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3年共置入173例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评价不同电极植入路径,不同类型电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73例患者按起搏部位及植入路径随机分组,比较起搏参数、手术时间及X光照射时间,观察植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73例患者中,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电极119例,其中应用翼状电极98例,应用螺旋电极21例;头静脉植入途径48例;颈外静脉植入途径6例.3例(1.7%)患者植入电极1年内发生电极折断现象;2例(1.5%)患者在植入1周内发生电极脱位;3例(1.7%)患者发生反复性囊袋坏死现象;3例(1.7%)患者废弃残留电极脱落至右心腔,未给特殊处置,随访12年至今;10例(6%)患者发生起搏综合征,经重新调整心率后,均起搏良好.螺旋电极应用至今6年,未见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电极途径,螺旋电极的应用,是目前临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心房患者起搏器的植入方法.方法:对3例巨大心房患者按常规方法分离头静脉或穿刺锁骨下静脉,植入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完成手术.结果:1例先通过冠状静脉窦进入心中静脉,后因膈肌刺激改为流出道起搏;1例脱位经再次手术成功固定电极在心尖部,1例固定在右室游离壁未出现脱位.结论:对巨大心房患者,起搏电极植入较困难,可采用主动固定电极.但脱位概率仍较大.  相似文献   

3.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技术[1]。但手术过程中电极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或分离头静脉置入起搏电极至心腔,再将起搏电极与起搏脉冲发生器连接并埋藏于锁骨下的胸大肌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起搏电极或脉冲发生器容易出现一些故障。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有15例病人发生起搏故障,由于及时处理无一例发生意外,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安置双腔起搏器患者植入右心房螺旋电极与翼状电极导线的起搏阈值。方法 60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右心房植入Medtronic 5076-52螺旋电极导线30例(螺旋电极组),同期植入Medtronic IMK 49JB-53心房翼状电极导线30例(翼状电极组),分别于植入时采用Medtronic5318测试仪测试心房导线起搏阈值,电流,阻抗,P波振幅及植入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试心房导线起搏阈值。结果术后1周两组阈值均较植入时明显升高(P<0.05),翼状电极导线组升高更明显(P<0.01),但两组间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阈值最高,3个月后逐渐下降稳定,两组阈值在随访期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均无电极导线断裂、脱位、心包填塞、心肌穿孔、胸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螺旋电极固定于右心房行永久起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1993年开始采用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床旁植入漂浮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迄今共 4 2例次 ,效果较好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30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72岁 ,所有患者均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及严重脑缺血的临床症状而急需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1.2 方法  1静脉选择 :选择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 ,应用 Seldinger法穿刺技术 ,送入 5 F或 6 F鞘管 ;2电极导管 :选用 Daig公司生产的 5 F带气囊漂浮起搏电极 ,尾端与配备的注射器相连 ;3起搏方法 :在体外检查气囊是否漏…  相似文献   

6.
董平栓  李玉孝 《临床荟萃》1995,10(18):835-835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内科急症,药物治疗比较困难.静脉心脏起搏有较好疗效.我院自1987年7月~1993年12月应用人工心脏起搏救治32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者,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14(10~72)岁.基础心脏病类型:冠心病18例,心肌炎6例,心肌病5例,高心病2例,风心病1例;心律失常类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5例,高度AVB3例,Ⅱ度Ⅱ型AVB2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6例,伴窦性停搏和(或)卖房传导阻滞3例,快慢综合征3例.应用心脏起搏指征为自身平均心率减慢至41.2±7.2(30~54)次/分,伴阿一斯综合征8例,黑朦10例,低血压8例,心力衰竭6例.1.2 方法32例患者中28例在导管室X光屏幕监视下插管,4例在床边盲目插管据心腔心电图图形定位,均进行右心室心内膜起搏.首次行临时起搏18例,起搏时间平均7(1~14)天,永久性心脏起搏14例.18例临时起搏中有6例据病情改为永久性起搏.心内膜电极置入途径:临时起搏以右股静脉穿刺11例,大隐静脉切开5例,右颈外静脉切开2例.20例次永久性起搏以右头静脉14例,右锁骨下静脉6例.临时起搏器用上海医用厂AXQ-2型按需起搏器;永久性起搏器多用秦明(Pin-nacle 8619,CPI Astra T_4,T_6)VVI起搏器.起搏频率视病情为60~90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左锁骨下静脉与右股静脉插入导管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11例病人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在心腔内心电图指引下插入起搏电极导管起搏右心室成功。18例经右股静脉穿刺在心腔内心电图指引下插入起搏电极导管起搏右心室成功.3例为经锁骨下静脉放置失败后改由经右股静脉放置获得成功。结果: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起搏电极至起料成功用时4~12分钟(平均8.7分钟)。经右股静脉穿刺插入起搏电机至起搏成功用时3~16分钟(平均8.3分钟)结论:两种穿刺方法都较可靠,但经右股静脉穿刺更为方便,安全.可靠。尤其适应于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心脏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8.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2006年我科共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5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2例,女64例,年龄43~70(56.5±4)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1.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局麻状态下行右锁骨下穿刺,在导管室X线监控下,经右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管,电极到位后常规描记心内膜电图,用起搏分析仪测试右室或右房电极阈值、阻抗、起搏感知等起搏相关参数,结果调试满意后,由手术医师行右锁骨下皮肤切开3~5 cm,常规滴入庆大霉素8万U预防感染,纱布压迫囊袋15 m in左右,埋植起搏器于右锁骨下囊…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起搏是应用人工心脏起搏器通过置于右心室的导管起搏电极,向心肌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肌,使心肌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到心脏和其它部位.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例外情况,1995年4月我科曾发生1例临时起搏器导线胶套断裂剥脱并滞留于右心房和腔静脉的情况,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陈某,男,47岁.因感冒后突发晕厥入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给予药物治疗.在导管室X线监控下放置临时起搏电极,常规消毒皮肤,2%普鲁卡因局麻,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检查临时起搏导管及连接线的电路通畅情况.穿刺成功后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一种补救性紧急心脏起搏的有效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18例住院期间发生心搏骤停或缓慢心率患者,在常规经锁骨下或颈内静脉途径紧急心内膜起搏,但因穿刺静脉未成功或起搏电极未进入右心室,而采取补救性经胸壁环状钢丝紧急心内膜心脏起搏.结果 5例心室起搏未夺获心室;其余13例均可起搏夺获心室,未发生心脏压塞的严重并发症.11例患者有效起搏心脏并抢救成功,其中心脏静止3例,心室纤颤经电击除颤后心脏停搏2例,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电复律后心脏停搏1例,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极缓慢交界性逸博4例,高血钾伴极缓慢室性心率1例.8例成功夺获心室者心脏停搏至心脏穿刺时间较5例起搏未成功夺获心室者明显缩短[(17.6±4.6)min比(26.4±5.4)min,P<0.05].结论 环状钢丝电极经胸壁紧急心内膜心脏起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心脏紧急起搏方法;有助于迅速建立有效的紧急心脏起搏.当常规经静脉途径心脏起搏不成功时,应果断改用经胸壁钢丝电极紧急心内膜心脏起搏,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电图引导下非漂浮电极床旁心内起搏与起搏复律的效果。方法 用改良的Seldinger方法穿刺左、右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 ,置入 5F远端塑成直径为 10cmC型非漂浮起搏电极 ,进行床旁起搏和起搏复律。结果 床旁心脏起搏及起搏复律共 10 9例。进行床旁紧急心内起搏或保护性起搏 86例。其中 31例后来在植入埋藏式起搏器时 ,经X光透视证实临床起搏电极在心尖部 30例 ,在流出道 1例。 1例因心脏停搏 ,从右股静脉置入起搏电极进行起搏成功。进行床旁心内起搏复律 2 3例 ,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 17例 ,室性心动过速 6例。所有病例起搏及起搏复律成功。结论 心电图引导下非漂浮电极床旁心内起搏与起搏复律具有快速、简便、安全、有效和起搏稳定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床旁行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相关操作技巧,以提高成功率。方法对68例急诊床旁行临时起搏器治疗患者,首先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选择最熟练、准确、快捷的血管途径进行,可选择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电极到位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起搏电极。可"带电操作",以便根据心电图结果判断电极位置。调整起搏参数,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血管入路:经左锁骨下静脉36例、右颈内静脉18例、右股静脉13例、右锁骨下静脉2例。68例起搏均获成功,从深静脉穿刺到成功起搏时间为(8.0±3.5)(5~13)min。其中1例穿刺针误穿刺入锁骨下动脉,拔除并压迫10 min后生命体征平稳,重新穿刺成功;5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适当撤出起搏电极后即自行终止;1例出现室颤,立即给予电除颤。8例11次出现间断起搏、感知不良,经调整位置后恢复正常。结论掌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相关操作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13例心律失常患者均在无X线透视的情况下,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漂浮电极在床边行紧急心脏起搏.结果漂浮电极导管即刻起搏成功率92%,除1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原因外,其他患者均能正常起搏.此法操作简便,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腋静脉穿刺螺旋电极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行经腋静脉穿刺螺旋电极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2018年1—6月入院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入院患者11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拟定的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2.63±2.39)d,住院费用(1.62±0.37)万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55,3.681;P<0.05)。观察者患者健康知识得分为(92.37±5.2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6,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3.04%,对照组为8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9,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经腋静脉穿刺螺旋电极行永久心脏起搏术中应用,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医疗成本,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起搏后晕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藏式心脏起搏治疗心动过缓性晕厥可取得良好效果,但有些患者在接受了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后仍有晕厥发生,现对其晕厥原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89年7月~1999年12月我们对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患者102例进行临床随访,经询问病史、查体,不同体位的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对出现晕厥的10例患者分别进行起搏器功能探查,头颅计算机体层扫描(CT)检查,右心导管测压,倾斜试验,电生理检查等。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34~79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例,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非生理性起搏(VVI)4例,生理性起搏(AAI,DDD)6例。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总结应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病例,分析影响临时起搏成功率的因素,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最佳方法。方法入选因多种心律失常需要床旁临时起搏的患者46例,总结分析床旁血管穿刺技术、漂浮电极导管的使用方法、起搏部位和功能的判断方法,以及起搏失败的原因。结果置入路径选择右侧股静脉者8例、右颈内静脉者12例和左锁骨下静脉26例,起搏成功率97.8%(45/46),床旁X线胸片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者36例,右心室流人道起搏者5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者4例。无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临床医师在采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时,应根据自我的血管穿刺经验和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佳的静脉置入路径,依据起搏心电图选择最佳起搏部位和判断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其成功率高,而且安全有效、非常实用,只要正规操作,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静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6):968-970
目的:比较老年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采用翼状电极或螺旋电极进行起搏治疗的效果。方法:对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不同的起搏治疗方法,其中常规翼状电极植入组35例,螺旋电极植入组35例,并对其临床症状、起搏器电极参数等进行随访观察1年。结果:术后1年内翼状电极组中3例于发生心室电极脱位,2例出现心室电极起搏参数异常,1例出现心衰加重;而螺旋电极组未见上述异常情况(P<0.05)。结论:老年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时应首选心室螺旋电极。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常遇到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此时临时心脏起搏是常用的有效抢救手段,安全迅速在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对救治重症患者至关重要。在无X线的情况下,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需要应用漂浮电极导管。可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途径完成漂浮电极导管的植入,送入导管过程中监测起搏心电图的变化,以心电图的图形变化代替X线,指导漂浮电极导管的放置。  相似文献   

19.
锁骨下静脉穿刺是介入技术的重要操作途径 ,已被广泛应用 ,但其并发症不可避免 ,如何降低并发症仍是目前讨论的重要问题。我院 1990年 10月至 1999年 1月共行锁骨下静脉穿刺319例 ,现将所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19例患者中 ,男 192例 ,女 12 7例 ,年龄 3~84岁 ,其中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16 6例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 15 3例。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 (包括中心静脉压监测及 Swan- Ganz导管肺毛压、心排量监测等 ) 188例 ,永久心脏起搏术 47例 ,床旁临时起搏 46例 ,射频消融术 38例。1.2 穿刺方法 患者取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82例按常规经头静脉置入起搏电极失败者,改用经头静脉双扩张法送入起搏电极安置双腔起搏器,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沿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的肌间沟做斜行切口3.5cm。在肌间沟内分离出头静脉,剪开头静脉,送入起搏电极,送入失败者,改用双扩张头静脉方法,分别送入心室和心房电极。结果从头静脉送入起搏电极未成功的82例,改用经头静脉双扩张法送入起搏电极成功75例。其中有7例改用泥鳅钢丝后头静脉扩张成功。成功率为91.4%。未成功的7例改为穿刺锁骨下静脉送入起搏电极。结论经双扩张头静脉送入心室、心房电极安置双腔起搏器,增加了从头静脉送入2根电极的成功率,方法简单、可行。有效地减少因穿刺锁骨下静脉发生的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