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闫双双  田寅  张军  仇丽  马克  李政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1):765-768
  目的  研究脆性位点相关抑癌基因(fraglie-site 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FATS)在非小细胞肺癌以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探讨FATS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检测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5月至2007年10月间9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FAT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 并且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结果  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FATS表达量明显低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P=0.001)。FATS基因低表达患者与高表达患者在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ATS基因的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OR=2.250;95%CI: 1.054~4.805;P=0.036)。  结论  FATS低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 FATS表达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记物, 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膜联蛋白(Anxa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0例配对的乳腺导管内癌、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7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DR1和Anxa2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MDR1 mRNA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7)和导管内癌(P=0.019 6)。Anxa2 mRNA在乳腺导管内癌中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88 9),但是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导管内癌(P=0.000 8)和癌旁正常组织(P<0.000 1);MDR1和Anxa2 mRNA的表达升高均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2种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0 1)。结论:在肿瘤进展过程中,MDR1和Anxa2 mRNA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之间表达具有正相关提示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的获得和肿瘤侵袭转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的研究, 检测CysLT1R和CysLT2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CysLT1R和CysLT2R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从mRNA水平上检测90例原发乳腺癌组织和30例匹配的癌旁组织中CysLT1R和CysLT2R基因的表达量, 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乳腺癌组织CysLT1R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乳腺癌组织CysLT2R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乳腺癌组织中CysLT1R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表达呈正相关(P < 0.05), CysLT2R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呈负相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CysLT1R mRNA高表达者的总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水平者(P=0.035), CysLT2R mRNA高表达者的总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水平者(P=0.025)。  结论  CysLT1R和CysLT2R可作为乳腺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J(PTPRJ)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8例乳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TPRJ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TPRJ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TPRJ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癌组织(P=0.003),PTPRJ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14)、TNM分期(P=0.003),ER状态相关(P=0.04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TPRJ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PTPRJ高表达组(P=0.00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和PTPRJ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TPRJ在乳腺癌中低表达,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 (HCC) 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mRNA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 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检测58例肝细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 15例肝硬化肝组织、 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和5例正常肝组织中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40例(69.0%) 发生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 其相应癌旁组织中有27例 (46.6%) 发生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 而在肝硬化、 肝炎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未检测到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ASC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甲基化频率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 (P=0.015)。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肿瘤直径 (P=0.001)、 生长方式 (P=0.003) 以及国际抗癌联盟第6版TNM (TNM6) 分期 (P=0.001) 有关。以ASC基因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量为参照, 5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3例出现ASC基因mRNA低表达或表达缺失, 其相应癌旁组织中有14例出现低表达或表达缺失, 而在肝硬化及肝炎肝组织中ASC基因mRNA均呈正常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 肝细胞癌组织中ASC基因mRNA表达明显下调 (P<0.05)。在发生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4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26例出现mRNA低表达。结论: 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肝细胞癌中的频发事件, 可能在肝细胞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LYRIC分子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LYRIC分子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87例肝癌患者肝癌及其癌旁组织切除标本,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LYRIC分子的表达,结合患者病理指标、病理分型和预后随访资料分析LYRIC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结果: 在基因水平检测发现, LYRIC 基因在56例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高表达率为64.7%(56/87);在蛋白水平检测发现,LYRIC蛋白在87例肝癌组织中均表达,且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16±0.87 vs 1.63±0.88, P =0 000 1)。在肝癌组织中LYRIC分子的高、低表达可较好地预测肝癌患者的预后情况,LYRIC分子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Log-rank10.236, P =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LYRIC高表达(HR=2.19)、转移(HR=2.44)及肿瘤分期(HR=2.01)是影响肝癌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肿瘤直径及是否有病毒感染无关。 结论: LYRIC分子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临床分期、转移能力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肝癌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 EGR-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GR-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肺鳞状细胞癌83例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EGR-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EGR-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5年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果: EGR-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4.12±0.35) vs (6.90±4.58), P<0.01\];EGR-1蛋白低表达与患者年龄(P=0.912)、性别(P=0.429)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289)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吸烟史(P=0.025)、肿瘤大小(P=0.013)、淋巴结转移(P=0.003)及TNM分期(P=0028)显著相关。EGR-1蛋白低表达的患者,其术后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EGR-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2.6% vs 15.9%,P=0.04);TNM分期(P=0.020)、EGR-1蛋白低表达(P=0.035)是判定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EGR-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低表达,且与肿瘤进展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小RNA335(microRNA-335,miR-335)和Survivin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其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乳腺癌患者标本140例,通过实时免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所有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335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6.0软件对比miR-335、Survivin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miR-335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5.36% vs 82.51%,P=0.003),Survivi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0.13% vs 26.73%,P=0.001 6),miR-33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47,P=0.02;r=-0.31,P=0.03;r=-0.75,P=0.04),而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52,P=0.03;r=0.63,P=0.01;r=0.37,P=0.03)。COX回归模型发现乳腺癌患者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病理类型、ER、PR、Her-2、miR-335、Survivin表达均为影响乳腺癌患者PFS的因素。miR-335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 PFS、OS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4%、78.6%(P<0.01);Survivin 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PFS、OS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9.5%、70.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miR-335、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miR-335高表达、Survivin低表达时,提示乳腺癌患者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NOD1在甲状腺乳头癌(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TC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OD1在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NOD1表达水平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NOD1基因在PTC中的功能。结果:PTC组织中NO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NOD1表达与肿瘤大小(P <0.001)、淋巴结转移(P=0.014)和TNM分期(P=0.001)显著相关;NOD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长于低表达患者(P <0.05);NOD1基因功能主要包括三羧酸代谢过程、细胞迁移、细胞粘附分子结合等,且NOD1相关基因富集于钙信号通路。结论:NOD1与PT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有望用于PTC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miR-127-3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miR-127-3P的表达,并进一步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和20名正常志愿者血浆miR-127-3P的表达。[结果] miR-127-3P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浆中的表达(8.15±1.10)高于正常人血浆(3.85±0.54)(P<0.05)。miR-127-3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 治疗前血浆中miR-127-3P表达与癌组织miR-127-3P表达呈正相关(r=0.812,P=0.000);治疗前血浆中miR-127-3P表达与CA153表达呈正相关(r=0.786,P=0.000)。[结论] miR-127-3P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表达能够反映癌组织中miR-127-3P的表达水平,乳腺癌患者血浆中miR-127-3P能成为乳腺癌筛查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1.
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勤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4):214-217
目的:探讨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1月至6月间584例乳腺癌,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中P53蛋白的表达状态,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作用。结果:乳腺癌患者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27.6% (161/584),其中三阴性乳腺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35.9%,明显高于非三阴组24.8% (P=0.010)。在组织学Ⅲ级乳腺癌患者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41.2%,明显高于Ⅰ和Ⅱ级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三阴性乳腺癌组P53阳性者较阴性患者易发生复发和转移(40%和18.7%,P=0.006),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降低 (61.3%和78.6%, P=0.022)。在发生复发转移的三阴组和非三阴组乳腺癌患者中P5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6)。P53的表达在年龄、月经状态、 TNM分期、 肿瘤大小、 淋巴结状态等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53可以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CL15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对CCL15与肝癌的恶性行为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方法:80例HCC、80例癌旁组织和5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CL15染色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HCC组织中的CCL15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 (P<0.05),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之间没有差异;CCL15的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理学分级、术前AFP浓度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癌栓、有无包膜以及TNM分期等有显著关系。结论:CCL15的表达与HCC的一些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提示CCL15可能是反映HC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勤  刘红  赵晶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3):138-142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多因素对雌激素(ER),孕激素(PR)双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4年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 250例单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筛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两种亚型,对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部位、以及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60个月(6~73个月),两种亚型在发病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PCNA表达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家族史患者比例 (8.9% vs 4.3%, P=0.010)和P53的阳性表达均较高(64.4% vs 60.7%, P=0.006);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更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结大于4枚以上的比例较高 (36.6% vs 29.7%, P=0.004),TNM分期Ⅲ期+Ⅳ期的患者比例比三阴性乳腺癌组高 (18.3% vs 29.3%, P=0.014)。两亚型乳腺癌在远处转移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在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但短期(5年)无病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推测HER-2不是ER,PR双阴性乳腺癌的短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Annexin a2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干扰RNA技术下调人乳腺癌细胞中Annexin a2的表达,并筛选单克隆细胞株,得到实验组克隆,阴性对照组命名为control。采用Western blot(WB)技术检测Annexin a2蛋白水平的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研究其对MDA-MB-231细胞的存活、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侵袭实验观察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免疫沉淀法检测与Annexin a2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结果:WB检测发现siRNA干扰后MDA-MB-231细胞中Annexin a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MTT增殖实验显示Annexin a2下降组细胞克隆在72、96h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亲本和control组细胞 (P均<0.05), 同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也显著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沉淀法证实Annexin a2与热休克蛋白27(HSP27)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具有较强的迁移和侵袭能力,Annexin a2蛋白水平下降可以明显抑制其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研究提示Annexin a2与HSP27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 浸润和转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治疗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疗效及预后预测因素。方法:48例MRCC患者,采用CIK细胞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进行疗效评价,并将无进展生存期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临床特征、生化参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疗效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用中位数检验法进行不同脏器转移组之间中位PFS的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PR 2例,SD 30例,PD 16例。PR+SD占66.7%。中位PFS为7个月。多因素分析提示脏器转移数目、血小板(platelet, PLT)计数与PFS明显相关(P值分别为0.034、 0.046)。对33例仅有单个脏器转移的病例进行的分层分析表明转移部位对CIK治疗疗效的影响可能不大。结论:CIK细胞是治疗MRC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脏器转移数目和PLT计数是其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脏器转移数目>1和PLT升高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对比观察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加/不加环磷酰胺 (TE/TEC)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174例Ⅱ、 Ⅲ期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将其分为TE组及TEC组,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接受2~4个周期化疗, 并在术后完成剩余化疗周期。TE方案: 多西他赛 (DOC) 75 mg/m2, 第1天静脉滴注, 表柔比星 (EPI) 60 mg/m2, 第1天静脉滴注; TEC方案: 多西他赛 (DOC) 75 mg/m2, 第1天静脉滴注, 表柔比星 (EPI) 60 mg/m2, 第1天静脉滴注, 环磷酰胺 (CTX) 600 mg/m2, 第1天静脉滴注。以上方案均21天一个周期。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80.5 %, 其中TE组有效率77.4 %, 低于TEC组 (84.0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78)。TE组pCR为6.5 %, 低于TEC组7.4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04)。TE组和TEC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 脱发、 恶心呕吐、贫血、 肝功能异常、 心脏毒性。TEC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TE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6)。结论: 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 TE与TEC的3周方案近期疗效相近。但两组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EC方案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E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是一种可以携带源细胞多种信息成分,直径30~130 nm的一种生物活性小囊泡。大量研究发现外泌体是由肿瘤细胞或肿瘤微环境细胞分泌的,并通过相互作用影响B细胞肿瘤的增殖、血管生成、耐药和免疫逃逸。同时,外泌体也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B细胞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另外,外泌体作为天然、无免疫源性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治疗潜能。文章就着重阐述外泌体在B细胞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转移性乳腺癌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乳腺癌的不同亚型与转移部位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22例MBC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各不同亚型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取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 截至随访日期, 422例MBC患者共有186例死亡, 5年生存率为55.9%。骨、 肺、 肝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转移情况依次分别为179例 (42.4%)、 173例 (41.0%) 和139例 (32.9%)。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共78例 (18.5%),其中导管A型 (lumi?nal A) 12例 (7.0%),导管B型 (luminal B) 型6例 (9.7%), HER-2过表达型11例 (15.9%) 及三阴乳腺癌患者 (triple negative breastcancer, TNBC) 49例 (40.8%)。各亚型5年生存率分别为luminal A型67.4%,luminal B型66.1% HER-2过表达型53.6%及TNBC型34.2% (P=0.000)。结论:骨、 肺和肝仍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较其他亚型预后差, 并容易发生脑转移, 而发生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无论哪种亚型均较发生其他部位转移者预后差, 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 (cyclooxygenase-2, COX-2) 抑制剂N- [2- (cyclohexyloxy) 4-nitrophenyl] -methanesulfon?amide (NS398) 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处理MCF-7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 法检测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凋亡情况; Western-blot法测定NS398作用于MCF-7细胞后的COX-2蛋白表达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NS398作用于MCF-7细胞后的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前列腺素E2(PGE2 ) 释放水平。结果: 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 NS398药物浓度不同, 孵育时间不同时, 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效应不同。作用同一时间时, 10、 20、 40、 80 μmol/L 4个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NS398作用于MCF-7细胞后能下调COX-2蛋白表达;NS398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VEGF和PGE2的释放水平, 且MCF-7细胞凋亡抑制率与VEGF和PGE2释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作用于MCF-7细胞后COX-2蛋白表达下调, VEGF和PGE2释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物钟CLOC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 499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 592例正常女性对照者CLOCK基因rs3805151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LOCK基因CC型、CT型和TT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2,P=0.008),与CC型相比,杂合型CT可以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OR=1.41,95% CI:1.07~1.87),携带T等位基因(CT/TT)的个体乳腺癌风险增加35%(OR=1.35,95% CI:1.04~1.76)。分层分析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绝经后、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的个体患乳腺癌风险增加。结论:CLOCK基因rs3805151 C>T可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这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通过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