难[2 ] 。其他引起耳鸣的疾病还有高血压、头部创伤、听神经瘤术后、维生素B12 缺乏、电击伤等。影响耳…  相似文献   

3.
<正>听力损失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一半的65~84岁人群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力损失会导致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如果改变这个风险因素,可以预防或延迟40%的痴呆症病例。据报告,耳鸣影响了约15%的普通人群,在老年人中,约80%的耳鸣患者伴有听力损失,而且52%的耳鸣患者伴有痴呆症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4.
耳鸣和耳鸣治疗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鸣是在没有外界刺激下的一种声音感觉,临床上将耳鸣分为主观性及客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通常由于外周血管异常引起,绝大部分耳鸣是主观性耳鸣,没有波动性和不被他人感知,约75%的耳鸣患者可主观适应耳鸣,但仍有25%的耳鸣患者症状严重甚至有自杀倾向.  相似文献   

5.
耳鸣心理声学特征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耳鸣的心理声学检测特征,为系统地开展耳鸣的心理声学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186例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检测结果,包括耳鸣主频、耳鸣响度、最小掩蔽强度、残余抑制时间,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耳鸣主频为纯音占62.90%(117耳).窄带噪声占17.20%(32耳),言语噪声占5.38%(10耳),白噪声与啭音均占3.23%(各6耳),脉冲啭音占1.07%(2耳),脉冲纯音占0.54%(1耳),无明确主频占6.45%(12耳);耳鸣响度≤5 dB SL占54.30%(101耳),6~10 dB SL占14.52%(27耳),11~15 dB SL占10.21%(19耳),16~20 dB SL占5.92%(11耳),21 dB SL以上占8.6%(16耳),而未匹配到响度者占6.45%(12耳).主诉有听力损失可以匹配到耳鸣响度组与主诉无听力损失可以匹配到耳鸣响度组间耳鸣平均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4%耳患者最小掩蔽强度在0~10 dB之间;86.82%患者残余抑制时间在2分钟之内.结论 耳鸣心理声学特征测试可为耳鸣诊疗提供其详细的心理声学特征资料,并为比较耳鸣的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研究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特点、耳鸣与听力损失的关系、耳鸣对患者的影响程度, 探讨突聋患者耳鸣的产生机制。 方法 突发性聋伴有耳鸣患者231例常规采集病史, 填写耳鸣致残量表(THI)及视觉模拟得分表(VAS), 同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耳声发射、耳鸣检测及掩蔽试验等检查。分析患者的耳鸣特点、耳鸣与听力的关系、耳鸣的THI及VAS得分以及它们特点。 结果 ①听力损失特点:低中频下降型20例(占8.7%), 中高频下降型60例(占26.0%), 平坦型44例(占19.0%), 全聋型79例(占34.2%), 不规则型28例(占12.1%);②耳鸣频率:低频耳鸣(≤500 Hz)49例(占21.2%), 中频耳鸣(51~2 000 Hz)54例(23.4%), 高频耳鸣(>2 000 Hz)122例(52.8%), 未匹配6例(占2.6%)。其中听力损失类型为低中频下降型的患者中, 低频、中频、高频耳鸣的比例分别为75%、15%、10%;中高频下降型患者中, 低频、中频、高频耳鸣的比例分别为13.3%、26.7%、60.0%;全聋型患者中, 低频、中频、高频耳鸣的比例分别为17.1%、19.0%、63.3%。听力下降最明显的频率对数与耳鸣频率对数呈线性关系, r=0.592, P<0.01;③耳鸣响度:0~30 dB HL 45例(占19.5%), 31~60 dB HL 60例(占26.0%), 60~90 dB HL 102例(占44.2%), 大于90 dB HL 18例(占27.8%), 未匹配6例(占2.6%)。耳鸣响度与听力损失程度(250~4 000 Hz平均听阈)有相关性, 相关系数r=0.216, P=0.001<0.05。④耳鸣致残级别:按照Newman等依据THI得分将耳鸣残疾分级, 其中1级27例(占11.7%), 2级耳鸣44例(占19.0%), 3级66例(占28.6%), 4级94例(占40.7%)。⑤THI及VAS得分特点:THI得分与听力损失程度无相关性r=0.087, P=0.287>0.05。VAS得分与听力损失程度无相关性r=0.002, P=0.982>0.05。THI得分与耳鸣频率对数无相关性, 相关系数r=-0.056, P=0.402>0.05。VAS得分与耳鸣频率对数无相关性, 相关系数r=-0.003, P=0.970>0.05。THI得分与耳鸣响度无相关性, 相关系数r=0.039, P=0.563>0.05。VAS得分与耳鸣响度无相关性, 相关系数r=0.136, P=0.110>0.05。结论 ①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中高频耳鸣最常见;②耳鸣频率与听力损失类型显著相关, 低中频下降型以低频耳鸣多见, 而中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以高频耳鸣多见;③听力损失最大的频率与耳鸣的频率有较高的一致性;④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急性期的耳鸣致残程度以3~4级为多;⑤THI及VAS得分与听力损失的程度、耳鸣的频率、耳鸣的响度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耳鸣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耳鸣是指在外界无声源刺激或电刺激时耳内出现声音感觉的症状。许多全身和局部的疾病都可引起耳鸣,所以耳鸣的发生率比较高,在成年人中约为2%-7%[1],而在年龄大于55岁的人群中则高达20%-30%[2]。耳鸣通常引起烦躁、焦虑甚至抑郁,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1耳鸣的形成机制耳鸣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收诊的耳鸣患者临床特征,为耳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门诊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8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特征,并将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持续性、患耳听力损失程度、耳鸣响度、耳鸣音调、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睡眠指数评分等因素为自变量,以耳鸣残疾量表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854例耳鸣患者共有1290耳伴耳鸣,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7±14.65)岁,在30~60岁年龄段的耳鸣患者占比最大(65.2%,557/854);其中耳鸣多为持续性(84.0%,717/854),双侧耳鸣和单侧耳鸣约各占一半,在双侧耳鸣患者中多为对称性耳鸣(97.0%,423/436);54.7%(467/854)的耳鸣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58.8%(502/854)的耳鸣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33.0%(426/1290)的耳鸣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鸣残疾量表分级以2~3级为主(18~56分,83.3%,711/854);音调匹配以高频多见(4~8kHz,77.3%,997/1290);耳鸣响度以中低响度多见(<60dB,82.3%,1062/1290)。耳鸣持续性(β=-0.690,P=0.011)、听力损失程度(Spearman=0.140,P<0.001)、耳鸣响度(β=0.046,P=0.002;Spearman=0.135,P<0.00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β=0.049,P=0.001;Spearman=0.214,P<0.001)、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β=0.055,P<0.001;Spearman=0.241,P<0.001)与耳鸣残疾量表评分有关。结论 2018年以来就诊的耳鸣患者其耳鸣严重程度多为轻中度,耳鸣音调多为高频,且大多数为中低响度的耳鸣声。耳鸣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且多伴有焦虑、睡眠障碍、听力下降等症状。耳鸣的严重程度和耳鸣持续性、听力损失、耳鸣响度、睡眠障碍和焦虑相关,未来应该着重针对这部分人群制定个性化的耳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耳鸣是一个耳神经学症状,患者自觉耳内或(和)颅内有响声,但环境中没有相应的声源。耳鸣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前者又称非振动性耳鸣或自觉性耳鸣,仅患者能听到耳鸣声音,他人不能听到,约占耳鸣总数的95%以上。后者又称振动性耳鸣或他觉性耳鸣,不但患者能听到声  相似文献   

10.
耳鸣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耳鸣为一常见的临床症状,人群中约17%的个体有过耳鸣的感觉,(4~5)%的人因此而就诊[1]。耳鸣通常伴有烦恼、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耳鸣可因听觉通路上任一部分的异常活动引起,而持续存在的、令人非常烦恼的耳鸣常受心...  相似文献   

11.
耳鸣常为听神经瘤的首发症状,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对耳鸣消除的效果很少有人研究。House和Brackmann曾复习500例听神经瘤术后病人,结果40%耳鸣减轻,50%耳鸣加重。本文信访134例中130例为前庭进路,4例颅中凹进路,男59例,女75例,年龄24~78岁,右耳66例,左耳68例。结果主诉听力减退者占72.4%,眩晕者占9.7%,耳鸣者占9%,感觉异常者占2.2%,头痛者占1.5%,其他症状占5.2%;术前有耳鸣记录者80%;肿瘤大小为1~6cm。信访表中共提出16个有关耳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耳鸣可以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1],主观性耳鸣是在没有任何耳内部或外部声刺激存在时,在内耳或者中枢神经系统中出现的异常生物电活动所致[2]。有研究表明,耳鸣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15%,其中1%~2%的患者深受其影响[2]。持续耳鸣还可引起耳闷、耳痛、恶心、头晕头痛、听力减退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等,严重者可出现入睡困难、焦虑、抑郁等症状[3]。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有效的耳鸣治疗方法,传统的方法包括习服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等,这些治疗旨在增强个体对于耳鸣的适应性,而非从神经学机制上治疗耳鸣。  相似文献   

13.
狭义的耳鸣是指外界无声源而病者自觉耳中鸣响的一种病症,可单独发生,也可作为多种疾病的并发症状,可由听觉通路及中枢上任一部分的异常活动引起,机制不清。目前多认为其为听觉紊乱所致,听觉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的神经自发性放电活动,并被错误地感知为某种声音,美国和欧洲发病率约为17%年龄大于55岁的人群中则高达20%~30%,耳鸣者中35%整天都有耳鸣,4%认为耳鸣令人烦恼,  相似文献   

14.
耳鸣是耳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常见症状之一,全球10%~30%的人曾有耳鸣经历[1]。耳鸣分类多样,根据引起耳鸣的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耳鸣和周围性耳鸣;根据耳鸣性质分为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根据耳鸣能否被别人感知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产生耳鸣的原因和耳鸣的中枢机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CT和MRI技术发展,为探讨耳鸣病因及产生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应重视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主观性耳鸣是指在没有任何内部或外部声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耳内或颅内的听错觉[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耳鸣的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0%~15%,其中1%~2%的患者深受耳鸣影响[2]。由于耳鸣机制的复杂性及确定病因的困难,目前临床上没有统一有效的药物或手段治疗耳鸣。传统的治疗耳鸣的方法包括习服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并非是从神经学机制上治疗耳鸣,而是在于增强个体对耳鸣的适应性,以减轻其对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性聋者占75.6%;耳鸣主调为高频时,绝大多数患者听力下降区域也位于高频,同时,主调为低频、言语频率时,听力下降也多位于相应频率区域;存在不良心理反应者占89.6%,表现为心情烦躁者83.8%,影响睡眠者63.7%,注意力难以集中者30.3%.结论 耳鸣与耳聋的关系密切,对于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和耳鸣高发人群(45~50岁)应定期开展听力学检测,以便早期诊断及干预;不良心理反应是耳鸣最主要的表现,治疗耳鸣的关键在于纠正不良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7.
262例耳鸣患者听力损失情况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耳鸣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进行临床调查,为进一步探讨耳鸣的发病原因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62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患者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并详细询问耳鸣与听力损失发生的时间和部位,据此将耳鸣与听力的关系分为四种情况:听力正常,听力损失与耳鸣无相关性,听力损失与耳鸣有相关性,听力损失与耳鸣可能相关。结果262例患者中,50%的患者耳鸣与听力损失有相关性,其中27.5%的患者明确有相关性,22.5%的患者可能有相关性;50%的患者耳鸣与听力损失无明显相关性,其中28.2%的患者听力正常,21.8%的患者听力损失与耳鸣无明确的相关性。年龄分布中,20~60岁占78.6%,20岁以下及60岁以后较少。结论耳鸣与听力损失并非总是相伴相随,对耳鸣的发病原因及机理须从多角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5-羟色胺与耳鸣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约0.5%~1%的人群因耳鸣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由于耳鸣的发生机制仍未肯定,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手段.尽管部分患者的耳鸣是外周性的,目前公认大多数耳鸣基本上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过程.本文根据近年研究进展,对中枢性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在耳鸣发生机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耳鸣掩蔽结合心理咨询治疗耳鸣的疗效.方法 对35例(48耳)耳鸣患者进行耳鸣掩蔽结合心理咨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以及半年后填写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 THI),根据THI量表得分变化分析疗效.治疗后THI得分比治疗前减少≥20分认为治疗有效.结果 所有耳鸣患者均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20例完成半年随访.耳鸣掩蔽结合心理咨询前后THI评分减少≥20分者15例,有效率为43%(15/35),半年后有效率为45%.男女之间耳鸣严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40~49岁和50~80岁组治疗效果最好,20~29岁和10~19岁组治疗效果最差,但各年龄段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及半年后THI、E项(感情评价)、F项(功能性评价)、C项(严重性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不同耳鸣持续时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51).结论 耳鸣掩蔽结合心理咨询治疗耳鸣能够取得一定疗效,并且效果稳定.有高频听力损失患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疆不同民族以耳鸣为主要症状就诊患者的高频听力特征。方法对329例主观性耳鸣为主要症状的门诊就诊患者行病史和高频测听分析。结果各民族中汉族患者最多,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以30~49岁为高峰,病程至少为半年以上,以无听力减退的耳鸣为主诉症状,纯音测听检查约1/3患者出现轻度感音神经性的听力减退。约2/3以上出现高频听力减退,其中以4kHz频率听力减退为主,且以50~70dB最多见。结论以耳鸣为主诉症状的患者当中大部分可测出高频听力的减退,为早期发现听力减退、防治耳聋等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